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摘要》~ 卷下 (15)
卷下 (15)
1. 附錄
家方
養正丹(和劑),水銀,硫黃(研細),硃砂(研細),黑錫(去滓淨與水銀結砂子各一兩),上用黑盞一隻。火上熔黑錫成汁。次下水銀。以柳杖子攪勻。次下硃砂。攪令不見星子。放下。少時方入硫黃末。急攪成汁。和勻如焰。以醋灑之。候冷取出研細。糯米粉煮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食前鹽湯棗湯任下。
靈砂丹(同),水銀(一斤),硫黃(四兩),上二味。新銚內炒成砂子。入水火鼎煅煉為末。糯米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棗湯米飲井花水人參湯任下。量病輕重。增至五七丸。忌豬羊血綠豆粉冷滑之物。
白話文:
【家庭配方】養正丹 (和劑) 水銀、硫黃(細研)、硃砂(細研)、黑錫(去掉渣淨與水銀結砂子各一兩)。使用一個黑色碗,在火上將黑錫融化爲液體。其次加入水銀,並攪拌均勻。再次加入硃砂並繼續攪拌直到看不見星星爲止。然後放入少量硫磺粉末,快速攪拌成爲液態,混合均勻後像火焰一樣發光。最後用醋灑在上面等待冷卻後再將其磨碎。用糯米飯糰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 20 顆,增加到 30顆即可。飯前可以搭配鹽湯或棗湯食用。 【靈砂丹】(同) 水銀 (一斤), 硫黃( 四兩 ) 將以上兩種材料放在新的鍋裏炒製成沙狀, 再放進有水火鼎內煉製成爲粉末。再用糯米飯糊製作成芝麻粒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 3 顆,空腹時可配搭紅棗湯、米飲或者井花水等飲用。根據病情輕重增減劑量,最多可達 5 至 7 顆。禁忌豬羊肉、綠豆漿及寒涼食物。
治嘔吐軟紅丸方(聖濟),丹砂(研),砒霜(研各半錢),胭脂(一錢),巴豆(七粒取霜),上四味研細。熔蠟少許。入油三兩。滴和藥為劑。以油單裹之。大人旋丸如綠豆大。小兒如芥子。濃煎槐花甘草湯。放溫。下一丸。勿熱食。半時久。
通經丸(本事方),治經閉。桂枝,青皮,大黃,山椒,莪朮,乾薑,川烏頭,當歸,乾漆,桃仁(各等分),上十味為末。老米糊和醋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服。
白話文:
治療嘔吐的軟紅丸方,用丹砂、砒霜各研磨成半錢,胭脂一錢,巴豆七粒取霜,將以上四味藥材研磨成細粉。熔化少許蠟,加入三兩油,滴入藥粉,混合成藥丸。用油紙包裹,大人丸子大小如綠豆,小孩丸子大小如芥子。用槐花、甘草煎煮濃湯,放溫後服用一丸。忌食熱食,半小時後即可。
通經丸用於治療經閉。桂枝、青皮、大黃、山椒、莪朮、乾薑、川烏頭、當歸、乾漆、桃仁各等份,將以上十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老米糊和醋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溫酒服用。
解毒劑,療黴瘡。便毒。下疳。結毒。發漏。筋骨疼痛諸壞症。及癬。臁瘡。諸惡瘡。膿淋。茯,通草,忍冬(大),芎,大黃(中),甘草(少),上水二合。煮取一合。內土茯五錢則水四合。煮取二合。加減法。土茯、樸樕、萍蓬根、牽牛子、升麻、枳實。隨症出入。
弱人。或泄瀉家。方中將代枳。大便秘結。或骨痛甚者。須用將。咽喉痛加桔。膿淋。或有水氣者。加芣苡。有水銀輕粉毒用土茯苓最可也。
白話文:
這是一種解毒藥方,可以治療黴瘡、便毒、下疳、結毒、發漏、筋骨疼痛等各種疾病,以及癬、臁瘡、膿淋等惡瘡。藥方以土茯苓、通草、忍冬藤、川芎、大黃、甘草為主要成分,根據病情可以加入樸樕、萍蓬根、牽牛子、升麻、枳實等藥物。體質虛弱或容易腹瀉的人,可以用代赭石代替枳實。便秘或骨痛嚴重者,需要加入將石。咽喉疼痛者可加橘皮,膿淋伴有水氣者可加薏苡仁。若有水銀或輕粉中毒,則以土茯苓治療效果最佳。
敗毒劑,治痛痹風毒。瘟疫類。一切眼疾。咽喉痛。瘡腫。疥癬。茯,獨活(大),桔芎(中),枳,柴(小或代升),甘(小),生薑(五分),上水二合煮取一合。加減法。痛痹防風、通草、忍冬、桂、附子。隨症出入。足痛加牛膝。骨節痛甚加將。咽喉痛。桔為主。眼疾血多加梔蘗菊類。痛甚加將羔。風眼加倍升結。毒眼加將。
狗咬寬中丸,青黛,百草霜(各三錢),檳榔,木鱉,番木鱉,黑牽牛,杏仁,芩,連,大黃,雄黃,鐵粉(各一錢),巴豆(四十粒),上為末糊丸。大人三十丸。小兒十丸。白湯下。(合十三味)
白話文:
治療疼痛型風邪感染和瘟疫等疾病的藥物,以及各種眼睛疾病、喉嚨疼痛、膿包腫脹、皮疹癢癬等病症。其中包含茯苓、獨活、橘紅、枳實、柴胡、甘草、生薑等成分,用水兩杯煎煮至一杯後服用。根據病情可加入防風、通草、忍冬、肉桂、附子等藥材進行調配。如果腳部疼痛可以添加牛膝;骨骼關節疼痛嚴重時可以增加用量。喉嚨疼痛主要使用橘紅;眼睛疾病有出血現象時可以加上梔子或者菊花;若疼痛較重則需加大用藥量。對於風性眼病要加倍使用升麻和柴胡;若是毒性眼病則應當增加附子的用量。 另一種是治療被狗咬傷的方劑,包括青黛、百草霜、檳榔、木鱉、番木鱉、黑牽牛、杏仁、黃芩、黃連、大黃、雄黃、鐵粉等成分,再加入巴豆製成丸狀。成人每次服食三十顆,小孩則為十顆,可用清水送服。
元生丸(家方),主治經閉。天刑。淋疾。水腫。風犬傷。瘰癧。馬刀。不問新久。或已潰成漏。深久不瘥。或癰疔便毒。一切頑瘡。風濕流注。腳膝引痛。頭面發塊。或生瘡。或中風。手足不仁。婦人帶下赤白。或陰處糜爛等症。芫菁,桂,茯,芍,桃仁,牡丹,大黃(各五分),甘草(二分),上八味糊丸。每服一分。砂糖湯送下。
救喘丸(同),治喘咳倚息不得臥者。淡豆豉(十錢蒸搗如泥),枯白礬(三錢),礜石(一錢),上三味丸綠豆大。冷水。或沙糖湯。送下七丸。甚者加至十餘丸。忌食熱物等。若服後腹滿者。用瀉心大柴胡之類下之。或礜石代砒霜。砒霜則夜間露七夜。收研細。
白話文:
生丸,由芫菁、桂、茯、芍、桃仁、牡丹、大黃、甘草組成,用於治療經閉、天刑、淋疾、水腫、風犬傷、瘰癧、馬刀瘡,無論新舊,甚至已潰漏、久治不愈、癰疔便毒等頑固瘡瘍,以及風濕流注、腳膝疼痛、頭面腫塊、生瘡、中風、手足麻木、婦女白帶、陰部糜爛等症。救喘丸與生丸相同配方,用於治療喘咳、氣喘嚴重難以平躺的患者,由淡豆豉、枯白礬、礜石組成。忌食熱物,若服藥後腹脹,可用瀉心大柴胡等藥物治療。礜石亦可代替砒霜,但砒霜需在夜間露七夜,研磨成粉末使用。
苓消丸(同),消石(十錢),茯苓(四錢),上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以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煎湯下。患水腫病人。嫌消石之苦烈者。用之佳。近來此丸代單霸王鹽丸。有神驗。名桓文丸。
元生膏(同),馬知利膏(十錢),芫青末(新者二錢)
制鐵粉法
鐵粉(一升),鹽(八勺),以鐵粉入器中合鹽攪。日曝乾。以匕攪日五六次。三四日而入土器。以炭火熬之二時余。以變紫色為度。制鐵鏽亦佳。
白話文:
苓消丸,由消石十錢、茯苓四錢製成,研磨成粉後製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用木防己去石膏的茯苓煎湯送服。適用於患有水腫的病人,因消石苦烈難以接受者可服用此丸。近年來,此丸代替單霸王鹽丸,療效顯著,被稱為桓文丸。
元生膏,由馬知利膏十錢、新芫青末二錢製成。
制鐵粉法:將鐵粉一升與鹽八勺混合,置於器皿中,每日曝曬乾燥,並用匕首攪拌五六次,三四日後置於土器中,以炭火熬製兩小時以上,至鐵粉變為紫色即可。製成鐵鏽亦佳。
方輿所載後世方
六物敗毒散(一閒齋),羌,桔,芎,甘,升麻,大黃,上以水二合。煮取一合。方輿煮法如此。下皆仿之。
連翹湯,治傷寒熱毒。變作赤色。癰疽。丹疹。腫毒。及眼赤痛。生障翳。悉主之。(自小品漏蘆連翹湯來),翹,芩,芎,甘,麻黃,升麻(各四分),枳實,大黃(各六分),上八味。熱盛者加芒硝。
牛蒡芩連湯(見方匯),香需飲(同),生脈散(同)
白話文:
古籍記載的後世醫方,其中敗毒散,用羌活、桔梗、川芎、甘草、升麻、大黃,水煎取藥汁,用量和煮法都依照古籍記載。連翹湯,用於治療傷寒熱毒,表現為發熱、皮膚發紅、癰疽、丹毒、腫毒、眼赤痛、生障翳等症狀,由小品方中漏蘆連翹湯演變而來,用連翹、黃芩、川芎、甘草、麻黃、升麻,枳實、大黃等藥物,熱盛者可加芒硝。此外,還有牛蒡芩連湯、香需飲、生脈散等方劑,詳細用法可參考相關醫書。
消暑湯,治中暑嘔而煩渴者。即小半夏加茯苓。加石膏甘草。
良薑吳茱萸湯,治大吐大瀉後。轉筋甚者。吳茱、木瓜、食鹽、三味等分。同炒焦煎服。
柴胡鱉甲湯(方見癥瘕),肘後療諸瘧方,鱉甲(三兩炙),上一味搗末。酒服方寸匕。至發時令服三服。兼用灸。無不斷者。
一方(談野翁試驗方),常山檳榔甘(各三錢),黑豆(百粒),上四味。水煎服。
白話文:
消暑湯,治療中暑後嘔吐且口渴的人。方法是取少量半夏,加入茯苓、石膏、甘草。
