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機沙篆》~ 卷上 (2)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

1. 二、虛勞

(咳嗽吐血、傳屍瘵症)

黃帝曰:陽虛則外寒,……不知其所由然也。岐伯曰:陽受氣於上焦,以溫皮膚分肉之間,今寒氣在外,則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則寒氣獨留於外,故寒慄。帝曰:陰虛生內熱奈何?岐伯曰:有所勞倦,形氣衰少,穀氣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氣熱,熱氣熏胸中,故內熱。

帝曰:陽盛生外熱奈何?岐伯曰:上焦不通利,則皮膚緻密,腠理閉塞,玄府不通,衛氣不得泄越,故外熱。帝曰:陰盛生內寒奈何?岐伯曰:厥氣上逆,寒氣積於胸中而不瀉,不瀉則溫氣去,寒獨留,則血凝泣,凝則脈不通,其脈盛大以澀,故中寒。

白話文:

皇帝問:「陽氣虛弱就會感到外寒,……甚至不知道自己為何如此。」岐伯答道:「陽氣從上焦吸收氣息,用來溫暖皮膚和肌肉之間,現在寒氣在外,上焦就無法通暢,上焦不通暢,寒氣就會滯留在體外,所以會發冷。」皇帝又問:「陰虛生內熱要怎麼辦?」岐伯答道:「勞累過度,精氣衰少,谷氣不足,上焦無法運作,下脘不通暢。胃氣發熱,熱氣熏蒸胸腔,所以才會內熱。」

皇帝再問:「陽盛生外熱要怎麼辦?」岐伯答道:「上焦不通暢,皮膚就會緊密,毛孔閉塞,玄府不通,衛氣無法散發,所以才會外熱。」皇帝最後問:「陰盛生內寒要怎麼辦?」岐伯答道:「厥氣上逆,寒氣積聚在胸中無法排出,不排出就會導致溫氣散去,寒氣獨留,血液就會凝結,凝結就會導致經脈不通暢,脈象就會變得強大而澀滯,所以才會內寒。」

夫人之生也,陰血為營,陽氣為衛,二者運行而無壅滯,病安從生。若力用不休,則龍雷二火逆僭至高,故勞字從火。曲運神機則心勞,而為虛汗怔忡;縱情房室則腎勞,而為骨蒸遺泄;恣睢善怒則肝勞,而為痛痹拘攣;形冷大棗則肺勞,而為上氣喘嗽;動作傷形,思慮傷意則脾勞,而為少食多痰、形羸神倦。故勞者必至於虛,虛者必因於勞。

古稱五勞、七傷、六極、二十三蒸,症狀繁多,令人眩惑,但能明先天后天根本之治,無不痊安。蓋簡而不煩,約而無漏者也。夫人之虛非氣即血,五臟六腑莫能外焉。然血之源頭在乎腎,蓋水為天一之元,而人資之以為始者也,故曰先天;氣之源頭在乎脾,蓋土為萬物之母,而人資之以為生者,故曰後天。二臟安和,則百脈受調;二臟虛傷,則千疴競起。

白話文:

女性的本質是陰血滋養,陽氣守護,兩者運行順暢,無阻礙,就不會生病。如果過度勞累,就會導致心火、肝火、腎火等陽氣逆上,因此「勞」字帶火。長時間操勞思慮會傷心,導致虛汗、心慌;縱慾過度會傷腎,導致骨蒸潮熱、遺精;暴躁易怒會傷肝,導致疼痛、麻痺、肢體拘攣;受寒會傷肺,導致呼吸急促、咳嗽;過度勞動會傷形體,過度思慮會傷精神,都會傷脾,導致食少、多痰、體虛、精神倦怠。所以勞累必然導致虛弱,虛弱必然是由於勞累引起的。

古人將這些病症歸類為五勞、七傷、六極、二十三蒸,症狀繁雜多樣,令人眼花繚亂。但是只要明白先天腎精和後天脾氣的根本治療方法,就能痊癒。這是因為簡潔明瞭,沒有遺漏,既能抓住重點又能涵蓋所有細節。女性的虛弱,要么是氣虛,要么是血虛,五臟六腑都逃脫不了。而血的來源在於腎,水是生命之源,人依靠它而生,所以腎精是先天之本;氣的來源在於脾,土是萬物的母親,人依靠它而活,所以脾氣是後天之本。兩臟安和,則全身氣血運行正常;兩臟虛損,則百病叢生。

至哉斯言,可為後學司命之指南也。

土為金母,而金為主氣之官,故肺氣受傷者,必先求助於脾家;水為木母,而木為藏血之地,故肝血受傷者,必由藉資於腎府。虛勞之症,扶脾保肺兩不可缺,然脾之性喜溫喜燥,而溫燥之劑不利於保肺;肺之為性喜涼喜潤,而涼潤之劑不利於扶脾。兩者並列而論,脾有生肺之能,肺無扶脾之力,故曰土壯而生金,勿拘拘於保肺。

瀉火之亢,以全陰氣;壯水之主,以鎮陽光,法當並行。然瀉火之品,多寒而損陽氣;壯水之劑,多平而養陰血。兩者並列而論,苦寒過投,將有敗胃之憂;甘平恆用,卻無傷中之患。故曰水盛而火自熄,勿亟亟於寒涼。

白話文:

這句話真是精闢,可以作為後代學醫之人診治病症的指南。

脾土是肺金的母親,而肺金是主導人體氣息的臟器,所以肺氣受損的人,一定要先求助於脾臟。腎水是肝木的母親,而肝木是儲藏血液的地方,所以肝血受損的人,一定要藉助於腎臟。虛勞這種疾病,補脾和護肺兩者缺一不可,但是脾臟喜溫喜燥,而溫燥的藥物不利於護肺;肺臟喜涼喜潤,而涼潤的藥物不利於補脾。兩者並列來看,脾有生肺的功效,而肺卻沒有補脾的力量,所以說土氣旺盛才能生金氣,不要過於執著於保護肺。

瀉火降亢,要全保陰氣;壯水培土,要鎮壓陽光,這兩種方法應該並行。然而瀉火之藥,多寒涼而損傷陽氣;壯水之藥,多平緩而滋養陰血。兩者並列來看,苦寒藥物過度使用,會有損傷胃氣的風險;甘平藥物長期使用,卻沒有傷害中焦的顧慮。所以說水氣旺盛了,火氣自然就熄滅,不要急著使用寒涼的藥物。

症如煩渴、喘呼、脈見數大有力,當潤肺為主而扶脾佐之;症如食少、善泄、脈見細數無力,當扶脾為主而保肺佐之,甚則保肺之劑不利於脾,當盡去之,卻宜補土之母庶可冀其回春。全在明辨其症之何如,變通以治之可也。

春夏之令主生長,秋冬之令主肅殺,人皆知之。殊不知藥之溫者,行天地發育之德;藥之寒者,象天地肅殺之刑。如四物加知柏,舉世奉為滋陰上品、降火神丹,不知秋冬之氣,非所以住萬物者也。涼血之藥常膩滯,非痰多食少者所宜;涼血之藥常滋潤,必至滑滯腸鳴。況知、柏苦寒,苦先入心,久而增氣,反能助火。

白話文:

病人如果有口渴、喘不過氣,脈搏又快又強,就要以潤肺為主要治療方向,並輔助脾臟功能。如果病人食慾不振、容易拉肚子,脈搏又細又弱,就要以扶脾為主要治療方向,並輔助肺臟功能。如果病情嚴重,以補肺的藥物反而不利於脾臟,就要完全去除,改用補土的藥物,希望可以讓病人恢復健康。關鍵在於要辨別清楚病人的症狀,並根據情況靈活地調整治療方案。

大家都知道春天和夏天主生長,秋天和冬天主肅殺。但很少人知道溫性的藥物,遵循的是天地發育的道理;寒性的藥物,則效法天地肅殺的法則。比如四物湯加知母、黃柏,世人都認為是滋陰降火的良藥,卻不知道秋冬的氣候,並非用來封存萬物的。涼血的藥物常會導致腸胃積滯,不適合痰多食少的人;涼血的藥物也常會滋潤腸胃,反而會導致滑腸腹瀉。況且知母、黃柏性寒苦,苦味先入心經,長期服用會增加心火,反而會助長火氣。

至於滑泄敗胃,所不待言。丹溪云:實火可瀉,虛火可補。試問勞症之火,屬之虛乎?屬之實乎?瀉之可乎?昔有云:畏知柏如鳩毒,恐伐吾命根耳。如病初起而相火正隆,或燥渴而右尺滑大,亦暫投之卻無妨也,若久用之則斷乎不可。或問:血主濡潤,四物湯豈非濡潤而為血虛者之要藥乎?答曰:血虛而燥用四物以濡之,未嘗非合劑也,但恐用之久而多,則在上有泥膈奪食之憂,則在下有滑腸泄瀉之患。且主秋冬之令,鮮發育之功也。

或問:氣有餘便是火,補氣之藥能無助火乎?古云:正氣與邪氣原不兩立,猶低、昂然,一勝則一負,正氣旺則邪氣無所容,如滿座皆君子,一小人自無容身之地。

白話文:

至於滑泄敗胃,這點就不用多說了。丹溪先生說:實火可以用瀉藥,虛火可以用補藥。請問勞症的火,屬於虛火還是實火呢?可以用瀉藥嗎?以前有人說:害怕知柏地榆就像害怕鳩毒一樣,擔心會傷害我的生命根基。如果病剛開始,相火正盛,或者感到口渴,右尺脈滑大,也可以暫時服用一點,但沒有問題。但如果長期服用,就絕對不行。

