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川成章

《證治摘要》~ 卷下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1)

1. 癰疽

葛根湯,癰疽初發。惡寒發熱。頭項強痛者。宜發表之。

發背初起未成。及諸熱腫。以濕紙搨上。先干處是頭。著艾灸之。不論壯數。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乃止。其毒即散。不散亦免內攻。神方也。(李絳兵部手集)

若不堪熱痛者。宜隔蒜灸。先以濕紙覆上。立候紙先干處。為瘡頭。記定。然後用獨蒜。去兩頭切中間三分厚。安瘡頭上。用艾炷於蒜上灸之。每五炷。換蒜再灸。如瘡大有十數頭作一處生者。以蒜搗爛攤患處鋪艾。蒜敗再換。

桂枝加黃耆當歸湯,伯州散,將成膿則宜與此湯兼此散。或合排膿湯。

白話文:

患有癰疽初期,出現惡寒發熱、頭項強痛的症狀,適合使用葛根湯來發散表邪。

對於剛開始發作尚未成形的發背,以及各種熱腫,可以用濕紙覆蓋患處,先乾的地方就是病竈,在上面施以艾灸。不論灸多少壯,痛的要灸到不痛為止,不痛的要灸到痛才停止。這樣就能使毒素消散,即使消散不了也能避免毒氣內攻。此乃神方!(出自李絳《兵部手集》)

如果患者無法忍受熱痛,可以使用隔蒜灸。先用濕紙覆蓋患處,待紙張先乾的地方就是病竈,記住位置。然後取一顆獨蒜,去掉兩頭,切成中間厚三分的片狀,放在病竈上。用艾炷放在蒜片上進行艾灸,每灸完五壯就換一瓣蒜繼續灸。如果瘡口很大,有十幾個病竈集中在一起,可以用蒜搗爛敷在患處,上面再鋪上艾灸,蒜爛了就再換新的。

如果癰疽快要化膿了,可以用桂枝加黃耆當歸湯,並配合伯州散,也可以加入排膿湯一起服用。

大柴胡湯,黃連解毒湯,調胃承氣湯,大黃牡丹湯,至十四五日大便秘結。口舌乾燥。或生黑胎。或嗜冷水及瓜果。腹滿譫語者。宜撰用此四方。

當歸芍藥散去澤瀉加參耆湯,黃耆當歸生薑人參湯(方見痘門),耆歸建中湯,排膿湯,割截之後。與耆歸桂枝合排膿湯。兼用伯州散。若膿稀薄。則與歸芍散去澤瀉加參耆湯兼伯州。餌食雞肉。或耆歸姜參湯加鹿茸。若腐肉難去。只稀膿出。穢氣薰蒸。漸漸腐敗而深陷。脈微弱。

白話文:

如果患者服用大柴胡湯、黃連解毒湯、調胃承氣湯、大黃牡丹湯十四五天後出現大便秘結、口舌乾燥、黑舌苔、嗜冷水和瓜果、腹脹神志不清等症狀,應該使用這四個方劑。

如果患者服用了當歸芍藥散去除澤瀉後加入參耆湯、黃耆當歸生薑人參湯(方見痘門)、黃耆當歸建中湯、排膿湯,以及割截之後的黃耆當歸桂枝合排膿湯,並配合伯州散,但膿液稀薄,則需要服用去除澤瀉的當歸芍藥散加入參耆湯,並配合伯州散。患者可以食用雞肉。如果膿液稀薄難以清除,且有腐肉殘留,惡臭熏蒸,逐漸腐敗加深,脈搏微弱,則需要在黃耆當歸薑參湯中加入鹿茸。

身體羸瘦。微惡寒者。上加減歸芍散料加附子。若腐肉已去。膿將盡盜汗出者。耆歸建中或加龍骨。若消渴者。麥門冬湯加五味子栝蔞根。若四肢彎急者。芍藥甘草附子湯等。皆津液枯竭故也。

要訣云。癰疽未潰之際。增寒壯熱。狂言妄語。如見鬼神。膿去已多而大熱不休者。似為難治。蓋毒之得膿。猶傷寒表症之得汗。汗已而反大熱。則為壞傷寒矣。又云出膿過多而羸瘦者。芎歸湯。方輿凌冬飲。諸腫毒服之。未成者內消。已成者即潰。其方忍冬黃耆各一錢五分。

白話文:

身體消瘦,略感惡寒者,可服用加減歸芍散,並加入附子。

若腐肉已去除,膿液將盡,且出現盜汗者,可服用耆歸建中湯,或加入龍骨。若出現消渴症狀者,可服用麥門冬湯,並加入五味子、栝蔞根。若四肢彎曲僵硬者,可服用芍藥甘草附子湯等。以上情況皆因津液枯竭所致。

要訣記載

癰疽尚未潰破時,若症狀加重,出現寒戰發熱、胡言亂語、如見鬼神等現象,膿液排盡後仍持續高燒不退,則難以治療。這就像傷寒表證患者發汗後反而高燒不退,屬於傷寒病的惡化。

要訣又記載

出膿過多導致身體消瘦者,可服用芎歸湯,方輿凌冬飲,諸腫毒皆可服用。尚未形成者可內消,已成形者則可促進潰破。芎歸湯的藥方為:忍冬、黃耆各一錢五分。

當歸三分。甘草一分。上四味。以水二合。煮取一合。加酒更煎數沸。溫服有奇效云。予未試。華岡氏曰。癰愈後。半年或一年之間。不可食蕎麥麻油。方輿載敗毒散。及連翹湯。涼膈散。凌冬飲。梓葉湯。櫻皮湯。

