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機沙篆》~ 卷上 (2)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

1. 一、中風

如望春大寒之後,加半夏、人參、柴胡、木通,迎而奪少陽之氣也;如望夏穀雨之後,加石膏、知母、黃芩,迎而奪陽明之氣也;如季夏濕土主令,加防己、白朮、茯苓,勝脾土之濕也;如望秋大暑之後,加厚朴、藿香、官桂,迎而奪太陰之氣也;望冬霜降之後,加桂、附、當歸,勝少陰之寒也。

治風之法不過解表、攻裡、行中道,三法盡矣。然風氣不齊,稟賦各別,七情異起,六氣殊傷,活法處治,不可膠執也。

古人用牛黃丸、至寶丹、活命金丹,品類皆辛香走竄,為斬關奪門之將,原為中臟之閉症設也。牛黃入脾治肉,麝香入腎治骨,冰片入肝治筋,此惟邪氣深入者乃為出矣。若施之於中腑、氣虛脫絕之症,反掌殺人,如人既入井而又下石,安得不立斃乎。

類中之症,其卒倒偏枯,語言蹇澀,痰涎壅盛,皆與真中風相類,故曰類中,但無六經形症為異耳。此惟中氣虛憊,故虛風內煽所致。東垣主虛誠為合論。河間主火、丹溪主痰,其言各殊。而不知其虛也,故無根之火發焉;惟其虛也,故逆上之痰生焉。東垣舉其本,河間、丹溪道其標,似異而實同也。

心火,涼膈散;肝火,小柴胡湯;水虛火炎,六味地黃湯。類中之卒倒偏枯,症類雖有多種,總由真氣不周充,血液因而逆泣也。參、耆君之,歸、地佐之,更以秦艽,茯神、竹瀝、人乳、薑汁、梨汁最為穩當。

凡治中風須分陰陽。陰中者,其色青,或黑或白,痰喘昏迷,眩冒多汗,甚則手足厥冷;陽中者,面赤唇焦,牙關緊急,上視強直,掉眩煩渴。凡人大指次指麻木不仁,三年之內必患中風,須預防之。宜慎起居、節飲食、遠房幃、調性情,更以十全大補湯加羌活,久久服之,經歲不輟,則潛移默奪,弭災卻疾矣。若用古法天麻丸、愈風丹開其玄府、漏其真液,適足以招風取中耳,預防云乎哉。

口噤不開,足陽明頷頰之脈偏急,則口噤不能開,肝風乘胃故也。皂角、乳香、黃耆、防風,煎湯熏之。須大作湯液,如蒸如霧乃得力耳。再以南星、冰片為細末,擦其牙根;或藜蘆、鬱金為末,搐鼻;或明礬一兩、飛鹽五錢,研勻擦牙,又可將錢許棉裹安牙盡處。又法:甘草五寸,截作五段,麻油浸透火炙,抉口令人咬之,約人行十里許,又換一截,從此灌藥為便。

口眼喎斜,耳鼻常靜,故風息焉;口鼻常動,故風生焉。風搖則血液衰耗無以榮筋,故筋脈拘急、口目為僻、眥急不能卒視。人參、黃耆、當歸、白芍、升麻、秦艽、葛根、防風、鉤藤、紅花、蘇木,水煎和酒服;外用桂枝三兩,酒煎濃汁,以故布浸之,乘熱左歪搨右、右歪搨左;再以乳香二兩、皂角一兩銼拌勻,燒煙燻之。

白話文:

一、中風

如果像春天大寒之後發病,要加入半夏、人參、柴胡、木通等藥材,這是為了抵禦並奪取少陽之氣;如果像夏天穀雨之後發病,要加入石膏、知母、黃芩等藥材,這是為了抵禦並奪取陽明之氣;如果像季夏濕氣旺盛時節發病,要加入防己、白朮、茯苓等藥材,這是為了去除脾土的濕氣;如果像秋天大暑之後發病,要加入厚朴、藿香、官桂等藥材,這是為了抵禦並奪取太陰之氣;如果像冬天霜降之後發病,要加入桂枝、附子、當歸等藥材,這是為了去除少陰之寒。

治療中風的方法,不外乎是解表、攻裡、調和中焦這三種方法,已經足夠應付各種情況。然而,風邪的性質不盡相同,每個人的體質也有差異,加上情緒波動、外界環境的影響,治療時必須靈活應對,不能固守成規。