良薑吳茱萸湯,治療大量嘔吐腹瀉後,抽筋嚴重的人。將吳茱萸、木瓜、食鹽三味藥材等量,一起炒焦後煎服。
柴胡鱉甲湯(方子在癥瘕篇中),出自《肘後備急方》,用鱉甲(三兩,炙烤後研磨成粉),酒服用,每次一寸匕,直到發病時服用三次,配合艾灸,沒有間斷。
另一方子(出自談野翁試驗方),用常山、檳榔、甘草(各三錢)、黑豆(一百粒)四味藥材,水煎服用。
河間芍藥湯(方匯本方芍藥湯也),參連湯(丹溪),嘔吐全不食者。謂之噤口。胃火甚也。用此方。濃煎。終日細細呷之。如吐再服。但一呷。咽即開。
蘗皮湯(外臺),療熱病久下利。膿血方,黃蘗(三兩),梔子(二十枚),黃連(四兩),阿膠(二兩),上四味。
千金駐車丸,治大冷洞利腸滑。下赤白如魚腦。日夜無節度。腹痛不可堪忍者。
白話文:
河間的芍藥湯,以及丹溪的參連湯,都用於治療嘔吐不止、完全不進食的病人,這種症狀稱為「噤口」,是胃火太盛導致的。可以用這些藥方,濃煎後,整天慢慢喝,如果吐了就再喝一次,只要喝一口,喉嚨就會打開。
蘗皮湯,出自外臺秘要,用於治療熱病久治不愈,伴隨腹瀉和膿血的症狀。方子包括黃蘗、梔子、黃連、阿膠四味藥。
千金方中的駐車丸,用於治療寒氣過盛導致的腸道滑利,排泄物如同魚腦,赤白相間,日夜不停,腹痛難忍的症狀。
如神丸,木香,黃連,阿片(各二錢),乳香,沒藥(各一錢),沉香(五分),上六味為末。糊丸。綠豆大。辰砂為衣。每服一丸。冷水送下。日三。
無憂散(子和),黃耆,木通,陳皮,桑白皮(各一錢),胡椒,朮,木香(各半錢),牽牛頭末(四錢),上八味為末。每服一錢。以生薑自然汁。調下。治疝及留飲帶下。(紀聞)
白話文:
如神丸方用木香、黃連、阿片各二錢,乳香、沒藥各一錢,沉香五分,將以上六味藥研成細末,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再用辰砂包裹。每次服用一丸,用冷水送服,每天三次。
無憂散方用子和、黃耆、木通、陳皮、桑白皮各一錢,胡椒、術、木香各半錢,牽牛頭末四錢,將以上八味藥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生薑汁調服。主治疝氣、留飲、帶下。
當歸湯(外臺),療三十年下利。止諸痛方,當歸(一兩),生薑(八兩),大棗(二十枚),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作三服。不差。後作之。
錢氏白朮散(見方匯),紫散,下利後重。不下膿血者。檳榔,厚朴(各三十錢),桔梗,水莎,葛根(各二十錢),枳實,桂,蓬朮(各十錢),上八味末用。煎服亦得。
楊起簡便方云。肚腹微微作痛罷。即瀉。瀉亦不多。日夜數行者。用蕎麥麵。一味作飯。連食三四次。即愈。疝瀉久不止者效。泄瀉經驗方(景岳),糯米一升。洗干。炒末。入山藥一兩。每日用半盞。入砂糖二匙。川椒末少許。以極滾湯調食。久泄食不進者效。
白話文:
「當歸湯」治癒三十年來的下痢,止痛方劑使用當歸一兩、生薑八兩、大棗二十枚,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次服用,若效果不佳,可再次服用。
錢氏「白朮散」則用於下痢後體重減輕,不排膿血的狀況,方劑包含檳榔、厚朴各三十錢,桔梗、水莎、葛根各二十錢,枳實、桂、蓬朮各十錢,將以上八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煎服或直接服用皆可。
楊起簡便方指出,若腹痛輕微,隨即腹瀉,瀉下量不多,且日夜數次,可用蕎麥麵製作成飯,連續食用三到四次即可痊癒,對於疝氣引起的長期腹瀉也有效。
「泄瀉經驗方」則使用糯米一升洗淨後炒成粉末,加入山藥一兩,每日服用半盞,加入砂糖兩匙和少量川椒末,以滾燙的湯水調和食用,適用於久泄食慾不振的狀況。
調中湯(局方),治產後久泄(紀聞),甘,歸,桂,芍,芎,附子,良薑,上七味。
枳實大黃湯(即奔豚氣加檳榔甘草),平胃散(見方匯),桂枝藿香湯,桂,藿,木香,宿砂,吳茱,莪朮,甘,七味。
養脾湯,理中湯加茯苓宿砂麥芽薑棗。平生虛弱之人。飲食易傷用之。(紀聞。)
白話文:
調中湯(出自局方),治療產後長期腹瀉: 甘草、歸身、肉桂、白芍、川芎、附子、良姜,共七味藥材。
枳實大黃湯(基於奔豚氣加檳榔甘草的配方),平胃散(見方匯),桂枝藿香湯: 桂枝、藿香、木香、宿砂、吳茱萸、莪朮,甘草,共七味藥材。
養脾湯,理中湯加上茯苓、宿砂、麥芽、薑棗。適合體虛易受飲食影響的人使用。(記聞)
千金吳茱萸湯,傷寒論吳茱萸湯加半夏桂枝甘草。
安廩湯,一帆青,茯苓(各二錢),上二味。水煎溫服。四五日。下利為知。
療胃反大驗方,前胡,生薑(各四兩),阿膠(一兩),大麻子仁,吳茱(各五合),桂(三寸),甘(五寸),棗(十枚),上八味以酒二升。水三升。煮取一升七合。分再服。
破棺湯,治膈噎。桃仁,杏仁,桑白,上三味。水煎溫服。
一方,治嘔吐。水莎,良薑,木香,烏梅,乾薑,丁香,六味。
白話文:
千金方中的吳茱萸湯,加上半夏、桂枝和甘草,可以治療傷寒。
安廩湯,又名一帆青,由茯苓兩錢組成,水煎溫服,服用四五天,瀉下即為有效。
治療胃反的驗方,使用前胡、生薑、阿膠、大麻子仁、吳茱萸、桂枝、甘草和棗,以酒水混合煎煮,分兩次服用。
破棺湯,用來治療膈噎,由桃仁、杏仁和桑白皮組成,水煎溫服。
另一個方子,治療嘔吐,使用水莎、良薑、木香、烏梅、乾薑和丁香六味藥材。
口臭,治反胃嘔吐喘促。粥湯入胃即吐(張介賓)
單香薷湯(肘後),郁李仁湯,治心腹滿。大小便不通。氣急喘息者。腳氣腫滿。發此證亦效。郁李仁,杏仁,橘皮,茯,檳,桑白。六味
紫蘇子湯,面腫氣急者。(見腳氣)
濟生腎氣丸(八味丸加車前子牛膝),麻子湯,治遍身流腫(千金方),麻子(五升),赤小豆(三升),商陸(一升),防風(三兩),附子(一兩),上五味。先搗麻子令熟。以水三斗。煮麻子。取一斗三升。去渣。內藥及豆。煮取四升。去渣。食豆飲汁。
白話文:
口臭,可以治療反胃嘔吐和呼吸急促。如果喝粥喝湯就吐,可以用香薷湯治療。心腹脹滿,大小便不通,氣喘吁吁,腳氣腫脹,可以用郁李仁湯治療。郁李仁湯的藥材包括郁李仁、杏仁、橘皮、茯苓、檳榔、桑白皮。面部腫脹、呼吸急促,可以用紫蘇子湯治療。全身浮腫,可以用濟生腎氣丸或者麻子湯治療。麻子湯的藥材包括麻子、赤小豆、商陸、防風、附子。
麻子小豆湯,服桃花已渴者。大麻子(一合熬令黃香搗研以水搦取汁一合),赤小豆(一合以水二合煮取一合),上二汁相和。上火三五沸服之。此千金療水氣遍身洪腫。百藥不愈。待死者方。
連翹湯(方見瘟),治瘡疥內攻腫。
赤小豆湯(山脅),赤豆(五錢),商陸,生薑(各一錢),麻黃(七分),連翹(五分),桂(二分),大黃(三分),上七味。以水三合。先煮小豆。減一合。內諸藥。煮取一合。日二劑。或三劑。加犀角。或反鼻。亦佳。
白話文:
麻子小豆湯,適合服用桃花後感到口渴的人。將大麻子(一合熬到黃色並且散發香味,搗碎後用清水搓取汁液一合),赤小豆(一合用兩合水煮取一合),將這兩種汁液混合在一起。用小火煮沸三到五次,然後服用。這是千金方治療全身浮腫的方子,許多藥物都無法治愈,只有等死的人才能服用。
連翹湯(方子在瘟疫篇中可以找到),用於治療瘡疥內攻引起的腫脹。
赤小豆湯(山脅方),赤豆(五錢),商陸,生薑(各一錢),麻黃(七分),連翹(五分),桂皮(二分),大黃(三分),以上七味藥。用三合水,先煮赤豆,煮到剩下兩合水時,加入其他藥材,繼續煮到剩下只有一合水。每天服用兩劑或三劑,可以加犀角,或者反鼻,效果也很好。
防己散,治妊孕腫滿。喘促小便不利。防己(一錢),桑白,茯,紫蘇(各二錢),木香(五錢),姜,煎服。
琥珀湯,治產後水腫。琥珀,朮,茯,桂,豬,澤,反鼻,上七味。以水一合。冬瓜汁一合。合煮取一合。
瓜子仁湯(方見腸癰),實脾飲(見方匯),赤小豆藥(本草),赤小豆(五合一錢),大蒜(一顆七分),生薑(五錢一錢五分),商陸根(一條一錢五分),上並碎破。同水煮爛去藥。空心食豆。旋旋啜汁令盡。腫立消。
白話文:
防己散用於治療孕婦腫脹、呼吸急促、排尿不順。使用防己一錢、桑白皮、茯苓、紫蘇各二錢、木香五錢、生薑,煎煮後服用。
琥珀湯用於治療產後水腫。使用琥珀、白術、茯苓、桂枝、豬苓、澤瀉、反鼻,以上七味藥材,以水一合、冬瓜汁一合,混合煮沸至剩下一合。
瓜子仁湯(方見腸癰),實脾飲(見方匯),赤小豆藥(本草),使用赤小豆五合一錢、大蒜一顆七分、生薑五錢一錢五分、商陸根一條一錢五分,將以上藥材全部搗碎,與水一起煮至軟爛,去除藥渣,空腹食用赤小豆,並慢慢吸食湯汁,直至喝完。腫脹就會消退。
二神丸,治水腫鼓脹及腳氣。甘遂(擇新近者),大黃(各等分),上二味。為末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分。或一錢。溫水送下。
瓜子仁湯(主治見鼓脹),分消湯(見方匯),壯原湯(同),半夏湯(外臺),主腹內左肋痃癖。硬急。氣滿不能食。胸背痛者。夏,桔,枳實,前胡,吳茱,鱉甲(各三分),檳榔(二錢五分),生薑(四分),人參(一分),九味。
白話文:
二神丸,可以用來治療水腫、鼓脹和腳氣。藥方由甘遂(選用新鮮的)和大黃等量組成,研磨成粉末,用糊劑製成丸藥,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五分或一錢,溫水送服。
