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摘要》~ 卷上 (29)
卷上 (29)
1. 痛風(鶴膝風)
桂枝附子湯,甘草附子湯,風濕相搏。骨節煩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痛風大抵此湯症多有焉。
烏頭湯,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脈緊者用之。
桂枝芍藥知母湯,諸肢節疼痛。身體尩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肢節疼痛為準。鶴膝風或加當歸川芎。
葛根加朮附湯,越婢加朮附湯,麻黃加朮湯,不可附子者。
越婢加朮湯,同前
古今錄驗續命湯,姑洗丸,治風毒走注疼痛。(濟聖)
七寶丸,痛風有不宜附子劑者。初用麻黃加朮等。六七日熱解後。後藤氏解毒劑兼用七寶丸。
蒸劑(家方),蓮葉,苦薏忍冬(各等分),上三味盛袋。以水一升許。煮令熱。狹於板絞。以熨痛處。加烏頭益效。按痛風劇症。遍身走痛。如刺日夜不眠。叫號聲徹四鄰者。雖內用烏附劑。非外用蒸劑。則不能就眠。晝夜熨之六七日。則大勢已解。而病人能睡。至此休蒸劑。又服前方數日。痛不全去者。兼服七寶丸一分或二分。七八日而無不愈者矣。
反鼻酒,松葉酒,蜞針,元生膏,治歷節風痛。獨活,羌活,松節(各等分)用酒煮過服。(外臺)
又方川木通(二兩)水煎頻服。服後一時許。遍身發癢。或發紅丹。勿懼遍身上下。出汗即瘥。(集要)
威靈仙為痛風要藥。為末酒下。或丸服。以微利為效。(本草)
沒藥同虎脛骨末酒服。治歷節風痛不止。(本草),入門痛風門。下體痛條。痛甚。加乳香沒藥。熱者合大承氣湯下之。按以上奇方。不可附子者。宜用。一貫云。痛風痛夜甚者。用桂枝茯苓丸料。兼紅藍花酒。又金鈴散。痛風痔疾用之。牽牛子一味為散。每服五分。或七分。酒服日三。方輿載千金犀角湯。大防風湯。金鈴散。赤龍皮湯。
療鶴膝風方,烏頭,桑寄生,雲母,丁香,防己,天麻(各等分)
上六味為粗末。分取一錢五分。漬醋一合。製造方五寸許箱。石菖根鋪其底。厚五分所。燒石(大如雞子)置石菖上。灌所漬之醋於石。藥氣發揚。急蓋之。令不漏氣為要。即移箱於患所之下。以衣覆之。乃去蓋。藥氣徹肉中。而汗出於患所。如此者日數次。腫日減而復故。
,安政乙卯冬。關東大地江震。戶士民被壓傷者夥矣。時患卒鶴膝風者數人。皆惡寒發熱。身體痛。或右膝。或左。腫大而痛。不能起居。初與越婢朮附湯而發汗。三四日而身痛去。但膝頭腫大而痛不去。與桂枝芍藥知母湯。膝頭施蜞針數枚。每日取血。月餘而全愈。按痛風。
雖舌有胎。身有熱。口中和者。宜用烏頭附子也。口中和者。一切鹹味菸草類。不變味是也。大便難者。可日兼用黃鐘姑洗丸等也。
白話文:
[痛風(鶴膝風)]
-
桂枝附子湯和甘草附子湯適用於風濕交纏導致的骨節疼痛、抽痛,且無法正常彎曲,接觸會使疼痛加重,並伴有短氣、排尿困難、怕風不願脫衣,甚至輕微水腫的痛風患者。
-
烏頭湯適合關節僵硬、疼痛到無法彎曲的患者,脈象緊繃時使用。
-
桂枝芍藥知母湯適用於肢體關節疼痛,身體虛弱,腳部浮腫,頭暈、呼吸短促,想嘔吐的患者,鶴膝風患者可加當歸和川芎。
-
葛根加朮附湯、越婢加朮附湯、麻黃加朮湯適合不適合使用附子的患者。
-
七寶丸適用於不適合使用附子治療的痛風患者,在使用麻黃加朮等藥物治療六七天後,若熱症消除,可以開始使用七寶丸,配合藤氏解毒劑。
-
蒸劑:將蓮葉、苦薏、忍冬等量放入袋子,用水煮熱後,用以熨燙痛處,加入烏頭效果更佳。對於痛風嚴重患者,全身疼痛如針刺,日夜難眠,即便使用烏附劑,仍需搭配外用蒸劑,持續使用六七天,大體症狀可以得到緩解,病人也能入睡。
-
反鼻酒、松葉酒、蜞針、元生膏,以及由獨活、羌活、松節等份組成的藥物,用酒煮過後服用,適用於治療關節風痛。
-
川木通煎水頻服,服用後約一小時,可能會出現全身發癢或紅疹,不必驚慌,待全身出汗後,病情會好轉。
-
威靈仙是痛風的重要藥物,磨粉後用酒送服,或製成丸狀服用,以微瀉為效果。
-
沒藥與虎脛骨末混合,用酒送服,可治療關節風痛不止。
-
對於痛風夜晚疼痛加劇的患者,可以使用桂枝茯苓丸配方,加上紅藍花酒,或金鈴散,對於痛風和痔疾患者都有效。牽牛子單味磨粉,每次服用五分至七分,每天三次,用酒送服。
-
治療鶴膝風的藥方:烏頭、桑寄生、雲母、丁香、防己、天麻等份,研磨成粗末,每次取15分,浸泡在醋中,製成五寸見方的箱子,底部鋪上石菖蒲根,厚約五分,再放上雞蛋大小的燒石,將浸泡醋倒入,蓋上蓋子讓藥氣充分發揮,然後將箱子放在患部下方,用衣物覆蓋,取下蓋子,讓藥氣穿透皮膚,從患處排出汗水,每天重複幾次,腫脹逐漸消退。
-
在大地震後,有多名患者罹患鶴膝風,他們畏寒發熱,身體疼痛,膝蓋腫大,無法活動。初時使用越婢朮附湯發汗,三四天後身體疼痛消失,但膝頭腫大疼痛未減,再使用桂枝芍藥知母湯,並在膝頭施針,每日取血,一個多月後痊癒。
-
即使舌苔厚重,身體發熱,但口氣平和的患者,仍可使用烏頭和附子。口氣平和指的是不會改變任何食物的味道,包括鹹味和煙草。大便困難的患者,可以每日輔以黃鐘姑洗丸等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