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機沙篆》~ 卷上 (3)

回本書目錄

卷上 (3)

1. 一、中風

語言蹇,澀經曰:足太陰之脈,連舌本,散舌下。病則舌本強。又:足少陰之直者,挾舌本。又曰:內奪而厥則為喑俳。又腎脈之氣不上循喉嚨挾舌本,則不能言。用地黃飲子(地黃、巴戟、蓯蓉、茱萸肉、桂枝、附子、薄荷、麥冬、五味、茯苓、菖蒲、遠志、石斛)。脾土不足,痰涎壅盛,言蹇澀者,六君子湯加南星、木香、乾葛、枳實、遠志、竹茹;挾熱者,山梔、連、芩、花粉、薄荷。

四肢不舉耳其,其脈緩大有力者,土太過也,平胃五苓散主之;其脈細小無力者,土不及也,補中益氣湯主之。隨症加減:身體疼痛,挾濕熱者,當歸拈痛湯,羌、防、升、葛、知、茯、草、豬、澤、茵陳及苦參、人參、二朮、當歸、並湯名拈痛有奇勳。挾寒者,鐵彈丸,乳、沒各一兩、烏頭泡去皮、靈脂酒淘淨,加麝、薄荷宜。

挾虛者,十全大補湯加秦艽。身重,氣虛也,補中八味治之。周身盡痛者,蠲痹湯,歸、芍、薑、黃與羌活、甘草、黃耆、薑、棗煎。身重之症,時師止知燥濕,而不知補虛,按《素問·示從容論》篇歷言肝虛、腎虛、脾虛皆令人體重煩冤。是以身重乃虛症也,不止於濕可盡耳。

痰涎壅盛,星香、二陳為主,蓋治痰以順氣為先,挾虛者加參、耆、竹瀝;挾寒者桂、附、薑汁。養正丹鎮安元氣、下墜痰涎,實者星香湯送下、虛者六君子湯送下。

遺尿不禁,脾虛下陷者,補中益氣湯加益智;腎虛不能收攝者,地黃飲子合參麥散。

善飢多食風木太過,凌虛中州,脾土受攻,求助於食,法當瀉肝安脾,則復其常矣。青皮、芍藥、柴胡、山梔、人參、白朮、甘草、茯苓。更當隨時審症而為之變通也。

神氣昏冒,痰涎逆衝於上,心主被障,故昏不知人。此係中臟而非中腑,閉症而非脫症,宜牛黃丸清心肺等治之。人參、麥冬、茯神、膽星、山藥、白朮、甘草、羚羊角、犀角、雄黃、硃砂、牛黃、冰、麝、金箔、大棗,打膏加蜜為丸;或至聖保命丹,管仲一兩,生地七錢,大黃五錢,青黛、板藍根各三錢,硃砂、雄黃、川鬱金、薄荷各一錢五分,珍珠、冰片各一錢五分,麝一錢,煉蜜丸,金箔為衣;煎方宜六君子湯加南星、木香、菖蒲、遠志肉、竹瀝、薑汁服之。又有厥逆昏迷,因醉飽過度而得,名曰食中,莫作中風中氣治之。

外治急救涎潮方:凡男婦卒然中倒、涎潮於心、不省人事,當時即扶入室中,令其正坐,用好醋斤許焠入炭火中熏之,令其氣入口鼻,其涎自歸經,其人漸醒。切不可用薑湯及滴水入口,如水一入,逆其痰涎,永繫於心,成痼疾矣。

史國公酒方:治左癱右瘓、四肢頑麻、骨節痠痛,一切寒濕風氣及腎虛足膝無力,並宜服之。當歸、羌活、虎脛骨、防風、鱉甲、秦艽、萆薢、牛膝、杜仲、蠶砂各二兩,枸杞一面,白茄根八兩,無灰酒一斗,絹袋盛藥入酒浸十日,重湯煮三香,又窨五日,服之無間,頗收效驗。

白話文:

一、中風

說話困難,口齒不清,古醫書說:「足太陰經脈,連結舌根,散布於舌下。生病時會導致舌根僵硬。」又說:「足少陰經脈的直行部分,挾著舌根。」又說:「體內氣機被奪走,導致氣逆,就會變成失聲。」又說:「腎脈的氣如果不能向上循行到喉嚨,挾持舌根,就會無法說話。」可用地黃飲子(包含地黃、巴戟天、肉蓯蓉、山茱萸肉、桂枝、附子、薄荷、麥門冬、五味子、茯苓、菖蒲、遠志、石斛)。如果是因為脾胃虛弱,痰液壅塞,導致說話困難,可以用六君子湯,再加入南星、木香、乾葛、枳實、遠志、竹茹;如果兼有熱象,則加入山梔子、黃連、黃芩、花粉、薄荷。

四肢無法舉動,如果脈象緩大而且有力,表示是脾土過盛,可以用平胃散或五苓散;如果脈象細小無力,表示是脾土不足,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可以根據症狀加減藥物:如果身體疼痛,兼有濕熱,可以用當歸拈痛湯,包含羌活、防風、升麻、葛根、知母、茯苓、甘草、豬苓、澤瀉、茵陳、苦參、人參、白朮、當歸,這個藥方名稱「拈痛」很有效果。如果是兼有寒象,則可用鐵彈丸,包含乳香、沒藥各一兩,烏頭(經過炮製去除毒性)、靈脂(用酒洗淨),再加入麝香、薄荷。

如果是兼有虛象,可以用十全大補湯再加秦艽。身體沉重,是氣虛的表現,可以用補中八味湯治療。如果全身都疼痛,可以用蠲痹湯,包含當歸、白芍、生薑、黃耆、羌活、甘草、黃耆、生薑、大棗一起煎煮。身體沉重這種症狀,現在的醫生只知道要燥濕,卻不知道要補虛,其實《黃帝內經》的《示從容論》篇早就說過,肝虛、腎虛、脾虛都會導致身體沉重、煩悶。因此身體沉重是虛證,不能單純用濕來解釋。

痰液壅塞,可以用南星、木香、二陳湯為主方,因為治療痰液要先理順氣機。如果是兼有虛象,則加入人參、黃耆、竹瀝;如果是兼有寒象,則加入桂枝、附子、薑汁。養正丹可以鎮定元氣、使痰液下行,實證可以用南星、木香湯送服,虛證可以用六君子湯送服。

小便失禁,如果是脾虛下陷,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再加益智仁;如果是腎虛無法約束,可以用地黃飲子合參麥散。

容易飢餓、吃得多,是因為肝風過盛,侵犯脾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只好靠吃東西來幫助,治療方法應當是疏肝安脾,才能恢復正常。可以用青皮、白芍、柴胡、山梔子、人參、白朮、甘草、茯苓。更應當隨時觀察病情來調整藥方。

神情昏迷,是因為痰液逆衝到頭部,心臟被蒙蔽,所以昏迷不省人事。這是中臟而非中腑的症狀,屬於閉證而不是脫證,可以用牛黃丸清心開竅治療,包含人參、麥門冬、茯神、膽星、山藥、白朮、甘草、羚羊角、犀角、雄黃、硃砂、牛黃、冰片、麝香、金箔、大棗,製成藥丸加蜜;或是用至聖保命丹,包含管仲、生地、大黃、青黛、板藍根、硃砂、雄黃、川鬱金、薄荷、珍珠、冰片、麝香,煉蜜為丸,金箔包衣;或是用煎劑,可以用六君子湯加南星、木香、菖蒲、遠志肉、竹瀝、薑汁服用。另外有一種昏迷,是因為酒足飯飽過度導致的,叫做食中,不要當作中風或中氣來治療。

急救痰涎湧出:凡是男女突然昏倒、痰涎湧到心口、不省人事,應當立即扶到室內,讓患者正坐,用好醋一斤左右倒入炭火中薰,讓醋的氣味進入口鼻,痰液就會順利流出,人就會漸漸清醒。千萬不能用薑湯或滴水入口,如果水一入,會使痰液逆流,永遠堵在心口,成為難以根治的疾病。

史國公酒方:可以治療左半身或右半身癱瘓、四肢麻木、關節痠痛、一切寒濕風邪,以及腎虛導致的腿腳無力,都適合服用。包含當歸、羌活、虎脛骨、防風、鱉甲、秦艽、萆薢、牛膝、杜仲、蠶砂各二兩,枸杞子一兩,白茄根八兩,用無灰酒一斗浸泡十日,再用隔水加熱煮三炷香的時間,再密封五日,隨時服用,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