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摘要》~ 卷上 (15)
卷上 (15)
1. 中風
瓜蒂散,五十以下偏枯。痰涎滿胸者可吐之。腹氣不堅實者決不可與。(吐方考)
按正傳獨聖散。則一物瓜蒂散也。其主治云。治諸風痰盛。及諸癇。痰飲。壅溢等症。
藜蘆湯,治證同前。
吐方考云。藜蘆。華產為可。尤多毒用之若二分。若三分。田中氏云。中風用此湯。功勝於瓜蒂。
備急丸,卒中風口噤者。
按全書。解毒雄黃丸。主治云。治中風牙關緊急。及痰涎咽喉腫閉。牙關緊閉。開口灌下。予用備急丸。其功同於雄黃丸。
白話文:
瓜蒂散適合五十歲以下偏枯、痰涎滿胸的人服用,可以幫助吐出痰液。但如果腹部虛弱、氣不足的人,絕對不能使用。
獨聖散其實就是瓜蒂散,主治各種風痰盛、癲癇、痰飲、壅溢等症狀。
藜蘆湯治療的症狀跟瓜蒂散一樣。
藜蘆以產於中國的藥材為佳,但有毒性,用量最多不能超過三分。田中的醫書說,中風用藜蘆湯效果比瓜蒂散更好。
備急丸用於中風導致口噤的病人。
解毒雄黃丸主治中風導致牙關緊閉、痰涎阻塞咽喉、無法開口的情況,可以灌服。備急丸的功效跟雄黃丸一樣。
瀉心湯,附子瀉心湯,大柴胡湯,小建中湯
四逆散加乙切草,家翁用之。
大青龍湯,古今錄驗續命湯,治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處。或拘急不得轉側。不遂痰喘有熱為準。
烏頭湯,半身不遂。及左右手足。蜷攣者。烏頭湯。微汗之。(入門),中風自疝來者。脈多緊也。用之。
白話文:
家翁使用四逆散加乙切草。大青龍湯和續命湯可用於治療中風痱,症狀包括身體不能自收、口不能言、不知痛處、肢體拘急不能轉側、痰喘發熱。烏頭湯可用於治療半身不遂、手足蜷攣,以及中風引起的自疝,患者脈象多緊。
葛根加朮附湯,桂枝加朮苓附湯,真武湯,振振搖者。
八味丸,南呂丸,十棗湯,姑洗丸
控涎丹主治云。治痰涎留在胸膈上下。變為諸病。或頸項胸背。腰脅手足。胯髀隱痛不可忍。筋骨牽引釣痛走易。及皮膚麻痹。似乎癱瘓。不可誤作風氣風毒及瘡疽施治。又治頭痛不可舉。或睡中流涎。或咳唾喘息。或痰迷心胸。並宜此藥。數服痰涎自失。諸疾尋愈。按控涎丹。
白話文:
葛根加入朮附湯,桂枝加入朮苓附湯,真武湯,這些藥方都能起到振奮搖動的效果。
八味丸、南呂丸、十棗湯、姑洗丸這些藥方,以及控涎丹,主要用於治療痰涎停留在胸膈上下,轉化為各種疾病,例如頸項、胸背、腰脅、手足、胯髀隱痛難忍,筋骨牽引、刺痛、遊走不定,以及皮膚麻痹,看似癱瘓,不可誤認為風氣、風毒或瘡疽而施治。此外,控涎丹也用於治療頭痛抬不起頭、睡覺流口水、咳嗽、喘息、痰迷心胸等症狀,服用幾次後痰涎就會消失,各種疾病也很快痊癒。
原出聖濟。名趁痛丸。治風毒走注疼痛方也。三因名之控涎丹。控涎十棗二方所主治略同。只有輕重之分耳。十棗之輕者。用控涎。控涎之重者。用十棗而可也。
大承氣湯,食厥者
重者兼備急丸,腹滿為準。
桃核承氣湯,因瘀血者。
濕漆丸,同前
