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川成章

《證治摘要》~ 卷下 (5)

回本書目錄

卷下 (5)

1. 吐哯

小半夏湯,同加茯苓湯,吐乳初發。用此二方。秘結者。兼紫丸。不應者。以伏龍肝汁。煎用。以伏龍肝汁。煎用。

吳茱萸加黃連湯,治吐乳將發驚者。吳茱萸,黃連,生薑(各六分),人參,大棗(各二分),上五味。以水一合五勺。煮取五勺服。

白話文:

小半夏湯加上茯苓湯,適用於剛開始吐乳的患者。若是便秘,可以再加入紫丸。如果效果不好,就用伏龍肝汁煎藥服用。

吳茱萸加黃連湯,用來治療快要吐乳並且驚慌失措的患者。將吳茱萸、黃連、生薑(各六分)、人參、大棗(各二分)五味藥材,用一合五勺的水煮成五勺,服用。

旋覆花代赭石湯,一貫云。吐乳噯氣腹鳴者。此湯有效。予未試。

厚朴七物湯,家君吐乳。腹滿者。用之兼紫丸。

紫丸,理中加茯苓湯,吐乳下利者。或加附子。

七寶丸,(活幼口議云。幼兒哯乳不止。服此立效。膩粉一錢。鹽豉七粒。去皮研勻。丸麻子大。每服三丸。藿香湯下。)按戴氏嘔吐噎膈用輕粉丸。

白話文:

旋覆花代赭石湯,一直以來都被認為能治療吐乳、噯氣、腹鳴的症狀。我還沒有親自嘗試過。

厚朴七物湯,我父親吐乳、腹滿時,就用此湯藥,並配合紫丸使用。

紫丸,是理中湯加上茯苓,用來治療吐乳、下利的症狀。有時也會添加附子。

七寶丸,據活幼口議記載,可以用於治療嬰兒哯乳不止的症狀,效果立竿見影。將膩粉一錢、鹽豉七粒去皮研磨成細粉,做成麻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丸,用藿香湯送服。戴氏則用輕粉丸來治療嘔吐、噎膈的症狀。

四逆湯,吐乳發搐者,一貫云。吐乳下利者。或用甘草乾薑湯。吐乳諸藥無效者。炒米煎服有效。吐乳後。發搐惡候也。發搐而吐乳者不然也。吐乳發搐。宜四逆湯。

友人越川氏云。吐乳將發驚者。易其乳母則愈。愈而後。復令吮其乳汁佳。雖實母乳汁。可易之。必愈。妙。

吐哯候法,小兒有飽乳而含乳汁於口徐徐吐乳者。又有乳兒即抱持而動兒體吐乳者。皆此非病也。乳兒而不少動兒體。吐乳如湧者。為之吐哯也。

病源云。凡小兒霍亂皆須暫斷乳。又曰。小兒吐利不止。血氣變亂。即發驚癇也。

入門云。吐瀉不止。久則變成慢驚與疳。

白話文:

「四逆湯」治療因寒邪入侵導致的吐乳抽搐,這是古今一致的用法。如果孩子吐乳伴隨腹瀉,可以考慮使用「甘草乾薑湯」。如果以上藥物都無效,可以嘗試炒米煎服。吐乳之後出現抽搐的症狀,屬於不好的徵兆。而抽搐同時伴隨吐乳的,則並非如此。吐乳伴隨抽搐,應該使用「四逆湯」治療。

我的朋友越川先生說,如果孩子吐乳並且快要發驚,可以換個乳母,這樣通常會好轉。痊癒後,再讓孩子吸食乳汁,效果更佳。即使是親生母親的乳汁,也可以換個乳母餵食,效果肯定好。這真是個妙法。

吐哯的表現,有的是小嬰兒雖然吃飽了,但含着乳汁在嘴裡慢慢吐出來;還有的嬰兒一抱起來就動,身體也會吐出乳汁。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不算是病。但是,如果小嬰兒沒有過多活動,卻像湧泉一樣吐出乳汁,這就是吐哯了。

《病源》中記載,小兒患霍亂時,都要暫停哺乳。書中還提到,小兒吐瀉不止,血氣紊亂,就會發作驚癇。

《入門》中記載,如果孩子吐瀉不止,時間久了就會變成慢驚和疳積。

2. 丹毒

大青龍湯,葛根加石膏湯,小柴胡加石膏湯,大柴胡湯,黃連解毒湯,丹毒攻心者。急用此湯。兼承氣。或紫丸。

調胃承氣湯,紫丸,針,雲門。尺澤。委中。亂刺丹上出血。蜞針,施丹上。

犀角,方輿云。丹毒無大熱。色甚赤。眼中生血絲。或煩躁者。毒劇也。宜用此。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主要講述了用中醫藥物和針灸治療丹毒的方法。

  • 丹毒攻心:表示丹毒已經侵入心臟,病情十分危急。
  • 大青龍湯,葛根加石膏湯,小柴胡加石膏湯,大柴胡湯,黃連解毒湯:這些都是治療丹毒的經典方劑,具體功效不同,要根據病人具體情況選擇使用。
  • 承氣湯,紫丸:可以清熱解毒,瀉火通便。
  • 調胃承氣湯:可以調和胃氣,瀉熱通便。
  • 針灸:可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減輕炎症。
  • 犀角: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總之,這段古文強調了對於丹毒患者,要根據病情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入門丹毒門云。赤腫遊走。遍身不定。其始發於手足。或頭面胸背。令人煩悶腹脹。其熱如火。痛不可言。若入小腹陰囊。如青傷者死。又曰治法先用針砭去血。外用拔毒涼肌之藥敷。又曰凡丹毒變易非輕。如經三日不治。毒氣入里。腹脹則死。按病源論丹毒二十九種。