有人問:血主濡潤,四物湯不是用來濡潤補血,是血虛者的重要藥物嗎?我回答說:血虛而乾燥,用四物湯來濡潤,當然是合理的藥方,但擔心長期服用太多,就會在上面造成泥膈奪食的憂慮,在下面則會有滑腸泄瀉的危害。而且主要用於秋冬季節,鮮少有滋補的作用。

有人問:氣有餘便是火,補氣的藥物難道不會助長火勢嗎?古人說:正氣和邪氣本來就不共存,就像高低起伏,一方勝利,另一方就失敗。正氣旺盛,邪氣就無處容身,就像滿屋子都是君子,一個小人就沒有立足之地。

或問:人參補氣,至王好古言其肺熱傷肺,至節齋謂虛勞症服參者必死,天下皆稱人參有毒,視參如蠍,其說是否?答曰:肺家本經有火,右寸大而有力,東垣謂熱鬱在肺者勿用。若肺虛而虛火乘之,肺已被傷,苟非人參,何以救之乎?故好古之說猶為近理,節齋之言膠柱鼓瑟,千古之罪人也。至謂人參有毒,庸俗多有是言,不知誰為作俑,真堪噴飯。

或問:血虛自應補血,專以氣藥為主,得無左乎?答曰:血虛應投血藥,乃為正法,但專用多用,中州有礙。至於以氣藥為主,似乎相左,不知《素問》無陽則陰無以生,仲景曰身熱、亡血、身涼、脈凝、血虛,並加人參。蓋血脫者須益氣,為血不自生,須得陽和之藥乃生,陽生而陰長也。

白話文:

有人問:人參補氣,但王好古說它會傷肺,節齋則認為虛勞症服用人參必死,天下人皆說人參有毒,視之如蠍,這些說法是否正確?

答曰:肺經本來就帶有火氣,脈象右寸大而有力,東垣說肺熱鬱結者不宜用人參。但如果肺虛而虛火上炎,肺部已經受損,除了人參,還能用什麼來救治呢?所以王好古的說法比較合理,節齋的言論則像是在死板地執著於自己的觀點,真是千古罪人。至於說人參有毒,那是庸俗之言,不知是誰先開始這樣說,真是讓人啼笑皆非。

又有人問:血虛就應該補血,只用補氣的藥物,是否偏頗?

答曰:血虛應該服用補血藥,這是正道,但過度服用則會影響脾胃。至於以補氣藥物為主,看似矛盾,但《素問》中說「無陽則陰無以生」,仲景也說「身熱、亡血、身涼、脈凝、血虛」,都需要加入人參。因為失血的人需要益氣,因為血不能自己生成,需要陽氣溫煦才能生長,陽生則陰長。

若只用血藥,則血無由而生矣。東垣云:人參甘溫補脾,脾氣旺則四臟之氣皆旺,精自生而形自盛也。白飛霞雲:人參多服,回元氣於無何有之鄉。凡病後氣虛及肺虛喘嗽者,並宜用之。若氣虛有火,宜與麥冬同服。楊起云:人參功載《本草》,人所共知。古方治肺寒以溫肺湯,肺熱以清肺湯、中滿分消湯,血虛養營湯,皆用人參,庸醫每謂人參不可輕用,誠哉庸也。自《本經》以至諸家諄諄言之,以氣藥有生血之功,血藥無益氣之理。

白話文:

如果只用補血的藥物,血液就無法產生。東垣(李杲)說:人參性甘溫,可以補益脾臟,脾氣旺盛,則四臟的氣血都能旺盛,精氣自然生成,身體自然強壯。白飛霞雲說:人參服用太多,會使元氣回歸虛無之境。凡是病後氣虛,以及肺虛咳嗽喘息者,都適合服用人參。如果氣虛有火,應該與麥冬一起服用。楊起說:人參的功效記載在《本草綱目》中,人人皆知。古代治療肺寒的方劑,如溫肺湯,治療肺熱的方劑,如清肺湯、中滿分消湯,治療血虛的方劑,如養營湯,都使用人參。一些庸醫經常說人參不可輕易使用,真是庸醫之言。從《本經》到後世諸家,都一再強調氣藥可以生血,而血藥卻不能益氣。

可謂詳切著明,奈何人不悟耶。

人有先後二天,補腎補脾,法當並行。然以甘寒補腎恐妨脾氣、以辛溫快脾恐妨腎水,須衡其緩急而為之施治。或滋腎而佐以沉香、砂仁,快脾雜以山藥、五味,機用不可不活也。脾具坤順之德而有乾健之運,故遊溢精氣,上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則水源從此沃矣。

且脾不下陷則精氣固而二便調,俾少陰奉之,得以全閉蟄封藏之本,故脾安則腎愈安矣,此許學士所以補腎不如補脾之說也。腎兼水火,水不挾肝上浮而陵卑監;火能益土善運而奉精微,故腎安而脾愈安矣,此孫思邈所以有補脾不若補腎之說也。此兩說者,皆有見於根本重地,亟有提防,特為虛家設一大炬也。

白話文:

說得這麼清楚明白,為什麼人們就是不明白呢?

人體有先天和後天兩個方面,補腎和補脾要同時進行。但用甘寒的藥物補腎可能會損害脾氣,用辛溫的藥物補脾可能會損害腎水,需要根據病情輕重缓急來選擇治療方法。比如,補腎的時候可以加一些沉香、砂仁,補脾的時候可以加一些山藥、五味,用藥要靈活。

脾臟具有坤順的特性,也具有乾健的運作,所以它能輸送精氣,向上輸送到肺,調節水道,向下輸送到膀胱,水精遍布全身,五臟六腑都得以運行,這樣水源才會充足。

而且,脾臟不下陷,精氣就能固守,大小便就能正常,這樣才能讓少陰之氣得到滋養,維持閉藏的根本。所以,脾臟安好,腎臟自然也就安好,這就是許學士認為補腎不如補脾的說法。

腎臟兼具水和火,水不至於被肝氣帶動向上浮起而侵犯脾臟,火能滋養脾土,使之運化良好,精微物質就能得到充足供應。所以,腎臟安好,脾臟自然也就安好,這就是孫思邈認為補脾不如補腎的說法。

這兩種說法,都看到了人體根本的關鍵所在,非常值得警惕。它們就像一盞明亮的燈,為體虛的人們指明了方向。

五臟之熱,各自不同。肺熱者,輕手即得,略重全無,肺主皮毛也。日西尤甚。其症喘咳灑淅、善嚏善悲,缺盆痛、胸中痛、肩背痛、臂痛、臍右脹痛,小便頻數,皮膚痛及麻木。實則夢兵戈,虛則夢田野。

實則瀉之,桑皮、葶藶、枳殼、蘇子、防風之屬;虛則補之,人參、黃耆、麥冬、五味、茯苓、山藥、百合、紫苑之屬;形寒飲冷則傷肺,溫之以乾薑、款花、木香、豆蔻之屬;涼之以沙參、元參、知母、貝母、黃芩、山梔、花粉、兜鈴之屬。

白話文:

五臟的熱症,各自表現不同。肺熱者,輕輕用手觸摸就會覺得發熱,稍微重一點就完全沒有感覺了,因為肺主皮毛。到了日落西山時,症狀會更加嚴重。

肺熱的症狀包括喘咳、痰多、容易打噴嚏、容易悲傷、缺盆(鎖骨上窩)疼痛、胸部疼痛、肩膀背部疼痛、手臂疼痛、肚臍右側脹痛、小便頻繁、皮膚疼痛及麻木。

實熱者,夢中會看到刀兵,虛熱者,夢中會看到田野。

實熱者需用瀉法治療,可用桑皮、葶藶、枳殼、蘇子、防風等藥物。虛熱者需用補法治療,可用人參、黃芪、麥冬、五味子、茯苓、山藥、百合、紫苑等藥物。

若體寒怕冷,則容易傷肺,可用乾薑、款冬花、木香、豆蔻等藥物溫補之。若肺熱較重,可用沙參、元參、知母、貝母、黃芩、山梔、花粉、兜鈴等藥物清熱之。

心熱者,微按之皮毛之下、肌肉之上乃得,加力按之則全不熱,心主血脈也。日中尤盛。其症煩心心痛,掌中熱而噦,善忘、善笑、善驚,不寐,築築然動,舌破,消渴,口苦,心胸間汗。實則夢驚、憂、怖、恐;虛則夢煙火、焰火。虛則補之以丹參、圓眼、茯神、麥冬、當歸、山藥;實則瀉之以黃連。

憂愁思慮則傷心,溫之以桂心、益智、菖蒲、柏子仁;涼之以犀角、牛黃、竹葉、硃砂、連翹。

白話文:

心火旺盛的人,輕輕按壓皮膚和肌肉之間就能感受到熱度,用力按壓則完全不熱,因為心臟主宰著血脈,所以中午時分心火最旺。症狀包括心煩意亂、心痛、手掌發熱、打嗝、健忘、愛笑、容易驚嚇、失眠、身體顫抖、舌頭破裂、口渴、口苦、心胸部位出汗。心火實證會夢到驚嚇、憂慮、害怕、恐懼;心火虛證則會夢到煙火或火焰。心火虛證需要用丹參、圓眼、茯苓、麥冬、當歸、山藥等補益心氣;心火實證則需要用黃連等清瀉心火。

