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摘要》~ 卷上 (36)
卷上 (36)
1. 口舌
瀉心加石膏湯,黃連解毒湯,小柴胡加石膏湯,麥門冬加地黃湯,口舌乾燥者。或乾燥而糜爛者。
當歸芍藥散加麥門五味子湯,口舌如無皮狀者。如不應。如附子。
理中湯,口舌生瘡。大便不實者。若手足逆冷。腹痛者加附子。
朱硼散(家方),治鵝口瘡並口舌生瘡糜爛。硼砂(二錢),辰砂(五分),上二味。相和摻舌上。煉蜜塗亦佳。按此散口瘡者。傅之。咽喉腫痛者。吹之。若不愈者。人中白五錢。加此散一錢用之。奇效。口瘡糜爛日久。延及胸中者。綿裹如無患子大。含之咽津。凡口舌病陽症。用傅藥。用附子劑者。不用傅藥也。
硼甘散(同),治口中糜爛者。硼砂,黃柏,甘草(各等分),上三味。為末。貼患處。少時含之。而後吐之佳。
元生膏,蜞針,口瘡久不愈者。肩背頸項百會。耳下。頷下。貼此膏。六七日。施蜞針去惡血。如法四五回。則無不愈。或含漱劑。用黃連解毒湯。又青黛黃柏等分絹裹含之。咽津。
城南散,治口瘡。昆布(燒存性),梅肉(連核燒存性各二錢),巴豆(去柤一錢),枯礬,上四味研末。傅瘡處。此方城州鳥羽嫗藥。舌疽之秘方也。山脅氏傳之云。
金粉散(華岡),治舌疽神方。硼砂(七分),鬱金(七分),辰砂(一錢),白檀,烏梅(各五分),金屑(三分),上為細末。七分艾葉和紙裹。為二十一條。一日嗅一條。
要訣云。曾有舌上病瘡。久蝕成穴。累服涼劑不效。後有教服黑錫丹遂漸愈。
痰泡者。舌下如小豆粒者出。為水泡。大者如梅。色赤透徹有痛。舌本強不能言語。以指按之。軟而有水。針之則黃液或如白脂者出。吹金鎖匙。用黃連解毒。或柴胡加石輩。重舌者。舌下生息肉。尖起如舌端。長者五六分。七八分。又有左右生者。腫痛舌強不能語言。流涎頷下結核。
大人少。小兒多。治法針患處。吹金鎖冰硼之類。與瀉心加石。柴胡加石。頷下結核。上貼發泡尚不治者。剪斷息肉。用前法。木舌。木者不柔軟之意。舌腫短縮。不出齒牙之外。木強而不能卷舒。發熱惡寒。舌胎黃黑。牙關緊急。不能開口。痰涎多出。妨飲食。至重者死。
,治法服藥。吹藥。與重舌同。頷下及耳下。貼發泡待舌下之絡脈怒脹。變紫色。而用針瀉血。先輩云。漢土無舌疽之名。和名也。要訣云。曾有舌上病瘡。久蝕成穴。金鑑云。舌疳者。百無一生。此定舌疽矣。初舌尖。或舌下。或舌心。或左或右。固結如豆。或如栗子。
經久。瘡頭腐蝕。而為凹。食鹽醋辛辣熱物而不痛。毒至深故也。腐蝕日深。固結月蔓。舌難轉動。語言蹇澀。至一年或二年。舌缺盡而死。初無痛。亦從腐蝕生痛。或發寒熱。治法。有痛者。瀉心湯加石膏。涼膈散加石膏。無痛者。附子劑。外用五寶散。冰硼散。城南散。
白話文:
[口舌疾病]
對於口舌乾燥的患者,可以使用瀉心加石膏湯、黃連解毒湯、小柴胡加石膏湯或是麥門冬加地黃湯。若是口舌乾燥且糜爛,可服用當歸芍藥散加麥門五味子湯。若上述治療無效,可用附子。
對於口舌如無皮狀的患者,應服用當歸芍藥散加麥門五味子湯。如果口舌生瘡,且大便不實,可使用理中湯。如果併有手足冰冷、腹痛的症狀,應在理中湯中加入附子。