瓜子仁湯主治鼓脹;分消湯、壯原湯、半夏湯則用於治療腹內左側肋骨處的痃癖,症狀包括硬結、氣滿不能進食、胸背疼痛等。其中,夏枯草、枳實、前胡、吳茱萸、鱉甲各用三分,檳榔用二錢五分,生薑用四分,人參用一分,共九味藥材。
牡蠣奔豚湯(小品),療奔豚氣從少腹起。撞胸。手足逆冷。李根(一錢六分),桂(八分),牡蠣,甘(各三分),上四味。
瀉脾湯(千金),主脾藏病氣實。胸中滿。不能食。茯,樸(各七分半),夏,桂,生薑(各九分),芩,甘(各四分),人參(三分),八味常用。加龍骨牡蠣。或加石膏。
療腹中痃氣。連心以來相引痛。緊急方。(外臺),朮,枳實(各三兩),柴胡(四兩),鱉甲(二兩),上四味。
白話文:
牡蠣奔豚湯用於治療奔豚氣從小腹發起,撞擊胸部,手腳冰冷的症狀。藥方包括李根一錢六分、桂八分、牡蠣和甘草各三分,共四味藥。
瀉脾湯用於治療脾臟積聚病氣,胸部飽脹,無法進食的症狀。藥方包括茯苓和白朮各七分半、夏枯草、桂枝和生薑各九分、黃芩和甘草各四分、人參三分,共八味藥,常用。可加龍骨、牡蠣,或加石膏。
治療腹中痃氣,疼痛連接到心臟的緊急方,藥方包括術三兩、枳實三兩、柴胡四兩、鱉甲二兩,共四味藥。
寬中湯,芍(一錢二分),桂,生薑(各六分),樸,甘,棗,枳實(各四分),七味。
當歸大黃湯(外臺),歸,芍,桂,乾薑,茱萸,參,甘,大黃,上八味。疝痛從肋骨邊。至背及肩者效。
桂心湯(集驗),療寒疝氣來往。衝心腹痛。桂(四兩),生薑(三兩),吳茱(二兩),上三味切。以酒一大升。煎至三合。去滓。分溫三服。
蜀椒湯(小品),主寒疝氣。心痛如刺。繞臍腹中盡痛。自汗出欲絕。蜀椒(二百枚),附子(一枚炮),粳米(半升),乾薑(半兩),半夏(十二枚),大棗(二十枚),甘草(一兩),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澄清。熱服一升。
白話文:
寬中湯,用芍藥一錢二分,桂枝、生薑各六分,樸硝、甘草、大棗、枳實各四分,共七味。當歸大黃湯,用當歸、芍藥、桂枝、乾薑、茱萸、人參、甘草、大黃,共八味。治疝痛從肋骨邊蔓延至背部和肩膀的症狀。桂心湯,治寒疝氣來回移動,衝擊心腹疼痛。用桂枝四兩,生薑三兩,吳茱萸二兩,共三味,切碎,用酒一大升煎至三合,去渣,分三次溫服。蜀椒湯,主治寒疝氣,心痛如針刺,繞臍腹中遍布疼痛,自汗出欲絕。用蜀椒二百枚,附子一枚炮製,粳米半升,乾薑半兩,半夏十二枚,大棗二十枚,甘草一兩,共七味,用水七升煮取三升,澄清後熱服一升。
烏梅丸(奧村),治蛔厥。烏梅(三十個),椒(四錢),乾薑(十錢),黃連(十六錢),附子(三錢),上五味為末。蜜丸。
檳榔鶴蝨散,療諸蟲心腹痛(外臺),歸,芍,桔,橘,桂,參,檳榔,鶴蝨,上八味。
椒梅湯,諸蟲作痛。口中清涎流出。湯飲不進。危在旦夕者。烏梅,蜀椒,生薑,煎服。
將軍湯,治精神不守。言語錯亂。妄見妄言。少臥少飢。狂走不常者。大黃一味。水煎無時服之。
參連湯,治諸氣疾。衝心直視煩悶。或吐血不止者。
白話文:
烏梅丸,用於治療蛔蟲引起的昏厥。將烏梅三十個、花椒四錢、乾薑十錢、黃連十六錢、附子三錢,以上五味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子。
檳榔鶴蝨散,用於治療各種蟲引起的腹痛。將歸脾、芍藥、橘皮、橘核、桂枝、人參、檳榔、鶴蝨,以上八味藥材混合使用。
椒梅湯,用於治療蟲病引起的疼痛、口中有清口水流出、無法喝湯、情況危急等症狀。將烏梅、蜀椒、生薑煎煮服用。
將軍湯,用於治療精神失常、言語混亂、幻覺妄想、睡眠少、食慾差、狂躁不安等症狀。用大黃一味,水煎煮,不限時間服用。
參連湯,用於治療各種氣疾引起的胸悶、直視、煩躁、吐血不止等症狀。
參,連(各五分或一錢),上二味水煎。加熊膽汁。名熊參湯。
風引湯,除熱癰癇。大黃,乾薑,龍骨(各四兩),桂(三兩),甘,牡蠣(各二兩),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兩),上十二味。杵粗篩。以韋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溫服一升。(治大人風引。少小驚癇。瘛瘲日數十發。醫所不療除熱方。巢氏云。腳氣宜風引湯。)
白話文:
參、連各五分或一錢,將這兩種藥材水煎,再加入熊膽汁,稱為熊參湯。
風引湯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癰瘡、驚癇等症狀。將大黃、乾薑、龍骨、桂枝、甘草、牡蠣、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取適量,研磨成粗粉,用皮囊盛裝。每次取三指撮藥粉,用井水三升煎煮三沸,溫熱服用一升。適用於成人風引、小兒驚癇、瘛瘲等症狀,尤其適合醫治那些反覆發作、難以治療的病症。巢氏認為腳氣也適合服用風引湯。
防己地黃湯,治病如狂狀。妄行獨語不休。無寒熱。其脈浮。防己(一錢),桂枝,防風(各三錢),甘草(二錢),上四味。以酒一杯。浸之一宿。絞取汁。生地黃二斤。㕮咀蒸之。如斗米飯久。以銅器盛其汁。更絞地黃汁。和分再服。
酸棗湯(千金),治虛勞煩擾。奔氣在胸中。不得眠。酸棗(五升),參,桂,生薑(各二兩),石膏(四兩),茯,知母(各三兩),甘(一兩半)
白話文:
防己地黃湯:
**方劑:**防己地黃湯,用於治療病人出現狂躁症狀,如胡言亂語、不停說話、無寒無熱、脈象浮等。
**組成:**防己一錢、桂枝三錢、防風三錢、甘草二錢。
**用法:**將以上四味藥材用一杯酒浸泡一晚,隔天絞取汁液。另取生地黃二斤,切碎後蒸煮,時間與煮一斗米飯的時間相同。用銅器盛放生地黃汁,再加入先前絞取的防己、桂枝、防風、甘草藥汁,混合後分次服用。
酸棗湯:
**方劑:**酸棗湯,出自《千金方》,用於治療虛勞煩躁、氣血奔涌於胸中、失眠等症狀。
**組成:**酸棗五升、人參二兩、桂枝二兩、生薑二兩、石膏四兩、茯苓三兩、知母三兩、甘草一兩半。
**用法:**以上藥材混合後,按傳統方法煎煮服用。
歸脾湯,治健忘怔忡驚悸不寐者。(見方匯)
流水丸(見勞病),久病不寐者。效。
單苦參丸,發狂用將軍瀉心類大勢解而後用此。
調中湯(古今錄驗),療虛勞補益氣力方。麥門,茯,甘,桂,歸,芍(各五分),棗(一錢),七味。
柴苓枳朮湯(外臺),療痃癖氣。壯熱兼咳。久為骨蒸驗方。柴(八分),茯,朮,枳實(炙各六分),積熱不歇。即加芒硝取利。
逍遙散(見方匯),五蒸湯(古今錄驗),石膏(一錢),竹葉(八分),茯,地,葛根(各六分),參,芩,知母(各四分),粳米(二分半),甘(二分),上十味。
白話文:
歸脾湯用於治療健忘、心神不寧、驚悸、失眠。流水丸則適用於久病不寐。單用苦參丸可治療發狂,但需先用將軍瀉心類藥物瀉火解毒後再使用。調中湯用於治療虛勞,補益氣力。柴苓枳朮湯則用於治療痃癖氣,以及壯熱兼咳、久病骨蒸。逍遙散和五蒸湯用於治療多種症狀,其中包含石膏、竹葉、茯苓、生地、葛根、人參、黃芩、知母、粳米和甘草等藥材。
竹葉飲,療骨蒸。唇乾口燥。欲得飲水。止渴方。竹葉(一握),麥門,夏(各一升),大棗(二十枚),甘,生薑(各三兩),粳米(五合),七味。
流水湯(小品),主虛煩不得眠方。夏(二分),米(一錢二分),茯(四分,或加生薑四分)
地黃煎丸(方見後),虛勞羸瘦。腹滿。不能飲食。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者。
甲子丸,治勞嗽方。五味,地骨皮(各二兩),鱉甲(三兩),上三味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空心溫酒。或鹽湯。任意服三五十丸。
白話文:
竹葉飲適合治療骨蒸、口乾舌燥、渴想喝水等症狀。配方包括竹葉、麥門冬、夏枯草、大棗、甘草、生薑和粳米。
流水湯則針對虛煩失眠,配方包含夏枯草、米和茯苓,也可加入生薑。
地黃煎丸適用於虛勞瘦弱、腹脹、食慾不振、體內有乾血、皮膚粗糙、眼睛昏暗等症狀。
甲子丸則專治勞嗽,配方包括五味子、地骨皮和鱉甲,研磨成粉末後用蜜丸制成,空腹溫酒或鹽湯服用,每次三五十粒。
大武丸,治證同前(下利者尤佳),干牛肉(朝鮮產),薯蕷,蓮肉,茯苓,小茴香(各十五錢),上五味為末。棗肉搗膏。入好酒和丸。梧子大。曬乾。空心酒下。
獺肝丸,治勞瘵方,獺肝炙乾為末。糊丸桐子大。白湯送下。
四順散(檳榔),治肺癰吐膿。五心煩熱。壅悶咳嗽氣急不能安。貝母,紫苑,桔(各八分),甘,杏仁(各四分),為湯或為末服。
桔梗湯(古今錄驗),療肺癰經時不差方。桔,朮,歸,地,甘,敗醬,薏苡,桑白,上八味。以水四合。煮大豆半合。取二合汁。去豆。內清酒半合余。合諸藥煮之。
白話文:
大武丸,治療的病症與前文相同(腹瀉者效果更佳),干牛肉(朝鮮產)、山藥、蓮子、茯苓、小茴香(各十五錢),以上五味研成粉末。棗肉搗成膏狀,加入好酒混合成丸,大小如梧桐子,曬乾,空腹用酒送服。
獺肝丸,治療勞瘵的方子,將獺肝烤乾研成粉末,製成丸藥,大小如桐子,用白湯送服。