憂愁思慮會傷心,可以用桂心、益智、菖蒲、柏子仁等溫補心氣;如果心火過盛,可以用犀角、牛黃、竹葉、硃砂、連翹等清熱降火。

脾熱者,輕手固不熱,重按亦不熱,熱在不輕不重之間,脾土主肌肉也。遇夜尤甚。其症怠惰嗜臥,四肢不收,無氣以動,泄瀉便秘,面黃,舌強痛,口甘,吐逆不嗜食、不化食,搶心,善寐善飢善噫,當臍痛,腹脹腸鳴,肉痛足腫。實則夢歡歌快樂,虛則夢飲食相爭。飲食勞倦思慮則傷脾,虛則以人參、黃耆、白朮、茯苓、甘草、山藥、扁豆、苡米、陳皮補之;實則以蒼朮、厚朴、枳實、山楂、青皮、檳榔、大黃、芒硝瀉之。薑、附、丁、桂溫之;元明粉、石膏、滑石、黃芩涼之。

白話文:

脾熱者,輕手固不熱,重按亦不熱,熱在不輕不重之間,脾土主肌肉也。遇夜尤甚。

脾臟有熱的人,輕輕觸摸手部,並不會感到熱,用力按壓也不會感到熱,熱是在輕輕按壓和用力按壓之間才會感覺到。脾臟主宰肌肉,所以脾熱的人,到了晚上症狀會更加嚴重。

其症怠惰嗜臥,四肢不收,無氣以動,泄瀉便秘,面黃,舌強痛,口甘,吐逆不嗜食、不化食,搶心,善寐善飢善噫,當臍痛,腹脹腸鳴,肉痛足腫。

脾熱的人,會表現出以下症狀:

  • **怠惰嗜臥:**容易疲倦,愛睡覺。
  • **四肢不收:**四肢無力,容易無意識地抖動。
  • **無氣以動:**做事沒有力氣,容易氣喘吁吁。
  • **泄瀉便秘:**容易拉肚子,也容易便秘。
  • **面黃:**臉色發黃。
  • **舌強痛:**舌頭僵硬疼痛。
  • **口甘:**嘴巴感覺甜。
  • **吐逆不嗜食、不化食:**容易嘔吐,不想吃東西,吃下去也消化不了。
  • **搶心:**心慌,感覺心臟跳動過快。
  • **善寐善飢善噫:**容易睡覺,容易餓,容易打嗝。
  • **當臍痛:**肚臍周圍疼痛。
  • **腹脹腸鳴:**肚子脹,腸子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
  • **肉痛足腫:**肌肉疼痛,腳腫。

實則夢歡歌快樂,虛則夢飲食相爭。

脾熱實證的人,會夢見唱歌跳舞,感到快樂。脾熱虛證的人,會夢見搶奪食物,感到焦慮。

飲食勞倦思慮則傷脾,虛則以人參、黃耆、白朮、茯苓、甘草、山藥、扁豆、苡米、陳皮補之;實則以蒼朮、厚朴、枳實、山楂、青皮、檳榔、大黃、芒硝瀉之。

飲食不節、勞累過度、過度思慮都會傷脾。

  • 脾虛時,可以用人參、黃耆、白朮、茯苓、甘草、山藥、扁豆、苡米、陳皮等藥材來補脾。
  • 脾實時,可以用蒼朮、厚朴、枳實、山楂、青皮、檳榔、大黃、芒硝等藥材來瀉脾。

薑、附、丁、桂溫之;元明粉、石膏、滑石、黃芩涼之。

  • 薑、附子、丁香、桂枝等藥材有溫補作用。
  • 元明粉、石膏、滑石、黃芩等藥材有清涼作用。

肝熱者,按之肌肉之下、筋骨之上乃得,肝主筋也。寅卯時尤甚。其症多怒多驚,便難,轉筋攣急,四肢困熱,滿悶,筋痿不能起,頭痛耳聾,頰腫面青,目痛,兩脅痛,小腹痛,嘔逆作酸,睪疝,冒眩,善瘛。實則夢山林大樹,虛則夢細草苔蘚。阿膠,山藥、棗仁、木瓜補之;青皮、芍藥、柴胡、龍膽、青黛、黃連、木通瀉之。

怒則傷肝,木香、肉桂、吳茱萸溫之;甘菊、車前。山梔、柴胡、黃芩涼之。

白話文:

肝火旺盛的人,按壓肌肉下方、筋骨上方就會有灼熱感,因為肝臟主宰筋脈。寅時、卯時(凌晨 3 點到 7 點)尤其明顯。症狀包括容易發怒、驚恐,大便困難,抽筋、肢體僵硬,四肢發熱、胸悶,筋骨無力無法站立,頭痛、耳聾,臉頰腫脹、面容青色,眼睛疼痛,兩肋疼痛、小腹疼痛,嘔吐反酸,睪丸腫痛,頭昏眼花,容易發狂。肝火實證的人會夢到高山、樹林,肝火虛證的人則會夢到細草、苔蘚。阿膠、山藥、棗仁、木瓜可以補肝,青皮、芍藥、柴胡、龍膽、青黛、黃連、木通可以瀉肝火。

生氣會傷肝,可以用木香、肉桂、吳茱萸溫暖肝臟;甘菊、車前、山梔、柴胡、黃芩可以清熱降火。

腎熱者,輕手捫之不熱,重按至骨乃熱,亥子時尤甚,腎主骨也。其症腰膝脊俱痛,耳鳴遺泄,二便不調,骨痿不能起,眇中清,目昏,面黑,口乾,咯血,飢不欲食,腹大脛腫,臀股後痛,小腹氣逆下腫,腸澼,陰下濕癢,手指青黑厥逆,足下熱,嗜臥,坐而欲起,善怒,四肢不收。實則腰脊解軟,虛則夢泄及渡水恐懼。

地黃、枸杞、桑螵蛸、龜版、山藥、山萸、牛膝、杜仲、五味子補之;澤瀉、知母瀉之。肉桂、附子、補骨脂、肉蓯蓉、鹿膠、沉香溫之;知母、黃柏、丹皮、骨皮涼之。強力坐濕則傷腎,腎傷須重補之,骨碎補、補骨脂、虎脛骨、何首烏、地黃之屬。

白話文:

腎臟有熱的人,輕輕用手摸起來不熱,用力按到骨頭才感覺熱,尤其是在亥時和子時更明顯,因為腎臟主骨。症狀包括腰、膝、脊柱都疼痛,耳鳴、遺精、大小便不正常,骨頭無力站不起來,眼睛模糊不清,視力昏暗,臉色發黑,口乾舌燥,咯血,食慾不振,肚子大、小腿腫,臀部和大腿後方疼痛,小腹脹氣、下墜,腸道滑脫,陰部潮濕瘙癢,手指青黑發冷,腳底發熱,嗜睡,坐著想站起來,容易發怒,四肢無力。如果腎虛,則會腰脊無力、夢遺、渡水時感到恐懼。

治療上,可以用生地黃、枸杞、桑螵蛸、龜板、山藥、山萸肉、牛膝、杜仲、五味子來補腎;澤瀉、知母來清熱瀉火。肉桂、附子、補骨脂、肉蓯蓉、鹿膠、沉香溫陽補腎;知母、黃柏、丹皮、骨皮清熱涼腎。經常久坐潮濕的地方容易傷腎,腎臟受傷要加強補腎,可用骨碎補、補骨脂、虎脛骨、何首烏、生地黃等藥材。

經曰: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其傳為息賁者,死不治。三陽為病發寒熱,下為癰腫,及為痿厥腨㾓,其傳為索睪,其傳為頹疝。一陽發病,少氣善咳善泄,…其傳為膈。二陽謂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也,二陽之病發心脾,心在上焦,病則不利,故不得隱;脾在中焦,病則脹滿,故不得曲。然心為生血之元,脾為運化之府,若在女子必不月。

奚不月?經水不下也。傳曰:九傳變也,言土病日久則木必乘虛而克賊之,脾土日虧而肌肉日見消削,故名風消。心病日久則傳於肺,金受火邪則息氣不利而奔迫,故名息賁。脾土虛而受木克,心火盛而克肺金,皆不治之症矣。三陽謂手太陽小腸。足太陽膀胱也,為病不發於他臟,自為寒熱也。

白話文:

經書上說:兩個陽經的病症會影響心臟和脾臟,導致患者無法彎曲身體,女性會出現月經不調。這種病症如果繼續發展,會演變成風消或息賁,最終將無法治癒而死亡。三個陽經的病症會導致寒熱交替,並會在身體下部形成癰腫,以及痿厥、腨㾓等症狀,如果繼續發展,會演變成索睪或頹疝。一個陽經的病症會導致患者呼吸短促、容易咳嗽、腹瀉,…如果繼續發展,會演變成膈。兩個陽經指的是足陽明胃經和手陽明大腸經。兩個陽經的病症會影響心臟和脾臟,心臟位於上焦,生病則會導致氣血運行不順,因此無法隱藏;脾臟位於中焦,生病則會導致腹部脹滿,因此無法彎曲。然而,心臟是血液生成的根本,脾臟是運化食物的中心,如果女性的兩個器官出現病症,就會導致月經不調。

