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川成章

《證治摘要》~ 卷上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1)

1.

橘皮竹茹湯,噦逆者。

生薑半夏湯,予不拘金匱煮法。半夏一兩。生薑二兩。以水一合半。煮取八勺服。屢得效。

橘皮湯,乾嘔噦。若手足厥者。噦之重者用之。

小承氣湯,治噦便秘。數譫語。呃逆雖有手足厥逆。大便堅者。定屬火熱。下之則愈。(醫通)

半夏瀉心加吳茱萸湯,心下痞鞕者。

吳茱萸湯,一男子下利。未全已。發噦吐蛔。服此湯得愈。(方輿)

黃連解毒湯,熱毒或瘡腫內攻。發噦者。(紀聞)

四逆湯,真武湯,七寶丸,南呂丸,治噦。柿蒂,丁香(各二錢),加生薑五片。水煎服。

又方,刀豆,上一味銼水煎服。

醫林雲。噦以紙燃鼻嚏而止。或云豬膽汁。熊膽治噦。

治噦服藥無效者。(濟世)

硫黃,乳香(各等分),為末以酒煎。急令患人嗅之。

又方,用雄黃二錢。酒一盞。煎七分嗅之。(濟世)

灸,期門,關元,腎俞,痞根

一男子痢重噦起。灸痞根及數處。得愈。(方輿),產後呃逆。最為惡候。急灸期門。宜服四逆加人參湯。或桂心五錢。薑汁三合。和水煎服。(醫通),和田氏云。吳茱萸噦之聖藥。古人云。痢病後。及諸病後。發噦者難治。脈緩者易治。脈代者危。(正傳)

聖濟噦門有水銀丸。麝香丸。主治云。治諸般噦發。方輿載滾痰丸。

白話文:

【呃逆】

橘皮竹茹湯,適用於治療呃逆。

生薑半夏湯,我不受古法的限制。半夏使用一兩,生薑使用二兩。以水一升半來煮,煮至剩八勺後服用。這種方法我多次使用,效果顯著。

橘皮湯,治療乾嘔與呃逆。如果出現手足冰冷,則應加重對呃逆的治療。

小承氣湯,適用於治療併有便祕、胡言亂語的呃逆。即使有手足冰冷的情況,只要大便堅硬,就可以確定是火熱導致的。通過排泄治療,病情會得到改善。(出自《醫通》)

半夏瀉心加吳茱萸湯,用於治療胸口痞滿堅硬的患者。

吳茱萸湯,一名男性患者拉肚子,尚未痊癒,開始出現呃逆與嘔吐蟲子的症狀,服用此湯後得以康復。(出自《方輿》)

黃連解毒湯,用於治療由熱毒或腫瘤內部攻入導致的呃逆。(出自《紀聞》)

四逆湯、真武湯、七寶丸、南呂丸,皆可治療呃逆。將柿蒂、丁香(各二錢)加入五片生薑,用水煎煮後服用。

另一種方法,單純使用刀豆,用水煎煮後服用。

《醫林》提到,通過讓患者聞燃燒的紙,引起打噴嚏可以停止呃逆。也有人說豬膽汁、熊膽能治療呃逆。

對於服藥無效的呃逆患者。(出自《濟世》)

硫磺、乳香(各等量),研磨成粉,用酒煎煮,讓患者立即聞其氣味。

另一種方法,使用雄黃二錢,以一碗酒煎煮至剩七分,讓患者聞其氣味。(出自《濟世》)

灸療,適用於期門、關元、腎俞、痞根等穴位。

一名男性患者,在嚴重的腹瀉後出現呃逆,灸療痞根及其他幾個部位後得以康復。(出自《方輿》)

產後出現呃逆,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徵兆,應立即灸療期門,宜服用四逆加人參湯,或者使用桂心五錢、薑汁三合,和水煎煮後服用。(出自《醫通》)

和田氏表示,吳茱萸是治療呃逆的聖藥。古人說,疾病痊癒後,或是各種疾病痊癒後出現呃逆的症狀,若脈搏緩慢則較易治療,脈搏忽快忽慢則病情危急。(出自《正傳》)

《聖濟》中的噦門篇有水銀丸、麝香丸,主要用於治療各種呃逆。《方輿》中記載了滾痰丸。

2. 水腫

越婢湯,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自汗出。無大熱。腫在上部。發汗可解者。考審其症。而後可與。(說約)

先生曰。咳喘不已。小便漸短少。遂為腫滿者。當與大小青龍。麻杏甘石。厚朴麻黃湯等。或兼施神祐丸滾痰丸之類。(方輿)

越婢加朮湯,皮水。越婢加朮湯主之。甘草麻黃湯亦主之。(金匱)

甘草麻黃湯,千金云。有人患氣急。積久不瘥。遂成水腫。如此者眾。諸皮浮水。攻面目身體。從腰以上腫。皆以此湯發汗悉愈。金匱云。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汗乃愈。按入門古麻甘湯。即此湯方後云。如肢冷。屬少陰。加附子。

麻黃附子湯,水之為病。其脈沉小屬少陰。浮者為風。無水虛脹者。為風水。發其汗即已。脈沉者。宜麻黃附子湯。浮者宜杏子湯。(金匱小注云。杏子湯未見。恐是麻杏甘石湯。金鑑載杏子湯。麻黃甘草杏仁三味也。蓋依魏注。)