四順散(檳榔),治療肺癰吐膿、五心煩熱、胸悶咳嗽氣急不能安穩。貝母、紫苑、桔梗(各八分)、甘草、杏仁(各四分),可以熬湯服用或研成粉末服用。
桔梗湯(古今錄驗),治療肺癰久治不愈的方子。桔梗、白朮、當歸、生地黃、甘草、敗醬草、薏苡仁、桑白皮,以上八味藥材,用水四合,煮大豆半合,取二合湯汁,去掉大豆,加入清酒半合餘,混合所有藥材煮沸。
黃昏湯(千金),療咳有微熱。煩滿。胸心甲錯。是為肺癰方。黃昏(手掌大一枚),上一味煎服。
一方(壽世保元),治婦人腹痛如錐剜。每痛至死。不敢著手。此腸癰毒也。山甲,白芷,貝母,殭蠶,大黃,上煎服。打下膿血。自小便中出。即愈。
犀角地黃湯,治傷寒。及溫病。應發汗而不汗之。內畜血者。及鼻衄吐血不盡。內余瘀血。大便黑。面黃消瘀血方,犀角(一兩),地(八兩),芍(三兩),牡丹(二兩),上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喜忘如狂者。加大黃二兩。黃芩三兩。其人脈大來遲。腹不滿自言滿者。為無熱。但依方不須有所增加。(千金),
白話文:
黃昏湯可以治療咳嗽伴隨發熱、胸悶、心煩意亂的症狀,這是肺癰的治療方。取手掌大小的一枚黃昏草煎服即可。
另一種方劑則是用於治療婦女腹痛如刀剜,痛得要命,不敢觸碰,這是腸癰中毒的症狀。取山甲、白芷、貝母、殭蠶、大黃煎服,可以排出膿血,從小便排出後即可痊癒。
犀角地黃湯可以用來治療傷寒或溫病,患者應該發汗但卻無法發汗,體內積聚著瘀血,或出現鼻衄、吐血不止,體內還有餘瘀血,大便發黑,面部發黃,這是一種消瘀血的方劑。取犀角一兩、生地八兩、芍藥三兩、牡丹皮二兩,加水九升,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如果患者出現神志不清、胡言亂語的症狀,可以加入大黃二兩、黃芩三兩。如果患者脈象遲緩,腹部不脹卻自覺腹脹,則屬於無熱症,按照方劑服用即可,不需要增加藥物。
獨參湯,吐衄甚。欲絕。脈沉。手足逆冷者。
射干麻黃湯,咳而上氣。喉中如水雞聲。夏,五味(各六分),麻,生薑(各四分),射干,細辛,紫苑,款冬花(各三分),棗(一分半)
厚朴麻黃湯,咳而大逆上氣。胸滿。喉中不利。如水雞聲。脈浮者。樸(五兩),麻(四兩),石膏(如雞子大),乾薑,細辛(各二兩),夏,瘛瘲,杏仁(各半升),小麥(一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麥熟。去滓。內諸藥。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獨參湯,治吐血鼻血過多,快要斷氣,脈沉,手腳冰冷的症狀。
射干麻黃湯,治咳嗽並氣上衝,喉嚨像水雞叫一樣。方劑:夏枯草、五味子各六分,麻黃、生薑各四分,射干、細辛、紫苑、款冬花各三分,大棗一分半。
厚朴麻黃湯,治咳嗽劇烈,氣上衝,胸悶,喉嚨不暢,像水雞叫一樣,脈浮的症狀。方劑:厚朴五兩,麻黃四兩,石膏如雞蛋大小,乾薑、細辛各二兩,夏枯草、瘛瘲、杏仁各半升,小麥一升。以上九味,用水一斗二升,先將小麥煮熟,去渣,加入其他藥物,煮至三升,溫服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澤漆湯,上氣脈沉者,夏(半升),澤漆(三斤以東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紫苑,生薑,白前(各五兩),甘,芩,參,桂(各三兩),上九味㕮咀。內澤漆汁中。煮取五升。溫服五合。至夜盡。
清肺湯,咳嗽用小青龍加石膏不已。將成勞嗽者。(紀聞)
百合知母湯,疫邪解後。咳嗽喝喝。巨里動悸者。百合,知母,上二味。
白話文:
澤漆湯適合上氣脈沉的人使用。取夏枯草半升,澤漆三斤以東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再加入紫苑、生薑、白前各五兩,甘草、黃芩、人參、桂枝各三兩,混合研磨成粉末,放入澤漆汁中,煮取五升,溫服五合,直到晚上。
清肺湯適合咳嗽時服用,特別是加入小青龍加石膏後仍咳嗽不止,或將要發展成勞嗽的人。
百合知母湯則用於疫邪消退後,仍咳嗽不止、巨里動悸的人,可用百合、知母各適量。
獨聖散(子和),夫富貴之人。一切涎漱。是飲食厚味。熱痰之致然也。先用獨聖散。吐之。
三拗湯(見方匯),四君子湯(見方匯),千緡湯(見方匯),治喘者。
倒換散(宣明論),治癃閉。大小便不通。小腹急痛。肛門腫痛。大黃(小便不通減半),荊芥(大便不通減半),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三黃湯(千金),治下焦熱結。不得大便。大黃(三兩),芩(二兩),梔(二十枚),甘(一兩),若大閉加芒硝二兩。
白話文:
富貴人家常因飲食厚味而導致熱痰,可用獨聖散來吐痰。治喘的藥方有:三拗湯、四君子湯、千緡湯。倒換散治癃閉,症狀包括大小便不通、小腹急痛、肛門腫痛。三黃湯治下焦熱結導致的大便秘結。
八正散(見方匯),通草湯,治膿淋小便赤澀。莖中痛者。即六物解毒湯加阿膠滑石。
生津湯,麥門,耆,栝蔞,甘,參,連,地,牡蠣,知母,上九味。或加石膏。
鉛丹散(方見消渴),通關散,諸卒暴厥。牙關緊急者。先用此得嚏而進藥。細辛,牙皂(各等分),上為末。少許吹入鼻內。有嚏可治。
滌痰湯(見方匯),反鼻酒,痱。偏枯。痛痹。瘀血。結毒等。灸藥湯泉。不治。則有反鼻酒之可復療焉。行氣活血。散滯解痼。其功屢著。反鼻(生捕剝皮去腹頭尾取連骨淨肉浸酒火焙乾五錢),交趾桂枝(三錢),芍藥,牛膝(各二錢),花椒(五分),上五味銼細。布袋盛。
白話文:
八正散(參考方匯),通草湯,用於治療膿淋、小便赤澀、莖中疼痛的症状。可以參考六物解毒湯,再加入阿膠和滑石。
生津湯由麥門冬、黃耆、栝蔞、甘草、人參、生地、牡蠣、知母等九味藥组成。可以根据情况加入石膏。
鉛丹散(方子见消渴)、通關散,用於治療諸卒暴厥、牙關緊閉的症状。先用此方吹入鼻內,使病人打噴嚏,再進藥。藥方由細辛、牙皂等分组成,研末後少量吹入鼻內。如果能打噴嚏,就能治療。
滌痰湯(參考方匯),反鼻酒,可以治療反鼻、酒齄、偏枯、痛痹、瘀血、結毒等病症。如果用灸藥汤泉治疗无效,就可以用反鼻酒来治疗。反鼻酒具有行气活血、散滞解痼的功效,其療效屢見不鮮。反鼻(捕捉活的,剝皮去除腹頭尾,取連骨淨肉浸酒,火焙乾五錢),交趾桂枝(三錢),芍藥、牛膝(各二錢),花椒(五分),將以上五味藥材切碎,用布袋裝起來。
浸好酒一升。別入砂糖十五錢。磁瓶密封。勿令泄氣。冬七夏三。春秋五日。去渣取清。暖細飲之。常令酒氣相接。勿令大醉。若不好酒之人。各藥研末。不用砂糖。直白湯下。
蘇恭紫蘇湯,蘇莖(四分),甘,橘(各六分),生薑(一錢二分),檳榔(二錢)
小檳榔湯(外臺),療腳氣心煩悶。氣急不安。夏,生薑,桂,檳榔,上四味。
大檳榔湯(方見腳氣),木茱湯(千金),治腳氣入腹。困悶欲死。腹脹。吳茱,木瓜(各等分)
廣濟療腳氣氣急。上衝心悶。欲死者。檳榔(三顆細末),生薑汁(三分),童便(二升新者不須暖),三味攪頓服。
白話文:
將酒浸泡足量,加入十五錢砂糖,密封於磁瓶中,不可漏氣。冬天浸泡七天,夏天浸泡三天,春秋浸泡五天。之後去除渣滓,取清液,溫熱後慢慢飲用,要保持酒氣不斷,但不要喝醉。若不喜喝酒,則將藥材研磨成粉末,不用加砂糖,直接用白湯服用。
蘇恭的紫蘇湯,用四分紫蘇莖、六分甘草、六分橘皮、一錢二分生薑、二錢檳榔。
外台秘要的小檳榔湯,用於治療腳氣、心煩悶、氣喘不安,特別適用於夏季,藥材包括生薑、桂皮、檳榔。
大檳榔湯,見於腳氣治療專書,木茱湯出自千金方,都用於治療腳氣入腹、困悶欲死、腹脹等症狀,藥材包括吳茱萸和木瓜。
廣濟方中治療腳氣氣急、上衝心悶、瀕臨死亡的方劑,用三顆檳榔研磨成粉末,加入三分生薑汁和兩升新鮮童尿(不需溫熱),攪拌後一次服用。
犀角湯(外臺),腳氣冷氣悶。心下堅。背膊痛。上氣欲死者。吳茱,檳榔,青木香,犀角,半夏,生薑,上六味。
黑豆湯(同),療腳氣滿。小便少者。檳榔,桑白,上二味。以後方煎汁二合。煮取一合。溫服。日三劑。或加吳茱生薑。黑豆一合半。洗淨。以水一升二合。煮取六合。去滓。更煮前藥。
附子湯(千金),治濕痹緩風。身體疼痛。如欲折。肉如錐刺刀割。附(九分),芍,桂,甘,茯,參(各三分),朮(四分),上七味。
白話文:
犀角湯,用於治療腳氣、冷氣悶,胸口感覺堅硬,背部疼痛,上氣喘不過氣,快要死掉的感覺。藥材包括吳茱、檳榔、青木香、犀角、半夏、生薑,以上六味。
黑豆湯,用於治療腳氣脹滿,小便量少。藥材包括檳榔、桑白皮,以上二味。先將後方藥材煎成二合,煮成一合,溫熱服用,一天服用三次。也可以加入吳茱、生薑,以及黑豆一合半,洗淨後用一升二合水煮成六合,去渣,再煮入前述藥材。
附子湯,用於治療濕痹緩風,全身疼痛,感覺好像要斷掉一樣,肌肉像被錐子刺、刀割一樣。藥材包括附子(九分)、芍藥、桂枝、甘草、茯苓、人參(各三分)、白朮(四分),以上七味。
紫蘇子湯(千金),治腳弱上氣。昔宋湘東王。在南州。患腳氣。困篤。服此湯大得力方。蘇子,夏(各一升),前胡,樸,甘,歸(各一兩),橘(三兩),棗(二十枚),生薑(一斤),桂(四分),上十味。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半。分為五服。日三夜一。
