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摘要》~ 卷下 (3)
卷下 (3)
1. 乳病
葛根加桔梗石膏湯,乳腫。乳癰。未成膿者用此湯。外塗鮒魚膏。
鮒魚膏(家方),擂生鮒魚肉為泥。塗乳房。產後。則倩他小兒。而令吮乳。後輕輕揉軟乳房。則消散也。產前易消散。產後難消散。
葛根加反鼻湯,伯州散,乳癰將成膿者。用此二方。
大黃牡丹湯,乳癰毒深。膿少。不大便者。
耆歸建中湯,乳癰膿潰後。盜汗出者。或加龍骨牡蠣。或加附子。
白話文:
葛根加桔梗石膏湯
- 葛根、桔梗、石膏一起煎湯,用於治療乳房腫脹,乳癰,尚未化膿的患者。
- 外用鮒魚膏塗抹患處。
鮒魚膏(民間方劑)
- 將新鮮的鮒魚肉搗碎成泥狀,塗抹在乳房上。
- 產後婦女,請別的小孩吸吮乳房,之後輕輕揉捏乳房,可使腫脹消散。
- 產前乳房腫脹更容易消散,產後則較難消散。
葛根加反鼻湯,伯州散
- 葛根加反鼻湯、伯州散,用於治療乳癰即將化膿的患者。
大黃牡丹湯
- 大黃牡丹湯,用於治療乳癰毒性較深,膿液少,且便祕的患者。
耆歸建中湯
- 耆歸建中湯,用於治療乳癰化膿後,出現盜汗的患者。
- 可以加入龍骨、牡蠣,或者附子,以加強療效。
小柴胡加石膏湯,治乳核乳癧。神驗。外以蔥湯蒸之。貼水銀膏。(即秘錄神水膏。)
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橘皮連翹湯,治乳癰不成膿。不消散。久不愈者。外用前法。貼神水膏亦得。
單橘皮湯,本草黃橘皮附方。引張氏云。婦人乳癰未成者即散。已成者即潰。痛不可忍者。即不疼。神驗不可云喻也。用真陳橘皮湯浸去白曬。麵炒微黃為末。每服二錢。麝香調酒下。初發者一服見效。又青橘皮附方。引丹溪云。婦人乳岩因久積憂鬱。乳房內有核如指頭。
白話文:
小柴胡加石膏湯可以治療乳房腫塊和乳房瘡,效果非常神奇。外用蔥湯蒸敷,再貼上水銀膏(也就是秘錄中的神水膏)。
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橘皮連翹湯,可以治療乳房腫脹但未化膿,久治不愈的狀況。外用上述方法,貼神水膏也行。
單橘皮湯,是本草中黃橘皮的附方。張氏說,婦女乳房腫脹未化膿的,服用後就會散去;已經化膿的,服用後就會潰爛。疼痛難忍的,服用後就不會痛了,效果神奇,無法用言語形容。用真陳橘皮湯浸泡去白曬乾,用麵粉炒至微黃,研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麝香調酒送服。剛開始發病的,服用一劑就能見效。此外,青橘皮也是一個附方,丹溪說,婦女乳房腫塊,是因為長期鬱悶積累,乳房內長出像手指一樣的硬塊。
不痛不癢。五七年成瘡。名乳岩。不可治也。用青皮四錢。水一盞半。煎一盞。徐徐服之。日一服。或用酒服。
七寶丸,乳岩初發。青橘皮湯兼用此丸。
水銀膏,排膿湯
按吾先師。奧綠山翁。乳癰初起。乳核乳癧。皆用單青皮湯。有奇效。
治乳癰初發。腫痛結鞕。欲成膿。令一服差。樺皮散方。(聖濟)以北來真樺皮燒灰。酒服方寸匕。令睡。及覺已差。(乳癰腐爛亦用唐瑤經驗本草)
療乳癰腫痛方(山脅氏方函),天瓜,當歸,甘草(各五錢),乳香沒藥(各一錢),鹿角(燒三錢),上六味為末。溫酒送下。