越婢加朮附湯,治水腫惡寒無大熱。骨節微疼。小便清利。大便自調。或滑者。

大陷胸湯,水飲在胸腹。而腫者。兼用之。不拘痛有無也。

桃花湯(丸散方),水腫兼用下劑。

木防己湯,水病心下痞鞕。煩渴者。

氣急心下痞堅為準。為腳氣衝心狀者。用之。(紀聞)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消湯。木防己湯症。而不煩渴。二便不利者。

防己黃耆湯,治水病身重。汗出惡風。小便不利者。

防己茯苓湯,治四肢聶聶動。水氣在皮膚。而上衝者。

真武湯,按腫上陷而不起。無熱。腹濡弱。大便滑。或溏者。

八味丸,腰以下腫者。按此丸緩症也。氣急之證。勿用之。

牡蠣澤瀉散,大病後腫者。

五苓散,感濕而腫者。(要訣)

豬苓湯,和田氏用之。

桂枝茯苓丸合五苓散湯,大黃牡丹湯,上二方。主產後腫。

本草云。血腫。紅花二兩杵爛入水半盞。取汁服之。不過三服便痊。

鯉魚湯,鯉魚(長七八寸者一頭去鱗與腸),昆布(方三寸三片),山椒(一錢),上以水一升八合。煮取四合。吞其汁。旦食鯉。每日一劑。

赤小豆藥,赤小豆(一合),生商陸根(二十錢),上二味以水四合煮爛。去商陸食小豆。

加減麻黃連軺赤小豆湯,治瘡疥內攻腫滿者。依本方去生梓白皮。加商陸。赤小豆(二錢),商陸(五分),大棗(三分),麻黃連軺杏仁生薑(各二分),甘草(一分),上八味以水二合。煮取六勺。或加反鼻。或兼用犀角。

仲呂丸,蕤賓丸,紫丸,元生丸(家方),七寶丸,犀角一老醫云。水腫心下苦悶者。大檳榔湯四苓散。合方。有效。或兼犀角。和田氏。遍身流腫。用千金麻子湯。附子劑也。流腫先右手腫。又左足腫之類。不定處。遂及一身。內攻腫用東洋赤小豆湯。及連翹湯。產後腫用琥珀湯。

白話文:

水腫

越婢湯適用於因風水引起的惡寒、全身浮腫,脈象浮弱不渴,伴有自汗,無明顯發熱,腫脹在上半身的患者。需仔細診察病情後才能使用。

咳嗽喘息不止,小便減少,繼而出現腫脹的患者,應服用大小青龍湯、麻杏甘石湯、厚朴麻黃湯等,或配合神祐丸、滾痰丸等藥物。

越婢加朮湯主治皮水;甘草麻黃湯亦可治療皮水。

甘草麻黃湯,古籍記載,許多患者因氣急久治不愈而導致水腫,表現為全身浮腫,從腰部以上腫脹,用此湯發汗治療皆可痊癒。古籍也記載,水腫如果腰部以下腫脹,應利尿;腰部以上腫脹,則應發汗才能痊癒。如果患者肢體冰冷,屬少陰證,需加入附子。

麻黃附子湯適用於水腫,脈象沉細屬少陰,脈象浮者為風水,發汗即可痊癒。脈象沉者宜用麻黃附子湯,脈象浮者宜用杏子湯(杏子湯方劑未見記載,可能指麻杏甘石湯或麻黃甘草杏仁湯)。

越婢加朮附湯用於治療水腫伴惡寒、無明顯發熱、關節微痛、小便清利、大便通暢或溏瀉的患者。

大陷胸湯用於治療水飲停積於胸腹而導致腫脹的患者,無論有無疼痛皆可使用。

桃花湯可用於治療水腫,常配合下瀉藥物使用。

木防己湯適用於水病,心下痞滿、煩渴的患者,以氣急、心下痞堅、腳氣衝心為辨證要點。

如果患者符合木防己湯的證候,但無煩渴,二便不利,則可用去石膏加茯苓、芒硝的木防己湯加減方。

防己黃耆湯用於治療水腫伴身重、自汗、惡風、小便不利。

防己茯苓湯用於治療四肢麻木、水氣滯留在皮膚、向上衝的患者。

真武湯適用於腫脹在上部,但腫脹下陷而不能抬起,無發熱,腹部柔軟,大便稀溏的患者。

八味丸用於治療腰部以下腫脹,但此藥緩和,氣急者不宜使用。

牡蠣澤瀉散適用於大病後出現腫脹的患者。

五苓散適用於感受濕邪而引起的腫脹。

豬苓湯和田氏醫師常用此方。

桂枝茯苓丸合五苓散湯、大黃牡丹湯主治產後水腫。

古籍記載,血腫可用紅花搗爛取汁服用,一般三劑即可痊癒。

鯉魚湯以鯉魚、昆布、山椒等煮制而成,服用其汁,每日一劑。

赤小豆藥以赤小豆、商陸根等煮制而成,去商陸後食用赤小豆。

加減麻黃連軺赤小豆湯用於治療瘡疥內攻導致腫脹的患者,去生梓白皮,加商陸、赤小豆、大棗、麻黃、連軺、杏仁、生薑、甘草等。可加反鼻,或配合犀角使用。

仲呂丸、蕤賓丸、紫丸、元生丸、七寶丸等藥物,以及犀角,可用于治療水腫伴心下苦悶。大檳榔湯、四苓散合方,或配合犀角使用。和田氏醫師治療遍身浮腫,使用千金麻子湯(加附子);對於腫脹部位不定,逐漸遍及全身者,使用東洋赤小豆湯或連翹湯;產後腫脹則使用琥珀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