常山甘草湯,寒熱。日再三發者。常山(一錢五分),甘草(七分半)
虎骨酒(方見腳氣),杉節湯,杉節(四兩),檳榔(七枚),大腹皮(□兩),青橘葉(四十九片),作一服。水煎。分三服。一日飲盡。如大便通利。黃水未愈。過數日。再進一服。病根去為度。外用杉節橘葉煎湯洗之。神效。
白話文:
古代醫書記載,紫蘇子湯可以治療腳軟氣喘。宋代湘東王在南州患腳氣病,病情嚴重,服用了此湯後病情大有好轉。此湯由紫蘇子、夏枯草、前胡、樸實、甘草、歸芪、橘皮、紅棗、生薑、桂枝等藥材組成,以水煎煮,分五服,每日三次,夜間服用一次。
常山甘草湯適用於寒熱交替,每日發作三次的患者。使用常山一錢五分,甘草七分半煎服。
虎骨酒(方劑見腳氣篇),杉節湯,由杉節、檳榔、大腹皮、橘葉組成,煎煮後分三次服用,每日服完。如果大便通暢,但黃水未愈,可隔幾天再服用一劑,直到病根去除。外用杉節和橘葉煎湯洗患處,效果顯著。
檳蘇湯,大黃(二分),木香,甘(各一分),生薑(五分),橘,枳實,桂,紫蘇(各三分),檳榔(六分),九味。
大防風湯,治一切麻痹。痿軟。風濕挾虛者。歸,芍,地,耆,防風,杜仲(各一錢),芎,附(各七分),參,羌,牛膝,甘(各五分),朮(一錢半),姜,棗
犀角湯,治毒流入四肢。歷節腫痛。(千金),犀角(三分),羚羊角(一分半),前胡,芩,射干,梔(各五分半),大黃,升麻(各六分),豆豉(一升),上九味。
白話文:
檳蘇湯由大黃、木香、甘草、生薑、橘皮、枳實、桂枝、紫蘇、檳榔九味藥材組成。
大防風湯用於治療各種麻痺、痿軟、風濕兼虛症,由歸尾、芍藥、生地、熟地、防風、杜仲、川芎、附子、人參、羌活、牛膝、甘草、蒼朮、生薑、大棗等藥材組成。
犀角湯用於治療毒邪侵入四肢、關節腫痛,由犀角、羚羊角、前胡、黃芩、射干、梔子、大黃、升麻、豆豉九味藥材組成。
赤龍皮湯,赤龍皮,防己,牛膝,忍冬,羌活,大黃,防風,甘,上九味。
一方,羌活,防風(各等分),上二味。
金鈴散,治痛風及肛痔。牽牛子(炒末),上一味。每服一二錢。溫酒。若白湯下。或加茴香。即是子和禹攻散。疝或用之。
柴胡加石膏湯(介賓),治少陽陽明。頭痛口乾。身熱惡寒拘急。柴(二錢),石(三錢),甘(一錢),姜
山牛湯(醫通),治黴瘡頭痛不止。土茯苓(四十錢),忍冬(三錢),防風,天麻,黑參(各一錢),辛荑仁,芎(各六分),黑豆(四十五粒),芽茶(一撮),上水煎溫服。先生曰頭痛經久不差者。兼施十痊丸或針出血。
白話文:
赤龍皮湯,由赤龍皮、防己、牛膝、忍冬、羌活、大黃、防風等九味藥材組成。
另一種藥方,僅用等量的羌活和防風,兩種藥材。
金鈴散,用於治療痛風和肛痔,藥方僅用炒過的牽牛子,每次服用一到兩錢,溫酒或白湯服用,也可以加茴香。此方與子和禹攻散相同,可以治療疝氣。
柴胡加石膏湯,用於治療少陽陽明經的病症,症狀包括頭痛、口乾、身體發熱、怕冷、肌肉緊繃等。藥方由柴胡兩錢、石膏三錢、甘草一錢、生薑等組成。
山牛湯,用於治療黴瘡引起的頭痛不止。藥方由土茯苓四十錢、忍冬三錢、防風、天麻、黑參、辛荑仁、芎各一錢、黑豆四十五粒、芽茶一撮等組成,水煎溫服。醫師說頭痛長期不癒的患者,可以同時服用十痊丸或針灸放血治療。
提肩散,檞皮(一錢五分),檞葉(七分),千屈菜(七分),上三味。
治腎氣上攻項背。不能轉側。椒附散(本事方),大附子(一枚六錢以上者炮去皮臍末之),上每末二大錢。好川椒二粒。用白麵填滿。水一盞半。生薑七片。同煮至七分。去椒入鹽。通口空心服。
陷胸湯,治胸中心下結積。飲食不消。(千金),栝樓實,大黃,黃連(各八分),甘(四分),上四味。
附子丸,治九種心痛。(即九痛丸去狼牙者),附子(三兩),巴豆(去皮心熬研如脂),參,乾薑,吳茱(各一兩),上五味末之。煉蜜丸。如梧子大。酒下。強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兼治卒中惡。腹脹痛。口不能言。又治連年積冷。流注心胸痛。並冷衝上氣。落馬墜車。血疾等。皆主之。
白話文:
提肩散是由檞皮、檞葉和千屈菜三味藥材組成,用來治療腎氣上攻導致的肩背疼痛,患者無法轉動身體。椒附散則由炮製過的大附子和川椒組成,用白麵填滿,以水煮熟後服用,用於治療類似症狀。陷胸湯則由栝樓實、大黃、黃連和甘草四味藥材組成,用來治療胸部中心下方積聚,導致飲食不消化的症狀。附子丸由附子、巴豆、人參、乾薑和吳茱萸五味藥材組成,用來治療九種心痛、卒中惡、腹脹痛、口不能言、連年積冷導致的心胸疼痛、冷氣上衝、落馬墜車、血疾等症狀。
枳縮二陳湯(見方匯),治腰痛(經心錄),杜仲,桂(各三分),朮,茯(各四分),牛膝,澤瀉,乾薑,甘(各二分),服後飲酒為妙。
文仲葛氏療卒腰痛不得俯仰方,附子(二分),桂(八分),牡丹(四分),上三味。治下篩。酒服一刀圭。日再。此主脅肋氣痛如打者。
小品療腰痛及積年痛者方,地(十分),桂(八分),朮,甘,乾漆(各五分),五味搗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三。
當歸湯,當歸(三斤),酒(五合)
洗眼方,白礬,連,甘,黃柏,紅花,上五味。
白話文:
枳縮二陳湯治療腰痛,用杜仲、桂枝各三分,白朮、茯苓各四分,牛膝、澤瀉、乾薑、甘草各二分,服用後飲酒效果更佳。
文仲葛氏治療突然發作的腰痛,無法彎腰抬頭的方子,用附子二分,桂枝八分,牡丹四分,三味藥研成粉末,用酒服用,每次一刀圭,每天兩次。這個方子主要針對脅肋疼痛,像被人打了一樣的感覺。
小品方治療腰痛,包括多年疼痛的方子,用地黃十分,桂枝八分,白朮、甘草、乾漆各五分,五味藥搗成粉末,用酒服用,每次方寸匕,每天三次。
當歸湯,用當歸三斤,酒五合。
洗眼方,用白礬、連翹、甘草、黃柏、紅花五味藥。
苤苡散,芣苡(二錢),芩,連,茯,甘,細辛,大黃(各二分)
謝道人大黃湯,療兩眼痛方。芍(五分),大黃,細辛,甘(各四分),芩(二分)
通聖散,因風鼻塞者。戴人使服通聖散。入生薑蔥根豆豉。同煎三兩服。大發汗。鼻立通矣。
辛荑湯(方見鼻),甘露飲(局方),治牙疳去血。口臭。齒齦腫痛。腐爛。(方見方匯)
六味丸,口臭。牙齦赤爛。腿膝痿軟。或口咸。
白話文:
苤苡散由芣苡、芩、連、茯、甘、細辛、大黃組成。謝道人所傳的大黃湯用於治療兩眼疼痛,包含芍、大黃、細辛、甘、芩。通聖散用於治療因風引起的鼻塞,加入生薑和蔥根豆豉同煎服用,可使鼻塞迅速通暢。辛荑湯用於治療牙疳、口臭、齒齦腫痛和腐爛。六味丸用於治療口臭、牙齦赤爛、腿膝痿軟以及口咸。
松葉煎,青松葉,花椒,丁香,桂,五倍子,水煎頻頻含之。
涼膈散(見方匯),當道飲,治口舌腐爛。而痛者。車前子,夏枯草(各二錢),上二味。以水二合。煮取一合。去渣。內蜜四錢。烊消溫服。
清熱補氣湯(見方匯),方後云。不差者。與附子湯。
先生曰。產後。口舌痛者。服消黃朱石類。未嘗得治。一老醫傳此方後屢試之。功力大出意表。
白話文:
將松葉、花椒、丁香、桂皮、五倍子一起煎煮,用藥汁頻頻含漱。若口舌腐爛疼痛,可用涼膈散治療,或者將車前子、夏枯草各二錢,以水二合煎煮至一合,去渣後加入蜜四錢,烊化溫服。若服藥後仍不見效,可再服用附子湯。一位老醫曾傳授此方,治療產後口舌疼痛效果顯著,令人驚嘆。此方藥效甚佳,過去使用消黃朱石類藥物治療產後口舌疼痛,效果並不理想,此方可謂一劑良藥。
羅不女牟土方,蘆薈末,沒藥(各三錢),明礬末(八錢),蜜(四錢),上四味。入燒酒一合調。頻頻含之。
碧雪,治口瘡。咽喉腫痛。靛花,蓬砂,焰消,蒲黃,甘(各等分),上五味為末。每用少許。摻舌上。細細嚥下。喉痛者。吹入之。
升麻湯(古今錄驗),升麻,石膏,牡丹皮,甘(各等分),上四味。
雄黃解毒丸,治急喉痹方。雄黃,鬱金(各一兩),巴豆(十四粒),上為末。醋糊丸。綠豆大。熱茶清下七丸。吐出頑涎。即蘇。未吐再服。如口噤以物斡開灌之。下咽無不活者。又小兒驚風。痰涎壅塞及馬脾風。或痘毒攻咽。藥食不下者。冷水服五七丸。神驗。
白話文:
羅不女牟土方,用蘆薈末、沒藥(各三錢)、明礬末(八錢)、蜜(四錢),混合後加入一合燒酒調勻,頻頻含在口中。
碧雪方,用靛花、蓬砂、焰消、蒲黃、甘草(各等分),混合成粉末。每次取少許,塗抹在舌頭上,慢慢吞下。喉嚨疼痛者,則將粉末吹入喉嚨中。
升麻湯,用升麻、石膏、牡丹皮、甘草(各等分),混合在一起。
雄黃解毒丸,用雄黃、鬱金(各一兩)、巴豆(十四粒),混合成粉末,用醋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熱茶送服七丸,吐出頑固的痰涎,就能恢復。如果沒有吐出來,可以再次服用。如果嘴巴緊閉,可以用工具撬開,灌藥進去。服下後,沒有不活的。另外,小兒驚風、痰涎阻塞、馬脾風,或者痘毒侵犯咽喉,導致藥食不下的,可以用冷水送服五到七丸,效果神奇。
加味四物湯,治虛火上升喉痛。並生喉瘡喉痹熱毒能降火甚效。(回春),歸,芎,芍,地,桔,甘,黃柏,知母,花粉(入竹瀝服)
馬牙硝散,治喉癰及傷寒熱後。咽痛閉塞不通。毒氣上衝。馬牙硝細研。每服一錢。綿裹含咽津。以通為度。
當歸散,婦人妊娠宜常服。歸,芩,芍,芎(各一斤),朮(半斤),上五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產。胎無苦疾。先生曰。此方有整胎之功。