為什麼會月經不調?因為經血無法順利流下。經書上說:九傳變也,指的是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土氣長期虛弱,木氣就會趁虛而入,攻擊脾臟,導致脾土日漸虧虛,肌肉日漸消瘦,因此稱為風消。心臟的病症日久,就會傳到肺臟,肺金受到心火的侵襲,就會導致呼吸不暢,氣息急促,因此稱為息賁。脾土虛弱被木氣克制,心火旺盛克制肺金,這些都是無法治癒的症狀。三個陽經指的是手太陽小腸經和足太陽膀胱經,它們的病症不會影響其他臟腑,只會表現為寒熱交替。

小腸為丙火,膀胱為壬水故耳。水病則凝結,火病則糜爛,故下為癰腫也。無力為痿,逆冷為厥。腨,足腹也。㾓,痠疼也。其傳為索睪,睪,腎丸也,索引丸而痛也。頹疝者,頑大而不疼也。一陽謂手少陽三焦、足少陽膽也,二經病發皆是火,火盛則少氣,金虛則咳作也。

膈,塞也,上焦不行,下脘不通,鬲塞於中,故名膈也。

經曰:春夏則陽氣多而陰氣少,秋冬則陰氣盛而陽氣衰。……以秋冬奪於所用,下氣上爭,不能復,精氣溢下,邪氣因從之而上也。下氣,身半以下之氣;上爭者,陽搏陰激也,身半以下之氣亦引而上爭;不能食,謂不能復歸其經也;溢下者,陰精之氣湧溢泄出;而上,因中部氣衰從之而上乘其虛,故奪也。氣因於中,陽氣衰,不能滲其經絡,陽氣日損,陰氣獨在,故手足為之寒也。

白話文:

小腸屬火,膀胱屬水,因此水病會凝結,火病則會糜爛,所以下體容易出現癰腫。身體無力就是痿症,逆冷則稱為厥。腨指的是足腹,㾓則是指痠痛。病症傳到睪丸,會引起睪丸疼痛,稱為索睪。而頑固腫大不痛的疝氣,則叫做頹疝。手少陽三焦經和足少陽膽經都屬於一陽經,這兩條經絡的病症都是火性,火盛則少氣,金虛則會咳嗽。

膈指的是阻塞,上焦不通暢,下脘也不通,氣機阻塞在中間,所以稱為膈。

古籍中記載:春夏陽氣旺盛,陰氣衰弱,秋冬則陰氣旺盛,陽氣衰弱。……秋冬時節,身體的陽氣不足,而陰氣卻比較旺盛,下焦的氣想要上行,卻無法回歸,精氣因此溢出,邪氣乘虛而上。下氣指的是身體下半部分的氣,上爭指的是陽氣與陰氣相互作用,下焦的氣也被引向上爭;不能食指的是無法回歸經絡;溢下指的是陰精之氣外泄;而上指的是邪氣乘虛而上。由於中焦氣虛,陽氣不足,無法滲入經絡,陽氣日漸衰弱,陰氣獨盛,所以手足會感到寒冷。

四肢諸陽之本,衰則俱衰,故合手足為寒厥也。岐伯曰:酒入於胃,則絡滿而經脈虛,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陰氣虛則陽氣入,陽氣入則胃不和,胃不和則精氣竭,精氣竭則不營其四肢也。陰,五臟之陰。陽,四肢之陽。陰氣竭,五臟之陰竭也。此人必數醉若飽以入房,氣聚於脾中不得散,酒氣與穀氣相搏,熱盛於中,故熱遍於身內而溺赤也。夫酒氣盛而慓悍,腎氣有衰,陽氣獨勝,故手足為之熱。

慓悍,強暴也;腎氣,陰氣也。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邪,寒邪也。其寒飲食入胃,由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所云形寒飲冷則傷肺也。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如春肝用事則肝先受邪,若是寒邪則傳以與肺。

白話文:

四肢的陽氣基礎,一旦衰弱,全身都將跟隨衰弱,因此四體和雙腳會表現出寒冷和癱瘓的症狀。岐伯說:當飲酒進入胃部,會導致細微血管擴張而使經脈變得虛弱。脾主消化和運輸水分至胃部,如果陰氣(指五臟的陰性能量)不足,陽氣(指四肢的陽性能量)就會進入胃部,進而影響胃部的正常運作。胃部功能失調後,體內的能量(精氣)就會耗盡,進而無法供應四肢。在這裡,陰指的是五臟的陰性能量,陽則是四肢的陽性能量。當陰氣耗盡,就意味著五臟的陰性能量也耗盡了。這個人可能經常過度飲酒或飽食後進行房事活動,導致氣體聚集在脾中無法分散,酒中的氣體和食物的氣體相互作用,使得體內的熱量增加,因此整個身體內部會感到熱,小便也會呈現赤色。酒中的氣體強烈且迅速,加上腎氣(陰性能量)的衰弱,使得陽氣(四肢的陽性能量)獨自亢進,所以四肢會感到熱。

「慓悍」意為強烈、暴躁。「腎氣」即陰性能量。岐伯說:皮膚和毛髮是肺的伴生器官,當邪氣(例如寒邪)入侵時,首先影響到的是皮膚和毛髮,然後再通過肺部的血管向上傳達至肺部。邪氣(寒邪)進入胃部,經過肺部的血液循環,導致肺部寒涼。肺部的寒涼使得體內外的邪氣相互結合,形成肺部咳嗽的病症。當提到形寒飲冷會傷害肺部時,意思是冷飲和寒冷環境會對肺部造成傷害。五臟在各自特定的季節容易受到疾病侵襲,而非季節性疾病的轉移和傳染。例如,春天肝臟活動旺盛時,肝臟容易受到邪氣的侵害,如果是寒邪,那麼寒邪會轉移並影響肺部。

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肝咳之狀,咳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脾咳之狀,咳則右脅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腎咳之狀,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五臟之久咳,乃移於六腑。

脾咳不已,則胃受之,胃咳之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肝咳不已,則膽受之,膽咳之狀,咳嘔膽汁。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咳狀,咳而遺矢。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咳狀,咳而失氣,氣與咳俱失。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咳狀,咳而遺溺。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狀,咳而腹滿,不欲食飲,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三焦者,人身上、中、下元氣之所在,其氣即火,故名三焦。

白話文:

肺部咳嗽的症狀,咳嗽時伴隨喘息和聲音,嚴重時會吐血。心臟咳嗽的症狀,咳嗽時會心痛,喉嚨裡感覺有東西卡住,嚴重時會咽喉腫痛。肝臟咳嗽的症狀,咳嗽時兩肋下疼痛,嚴重時無法轉身,轉身就會感到兩肋下滿脹。脾臟咳嗽的症狀,咳嗽時右肋下疼痛,疼痛會蔓延到肩背部,嚴重時無法活動,活動就會加重咳嗽。腎臟咳嗽的症狀,咳嗽時腰背部相連疼痛,嚴重時會咳出唾液。五臟的長期咳嗽,會轉移到六腑。

脾臟咳嗽不止,就會影響胃,胃咳嗽的症狀,咳嗽時會嘔吐,嘔吐嚴重時會吐出蟲子。肝臟咳嗽不止,就會影響膽囊,膽囊咳嗽的症狀,咳嗽時會嘔吐膽汁。肺部咳嗽不止,就會影響大腸,大腸咳嗽的症狀,咳嗽時會拉肚子。心臟咳嗽不止,就會影響小腸,小腸咳嗽的症狀,咳嗽時會氣喘,咳嗽和氣喘同時出現。腎臟咳嗽不止,就會影響膀胱,膀胱咳嗽的症狀,咳嗽時會尿失禁。長期咳嗽不止,就會影響三焦,三焦咳嗽的症狀,咳嗽時腹部脹滿,不想吃飯喝水,這些都是積聚在胃部,影響到肺部,導致人經常流鼻涕、吐口水,臉部浮腫,呼吸不暢。三焦是人體上、中、下三焦元氣所在之處,其氣就是火,所以稱為三焦。

久咳不巳,則傷其元氣而邪受之,故咳而腹滿不欲食。所以然者,三焦火衰不能生胃土也。土虛則三焦虛,邪皆入於胃。而萬物歸土之義關於肺者,言關係於肺也。土虛而不能制水,故多涕吐;肺衰則不能施降下之令,故面目浮腫而氣逆也。

張仲景曰:五勞虛極羸瘦,腹滿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飢傷、勞傷、經絡營衛氣傷,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緩中補虛,大黃䗪蟲丸主之。大黃、䗪蟲、桃仁、乾漆、虻蟲、水蛭、蠐螬以破瘀;地黃、芍藥以潤其乾燥;甘草緩中;黃芩、杏仁利肺,蓋肺主行營衛陰陽者也,肺氣利則乾血去而營衛行,營衛行則肌肉充而虛勞補矣。

白話文:

長期咳嗽不止,會損傷人體的元氣,讓外邪趁虛而入,因此咳嗽時腹部脹滿不想吃東西。這是因為三焦的火氣衰弱,無法生養脾胃的土氣,導致脾胃虛弱,進而影響三焦,外邪就容易侵入胃部。而「萬物歸土」的道理跟肺部有關,指的是脾胃的虛弱會影響到肺。由於脾胃虛弱無法制約水液,所以容易流鼻涕、嘔吐;肺氣虛弱無法正常下降,因此臉部浮腫、呼吸不順暢。