千金引肘後云。丹毒須針鑱去血。聖濟云。治法用鎌割。明不可緩故也。玉案云。丹毒火症也。小兒出胎後。多有此症。近則五六日或十日。或半月。遠則愈月後。或兩三月。其病形不同。一貫云。丹毒發於陰股。上至臍及心下者難治。發麵部。下至腹及腳者易治。按病源云。

留火丹之狀。發一日一夜。便成瘡。如棗大。正赤色。又丹發兩臂。赤起如李子。謂之鬼火丹也。由是觀之。丹毒突出而腫者。希有焉。千金有丹毒塗藥赤小豆末。以雞子白調塗丹上。干即易。按丹毒宜春冬針之。夏秋施蜞針。而後塗此藥。東郭翁曰。丹毒無陰症。凡患丹毒人。

白話文:

入門丹毒門說,紅色腫脹會到處遊走,遍布全身不定。一開始通常發生在手腳,也有可能出現在頭面、胸背,讓人感到煩悶、腹部脹滿,熱得像火一樣,痛得說不出話來。如果丹毒進入小腹和陰囊,就像青色的傷口一樣,很可能致命。

古書上還說,治療丹毒要先用針和砭石放血,再用可以拔毒、涼血的藥物外敷。丹毒變化多端,不可輕忽。如果超過三天不治療,毒氣就會進入內臟,導致腹部脹滿而死。古代醫書《病源論》記載了二十九種丹毒。

《千金要方》引《肘後備急方》記載,丹毒一定要用針或砭石放血。另一本醫書《聖濟總錄》則說,治療丹毒應該用鐮刀割開患處,不可拖延。醫書《玉案》說,丹毒是火熱症,嬰兒出生後,常有此症。一般來說,發病時間短則五六天、十天,或半個月,長則一個月以後,或兩個月、三個月,症狀各不相同。

醫書《一貫》記載,丹毒如果發生在陰部,向上蔓延到肚臍和心窩以下,則難以治療;如果發生在臉部,向下蔓延到腹部和腳部,則比較容易治療。《病源論》記載,留火丹的症狀是,發病一天一夜,就會變成像棗子一樣大的瘡,呈紅色。還有另一種丹毒,發生在兩臂,長得像李子一樣紅腫,叫做鬼火丹。由此可見,丹毒突出而腫脹的病例,並不多見。

《千金要方》記載,治療丹毒可以將赤小豆研磨成粉,用雞蛋清調和後塗在患處,乾燥後就容易好了。不過,醫書上說,治療丹毒應該在春冬季節用普通針,夏秋季節用蜞針,之後再塗藥。醫學家東郭翁說,丹毒沒有陰症,凡是患有丹毒的人,……

十中七八。腹石硬也。丹毒自上來者。針俗曰腕力瘤處。出血最效。

方輿有犀角消毒飲。連堯湯。

白話文:

大約七、八成有效果。如果腹部像石頭一樣堅硬,可能是因為丹毒從上面傳染下來。在手腕力量瘤的地方用針刺出血液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有一個叫做「犀角消毒飲」和「連堯湯」的藥方可以使用。

3. 夜啼客忤

甘麥大棗湯,驚啼加鐵粉。

甘連大黃湯,紫丸,停乳者。用此湯。兼紫丸。

柴胡龍骨牡蠣湯,驚啼或用此湯。

小建中湯,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此三方因腹狀用之。

小言云。夜啼用紫丸等。無效者。灸不容天樞。二三日數十壯甚驗。聖濟云。嬰兒氣弱。府藏有寒。每至昏夜。陰寒與正氣相擊。神情不得安靜。腹中切痛。故令啼呼於夜。名曰夜啼。(按病源。及千金之論。鑿而不足取也。)時珍曰。小兒夜啼。多是停乳腹痛。余每以蠟匱巴豆藥一二丸。

白話文:

驚啼症患者,可服用甘麥大棗湯,並加入鐵粉。若有停乳症狀,則可服用甘連大黃湯及紫丸。驚啼患者也可服用柴胡龍骨牡蠣湯。腹痛者可根據腹瀉情況分別服用小建中湯、小柴胡湯或大柴胡湯。夜啼症患者可服用紫丸,若無效,可灸不容天樞穴,效果顯著。古籍記載,嬰兒夜啼是因為氣虛寒邪入侵,導致腹痛不安。現代醫學認為,小兒夜啼多為停乳腹痛所致。

服之屢效。經驗良方云。小兒腹痛啼哭。如口角青者。蟲症也。抱起稍止。臥之則大啼。蓋臥則蟲攻上。起則蟲攻下故也。按初生小兒。有發熱鼻塞不通。不能吮乳。大啼者。用麻黃湯則愈。若不愈者。胎毒在頭也。以家方芫青膏貼百會則必愈。累用累驗。方輿云。夜啼客忤。

一二歲之間病也。方輿載千金生地黃湯。

白話文:

服用此方屢試屢效。經驗良方說:小兒腹痛啼哭,如果口角發青,這是蟲症。抱起孩子時稍稍止住,躺下時就大哭。這是因為躺下時蟲子向上攻,站起來時蟲子向下攻的緣故。

另外,剛出生的小孩,如果發熱鼻塞不通,不能吸吮乳汁,大哭不止,可用麻黃湯治療,就會痊癒。如果未痊癒,說明胎毒在頭部。可以用家方芫青膏貼在百會穴,就一定會好。此方經過多次使用驗證,效果顯著。

方輿記載,夜啼客忤是 一二歲之間的疾病。方輿記載千金生地黃湯可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