治乳癰疼痛(聖濟),車前子(一兩)為末。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
又方(聖濟),打雞子一枚。熱酒調下。
治乳汁不出。蘊積在內。結成癰腫。此名妒乳。(聖濟),露蜂房(燒灰),上一味研細。每服二錢匕。煎水一盞。至六分。溫服。
白話文:
治療乳房腫痛的藥方(出自山脅氏方函):天瓜、當歸、甘草(各五錢)、乳香、沒藥(各一錢)、鹿角(燒成灰,三錢),以上六味藥研磨成粉末。用溫酒送服。
治療乳房腫痛的藥方(出自聖濟總錄):車前子(一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匕,用溫酒調服。
另一個藥方(出自聖濟總錄):打雞蛋一枚,用熱酒調服。
治療乳汁不出,積聚在乳房內,形成腫塊,這種情況叫做妒乳(出自聖濟總錄):露蜂房(燒成灰),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匕,用一盞水煎至六分,溫服。
鹿角散(正宗),治乳癰新起。結腫疼痛。增寒發熱。但未成。鹿角尖三寸。用炭火內煅。稍紅存性。碾末。每服三錢。食後熱酒調服。甚者再三服。必消。
治乳癰結鞕疼痛。(聖濟),和泥蔥(半斤),上一味細銼。以水四升。煮十數沸。於瓷瓶子內盛。熏乳腫處。冷即再暖。以差為度。
又方(聖濟),露蜂房(五兩),上一味銼碎。以醋五升。煎至三升。傾於瓷瓶子內。乘熱熏乳上。冷即再暖。以差為度。
聖惠方云。白麵。治乳癰不消。炒黃醋煮為糊。塗之即消。
乳泉散(家方),治產後乳汁不出。或少者。露蜂房霜(十錢),地黃(五錢),上二味為末。每服一錢。以醴酒送下。日三服。
白話文:
主治
治乳癰初期,乳房腫痛,伴隨畏寒發熱,但尚未化膿。
藥方
鹿角尖三寸,用炭火慢慢煅燒,稍微紅透即可,保留藥性。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飯後用熱酒調服。病情嚴重者可以連續服用三次,必定能消腫。
治乳癰結鞕疼痛
取新鮮蔥半斤,切碎,加水四升,煮沸十幾次。裝入瓷瓶中,燻蒸患處。冷了就再加熱,以溫熱為度。
又方
取露蜂房五兩,切碎,加醋五升,煎煮至三升。倒入瓷瓶中,趁熱燻蒸患處。冷了就再加熱,以溫熱為度。
治乳癰不消
用白麵炒黃,加入醋煮成糊狀,塗抹患處即可消腫。
乳泉散
治產後乳汁分泌不足或完全不分泌。取露蜂房霜十錢,地黃五錢,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甜酒送服,每天三次。
聖濟云。露蜂房。炒末酒服。栝蔞根末酒服。皆能下乳汁。
本草云。穿山甲炮研。酒服二錢。能下乳汁。名湧泉散。
儒門事親。乳汁不下條曰。夫婦人有本生無乳者。不治。或因啼哭悲怒。鬱結氣溢閉塞。以致乳脈不行。用精豬肉。清湯。調和美食。於食後。調益元散五七錢。連服三五服。更用木梳梳乳。周迴百餘遍。則乳汁自下也。
回乳方(本草),大麥糵炒研。白湯服二錢。麥芽二三兩炒。水煎服亦效。宜用新者。
白話文:
《聖濟總錄》記載,露蜂房炒成粉末,用酒送服,或是將栝蔞根磨成粉末,用酒送服,都能促進乳汁分泌。