白話文:
加味四物湯,用於治療虛火上升導致的喉嚨疼痛。同時,它也能治療喉嚨生瘡、喉嚨閉塞、熱毒等症狀,降火效果顯著。藥方組成:當歸、川芎、白芍藥、生地黃、橘梗、甘草、黃柏、知母、花粉(用竹瀝送服)。
馬牙硝散,用於治療喉嚨腫痛,以及傷寒熱病後咽喉疼痛、閉塞不通、毒氣上衝等症狀。將馬牙硝研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棉花包裹含在口中,待咽喉通暢即可。
當歸散,適用於婦女懷孕期間常服。藥方組成:當歸、黃芩、白芍藥、川芎(各一斤)、白朮(半斤)。將以上五味藥材研磨成粉,用酒送服,每次服用方寸匕,每天服用兩次。懷孕期間常服此方,有助於順產,胎兒不易生病。古人說,此方具有調理胎兒的功效。
芎歸湯(方見),難產大加雲母。
獨聖散,難產及胎衣不下者。一吐之即出。
通關散,胞衣不出者用此吹鼻中。得嚏即出。血暈亦效。
治動胎及產難子死腹中。並妊娠兩兒。一死一生。服之令死者出。生者安。神驗方(千金),蟹爪(一升),甘(二尺),阿膠(三兩),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蟹爪甘草。得三升。去滓。次內膠。令烊。頓服之。不能。分再服。若人困拗口內藥。藥入即活。
葵子阿膠湯(千金),治胎死腹中乾燥著背方,葵子(一升),阿膠(五兩),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頓服之。未出再煮服。先生曰。水血下多。子道乾澀難出者。此湯必效。若無藥物。以熱湯一盞。內鹿角菜。令消頓服之。或塗油牝戶。亦是濟急之良法也。
白話文:
芎歸湯,治療難產,如果情況嚴重,可以再加上雲母。
獨聖散,可以治療難產和胎盤不下,服用後馬上就會排出。
通關散,用於治療胎盤不下,可以將藥粉吹入鼻中,打噴嚏後胎盤就會排出。同時,它也可以治療血暈。
治療胎動不安、難產、胎兒死在腹中,以及懷孕兩個孩子,一個死亡一個存活的情況。服用後可以將死胎排出,活胎保全。這個藥方來自《千金方》,用一升蟹爪、二尺甘草、三兩阿膠,用水一斗先煮蟹爪和甘草,煮至三升,去渣,再放入阿膠,使其融化,一次服用。如果服藥後沒有效果,可以分兩次服用。如果產婦虛弱,無法吞嚥藥物,可以將藥物直接灌入口中,藥物入肚後就能起效。
葵子阿膠湯,來自《千金方》,治療胎兒死在腹中、乾燥貼在背上的情況。用一升葵子、五兩阿膠,用水五升,煮至二升,一次服用。如果胎兒沒有排出,可以再次煮藥服用。先生說,如果產婦體內血水過多,子宮乾燥難以排出胎兒,這個湯方一定有效。如果沒有藥物,可以用一碗熱水,放入鹿角菜,煮開後直接服用。或者在產道塗抹油脂,也是急救的有效方法。
回生湯,歸,芎,芍,地,朮,茯,連,甘,桂,芩,參,丁香,木香,萍蓬,大黃,上十五味。水煎。或擺用。此方雖不古。屢用屢效。
交加散(良方),治瘛瘲。或顫振。或產後不省人事。口吐痰涎。歸,荊芥(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酒少許。煎至七分。唯下咽即有生理。
大豆紫湯(方見產後),新制下瘀血丸(一閒齋方),服枳實芍藥散。不愈者。此為腹中有乾血著臍下。此方主之。亦主經水不利。大黃(三錢),桃仁,芍(各四錢五分),虻蟲(一錢五分),上四味末之。煉蜜和。為三四丸。以酒一合。煎一丸取半合。
白話文:
回生湯由十五味藥材組成:歸、芎、芍、地、術、茯、連、甘、桂、芩、參、丁香、木香、萍蓬、大黃,水煎服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此方雖然不是古方,但屢試屢驗,療效顯著。
交加散為良方,可用於治療瘛瘲、顫振、產後昏迷、口吐痰涎等症狀。配方為歸、荊芥各等分,研末服用。每次服用三錢,水一盞,酒少許,煎至七分,下咽即有效果。
大豆紫湯可用於產後腹中有乾血著臍下,或經水不利等症狀。配方為大黃三錢,桃仁、芍各四錢五分,虻蟲一錢五分,研末煉蜜為丸,以酒煎服。若服用新制下瘀血丸(一閒齋方)和枳實芍藥散後症狀仍未改善,則可服用此方。
蜀漆湯(千金),治產後虛熱往來。心胸煩滿。骨節疼痛。及頭痛壯熱。晡時輒甚。又如微瘧方。地(三錢六分),耆(一錢),知母,芍(各四分),蜀漆葉,桂,甘,芩(各二分),上八味。
栝蔞湯,治產後渴不止方。栝蔞根(八分),參,麥門(各六分),甘,地(各四分),棗(十二枚),土瓜根(一錢崔氏用蘆根),上七味。
二味參蘇飲,治產後。瘀血入肺。咳嗽喘急。參(一兩),蘇木(二兩),上作一劑。水煎服。若口鼻黑氣起。宜急用此藥。加附子五錢。亦有傳生者。
白話文:
《千金方》中的蜀漆湯,可以治療產後虛熱往來、心胸煩悶、骨節疼痛、頭痛發熱,尤其在下午時分症狀加重。藥方包括地黃、肉桂、知母、芍藥、蜀漆葉、桂枝、甘草、黃芩等八味。
栝蔞湯用於治療產後口渴不止,由栝蔞根、人參、麥門冬、甘草、地黃、大棗、土瓜根(崔氏用蘆根代替)等七味組成。
二味參蘇飲則用於治療產後瘀血入肺、咳嗽喘急,以人參、蘇木兩種藥物煎服。若患者口鼻出現黑色氣體,應立即服用此藥,並加入附子五錢。也有記載說此藥可以保胎。
奪命丹,治瘀血入胞。脹滿難下。急服此藥。血即消。衣自下。附子(半兩炮),乾漆(一錢炒煙盡),牡丹(一兩),大黃(末一兩),上為末好醋一升。大黃末一兩。同熬成膏。和前藥。丸梧子大。溫酒吞五七丸。
通仙丸,花麥大黃等分丸藥。
牛膝散(良方),治月水不利。臍腹作痛。或少腹引腰。氣攻胸膈。牛膝,桂,芍,桃仁,延胡索,歸,牡丹(各一兩),木香(二錢),上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或每服三五錢。水煎。
白話文:
奪命丹,可以治療瘀血進入子宮,導致腹脹難下。緊急服用此藥,血瘀就能消散,衣服也會自然鬆落。將附子(半兩炮製)、乾漆(一錢炒至煙盡)、牡丹(一兩)、大黃(研磨成末一兩)混合在一起,用一升好醋調和成藥末。另取大黃末一兩,與醋一起熬製成膏狀,再與先前混合好的藥末混合,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溫酒吞服五到七粒。
通仙丸,將花、麥、大黃等量混合製成藥丸。
牛膝散(良方),可以治療月經不調,導致臍腹疼痛,或小腹疼痛牽連腰部,氣逆上衝至胸膈。將牛膝、桂枝、芍藥、桃仁、延胡索、當歸、牡丹(各一兩)、木香(二錢)混合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溫酒調服。或者每次服用三到五錢,用水煎服。
澤瀉,先生曰。胞衣不出。及產後。遍身痛者。亦佳。
地黃煎丸,治月經不通。臍下堅結。大如杯盤。發熱往來。下利羸瘦。此為血瘕。(千金),生地黃(三十斤取汁),乾漆(一斤為末),上二味。以漆末。內地黃汁中。微火煎令可丸。每服酒下。如梧子大。三丸。不知加之。常以食後服。(紀聞云此方乾血勞用之),
羽澤散,治帶下方。白礬,杏仁,甘(各二分),丁子,冰片(各一分),上五味為末。薄絹袋盛。以納陰中。坐臥任意。但禁奔走。三日一換之。以愈為度。
白話文:
澤瀉,先生說。如果胞衣不能排出,或者產後周身疼痛,澤瀉都是個很好的選項。
地黃煎丸,用於治療月經不通,肚臍下方有堅硬結塊,形狀像杯子一樣大,伴有反復發熱和下痢,體力消瘦。這是因為血液積聚所致。(出自《千金方》,生地黃30斤取汁,乾漆1斤研磨成粉末,以上兩種材料,將乾漆粉末加入地黃汁中,用小火慢煮至可以做成丸子。每次服用時配以酒,丸子大小如梧桐籽,每次吃3顆,如果沒有效應,可以增加劑量。根據紀聞,這個方子適合用於治療乾血勞病。)
羽澤散,用於治療帶下症的藥方。白礬、杏仁、甘草(各2分)、丁香、冰片(各1分),以上五種材料研磨成粉末,放入薄絹袋中,然後塞入陰道中,無論坐著還是躺著都可以使用,但要避免奔跑。每隔三天更換一次,直到病情痊癒為止。
獨參湯,治血崩。及諸失血。危急者。人參(二錢),上以水一合。煮取五勺。溫服不知。服至數劑。蓋暴崩危急之際。非少少藥汁之所可得而救活矣。庸醫不辨。僅用人參五分。或一錢。以望其生。宜哉其不得功。
栝蔞根湯,栝蔞根,瓜蔞仁,百合,知母,薏苡,柴,芩,甘,上八味。
烏茜丸,烏賊魚骨(四兩),茜根(一兩),上二味為末。雀卵清丸小豆大。每五丸。或十丸。白湯送下。亡血勞病用之。
蒲公英湯(民間方),蒲公英(莖葉花並用一錢六分),薯蕷(七分),歸(酒製一錢),水莎(五分),牡丹(二分),上五味。以水三合。煮取二合。其滓再以水三合。煮取一合。一日服盡。試令男子服之。亦覺乳房起脹矣。
白話文:
獨參湯用來治療血崩和各種失血症,尤其適用於危急的情況。方子以人參兩錢,用一合水煮取五勺,溫服,不知服用多少劑量才能治癒。因為在大量出血的危急時刻,少量藥汁是無法起死回生的。庸醫不懂醫術,只用人參五分或一錢,妄想能救活病人,結果自然無功。
栝蔞根湯的藥材包括栝蔞根、瓜蔞仁、百合、知母、薏苡、柴胡、黃芩、甘草。
烏茜丸以烏賊魚骨四兩和茜根一兩研磨成粉末,製成雀卵清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丸或十丸,用白湯送服,適用於失血勞病。