張仲景說:五勞是指因過度勞累而導致體虛,症狀包括消瘦、腹部脹滿、食慾不振、飲食受傷、憂慮傷神、飲酒傷身、房事過度、飢餓過度、勞累過度,以及經絡、營氣、衛氣受損。這些病症會導致體內出現乾燥的血液,皮膚乾燥、指甲變形、眼睛黯黑,需要緩解脾胃、補益身體。大黃䗪蟲丸可以用來治療這些病症。大黃、䗪蟲、桃仁、乾漆、虻蟲、水蛭、蠐螬可以破除瘀血;生地黃、芍藥可以滋潤乾燥;甘草可以緩解脾胃;黃芩、杏仁可以利肺,因為肺是負責運行營氣、衛氣、陰陽的器官,肺氣通暢,則乾燥的血液就會消失,營氣、衛氣就能正常運行,肌肉就會飽滿,虛勞的病症就能得到改善。

按虛勞發熱未有不由七情之內傷者,人之起居飲食之間,一失其節,即有所傷,何況拂逆心志、鬱結暴怒,豈無血畜耶?故以滋潤之品治乾枯,以啖血之物行死血,死血既去、病後可從事於滋補。仲景為醫方之祖,不可不繹其言也。

《活法機要》云虛損之疾,有寒有熱,皆因虛而感也。感寒則損陽,陽虛則陰盛,故損自上而下。一損損於肺,故皮聚而毛落;二損損於心,故血脈虛衰,不能營養臟腑,女人則月水不行;三損損於胃,故飲食不為肌膚。治之宜以辛甘淡。感熱則損陰,陰虛則陽盛,故損自下而上。

一損損於腎,故骨痿不能起於床;二損損於肝,故筋緩不能自收持,三損損於脾,故飲食不能消化也。按心肺損則色弊,肝腎損則形痿,脾胃損則穀不化也。如肺損而皮聚毛落者宜益其氣,四君子湯;心肺俱損,皮聚毛落而血脈虛耗,宜益氣和血,八珍湯;心肺胃俱損,飲食不為肌膚,十全大補湯;腎損骨痿者宜益精,金匱丸;肝損筋緩宜緩中,牛膝丸;肝腎脾俱損,益精緩中消穀,溫腎丸;陽盛陰虛,肝腎不足,宜八味丸;瘦弱困倦,未辨陰陽,夏月宜六味丸,春秋宜加減八味丸,冬月八味丸。

白話文:

虛勞發熱,幾乎都源於七情內傷。人體的起居飲食稍有不節,就會造成傷害,何況是違逆心志、鬱結暴怒,難道不會損傷血氣嗎?所以,用滋潤的藥物治療乾燥,用活血的藥物去除瘀血,瘀血去除後,才能進行滋補。仲景是醫學鼻祖,他的醫理不可不細細探究。

《活法機要》中說,虛損的病症,有寒有熱,都是因為虛弱而感受外邪所致。感受寒邪會損傷陽氣,陽氣虛弱則陰氣盛,所以從上而下逐漸損傷。

第一損傷肺,就會出現皮膚皺縮、毛髮脫落;第二損傷心,就會出現血脈虛弱,無法滋養臟腑,女性則月經不調;第三損傷胃,就會出現飲食無法滋養肌膚。治療時應以辛甘淡味藥物為主。

感受熱邪會損傷陰氣,陰氣虛弱則陽氣盛,所以從下而上逐漸損傷。

第一損傷腎,就會出現骨骼痿軟,無法下床行走;第二損傷肝,就會出現筋脈鬆弛,無法自主收縮;第三損傷脾,就會出現飲食無法消化。

心肺損傷則面色枯槁,肝腎損傷則形體消瘦,脾胃損傷則飲食難以消化。

如果肺部損傷導致皮膚皺縮、毛髮脫落,則應該益氣,服用四君子湯;心肺同時損傷,出現皮膚皺縮、毛髮脫落、血脈虛耗,則應該益氣和血,服用八珍湯;心肺胃同時損傷,飲食無法滋養肌膚,則應該服用十全大補湯;腎臟損傷導致骨骼痿軟,則應該益精,服用金匱丸;肝臟損傷導致筋脈鬆弛,則應該緩中,服用牛膝丸;肝腎脾同時損傷,需要益精、緩中、消食,則應該服用溫腎丸;陽氣盛而陰氣虛,肝腎不足,則應該服用八味丸;如果體弱倦怠,未辨陰陽,夏天應該服用六味丸,春秋季節應該服用加減八味丸,冬天應該服用八味丸。

肺熱鼻乾,紫菀、二冬、烏梅等;皮膚熱舌白吐血,桑皮、石膏;肌膚熱昏寐嗜臥,丹皮、骨皮;氣熱喘促鼻乾,人參、黃芩、桅子;大腸熱右鼻孔干痛,芒硝、大黃等;脈熱吐血,經絡脈溢,緩急不調,生地、當歸;心熱舌乾,生地、黃連;血熱發焦,地黃、當歸、桂心、童便;小腸熱下唇焦,木通、赤茯、生地;脾熱上下唇俱焦,芍藥、木瓜、苦參;胃熱食無味而嘔、煩躁不安,芍藥;口熱舌下痛,石膏、竹葉、大黃、芒硝、葛根、粳米;肝熱眼黑,川芎,生地、前胡;筋熱甲焦,生地黃、川芎;膽熱眼白失色,柴胡、栝蔞;三焦熱乍寒乍熱,煨石膏、竹葉;腎熱兩耳焦,石膏、知母、生地、元參;腦熱頭眩悶暈,羌活、防風、荊芥、地黃、薄荷、甘菊;髓熱骨髓中沸熱,二冬、鱉甲、生地、骨皮、元參、知母、當歸;骨熱齒黑、腰痛足冷、疳蟲蝕臟,骨皮、鱉甲,生地、當歸;肉熱肢細趺腫,臟腑俱熱,石膏、黃柏;胞熱小便黃赤,生地、滑石、木通、茯苓、燈草;膀胱熱左耳焦,澤瀉、茯苓、滑石。《玄珠》云:一水既虧,不勝五火,虛症蜂起,當先和解微下,次則調補。

白話文:

肺部發熱,鼻子乾燥,可以用紫菀、二冬、烏梅等藥材;皮膚發熱,舌頭發白,吐血,可以用桑皮、石膏;皮膚發熱,昏昏欲睡,嗜睡,可以用丹皮、骨皮;氣虛發熱,喘不過氣,鼻子乾燥,可以用人參、黃芩、桅子;大腸發熱,右邊鼻孔乾燥疼痛,可以用芒硝、大黃等藥材;脈象熱,吐血,經絡脈絡不調,可以用生地、當歸;心臟發熱,舌頭乾燥,可以用生地、黃連;血液發熱,發熱乾燥,可以用地黃、當歸、桂心、童便;小腸發熱,下嘴唇乾燥,可以用木通、赤茯、生地;脾臟發熱,上下嘴唇都乾燥,可以用芍藥、木瓜、苦參;胃部發熱,吃東西沒有味道,還想吐,煩躁不安,可以用芍藥;嘴巴發熱,舌頭下面疼痛,可以用石膏、竹葉、大黃、芒硝、葛根、粳米;肝臟發熱,眼睛發黑,可以用川芎、生地、前胡;筋絡發熱,指甲乾燥,可以用生地黃、川芎;膽囊發熱,眼白失色,可以用柴胡、栝蔞;三焦發熱,忽冷忽熱,可以用煨石膏、竹葉;腎臟發熱,兩隻耳朵乾燥,可以用石膏、知母、生地、元參;腦部發熱,頭昏腦脹,可以用羌活、防風、荊芥、地黃、薄荷、甘菊;骨髓發熱,骨髓裡像沸騰一樣,可以用二冬、鱉甲、生地、骨皮、元參、知母、當歸;骨頭發熱,牙齒發黑,腰痛腿冷,疳蟲侵蝕五臟,可以用骨皮、鱉甲、生地、當歸;肌肉發熱,四肢細小,腳踝腫脹,五臟俱熱,可以用石膏、黃柏;子宮發熱,小便發黃,可以用生地、滑石、木通、茯苓、燈草;膀胱發熱,左邊耳朵乾燥,可以用澤瀉、茯苓、滑石。 《玄珠》記載:水液虧損,不能抵禦五種熱邪,虛症就會接踵而來,應當先用和解的藥物,少量瀉下,之後再調補身體。

若邪氣未除,便行補劑,邪入經絡,良可嘆也。惟無邪無積之人,按脈無力者,方可補之。

陳藏器諸虛用藥例:虛勞頭痛身熱,枸杞、萎蕤;虛而欲吐,人參、萎蕤;虛而不寧,人參、茯神;虛而多夢,龍骨、人參、圓眼;虛而多熱,地黃、甘草、牡蠣、地膚子;虛而冷,川芎、當歸、乾薑;虛而損,巴戟、蓯蓉、鍾乳;虛而大熱,天冬、黃芩;虛而多忘,遠志、茯神;虛而口乾、麥冬、知母;虛而吸吸,柏子仁、胡麻、覆盆子;虛而驚怖,龍齒、沙參、小草;若兼冷,紫石英、小草;虛而多氣兼微咳,五味、大棗;虛而客熱,沙參、龍齒、天冬;虛而腰間不利,杜仲、狗脊、磁石;虛而多冷,桂、附;虛而小便赤,黃芩;虛而有痰復有氣,半夏、陳皮;虛而便失,龍骨、桑螵蛸;虛而溺白,厚朴;虛而小便不利,人參、茯苓、澤瀉;髓竭,地黃、阿膠、當歸、枸杞;肺虛,二門冬、五味;心虛,人參、茯神、菖蒲、圓眼、丹參、棗仁、當歸;肝虛,川芎、天麻、當歸;脾虛,白朮、白芍、山藥、益智;腎虛,熟地、丹皮、遠志;膽虛,細辛、地榆、棗仁;神昏,硃砂、茯神。