《本草綱目》記載,穿山甲炮制後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兩錢,也能促進乳汁分泌,稱為湧泉散。
《儒門事親》中關於乳汁不下的條目寫道:夫妻間,若妻子本應有乳汁,卻沒有分泌,則無需治療。但若因啼哭、悲怒,導致氣鬱結閉塞,而使乳脈不通,則可以用精豬肉和清湯煮成美味食物,在飯後服用益元散五到七錢,連續服用三到五次。同時用木梳梳乳房,重複一百多遍,乳汁就會自然分泌。
《本草綱目》中記載的回乳方,用大麥炒熟研磨成粉末,用白湯送服兩錢,或將麥芽炒熟,水煎服,也能回乳。宜用新鮮的麥芽。
和田氏云。乳岩。用青皮。頻灸肩顒肘髎。及七九以上。
牛山云。乳汁不通。則結核成乳癰。初結核寒熱者。速揉和乳房。則乳汁下。結核自消。又云將成乳癰者。白芷貝母各二兩為末。溫酒送下。神驗。
秘錄云。小兒有齧乳頭如皸而腐爛者。名之乳疳。亦曰乳頭破裂。乳兒則益爛而難愈。不乳兒則乳汁充滿而痛。成乳癰。雖小瘡難治。宜攤中黃膏於綿片。而貼瘡。欲乳兒則去中黃膏。攤遊奕膏於紙而貼之。不當齒於瘡口。又不濕瘡口而可也。凡乳病禁針線勞肩。看乳相併乳母之乳汁法。見於本書。
白話文:
和田氏說:「乳巖」這種病症,可用青皮來治療,並且頻繁地對肩、頸、肘、腋等部位進行艾灸。對於七到九歲以上的兒童,亦可使用此方法。
牛山指出,如果乳汁不通暢,就會在乳房形成結塊,成為乳癰。如果剛開始時就出現結塊伴有發熱和畏寒的情況,應迅速按摩乳房,這樣就能使乳汁順利排出,結塊自然會消失。他又提到,如果病情正在發展成為乳癰,可以使用白芷和貝母各兩兩份量,研磨成粉末,用溫熱的酒送服,效果奇佳。
祕錄記載:如果嬰兒的乳頭長出類似潰爛的東西,這稱為「乳疳」,也可以叫做「乳頭破裂」。對於吃奶的嬰兒,這種情況會逐漸加重且不易痊癒;對於不喝奶的嬰兒,則會因乳汁積聚而感到疼痛,進而形成乳癰。即使只是小小的傷口,治療起來也十分困難。應當將中黃膏敷於棉片上,再貼在傷口處。為了讓吃奶的嬰兒恢復,應該去除中黃膏,將遊奕膏敷在紙上,再貼在傷口處。切勿將膏藥直接貼在傷口上,也避免膏藥使傷口受潮。
總的來說,對於所有與乳有關的疾病,都應避免針線勞累,以及肩膀的活動,並參考本書中關於觀察乳狀和母親乳汁的方法。
聖濟乳癰門曰。新產之人。乳脈正行。若不自乳兒。乳汁蓄結。氣血蘊積。即為乳癰。產後乳結癰門曰。產後多有此疾者。以乳汁蘊積與氣相搏故也。方輿載柴桂湯。排膿湯。梓葉湯。蒲公英湯。櫻皮湯。
白話文:
聖濟乳癰門曰: 新生孩子的婦女,乳脈正處於運行的狀態。如果沒有親自餵食嬰兒,乳汁就會積聚,氣血淤積,就會形成乳癰。
產後乳結癰門曰: 產後婦女經常會患上這種疾病,是因為乳汁積聚與氣血相搏而造成的。
方輿載:
- 柴桂湯:用於治療乳癰初期,疏散風寒,溫經通絡。
- 排膿湯:用於治療乳癰化膿階段,清熱解毒,排膿消腫。
- 梓葉湯:用於治療乳癰腫痛,消腫止痛。
- 蒲公英湯:用於治療乳癰紅腫熱痛,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 櫻皮湯:用於治療乳癰後期,收斂生肌,促進傷口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