日本·中川成章

《證治摘要》~ 卷下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0)

1. 夜啼客忤

甘麥大棗湯,驚啼加鐵粉。

甘連大黃湯,紫丸,停乳者。用此湯。兼紫丸。

柴胡龍骨牡蠣湯,驚啼或用此湯。

小建中湯,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此三方因腹狀用之。

小言云。夜啼用紫丸等。無效者。灸不容天樞。二三日數十壯甚驗。聖濟云。嬰兒氣弱。府藏有寒。每至昏夜。陰寒與正氣相擊。神情不得安靜。腹中切痛。故令啼呼於夜。名曰夜啼。(按病源。及千金之論。鑿而不足取也。)時珍曰。小兒夜啼。多是停乳腹痛。余每以蠟匱巴豆藥一二丸。

服之屢效。經驗良方云。小兒腹痛啼哭。如口角青者。蟲症也。抱起稍止。臥之則大啼。蓋臥則蟲攻上。起則蟲攻下故也。按初生小兒。有發熱鼻塞不通。不能吮乳。大啼者。用麻黃湯則愈。若不愈者。胎毒在頭也。以家方芫青膏貼百會則必愈。累用累驗。方輿云。夜啼客忤。

一二歲之間病也。方輿載千金生地黃湯。

白話文:

[夜啼客忤]

對於夜晚啼哭不止的小孩,可使用甘麥大棗湯,如果因為驚嚇而啼哭,可在湯裡加入鐵粉。

甘連大黃湯和紫丸,適合用於因乳食積滯導致的啼哭。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甘連大黃湯,並搭配紫丸。

柴胡龍骨牡蠣湯,可用於驚嚇引起的啼哭。

小建中湯、小柴胡湯和大柴胡湯,這三種湯劑的選擇需根據小孩腹部的情況來決定。

有人說,夜晚啼哭的小孩可以先嘗試使用紫丸,如果無效,可以試著對「不容」和「天樞」兩個穴位進行艾灸,通常幾天內就能看到效果。

據古籍記載,嬰兒因為身體虛弱,內臟易受寒,到了晚上,體內的陰寒和正常的氣血相沖,造成情緒不安,腹部劇烈疼痛,所以會在夜晚啼哭,這種現象被稱為夜啼。

李時珍指出,小孩夜間啼哭,大多是由於消化不良導致的腹痛。他常用一兩丸蠟包巴豆藥來治療,多次證明有效。

經驗良方提到,小孩腹痛啼哭,若口角出現青色,可能是腸胃寄生蟲造成的。抱起來時啼哭會稍微停止,但躺下後又會大哭,因為躺下時蟲子會向上移動,而站立或抱起時蟲子則向下移動。

對於新生兒,如果有發燒、鼻塞、無法正常吸吮母乳並大聲啼哭的情況,使用麻黃湯治療往往能見效。如果無效,可能是胎毒影響了頭部,此時可使用家傳的芫青膏敷在百會穴,通常都能治癒。

根據《方輿》記載,夜啼和客忤是小孩在一兩歲時常見的疾病,《方輿》中載有《千金》中的生地黃湯的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