黃耆桂枝五物湯,身體不仁。如風痹狀者。按此湯勿減生薑。減則無效。
七寶丸,按要訣。中風昏沉。不省人事。痰涎壅盛者。用養生丹。予用此丸。
白話文:
《聖濟總錄》中記載的「趁痛丸」,用於治療風毒引起的疼痛。三因方稱為「控涎丹」,與「控涎十棗湯」主治類似,只是輕重不同,較輕的用「控涎丹」,較重的用「十棗湯」。
「大承氣湯」用於食厥,嚴重者需配合「急丸」,腹滿為準。
「桃核承氣湯」用於瘀血所致的疾病。
「濕漆丸」與前者同用。
「黃耆桂枝五物湯」用於身體麻木,如風痹症狀。使用此方時,生薑不可減少,否則無效。
「七寶丸」根據《要訣》記載,適用於中風昏沉、神志不清、痰涎壅盛者,可使用「養生丹」。
元生膏,蜞針
中人半身不遂。而精神如故。不如癡者。內用對症方。外貼此膏於不遂之手足六七日。糜爛處。施蜞針。去惡血。復貼膏施蜞針。如斯二三月施治。則病十治八九。病人倚杖緩步。而行三四里。大效。
治三年中風。(千金),松葉一斤。細切以酒一斗。煮取三升。頓服。汗出立瘥。
治中風不語。大豆煮汁。煎調如飴含之並飲汁。又殭蠶七枚。為末酒服。(本草)
炒豆紫湯(本草),治中風口噤。用烏豆五升。清酒一斗。炒令煙絕投酒中。待酒紫赤色。去豆量性服之。按千金大豆紫湯。豆淋酒。聖濟大豆酒。皆同方也。千金云。中風口喎。日服一升。破傷風。產後痙病。並諸病。服之大效。
白話文:
古代醫書記載,對於半身不遂但精神尚好的患者,可以內服對症藥方,並將「元生膏」外敷於不遂的手足部位,持續六七日,待敷藥處糜爛後,施以「蜞針」去除惡血,之後再繼續敷膏和施針,如此持續治療二三個月,便能有效改善病情,病人可以依靠拐杖緩步行走三四十里。
另外,針對三年內的中風患者,可以用松葉一斤細切後,以酒一斗煮取三升,一次服下,可使患者出汗後痊癒。
對於中風不語的患者,可以用大豆煮汁,煎熬成飴糖狀含服,並同時飲用汁液;也可以將七枚殭蠶研磨成粉末,以酒服用。
炒豆紫湯則可以治療中風口噤,方法是用五升烏豆,以一斗清酒炒至煙消,放入酒中,待酒呈現紫紅色後,去除豆子,根據體質服用。此方與千金方中的「大豆紫湯」、「豆淋酒」以及聖濟方中的「大豆酒」都屬於同類藥方。千金方中記載,此方可以治療中風口喎,每日服用一升,對於破傷風、產後痙攣等疾病也有顯著療效。
白礬散(聖濟),治中風舌強不得語。白礬(生用),桂枝(各二兩),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安舌下。有涎吐出。即語。
韭汁,治中風失音。(日華)
竹瀝湯(千金),治四肢不收。心神恍惚。不知人。不能言。
竹瀝(二升),生葛汁(一升),生薑汁(三合),上三味。相和溫暖。分三服。平旦。日晡。夜。各一服。又有荊瀝。竹瀝。薑汁。三味等分方。又治中風口噤不知人者方。服荊瀝一升。又方服淡竹瀝一升。
白話文:
白礬散,是聖濟總錄記載的方劑,用於治療中風導致舌頭僵硬、無法說話的病症。藥方包含白礬(生用)和桂枝,各取兩兩,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匕,放在舌頭底下,如果有唾液吐出,就能說話了。