白話文:

若體內邪氣尚未清除,就急著服用補藥,邪氣會侵入經絡,令人惋惜。只有在體內沒有邪氣、沒有積滯,且脈象虛弱的人,才能服用補藥。

陳藏器所著《諸虛用藥例》記載:

  • 虛勞頭痛發熱:枸杞、萎蕤
  • 虛弱而想嘔吐:人參、萎蕤
  • 虛弱而心神不安:人參、茯神
  • 虛弱而多夢:龍骨、人參、圓眼
  • 虛弱而經常發熱:地黃、甘草、牡蠣、地膚子
  • 虛弱而怕冷:川芎、當歸、乾薑
  • 虛弱而身體虧損:巴戟、蓯蓉、鍾乳
  • 虛弱而體熱:天冬、黃芩
  • 虛弱而健忘:遠志、茯神
  • 虛弱而口乾:麥冬、知母
  • 虛弱而呼吸急促:柏子仁、胡麻、覆盆子
  • 虛弱而容易驚恐:龍齒、沙參、小草,若兼有怕冷,則加紫石英、小草
  • 虛弱而氣虛、輕微咳嗽:五味子、大棗
  • 虛弱而外感熱邪:沙參、龍齒、天冬
  • 虛弱而腰部無力:杜仲、狗脊、磁石
  • 虛弱而畏寒:桂枝、附子
  • 虛弱而小便赤:黃芩
  • 虛弱而痰多且咳嗽:半夏、陳皮
  • 虛弱而大便失禁:龍骨、桑螵蛸
  • 虛弱而小便白濁:厚朴
  • 虛弱而小便不利:人參、茯苓、澤瀉
  • 精髓耗竭:地黃、阿膠、當歸、枸杞
  • 肺虛:天冬、五味子
  • 心虛:人參、茯神、菖蒲、圓眼、丹參、棗仁、當歸
  • 肝虛:川芎、天麻、當歸
  • 脾虛:白朮、白芍、山藥、益智
  • 腎虛:熟地、丹皮、遠志
  • 膽虛:細辛、地榆、棗仁
  • 神志昏迷:硃砂、茯神

五臟雖皆有勞,心腎為多。心主血、腎主精,精竭血枯則勞成矣,惟宜滋養培補,調心益腎。雄、附之性峻烈,內乏精血,何堪當此。雖云壯火適足以發其虛陽,然又不可因其熱而純用寒涼以傷胃氣。若過用熱藥者,猶釜中無水而進火也;過用寒涼者,猶釜下無火而添水也,非徒無益而反害之。宜十全大補湯、養榮湯、建中湯皆可選用。

如左尺獨虛者,六味丸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右尺不足者,八味丸益火之元以消陰翳。

丹溪之論勞瘵主乎陰虛,未嘗非也。陰虛之熱,以其在午後子前,諺云朝涼暮熱也。陰虛則汗從寐時盜出也;陰虛無以制火,則火氣逆上,喘嗽而吐痰也;陰虛則脈浮大或沉虛也。四物湯加黃柏、知母主之。以四物補血,血為陰;又以知、柏降火,理固然也。不知後人以此概施,多致夭枉,不察變通而累丹溪也。

白話文:

五臟雖然都有勞累,但心臟和腎臟的負擔最重。心臟主管血液,腎臟主管精氣,精氣耗竭,血液枯竭就會導致勞累成疾。因此,應該注重滋養培補,調養心臟和腎臟。附子、雄黃等藥性峻烈,體內精血不足的人,根本無法承受。雖然說壯火可以激發虛陽,但也不可因為發熱就過度使用寒涼藥物,以免傷及胃氣。過度使用熱藥就像鍋裡沒水卻猛烈生火,過度使用寒涼藥就像鍋底沒火卻一直加水,不僅沒有幫助反而有害。可以選擇十全大補湯、養榮湯、建中湯等藥方。

如果左邊尺脈虛弱,可以用六味丸補益腎水來制約陽氣;如果右邊尺脈不足,可以用八味丸滋補腎火來消散陰寒。

丹溪先生認為勞瘵病症主要源於陰虛,這點並沒有錯。陰虛的熱症,往往在下午到晚上之間發作,俗話說「朝涼暮熱」。陰虛的人,睡覺時會盜汗;陰虛無法制約陽火,就會導致火氣上逆,出現喘咳和吐痰的症狀;陰虛的人,脈象往往浮大或沉細。可以用四物湯加入黃柏、知母來治療。四物湯補血,血液屬於陰;黃柏、知母降火,這都是合理的。但後人沒有辨證施治,一味套用此方,導致許多人早夭,沒有靈活運用而讓丹溪先生蒙受不白之冤。

蓋川芎上竄,非火炎者所宜;地黃膩滯,非痰多食少者所宜;知母易於滑腸,黃柏易於敗胃,暫投猶可,久用必傷。予今制一主方,以苡米、茯苓扶胃,且切降下之功;以桔根、陳皮行氣,且有健脾之力;麥冬、五味保肺而有滋化之原;骨皮、丹皮除蒸而無寒涼之害;痰喘以桑皮、川貝;止血以童便、藕汁;泄瀉以山藥、蓮肉;燥結以人乳、犁汁。此以甘涼之品,行降收之令,為初病者設也。

若久病而百脈空虛,虛火亢炎,非甘溫之品,不能復其真元,宜異功散是也;非濡潤之物,不能滋其枯朽,地黃丸是也。若少氣懶言、目昏面白,宜生脈散及甘桔湯頻頻啜之;若病久而結痰成積,腹脅常熱,惟頭面手足於寅卯時乍涼,宜六君子湯加薑汁、竹瀝送滾痰丸三錢,先以湯潤丸,令其易化,可分三次服,不得頓而過多。

白話文:

川芎性升,不適合火氣旺盛的人;地黃滋膩,不適合痰多食少的人;知母容易滑腸,黃柏容易傷胃,短期服用尚可,長期服用必定傷身。我現在制定了一個主方,用苡米、茯苓健脾胃,並且有降火功效;用桔根、陳皮理氣,並且有健脾力量;用麥冬、五味滋潤肺臟,並且有滋養化生的功效;用骨皮、丹皮去除燥熱,而不會造成寒涼的副作用;痰喘用桑皮、川貝;止血用童便、藕汁;泄瀉用山藥、蓮肉;燥結用人乳、犁汁。這個方子以甘涼藥物為主,行降收之功,適合初病患者。

如果久病導致百脈空虛,虛火亢盛,就需要甘溫藥物來恢復元氣,適合用異功散;如果久病導致身體枯燥,就需要滋潤藥物來滋養,適合用地黃丸。如果出現少氣懶言、目昏面白,就適合服用生脈散和甘桔湯,頻頻服用;如果病久導致痰結積聚,腹脅常熱,只有頭面手足在寅卯時突然發涼,就適合服用六君子湯加薑汁、竹瀝送服滾痰丸三錢,先用湯潤丸,使之容易化開,可以分三次服用,不可一次服用太多。

有面色不衰,肌膚不瘦,外若無病,內實虛傷,俗名桃花疰,須察其現在何症何臟受傷,而後治之。勞症久嗽咽痛失音,此乃下傳上也;不嗽不痛,溺濁脫精,此乃上傳下也,皆非吉兆。形色尪羸,陽事不禁,脈細無根,脈數無倫,死在旦夕矣。

吐血分五臟:悲憂所致咳嗽吐血者,出於肺,二冬、二母、甘、桔主之;思慮所致痰涎帶血者,出於脾,石斛、生地黃、丹皮、甘草、陳皮、茯苓、黃耆、葛根主之;因驚所致而吐血者,出於心,丹參、生地、麥冬、當歸、山藥、茯神主之;因怒所致而吐血者,出於肝,柴胡、芍藥、山梔、生地、丹皮、當歸、沉香、棗仁主之;因房勞而咯血者,出於腎,生地、丹皮、黃柏、知母、阿膠、遠志、茯苓主之;因中氣失調,邪熱在中而嘔血者,出於胃,犀角、地黃、丹皮、甘草、元明粉主之。陽經之血色鮮紅,陰經之血色豬肝。

白話文:

有些人面色紅潤,皮膚飽滿,看起來沒有病,但其實內在虛弱受傷,俗稱「桃花疰」。要仔細觀察他們目前是什麼病症,哪個臟腑受損,才能對症下藥。

如果長期勞累,久咳、咽喉疼痛、失聲,這是下焦病變影響到上焦;如果沒有咳嗽和疼痛,卻小便混濁、遺精,這是上焦病變影響到下焦,這些都不是好兆頭。如果身形消瘦,體力虛弱,性功能衰退,脈象細弱無力,脈搏頻率不規律,那生命就危在旦夕了。

吐血可以分為五臟:因為悲傷憂愁而咳嗽吐血的,是肺部病變,可以用二冬、二母、甘草、桔梗治療;因為思慮過度而痰液帶血的,是脾臟病變,可以用石斛、生地黃、丹皮、甘草、陳皮、茯苓、黃耆、葛根治療;因為驚嚇而吐血的,是心臟病變,可以用丹參、生地黃、麥冬、當歸、山藥、茯神治療;因為生氣而吐血的,是肝臟病變,可以用柴胡、芍藥、山梔、生地黃、丹皮、當歸、沉香、棗仁治療;因為房事過度而咯血的,是腎臟病變,可以用生地黃、丹皮、黃柏、知母、阿膠、遠志、茯苓治療;因為中氣不足,邪熱侵入身體而嘔血的,是胃部病變,可以用犀角、地黃、丹皮、甘草、元明粉治療。陽經的血液顏色鮮紅,陰經的血液顏色像豬肝。