白話文:

藥方

  • 當歸三份。
  • 甘草一份。

製法

  1. 以上四味藥材,用水兩合(約合現代的 100 毫升)煎煮,煮至一合(約合現代的 50 毫升)。
  2. 加入酒,再煎煮數沸。

服用方法

  • 溫服,有奇效。

註釋

  • 此方作者未曾試用,僅是記載。
  • 華岡氏說,癰瘡癒合後,半年或一年內不可食用蕎麥和麻油。
  • 方輿記載,敗毒散、連翹湯、涼膈散可於冬天飲用。
  • 梓葉湯、櫻皮湯也屬於常用的藥方。

現代解釋

這段古文描述了一個由當歸和甘草組成的藥方,並提供了一些服用建議和注意事項。其中也提到了其他的一些藥方和禁忌事宜。需要注意的是,古文中用量和煎煮方式等都是以古代的單位和方法計算,現代人需要根據醫生指導,將其轉化為現代的單位和方法。

2. 疔瘡

葛根湯,越婢湯,大青龍湯,面疔初發。急用水蛭三四十枚。令吮血後。宜撰用。上之三方。翌日亦施蜞針。如前日大出血。四五日則大勢已解者也。

黃連解毒湯加連翹犀角,三黃湯加石膏,表熱已去。裡熱者撰用之。

大承氣湯,裡熱甚。舌上黑胎。便秘腹滿。煩悶將死者。

白話文:

葛根湯、越婢湯、大青龍湯,用於面疔剛發時。立即用三十到四十隻水蛭,讓它吸取膿血後,再選用上述三個方劑。隔天也可以用蜞針治療。如果第一天出血很多,四五天後病情就會好轉。

黃連解毒湯加連翹、犀角,三黃湯加石膏,用於表熱已退,裡熱未消的人。

大承氣湯,用於裡熱很重、舌苔發黑、便秘腹脹、煩悶快要死的人。

大小柴胡湯,患處化膿後。荏苒寒熱往來者。

加減當歸芍藥散料,膿多出。腐肉盡去。熱漸退。痛減者。宜此湯。

本草引肘後方云。疔腫垂死。菊花一握。搗汁一升。入口即活。此神驗方也。冬月採根。按試此方。有神驗。菊花實治疔聖藥也。

秘錄云。有紅絲疔者。發於合谷。及掌背。指縫。指節及跗上。指縫指節。初生一點之小瘡。尖圓而如疥癬。四畔微焮腫。紅絲自瘡上起。立走注也。發於掌背者。上攻至肱。發於跗上者。至膝。惡寒發熱也。治法。針刺紅絲盡處。出血則不上攻而自消也。疔心亦針刺而出血。

白話文:

大柴胡湯

(針對服用大柴胡湯後,患處化膿,患者仍反覆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

加減當歸芍藥散

(建議使用加減當歸芍藥散,因為膿液較多,腐肉已去除,熱症逐漸減退,疼痛也減輕了,此湯方適合。)

本草引肘後方雲

(本草書中引用肘後方記載):患有疔腫,病危之際,取一握菊花,搗汁一升,服用後即可活命。此方神效無比!冬季採收菊花根部,按此方試驗,效果神奇!菊花確實是治療疔腫的聖藥!

祕錄雲

(祕傳醫書記載):如果患有紅絲疔,發病部位在合谷穴、手掌背部、手指縫、指節以及足背,初期會出現一個小小的尖圓瘡,周圍微紅腫脹,從瘡口處會出現紅色絲狀物,迅速蔓延。

  • 發病在手掌背部,會蔓延至上臂。
  • 發病在足背,會蔓延至膝蓋。
  • 患者會出現惡寒發熱的症狀。

治療方法

用針刺紅絲蔓延至盡頭處,出血後紅絲就不會再向上蔓延,自然消退。同樣,用針刺疔心處,使其出血。

此症無至死者。紀聞云。疔發於手足腹背者可治。發於面者危矣。發於人中及口吻者。多死也。痘疔。針刺而貼破敵人衽。內服柴胡去半夏加栝蔞。連翹大黃湯。或黃蓮解毒湯加犀角。(秘錄),按千金云。凡療疔腫。皆刺中心至痛。又刺四邊十餘下令血出。又本間氏曰。

疔瘡不施針刺刀截之法。則多難救也。實確言也。青洲翁云。患疔者。可嚴禁沐浴。素問曰。膏粱之變。足生大疔。按癰疽癤毒亦然。宜淡薄飲食而免此患。

白話文:

這種病症不會致死。古籍記載,疔瘡長在手腳、腹部和背部是可以治療的,長在臉上就危險了,長在人中和嘴唇附近,大多數都會死亡。對於痘疔,可以用針刺破,再貼上敵人的衣服,內服柴胡去半夏加栝蔞,連翹大黃湯,或者黃連解毒湯加犀角。(秘錄)

古籍《千金方》記載,治療疔腫,都要刺破中心直到疼痛,還要在周圍刺十幾下,讓血流出來。本間氏也說,疔瘡不使用針刺刀割的方法,就很难救治。這話確實不假。青洲翁說,患有疔瘡的人,要嚴格禁止沐浴。古籍《素問》說,吃得過於肥膩,容易長出大疔瘡。癰疽癤毒也是如此,應該吃清淡的食物,避免患上這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