韭菜汁可以治療中風導致失音的症狀。這是日華子本草記載的方法。
竹瀝湯是千金方記載的方劑,用於治療四肢無法收縮、神志恍惚、不認識人、無法說話的病症。藥方包含竹瀝兩升、生葛汁一升、生薑汁三合,混合溫熱後分三次服用,分別在早上、下午和晚上各服用一次。另外,還有用荊瀝、竹瀝、薑汁三味等量組成的方劑,以及用淡竹瀝一升的方劑,同樣可以用於治療中風導致口不能言、不認識人的病症。
卒中風口噤不得開。灸機關(千金翼名頰車)二穴。穴在耳下八分少近前。灸五壯。即得語。
回生散(家方),治中風口噤。
每服二錢。酒送下。又荊芥薄荷等分煎服。有奇效。
一醫雲中風。風引湯有效。凡初中時。昏沉口噤。不能進藥。急以生半夏末。吹入鼻中。或用通關散搐鼻內。提起頭髮。立蘇。有嚏可治。無嚏不可治。或急以手指。掐刻人中即醒。其或不醒者。急以三稜針。刺手十指甲角十井穴。捋去黑血。就以氣針。刺合谷二穴。人中一穴。覺稍醒。即多灌香油。或加麝香一二分。或薑汁亦可。(濟世)
白話文:
中風患者嘴巴緊閉無法說話,可以灸頰車穴,此穴位於耳朵下方八分處,靠近臉頰,灸五壯即可恢復說話能力。另外,可以用回生散治療中風口噤,每服二錢,用酒送服,也可以用荊芥和薄荷等分煎服,效果奇佳。有人說中風初期可用風引湯治療,如果患者昏沉口噤,無法服藥,可將生半夏研末吹入鼻中,或用通關散搐鼻內,再提起頭髮,患者就會立即甦醒。如果打噴嚏,則可治癒,若不打噴嚏則無效。也可以用手指掐人中穴,患者就會醒來。如果仍不醒,可用三棱針刺手指十個指甲角的十井穴,將黑血捋出,再用氣針刺合谷穴兩處和人中穴一處,患者稍稍醒來後,就多灌些香油,也可以加麝香一二分,或是用薑汁。
初病暴僕昏悶。不省人事。或痰涎壅盛。舌強不語。兩寸脈浮大而實。急用吐法。人迎脈緊盛。或六脈浮盛者。急續命湯表之。大法中風脈浮遲者吉。急疾者凶。(正傳),若中人髮直。吐清沫。搖頭上攛。面赤如妝。汗綴如珠。或頭面赤黑。眼閉口開。手撒。遺尿。聲如鼾睡。
俱不可治。(要訣),山東洋云。中風者。心胸間蓄熱也。宜石膏劑。按中風有鼾者。脈浮大痰涎壅盛者。遺尿者凶兆。後藤氏用反鼻酒。載附錄。方輿載通關散。參連湯。滌痰湯。無憂散。反鼻酒。
白話文:
剛開始生病時,患者突然昏迷不醒,可能伴隨痰液阻塞、舌頭僵硬無法說話,脈搏浮大而有力。應立即使用吐法。如果人迎脈緊而有力,或六脈皆浮而有力,應立即使用續命湯來治療。一般來說,中風的脈搏浮而遲緩是吉兆,急促的脈搏則凶險。
如果患者頭髮直立、吐出清沫、搖頭並向上仰起、臉色紅得像塗了脂粉、汗珠像是串珠一樣、或頭面部又紅又黑、眼睛閉著嘴巴張開、手亂抓、小便失禁、呼吸像打鼾一樣,這些情況都是無法治療的。
山東洋說,中風是因為心胸積熱,應該使用石膏藥物。中風患者打鼾、脈搏浮大、痰液阻塞、小便失禁都是凶兆。後藤氏使用反鼻酒,記載於附錄中。方輿記載通關散、參連湯、滌痰湯、無憂散和反鼻酒的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