血本屬陰,靜而定者其常也,其行則潛如水流,而在下者亦常也,上行外出其變也。七情妄動,形體疲勞,陽火相迫,以致妄行。脈洪、口渴、便結者,宜行涼藥;若使氣虛挾寒,陰陽不相為守,血亦妄行,必有虛冷之狀,蓋陽虛則陰亦走也,宜理中湯加木香、烏藥;若飲食傷胃,上逆吐衄,宜理中湯加香附、砂仁、山楂、神麯調之。

《內經》論,凡寒暑燥火六氣之變,皆能失血,各當求責,若不察其所因,例以寒折,變乃生矣。

吐血之初,多宜大黃下之。夫血以下行為順,上行為逆,蓋因曲而為直也。然又曰亡血虛家,切禁下之,何也?宜下者,下於畜妄之初。禁下者,禁於亡失之後。不可不明辨也。

白話文:

血液屬陰性,平時安靜穩定,流動時像水一樣潛行,往下流也是常態,往上流出體外則是不正常的。情緒波動、身體疲勞、陽氣過盛,都可能導致血液失常。脈搏洪大、口渴、便秘的人,應該服用清涼藥物;如果氣虛夾寒,陰陽失衡,血液也會失常,就會出現虛寒的症狀,因為陽氣虛弱,陰氣也會外散,應該服用理中湯加入木香、烏藥;如果飲食傷胃,出現嘔吐或鼻出血,應該服用理中湯加入香附、砂仁、山楂、神麴調和。

《內經》說,寒暑燥火六種氣候變化,都能導致失血,要根據具體原因治療,如果不能明辨原因,就盲目用寒涼藥物,反而會加重病情。

吐血初期,多數情況下可以用大黃瀉下。血液往下流是正常的,往上流是逆行的,是因為原本彎曲的管道變直了。但是,如果失血是因氣虛引起的,就絕對不能瀉下,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應該瀉下的是,在血液失常初期就應該瀉下;不能瀉下的是,在血液已經大量流失之後就不要再瀉下。這一點必須要清楚辨別。

積勞吐血及久病之餘,吐而多且不止者,並以獨參湯主之,血脫補氣之法也;如血從九竅齊出,亦脫也,以發灰、生薊汁、人參湯調服止之;或血溢及觸破被傷,遂如泉湧,惟用十全大補湯頻頻多服。

血症既久,古人多以胃藥收功,加烏藥、沉香、大棗,此虛家神劑也。氣有餘,便是火,血隨氣上,補水則火自降,順氣則血不升。生地、牛膝、丹皮,補水之藥也;橘紅、蘇子、沉香,順氣之藥也。童便者,濁陰歸下竅,兼有行血之能;藕汁者,達血使無滯,更有止澀之力。脈來沉實,腹痛中滿,必有瘀畜,紅花、桃仁、赤芍、玄胡、當歸、蓬朮、降香之屬。

白話文:

如果因為過度勞累或長期疾病導致吐血,而且吐血量多且持續不止,可以用獨參湯治療,這是補血氣的方法。如果血從九個竅孔都流出來,也是氣血虧虛,可以用發灰、生薊汁和人參湯調和服用來止血。如果是因為外傷導致血流不止,就像泉水一樣涌出來,就要用十全大補湯頻頻服用。

血症如果長期存在,古人常用胃藥治療,並加入烏藥、沉香、大棗,這是治療虛弱的良方。氣血充足就會生火,血氣隨之向上,補水就能降火,順氣就能使血不升。生地、牛膝、丹皮是補水的藥物;橘紅、蘇子、沉香是順氣的藥物。童便可以將濁陰之氣向下引導,同時具有行血的作用;藕汁可以暢通血脈,防止血瘀,並且有止澀的作用。如果脈象沉實,腹部疼痛且脹滿,就說明有瘀血阻滯,可以用紅花、桃仁、赤芍、玄胡、當歸、蓬朮、降香等藥物來治療。

怒傷肝木,則血菀於上,令人薄厥,沉香、木香、丹皮、青皮、芍藥之屬;勞傷心神,以麥冬、棗仁、柏仁、蓮心、茯神、遠志、丹參、竹葉之後;飲酒所傷,以葛根、白蔻、砂仁、側柏葉、茅花之屬;房勞所傷,以地黃、牛膝、枸杞、杜仲、人參之屬;血中有火,生地、丹皮、芩、連之屬。

止血分治:熱者涼之,以山梔灰、黃連灰、血灰;瘀者行之,以大黃灰、靈脂灰、漆灰、血灰;寒者溫之,乾薑灰、血灰;滑者澀之,棕櫚灰、荷葉灰;虛者補之,地黃灰、當歸灰、發灰之類。藥性不同,三七、鬱金行血中之氣;花蕊石能化瘀為水,側柏葉涼血中之熱;大、小薊行血中之滯;茅根導之下行;百草霜取其黑色,以制其紅而止之也。

白話文:

生氣會傷肝,導致血液瘀積在上,讓人昏厥,可以用沉香、木香、丹皮、青皮、芍藥等藥材治療。過度勞累會傷心神,可以用麥冬、棗仁、柏仁、蓮心、茯神、遠志、丹參、竹葉等藥材治療。飲酒過度會傷身,可以用葛根、白蔻、砂仁、側柏葉、茅花等藥材治療。房事過度會傷身體,可以用地黃、牛膝、枸杞、杜仲、人參等藥材治療。血液中如果有熱症,可以用生地、丹皮、黃芩、黃連等藥材治療。

止血需要根據不同的病症採取不同的方法:熱症用涼藥,可以用山梔子灰、黃連灰、血灰等;瘀血用活血藥,可以用大黃灰、靈脂灰、漆灰、血灰等;寒症用溫藥,可以用乾薑灰、血灰等;滑症用收斂藥,可以用棕櫚灰、荷葉灰等;虛症用補藥,可以用地黃灰、當歸灰、頭髮灰等。

不同的藥材有不同的藥性,三七、鬱金可以行氣活血;花蕊石可以化瘀為水;側柏葉可以涼血降熱;大薊、小薊可以行血化瘀;茅根可以引導血液向下流動;百草霜因為顏色是黑色的,可以制止血液的紅色,達到止血的效果。

傳屍勞者,鬼作蟲而為祟者也。凡人之元氣虛衰,或因弔喪問疾,登塚入廟,邪祟乘虛,憑依為患,漸至生蟲,蟲在身中,食人腑臟,五日一退,方其猖獗,神氣昏悶,無處不疼,其退則還穴,睡五日如蠶之眠也,病則乍靜,治之候其退睡時可也。一月之中,上旬十日,蟲頭向上;中旬十日,蟲頭向內;下旬十日,蟲頭向下。

須在上旬治之,易為力也;中、下二旬,治之無功。先食人脂膏,故蟲色白,皮聚毛落肺受侵傷。七十日後,食人血肉,蟲色黃赤,肌肉損壞,枯索尪羸。百二十日後,血肉食盡,蟲色紫黑,食人精髓,腎敗骨痿。諸蟲日久遍身生毛,毛色五采,傳之三人即自能飛,狀如禽獸,品類甚多,出入自如,隱現莫測。大抵至食精髓,雖有良法亦不能治。

白話文:

傳染屍勞病的人,都是被鬼化作蟲子所侵害。當人的元氣衰弱,或是去參加喪禮、探病,或是在墳墓、廟宇中,邪祟就會趁虛而入,附身作怪,漸漸地就會在身體裡生出蟲子。這些蟲子會吃人的內臟,每五天就會退一次。當蟲子猖獗時,患者就會神志昏迷,全身疼痛,等到蟲子退去,就會陷入沉睡,就像蠶寶寶一樣。生病的時候,患者會突然安靜,治療時要等到蟲子退去睡覺的時候才能進行。一個月之中,上旬十天,蟲子頭朝上;中旬十天,蟲子頭朝內;下旬十天,蟲子頭朝下。

治療的話,應該在上旬進行,效果比較好;中旬、下旬治療就沒有效果了。蟲子一開始會吃人的脂肪,所以顏色是白色的,會導致毛髮脫落,肺部受損。七十天後,蟲子會開始吃人的血肉,顏色變成黃赤色,肌肉就會損壞,變得瘦弱虛弱。一百二十天後,血肉都被吃光了,蟲子變成紫黑色,會吃人的精髓,腎臟衰竭,骨骼萎縮。這些蟲子隨著時間推移,全身會長出五顏六色的毛髮,傳染給三個人之後,就能自己飛起來,像禽獸一樣,種類很多,出入自由,隱藏顯現都無法捉摸。總之,等到蟲子開始吃精髓的時候,即使有良方也無法治癒了。

經云:六十日治,十得七八;八十日治,十得三四;過此以往,焉保生全。惟當搜逐,為後日人除害耳。

傳屍之症,沉沉默默,無一而可,經年累月,漸就羸困,至於死亡。又傳旁人,乃至滅門,又傳他姓,慘毒之禍,聞者駭心。辨驗之法,須用乳香焚熏病者之手,令其仰掌,以帛覆之,熏之良久,手背生毛長至寸許,白而黃者可治,紅者則難,青黑者死。若熏之良久無毛者,非傳屍也,乃是尋常虛勞之症。