古代使用的牛黃丸、至寶丹、活命金丹等藥物,都屬於辛香走竄的藥物,如同破門而入的將軍,原本是為了治療內臟閉塞的症狀而設的。牛黃主要作用於脾,治療肌肉問題;麝香主要作用於腎,治療骨骼問題;冰片主要作用於肝,治療筋脈問題。這些藥物只適用於邪氣深入體內的情況。如果將這些藥物用於中腑(較淺層的臟腑)或氣虛脫絕的症狀,反而會加速患者死亡,就像人已經掉進井裡又往下扔石頭,必定會立刻斃命。

類似中風的症狀,像突然昏倒、半身不遂、說話困難、痰液壅盛等,都與真正的中風相似,所以稱為「類中」。但類中與真中風不同之處在於,類中沒有六經的病症表現。類中主要是因為中氣虛弱,導致虛風內動所引起。李東垣認為類中是虛症,這個觀點是正確的。劉完素認為類中是火熱引起,朱丹溪認為類中是痰濕引起,他們的看法各有不同。但實際上,他們沒有認識到類中的本質是虛。因為虛,所以會產生無根的火;因為虛,所以會產生逆上的痰。李東垣抓住了疾病的根本,劉完素和朱丹溪則說出了疾病的表象,看似不同,實則相同。

心火旺盛,可以使用涼膈散;肝火旺盛,可以使用小柴胡湯;腎陰虛火旺,可以使用六味地黃湯。類中導致的突然昏倒、半身不遂,症狀雖然有多種,但總的來說都是因為真氣不足,導致血液運行不暢。可以使用人參、黃耆作為主藥,當歸、熟地作為輔助藥,再加入秦艽、茯神、竹瀝、人乳、薑汁、梨汁等藥材,這樣搭配最為穩妥。

治療中風必須區分陰陽。屬於陰中風的,臉色會呈現青色、黑色或白色,伴隨痰喘、昏迷、頭暈、多汗,嚴重時手腳冰冷;屬於陽中風的,臉色會發紅、嘴唇焦乾、牙關緊閉、眼睛上翻、身體僵硬、頭暈煩渴。如果發現大拇指和食指出現麻木不仁的現象,三年內很可能會發生中風,必須提早預防。應該注意起居作息、節制飲食、避免性生活、調整情緒,並且長期服用十全大補湯加上羌活,持續不斷地服用,這樣才能潛移默化地消除病根,預防疾病的發生。如果使用古法中的天麻丸、愈風丹等藥物,反而會打開毛孔,讓精液外洩,更容易招風,導致中風,又如何能達到預防的效果呢?

如果出現牙關緊閉、嘴巴張不開的症狀,是因為足陽明胃經的脈絡在臉頰處過於緊張,導致嘴巴張不開,這是肝風侵襲胃部造成的。可以用皂角、乳香、黃耆、防風等藥材煎湯,以蒸氣薰蒸患處。必須大量煎煮藥液,讓蒸氣像霧一樣瀰漫,才能發揮效果。然後再用南星、冰片磨成細末,擦在牙根處;或者用藜蘆、鬱金磨成細末,吹入鼻中;或者用明礬一兩、飛鹽五錢,研磨均勻後擦在牙齒上,也可以用棉花包裹少量藥粉放在牙齒盡頭處。還有一種方法,將五寸長的甘草切成五段,用麻油浸透後用火烤,讓患者咬住,每走十里路左右就換一段,這樣有助於後續灌藥。

口眼歪斜,如果耳朵和鼻子平靜不動,那麼風邪就會停止;如果口鼻不斷活動,那麼風邪就會產生。風邪會導致血液衰退,無法滋養筋脈,因此造成筋脈拘攣、口眼歪斜、眼角肌肉緊張而無法正常視物。可以使用人參、黃耆、當歸、白芍、升麻、秦艽、葛根、防風、鉤藤、紅花、蘇木等藥材煎水,加入酒後服用。同時,可以用桂枝三兩煎煮濃汁,用布浸泡後趁熱敷在歪斜的患處,左邊歪斜就敷在右邊,右邊歪斜就敷在左邊。再用乳香二兩、皂角一兩磨碎混合,點燃後用煙燻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