蒲公英湯是民間方,用蒲公英(莖葉花一起用)一錢六分、山藥七分、當歸(酒製)一錢、水莎五分、牡丹二分,以三合水煮取二合,再以三合水煮取一合,一天服用完。據說連男子服用都會感到乳房脹痛。
治乳腫痛方,紫花地丁搗絞汁。塗乳上。
五物紅花湯,甘,連,大黃,蔚金,紅花,上五味。
五香湯(外科精義),毒氣入腹。托裡。若有異症。加減之。沉香,木香,丁香,乳香,麝香,上五味。先生曰。寒症者。宜用此方。
山繭湯,山繭,紅花,蔚金,上三味。或擇加三稜莪朮木香檳榔大黃甘草丁子類。
有不乳小便難者。用乳汁四合。蔥白一寸。煎三沸灌之。
白話文:
治療乳房腫痛,可以用紫花地丁搗碎絞汁,塗抹在乳房上。
五物紅花湯,由甘草、連翹、大黃、蔚金、紅花五味藥組成。
五香湯,用於毒氣入侵腹部的治療,可以托裡解毒。如果有其他症狀,可以加減藥物。五香湯由沉香、木香、丁香、乳香、麝香五味藥組成。醫生說,寒症患者適合使用此方。
山繭湯,由山繭、紅花、蔚金三味藥組成。也可以根據情況加入三稜、莪朮、木香、檳榔、大黃、甘草、丁子等藥物。
如果乳房腫痛同時伴有小便困難的症狀,可以用四合乳汁和一寸蔥白煎煮三沸,然後灌服。
金花散,自梅花無盡藏來。連錢草,紅花,大黃,連翹,藿香,升麻(各二錢),沉香,檳榔,鬱金,乳香,木香(各一錢),上十一味為末。和膠飴多用效。治小兒頭瘡。世稱胄瘡者。大效。又治胎毒一身發瘡疥。
茱萸連湯,治吐乳,吳茱,黃連,生薑等分也。
炒米煎,犀角消毒飲,治丹毒壯熱狂躁。睡臥不安。荊,防(各一錢),犀角,甘(各五分),牛蒡(四錢微炒),如無犀角。代升麻。或加芩連石膏。
白話文:
金花散出自梅花無盡藏,由連錢草、紅花、大黃、連翹、藿香、升麻(各二錢)、沉香、檳榔、鬱金、乳香、木香(各一錢)十一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混合膠飴服用。可治療小兒頭瘡,俗稱胄瘡,效果顯著。此外,也能治療胎毒引起全身發瘡疥。
茱萸連湯用於治療吐乳,以吳茱萸、黃連、生薑等量混合。
炒米煎,犀角消毒飲用於治療丹毒引起的高燒、狂躁、失眠。用荊芥、防風(各一錢)、犀角、甘草(各五分)、牛蒡(四錢微炒)配製,若無犀角,可用升麻代替。也可加入黃芩、黃連、石膏。
生地黃湯(千金),治小兒寒熱進退。啼呼腹痛方。生地,桂心,上二味。
龍膽湯,治嬰孩寒熱。四肢掣搦。吐哯客忤諸驚癇方。龍膽,鉤藤,芍,柴,甘,大黃,上六味。
烏蠍散,既為慢驚。外無八候。但吐瀉不止者。參,朮,茯,甘,川,烏頭,全蠍,南星(各一分),姜,棗,水煎。
八神湯(千金),治心腹痞滿。萎黃瘦瘠。四肢痿躄。繚戾。服之可令克悅方。芍,柴(各三分),大黃,參(各一分半),乾薑,甘(各一分),鱉甲,茯(各二分半),上八味。(外臺有黃耆無大黃)
白話文:
《千金方》的生地黃湯用於治療小兒寒熱交替、哭鬧腹痛。方劑包括生地黃和桂心。
《龍膽湯》用於治療嬰兒寒熱、四肢抽搐、嘔吐、驚厥。方劑包括龍膽、鉤藤、芍藥、柴胡、甘草、大黃。
烏蠍散用於治療慢性驚癇,沒有八候症狀,但持續嘔吐腹瀉。方劑包括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川芎、烏頭、全蠍、南星、生薑、大棗,水煎服用。
《千金方》的八神湯用於治療心腹脹滿、面色萎黃消瘦、四肢痿弱、精神不振。方劑包括芍藥、柴胡、大黃、人參、乾薑、甘草、鱉甲、茯苓。另外,外臺本方中含有黃耆,而沒有大黃。
毓嬰丸,治疳方,大觜鳥(去觜爪燒黑四錢),鰻魚膽(黑燒一錢),黃蘗(五錢),薰陸(二錢),上四味糊丸。
消渴(外臺),升麻,葛根,芍,芩,上四味。
順逆湯,歸,芍,芩,連,甘,桔,連翹,黃耆,生薑,九味。
錢氏獨聖散,治痘瘡。倒靨陷伏。用川山甲取前足觜上者燒存性。為末。每服四五分。以米湯入少酒服之。或紫草湯亦可。
手捻散,治當靨時。腹痛不靨。其痛著在中脘。乃熱毒凝滯。瘀血作痛也。牛蒡,芍,桃仁,大黃(各五分),紅花(四分),桂(二分半),上六味。
白話文:
毓嬰丸用於治療疳疾,由大嘴鳥(去除嘴爪,燒成炭粉四錢)、鰻魚膽(黑燒一錢)、黃蘗(五錢)和薰陸(二錢)混合製成丸劑。
消渴(外臺)的方劑,則用升麻、葛根、芍藥和黃芩四味藥材。
順逆湯包含歸芪、芍藥、黃芩、連翹、甘草、桔梗、連翹、黃芪和生薑九味藥材。
錢氏獨聖散專門用於治療痘瘡,特別是倒靨陷伏的症狀。配方使用川山甲的前足嘴上部分燒成炭粉,每次服用四五分,以米湯加少許酒送服,或用紫草湯代替米湯亦可。
手捻散則用於治療痘瘡發疹前腹痛,疼痛集中在中脘部位,屬於熱毒凝滯、瘀血作痛。配方包含牛蒡、芍藥、桃仁、大黃(各五分)、紅花(四分)和桂枝(二分半)六味藥材。
先生曰。諸瘡毒。腹痛者。屢驗。
連翹去麻黃,治結痂後。毒猶盛者。
獨參湯,治跌撲傷損。或金瘡。出血過多。昏沉不醒者。
雞鳴散,治墜壓傷損。瘀血凝積。痛不可忍。大黃,杏仁(各二錢二分),上二味。臨臥溫服。飲酒醉為度。
接骨木湯(龜井),接骨木,歸,芎,芍,地,澤瀉,沉香,大黃,上八味。
治打撲折傷方,活鯽魚(小者佳),上研如膏。內白砂糖和勻。傅患所。汁出而愈。骨損者。尤效。
白話文:
先生說:各種瘡毒,腹痛的病症,屢試不爽。
連翹去掉麻黃,用來治療結痂後毒性仍然很盛的情況。
獨參湯,用來治療跌打損傷,或者金瘡出血過多,昏沉不醒的情況。
雞鳴散,用來治療墜壓傷損,瘀血凝積,疼痛難忍的情況。大黃、杏仁各二錢二分,以上兩味藥,臨睡前溫服,飲酒至醉為度。
接骨木湯(龜井),接骨木、歸、芎、芍、地、澤瀉、沉香、大黃,以上八味藥。
治療打撲折傷的方子,用活鯽魚(小的最好),研磨成膏狀,加入白砂糖和勻,塗抹在患處,汁液流出就痊癒了。對於骨骼損傷,效果特別好。
蔥熨法,治跌撲傷損,用蔥白細切。杵爛炒熱。敷患處。如冷易之。腫痛即止。神效。
甘草解毒湯,甘草,忍冬,白礬,上三味。以水二合。煮取一合。猘犬咬傷。加馬錢子雞冠石。煎成內鐵醬水少許。溫服。兼灸之。數十日。甚者。並用寬中丸。頻頻下之。嘗治數十人。莫一誤者。其他諸蟲獸毒。皆能解之。此方越前奧村翁所立。而適所翁傳之。
狗咬傷,杏仁甘草口嚼搭傷處。又宜銀杏塗傷處。
四順清涼飲(正宗),治湯潑火燒。熱極逼毒入里。或外被。涼水火毒內攻。致生煩躁。內熱口乾大便秘實者。翹,芍,羌,歸,甘,防風,梔(各一錢),大黃(二錢),燈心水煎。
白話文:
蔥熨法可以治療跌打損傷,將蔥白切碎,搗爛後炒熱,敷在患處。如果冷了就重新加熱,腫痛就會消退,效果非常好。
甘草解毒湯,由甘草、忍冬、白礬三味藥材組成,加水煮至一半即可。治療狂犬咬傷時,可以加入馬錢子和雞冠石,煎成濃稠的藥汁,溫熱服下,並用艾灸治療。持續服用數十天,病情嚴重者,可同時服用寬中丸,幫助排毒。此方已經治療過數十人,沒有失敗案例。其他動物的毒素,也都能解毒。這個藥方是由越前奧村翁創立,適所翁傳授下來的。
狗咬傷時,可以用杏仁和甘草混合在一起,咀嚼後敷在傷口處。也可以用銀杏塗抹傷口。
四順清涼飲,可以治療被熱湯或火燒傷,以及被冷水灼傷導致的內熱、煩躁、口乾舌燥、大便乾燥等症狀。藥方由翹、芍、羌、歸、甘、防風、梔子(各一錢),大黃(二錢)組成,用燈心水煎服。
三白散,以香油調敷。
六物解毒湯,土茯,忍冬,通草(各一錢),芎(五分),大黃(三分),甘(一分)
四物解毒湯,銀花(一錢),蕺菜,芎(各五分),大黃(三分)
土萆薢湯,治楊梅瘡。及瘰癧。咽喉惡瘡。癰漏潰爛。筋骨拘攣。疼痛。皆妙。(景岳),用土萆薢。即土茯苓二三兩。以水三鍾。煎二鍾。不拘時徐徐服之。若患久或服攻擊之劑。致傷脾胃氣血等症。以此一味為主。加對證之藥。無不神效。
白話文:
三白散,用香油調和後塗敷患處。
六物解毒湯,用土茯苓、忍冬藤、通草各一錢,川芎五分,大黃三分,甘草一分。
四物解毒湯,用金銀花一錢,魚腥草、川芎各五分,大黃三分。
土萆薢湯,用於治療楊梅瘡、瘰癧、咽喉惡瘡、癰漏潰爛、筋骨拘攣疼痛,效果甚佳。用土萆薢,即土茯苓二三兩,以水三碗煎成兩碗,不拘時徐徐服用。若久病或服用了攻伐性的藥物,導致脾胃氣血受損,可以用土萆薢為主,配合其他對症藥物,效果顯著。
萎蕤湯,萎蕤(二錢),歸,芎,連,通草(各一錢五分),甘(五分),仙遺糧(二十五錢),上七味。以水一升四合。煮取七合。一日服盡。若病重者。用土茯苓五十錢。水率亦准之。(骨痛或有上逆候。耳鳴目生赤脈等證用之。)
桔梗解毒湯,療結毒咽喉。口舌唇鼻破壞。聲啞或成瘰癧者方。仙遺糧(八錢或十錢二十錢至五十錢),桔梗(一錢),甘,芎,芍(各三分),耆,大黃(各二分),上七味。以水五合。煮取三合。渣以五合。再煮取二合半。一日服盡。禁茶酒肉面青菜。一切結毒諸症。無名腫毒。腐敗。經年不瘥者。皆效。
白話文:
萎蕤湯
組成:
- 萎蕤:二錢
- 歸、芎、連、通草:各一錢五分
- 甘草:五分
- 仙遺糧:二十五錢
用法:
- 上述七味藥材,以水一升四合煎煮,取七合。
- 一日服用完畢。
- 若病症嚴重,可加入土茯苓五十錢,水量也按比例增加。
主治:
- 骨痛或有上逆症狀,例如耳鳴、目赤、血管發紅等。
桔梗解毒湯
組成:
- 仙遺糧:八錢或十錢、二十錢至五十錢
- 桔梗:一錢
- 甘草、芎、芍藥:各三分
- 耆、大黃:各二分
用法:
- 上述七味藥材,以水五合煎煮,取三合。
- 渣滓再以水五合煎煮,取二合半。