又法,用燒安息令煙出,與病人吸之,嗽不止者乃傳屍也,不嗽者非傳屍也,嗽不甚者亦非也。

驅蟲方:室女頂門活發,洗去油垢,一兩,紙燃燒存性,川芎五錢,當歸五錢,木香、桃仁各三錢,安息香、雄黃各一錢,全蠍二枚,大黑魚頭一枚(醋炙),上為末,分作四服,每服以井水一大碗,於淨室中煎至七分,入降香末五分,燒北斗符入藥,月初五更空腹向北仰天咒曰:瘵神瘵神,害我生人,吾奉帝敕,服藥保身。急急如律令,咒五遍面北服藥畢,東面吸生氣入口腹中,燒降香置床下。

白話文:

古書上說,生病六十天內治療,十個人能治好七八個;八十天內治療,十個人能治好三四個;超過這個時間,就難保性命了。只能盡力治療,為後人消除禍害。

傳染病的症状,病患會沉默寡言,沒有什麼症狀,病程會持續很久,慢慢地身體虛弱,最後死亡。還會傳染給其他人,甚至導致全家滅亡,甚至傳染給其他家族,危害極大,聽起來令人心寒。辨別的方法是用乳香熏病患的手,讓他們仰著手掌,用布蓋住,熏很久,手背會長出長度一寸左右的白色或黃色毛髮,就可以治癒,如果毛髮是紅色的就難治,青黑色就必死無疑。如果熏很久都沒有長毛,就不是傳染病,只是普通的虛勞病。

另外一種方法是用安息香燃燒,讓煙飄出來,讓病人吸入,如果不停地咳嗽就是傳染病,不咳嗽就不是,咳嗽不厲害也不是。

驅蟲藥方:用少女的頭髮頂端,洗淨油垢,一兩,用紙燃燒存留灰燼,川芎五錢,當歸五錢,木香、桃仁各三錢,安息香、雄黃各一錢,全蠍二枚,大黑魚頭一枚(用醋炙),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分成四份,每份用井水一大碗,在乾淨的房間裡煎煮至七分,加入降香末五分,燒北斗符加入藥中,每月初五晚上五更空腹向北仰天念咒:瘵神瘵神,害我生人,吾奉帝敕,服藥保身。急急如律令,念五遍咒語後面向北方服藥,然後面向東方吸取空氣進入腹中,將燃燒的降香放在床底下。

午時又如前服藥唸咒。生氣,即太陽真氣也。

用黃紙一方,將新筆一支,淨水研硃砂,書此符。書時亦須念前咒,俟干,將火焚於湯藥中,面北唸咒服之,服畢向東吸太陽氣入口腹。

上依法服之,厚蓋取汗,汗中有細蟲,以軟絹拭之,即用火焚其絹。如大便,用淨桶盛之,急鉗取蟲,烈火煅過,取灰收入罐內,以雄黃末蓋上,再用瓦油盞合口,鐵線扎定,泥固封好,埋於遠僻絕人行處,深三尺為度。

瘵蟲為患,最易傳染。人能謹戒七情,嚴避六氣,常遠房室,節飲酒食,蟲不可得而染也。若縱欲恣情,精血內耗,邪祟外入。凡覺元氣稍虛或飢餒時,勿近瘵疾之家及衣服器皿,而皆能染觸之。或有婦病思男、男病思女,一見其面,隨即染傷,不可不知也。治瘵之法,固本為先,驅蟲為次,安息、阿魏、蘇合、沉香、冰、麝、犀角、硃砂、雄黃,皆有法邪伐惡之能,更須以天靈蓋助之。蓋屍氣淹纏,得枯骨導之,使鬼氣飛越,於是乎瘥。

白話文:

午時又如前服藥唸咒。生氣,即太陽真氣也。

午時(中午十二點)的時候,就如同之前一樣服藥唸咒。生氣,就是太陽的真氣。

用黃紙一方,將新筆一支,淨水研硃砂,書此符。書時亦須念前咒,俟幹,將火焚於湯藥中,面北唸咒服之,服畢向東吸太陽氣入口腹。

取一張黃紙,用一支新筆,用乾淨的水研磨硃砂,寫下這個符咒。寫符的時候也要念之前唸過的咒語,等符咒晾乾後,用火燒掉符咒,把灰燼放入藥湯中,面向北方唸咒喝藥。喝完藥之後,面向東方吸取太陽的氣息,讓它進入身體。

上依法服之,厚蓋取汗,汗中有細蟲,以軟絹拭之,即用火焚其絹。如大便,用淨桶盛之,急鉗取蟲,烈火煅過,取灰收入罐內,以雄黃末蓋上,再用瓦油盞合口,鐵線扎定,泥固封好,埋於遠僻絕人行處,深三尺為度。

按照上述方法服藥,蓋上被子,讓病人出汗。汗水裡會有細小的蟲子,用柔軟的絲綢擦拭,然後用火燒掉絲綢。如果病人大便,用乾淨的桶子盛裝,快速用鉗子夾住蟲子,用烈火煅燒,把灰燼收進罐子裡,用雄黃粉末蓋住,然後用瓦油盞蓋住罐口,用鐵線捆緊,用泥土密封好,埋在人跡罕至的地方,深度三尺即可。

瘵蟲為患,最易傳染。人能謹戒七情,嚴避六氣,常遠房室,節飲酒食,蟲不可得而染也。若縱欲恣情,精血內耗,邪祟外入。凡覺元氣稍虛或飢餒時,勿近瘵疾之家及衣服器皿,而皆能染觸之。或有婦病思男、男病思女,一見其面,隨即染傷,不可不知也。

瘵病(一種慢性傳染病)最容易傳染。人要謹慎控制七情,嚴格避開六氣,經常遠離房事,節制飲食,這樣就不會被瘵蟲感染。如果縱慾放縱,精血消耗,邪祟就會侵入身體。當感覺到元氣稍虛或者飢餓的時候,不要靠近瘵病人及其衣服和器皿,否則很容易被感染。有些女性患病思念男性,男性患病思念女性,一見面就可能感染,不可不知。

治瘵之法,固本為先,驅蟲為次,安息、阿魏、蘇合、沉香、冰、麝、犀角、硃砂、雄黃,皆有法邪伐惡之能,更須以天靈蓋助之。蓋屍氣淹纏,得枯骨導之,使鬼氣飛越,於是乎瘥。

治療瘵病,首先要固本,其次驅蟲。安息香、阿魏、蘇合香、沉香、冰、麝香、犀角、硃砂、雄黃,這些藥物都有法邪伐惡的功效,更需要用天靈蓋(頭頂百會穴)來輔助。因為屍氣纏繞,需要用枯骨引導,讓鬼氣飛越,這樣才能痊癒。

外則以虎牙、貍骨、水獺、穿山甲、全蠍、蜈蚣,皆猛厲之品,可以奪屍蟲之魄,要之先以芎、歸、血餘散之於根本之地為要。

驅蟲灸法:用鬼眼穴。令病人舉手向上,略轉後些,則腰間有兩陷可見,即鬼眼也,以筆點記,於六月癸亥日亥時灸此穴七壯,勿令人及病人先知乃靈。其外肺俞二穴,同膏肓二穴,亦能祛蟲。

虛勞吐血及咳逆上氣,灸上脘、肺俞,如年壯。

鼻血不止,急於項後髮際兩筋間宛宛中,灸三壯,立止。蓋血由此而上,入腦注鼻也,灸之則截其路。即啞門穴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介紹了一些驅除蟲病的藥物和灸法。

第一段

提到了一些猛烈的藥物,它們可以驅除蟲病,但必須先用其他的藥物治療病根。

第二段

介紹了驅蟲灸法,使用鬼眼穴、肺俞穴和膏肓穴進行灸治。

第三段

說明瞭灸治虛勞吐血和咳嗽逆氣上衝的方法。

第四段

介紹了止鼻血的灸法,使用啞門穴進行灸治。

咳嗽針肺俞、列缺、天淵;痰多屬濕者取豐隆穴;氣逆作喘取三里降氣,灸丹田七壯。

夫人但知血熱妄行,不知血寒亦吐,乃陰乘於陽名。心肺二經嘔吐者,灸用三陰交、心俞、鬲俞、少商、神門。

冷嗽補合谷、瀉三陰交。寒嗽不愈灸取膏肓、肺俞、天突、三里。

肺癰吐血膿,灸取膻中、肺俞、支溝、大陵。

咳嗽紅痰,列缺、百勞、肺俞、中脘、足三里,針、灸皆可。

白話文:

咳嗽時,針刺肺俞、列缺、天淵穴;痰多且濕潤,則取豐隆穴;氣逆喘不過氣,則取三里穴降氣,並灸丹田七次。

女性常因血熱而吐血,卻不知血寒也會導致嘔吐,這屬於陰氣乘陽氣之故。心經和肺經引起的嘔吐,可用灸法刺激三陰交、心俞、鬲俞、少商、神門等穴位。

若咳嗽伴隨寒症,可補合谷穴,瀉三陰交穴。若寒咳久治不愈,則灸膏肓、肺俞、天突、三里等穴位。

肺部感染導致吐血膿液,可灸膻中、肺俞、支溝、大陵等穴位。

咳嗽帶有紅色痰液,可針灸列缺、百勞、肺俞、中脘、足三里等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