朱硼散是家中自製的方子,適用於鵝口瘡以及口舌生瘡糜爛的患者。使用方法是將硼砂和辰砂混合,然後塗抹在舌頭上。或者可以用蜂蜜煉製後再塗抹,效果更佳。若咽喉腫痛,可以將藥物吹入喉嚨。若治療效果不佳,可以加入人中白,會有奇效。對於口瘡糜爛時間較長,影響到胸部的患者,可以將藥物包裹成無患子大小,含在口中慢慢吞嚥。
硼甘散適用於口腔糜爛的患者,主要成分是硼砂、黃柏和甘草,將這三種成分等量混合後,塗抹在患部,然後含在口中一段時間後再吐掉。
元生膏和蜞針適用於口瘡長期不愈的患者,將膏藥貼在肩背、頸項、百會、耳下、頷下等部位,每隔六七天進行一次蜞針治療,將惡血排出,連續治療四五回,通常可以痊癒。
城南散適用於口瘡的治療,由昆布、梅肉、巴豆和枯礬組成,將這些成分研磨成粉末,塗抹在患處。
金粉散是華岡的祕方,適用於舌疽的治療,由硼砂、鬱金、辰砂、白檀、烏梅和金屑組成,將這些成分研磨成細末後,用艾葉和紙包裹,每天聞一條。
對於舌上長瘡且久治不愈的患者,可以服用黑錫丹。
對於舌下出現如小豆粒的痰泡,通常是水泡,大的如梅子,色澤鮮紅,舌頭根部僵硬,無法正常說話,手指按壓會發現有水份,針刺後會流出黃液或白脂,可用金鎖匙治療,同時服用黃連解毒湯或柴胡加石膏湯。
對於舌下長出息肉的患者,舌下會長出尖尖的肉瘤,長度可能達到五六分或七八分,也可能在舌頭左右兩側生長,舌頭腫痛,無法正常說話,口水不斷流下,在頷下形成結節。
這種情況在成人較少見,兒童較常見,治療方法是在患處針刺,使用金鎖匙或冰硼散之類的藥物,服用瀉心加石膏湯或柴胡加石膏湯,對於頷下結節,如果貼藥無效,可以剪斷息肉,再使用上述方法治療。
木舌是指舌頭腫脹,失去柔軟度,舌頭縮短,無法伸出牙齒之外,舌頭僵硬,無法捲曲或伸展,發熱惡寒,舌苔黃黑,牙關緊閉,無法開口,大量分泌物影響飲食,嚴重者會導致死亡。
治療方法是服用藥物,使用吹藥,與重舌相同,將膏藥貼在頷下和耳下,等待舌下的血管膨脹變紫,然後針刺放血。據前輩所述,漢土沒有舌疽這個名詞,這是日本的稱呼。
對於舌頭長瘡,久治不愈的情況,舌頭前端、下方、中心或左右兩側可能會長出堅硬的結節,像豆子或栗子一樣,經過一段時間,瘡頭腐蝕形成凹陷,吃鹽、醋、辛辣、熱食等不會感到疼痛,因為毒素深入。隨著腐蝕程度加深,結節逐漸擴散,舌頭活動受限,語言變得不清,一年或兩年後舌頭完全消失,最終導致死亡。起初可能沒有疼痛感,但隨後會因腐蝕而產生疼痛,或伴隨發燒和寒戰。
治療方法:對於有疼痛的患者,可以服用瀉心湯加石膏,涼膈散加石膏;對於無疼痛的患者,可以使用附子劑。外用藥物包括五寶散、冰硼散和城南散。華岡氏的金粉散非常有效。
對於舌頭腫脹嚴重的患者,應先針刺舌尖、舌面或舌邊,以釋放血液,緩解毒性,但應避免針刺舌下濂泉穴,因為它屬於腎經,雖然適合放血,但也應小心處理。張子和曾治療過一位舌頭腫脹的女性,舌頭幾乎充滿整個口腔,各種藥物都無效,他使用一種小而尖銳的針,進行了五到七次針刺治療,腫脹在三天內消退,總共排出的血液接近一斗。
方輿載涼膈散、清熱補氣湯、附子湯和八味丸。根據說約,對於口舌疾病,可以使用白虎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