- 一日服用完畢。
禁忌:
- 禁食茶、酒、肉、麵、青菜。
主治:
- 各種結毒導致的咽喉腫痛、口舌唇鼻破損、聲音嘶啞,或形成瘰癧等疾病。
- 也可治無名腫毒、腐敗潰爛,多年不癒的疾病。
葳靈仙湯,歸,芎,芍,梔,朮,甘,大黃,牛膝,杜仲,龍膽,防風,葳靈仙(各五分),赤龍皮(一錢五分),上十三味。浸酒一夜。以土茯苓一斤。分為十二。以其一合前藥。以水二碗。煮取一碗。渣再以水三碗。煮取一碗。一日服盡。
芎黃湯,芎,大黃,荊芥,防風,上四味。
薰洗方,治下疳瘡。黴瘡秘錄方。今呼銀花煎。苦辛,川椒,金銀花(各兩許),上三味。用水三四碗。煎數沸。先薰後洗瘡口。拭乾。用三白散摻之。
白話文:
葳靈仙湯由歸、芎、芍、梔、術、甘草、大黃、牛膝、杜仲、龍膽、防風、葳靈仙(各五分)和赤龍皮(一錢五分)共十三味藥組成,浸泡在酒中一夜。另外準備土茯苓一斤,分成十二份,取其中一份加入前述藥材,再用兩碗水煮至一碗,剩下的藥渣再用三碗水煮至一碗,每日服用完畢。
芎黃湯由芎、大黃、荊芥、防風四味藥組成。
薰洗方用於治療下疳瘡,也稱黴瘡秘錄方,現在則稱為銀花煎。方劑由苦辛、川椒、金銀花(各兩許)三味藥組成,用水三四碗煎煮數沸,先用藥湯薰患處,再用藥湯清洗瘡口,擦乾後再撒上三白散。
三白散,海牡蠣(煅),葛粉,果蠃,上三味末傅。
耆歸湯(黴瘡秘錄),便毒疳瘡。或髮際生瘡。梳下。薄靨如麩。或手足肌膚。紅點如斑。隱肉。當服此方。使正氣足而邪自除也。參,耆,芎,甘(各一錢),歸(二錢),忍冬花,防己(各一錢五分),升麻,防風,川山甲(各八分),生薑,上十一味。
玄龜丹,治遠年近日。楊梅結毒。筋骨疼痛。日久腐爛。臭敗不堪聞。或咽喉唇鼻破壞。諸藥不效者。妙也。龜板(放炭火上炙焦用新安酒漿濃筆蘸漿塗上反復炙塗三次以焦黃為末二兩)
白話文:
三白散是由牡蠣(煅燒)、葛粉和果蠃研磨成粉末製成。
耆歸湯主要用於治療便毒、疳瘡、髮際生瘡、手足肌膚紅點等症狀,其組成包括人參、黃芪、川芎、甘草、生地黃、忍冬花、防己、升麻、防風、川山甲和生薑。
玄龜丹則專門治療多年或近期因楊梅所引起的筋骨疼痛、腐爛等症狀,以及咽喉、唇、鼻破損等其他藥物無效的情況,其主要成分為龜板(經過特殊炙烤處理)。
石決明(用九孔大者煅紅童便內漬之一次),硃砂(明亮者各末二錢),共再碾極細。爛米飯為丸。麻子大。每每一錢。量病上下食前後筋骨疼痛酒下。腐爛者。土茯苓湯下。至重者四十日而愈。(一本作硃砂六錢)
十全丸,芎,芩,大黃,蘗皮(各五分),輕粉(一錢半),硃砂(一錢),連翹,苦辛,烏蛇,地骨皮(各三錢),上十味。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白湯送下。日二夜一。
先生可用粉丸症。皆用此方。但下疳痛劇者。用梅肉丸。(紀聞)
白話文:
將石決明(用九孔大的石決明煅燒成紅色,再用童子尿浸泡一次),以及明亮的硃砂(各取二錢),一起碾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爛米飯做成丸藥,大小如麻子,每次服用一錢,根據病情加減服用,飯前飯後或筋骨疼痛時,用酒送服。若患處腐爛,則服用土茯苓湯。病情嚴重的,服用四十天即可痊癒。(也有記載硃砂用量為六錢)
十全丸由川芎、黃芩、大黃、黃柏皮(各五分)、輕粉(一錢半)、硃砂(一錢)、連翹、苦參、烏蛇、地骨皮(各三錢)組成。將以上十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糊做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五丸,用白湯送服,每日兩次,夜間一次。
先生可以此方治療粉末症。但若下疳疼痛劇烈,則應服用梅肉丸。(紀聞)
四順湯(原名四順清涼飲),治血熱蘊結。壅滯不通。或一身盡熱。或日晡肌熱。或夜發熱。皆血熱也。歸,芍,甘,大黃(各等分),上四味。
治疳瘡痛甚。血不已者方。杏仁,雞子黃,上合研塗患處。
羅不女牟土方,下疳漸漸侵蝕。不可遏止者。當以此洗。若不愈者。宜石堊湯。
石堊湯,石堊(三十錢以滾湯一升攪勻去渣不用),焰硝(四錢),膽礬(三分),上二味。投石堊汁中。溫洗數次。若為水泡者。去膽礬加礬石一錢。
白話文:
「四順湯」原本叫做「清涼飲」,用來治療血熱鬱結、阻塞不通,症狀包括全身發熱、下午發熱、晚上發熱,這些都是血熱的表現。藥方由歸、芍、甘草和大黃等分組成。
另外,治療疳瘡疼痛嚴重,出血不止的藥方是用杏仁和雞蛋黃研磨後塗抹患處。
羅不女牟土方用來治療下疳逐漸侵蝕、無法阻止的情況,可以用這個藥方洗患處。如果沒有效果,則可以用「石堊湯」。
「石堊湯」由石堊、焰硝和膽礬組成。將石堊用滾水攪拌,去除雜質後,加入焰硝和膽礬,溫熱洗患處數次。如果患處起水泡,則去掉膽礬,加入礬石。
十味敗毒湯,治瘡瘍焮痛。寒熱脈緊有力。羌,桔,芎,枳實,柴,荊芥,防風,連翹,銀花,甘,生薑
涼膈散,治癰瘍。熱毒熾盛。大便秘結。
破棺丹(會唧),治瘡瘍熱極。汗多大渴。便秘譫語。發狂等。即調胃承氣湯。為丸者也。
凌冬飲,諸腫毒服之。未成者內消。已成者即潰。忍冬,耆(各一錢五分),歸(三分),甘(一分),上四味水煎。加酒更煎數沸。溫服。消渴後。服此藥。預防發癰。
梓葉湯,治癰疽。及一切腫毒方。梓葉(二錢),忍冬(一錢),甘草(五分),上三味。(一無忍冬。有通草。或加皂角刺。)
白話文:
十味敗毒湯用於治療瘡瘍紅腫疼痛,症狀為發冷發熱、脈搏緊而有力。藥方包括羌活、橘皮、川芎、枳實、柴胡、荊芥、防風、連翹、金銀花、甘草、生薑。
涼膈散用於治療癰瘍,症狀為熱毒熾盛、大便秘結。
破棺丹,又稱會唧,用於治療瘡瘍熱毒極盛,症狀為汗出量多、口渴、便秘、神志不清、發狂等。此方與調胃承氣湯相同,只是將藥方製成丸劑。
凌冬飲用於治療各種腫毒,未成形的腫毒服此藥可使其消退,已成形的腫毒服此藥可使其潰爛。藥方包括忍冬藤、黃芪(各一錢五分)、生地黃(三分)、甘草(一分),將以上四味藥材水煎,再加酒煎煮數沸,溫服。患有消渴症的人服此藥可以預防發癰。
梓葉湯用於治療癰疽以及一切腫毒。藥方包括梓葉(二錢)、忍冬藤(一錢)、甘草(五分)。有時不放忍冬藤,而放通草,或加皂角刺。
櫻皮湯,治癰腫。瘭疽。諸腫毒方。櫻皮(五錢),桃仁(二錢),赤龍皮(五錢),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頓服。
針灸法,凡暴死者。多是疔毒。急用燈照遍身。若有小瘡。即是其毒。宜急施針灸。
夏枯草湯,治瘰癧已潰未潰方。夏枯草(二錢),甘草(二分),上二味。或加翹芎大黃。又明眼目。
瞿麥湯(張潔古),治項邊馬刀方。翹,瞿麥,大黃,甘,上四味。食後熱服。十餘日後。灸臨泣穴二七日。六十日決效。
浮萍散,治諸風癬疥癩瘡。浮萍,歸,芎,芍,甘,荊芥,麻黃(各等分),七味。溫服出汗。
白話文:
櫻皮湯可以治療癰腫、瘭疽等各種腫毒。取櫻皮五錢、桃仁二錢、赤龍皮五錢,用水一升煮至七分,一次服用。
針灸法中,暴死者通常是因為疔毒。應立即用燈光照遍全身,如有小瘡就是毒素所在,要馬上施以針灸。
夏枯草湯可以治療已經潰爛或尚未潰爛的瘰癧。取夏枯草二錢、甘草二分,也可以加入川芎和大黃,並且可以明目。
瞿麥湯,由張潔古所創,可以治療脖子兩側的馬刀疔。取川芎、瞿麥、大黃、甘草四味,飯後熱服。服用十多天後,灸臨泣穴二十七天,六十分必見效。
浮萍散可以治療各種風癬、疥癩、瘡傷。取浮萍、歸脾、川芎、芍藥、甘草、荊芥、麻黃各等份,溫服至出汗。
苦參湯,遍身癢痛。諸藥不效。久而如痂癘者。苦參(三錢),上一味。按葛洪破棺散方。以此物酒煮服。
四順湯,乾疥瘙癢。皮枯屑起。便秘者。
浴湯方,忍冬,防風,枳實(各十六錢),荊芥,湯花(各二十五錢),竹葉(三百枚),鹽(一升),上七味熬。盛袋煎浴。凡七八日得愈。
楊梅皮湯,治臁瘡方,楊梅皮(一錢),桔梗,茯,甘(各五分),上四味。初日以水一合一勺。煮取一合。二日以一合二勺。煮取一合。三日以一合三勺。煮取一合。四日以一合四勺。煮取一合。五日以一合五勺。煮取一合。以此為一劑。大凡三劑得愈。如毒深者。服至五六劑。
白話文:
苦參湯用於全身發癢疼痛,其他藥物無效,久而久之形成痂皮的病症。將苦參用酒煮服,這是根據葛洪的破棺散方。
四順湯用於治療乾性疥瘡,皮膚乾燥脫屑,伴有便秘的症狀。
浴湯方用忍冬、防風、枳實、荊芥、湯花、竹葉和鹽熬煮,裝入布袋浸泡沐浴,連續使用七到八天即可痊癒。
楊梅皮湯用於治療臁瘡,將楊梅皮、桔梗、茯苓、甘草混合,每日用不同的水量煮取一定的藥汁,連續服用五天即可痊癒,如毒性較深,可服用六到七劑。
萍湯,治惡疾遍身生瘡。浴浸半日。大效。(本草),
通天散,大黃,皂角刺(各十錢),牽牛子,反鼻(各六錢),鬱金(五錢),上五味。為末。每服五分。或一錢。酒下。日二。夜三。(梅毒似癩眉毛脫者。又久淋因毒者。用之。)
白話文:
萍湯可以治療全身長滿瘡的惡疾,將藥湯浸泡身體半日,效果顯著。通天散由大黃、皂角刺、牽牛子、反鼻、鬱金等藥材組成,可以治療梅毒引起的癩病、眉毛脫落以及久淋因毒引起的病症。每次服用五分或一錢,用酒送服,每天兩次,晚上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