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機沙篆》~ 卷上 (5)

回本書目錄

卷上 (5)

1. 六、痹

經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風勝為行痹,痛無定處,俗名「流火」,又名「走注痛」,今呼為「鬼箭風」是也。古云「歷節風」,又曰「白虎歷節風」,皆此類也。宜防風、羌活、葛根、秦艽、桂枝、杏仁,赤茯、當歸、黃芩、甘草、生薑,煎和酒服。寒勝為痛痹,痛有定處,或四肢攣、關節腫,名曰「痛風」。

白話文:

經書上說:風、寒、濕三種邪氣混雜侵入人體,就會結合在一起形成痹症。

如果風邪過盛,就會導致行痹,疼痛部位不定,俗稱「流火」,也叫「走注痛」,現在則稱之為「鬼箭風」。古時候也稱之為「歷節風」,又稱「白虎歷節風」,都是指這種病症。

治療這種病症,應該使用防風、羌活、葛根、秦艽、桂枝、杏仁、赤茯苓、當歸、黃芩、甘草、生薑等藥材,煎煮後用酒調服。

如果寒邪過盛,則會導致痛痹,疼痛部位固定,四肢或關節可能會攣縮腫脹,稱為「痛風」。

加減五積散,白芷、茯苓、半夏、芎、歸、甘、桔、麻、枝、芍、蒼、薑、樸煎服;或四物湯加桂枝、乾薑、麻、蒼、芷、殼、薑、黃、陳、秦。濕氣勝為著痹,麻木不仁,宜蒼、芷、麻、防、芎、歸、芍、草、桑皮、官桂、赤苓。以冬遇為骨痹,春遇為筋痹,夏遇為脈痹,以至陰遇為肌痹,秋遇為皮痹,此又所遇之時而名,非行痹、痛痹、著痹之外,又有皮脈筋骨之痹也。

白話文:

加減五積散,用白芷、茯苓、半夏、芎、歸、甘草、桔梗、麻黃、枝子、芍藥、蒼朮、生薑、木瓜煎服;或用四物湯加上桂枝、乾薑、麻黃、蒼朮、白芷、牡蠣、生薑、黃芪、陳皮、秦艽。濕氣重則為著痹,出現麻木不仁的症狀,宜用蒼朮、白芷、麻黃、防風、芎、歸、芍藥、川芎、桑皮、官桂、赤苓。冬天遇到則為骨痹,春天遇到則為筋痹,夏天遇到則為脈痹,陰寒遇到則為肌痹,秋天遇到則為皮痹,這些都是根據發病時間而命名的,除了行痹、痛痹、著痹之外,還有皮、脈、筋、骨的痹症。

風寒濕三氣襲人,入於骨則重而不舉,入於脈則血凝而不流,入於筋則屈而不伸,入於皮則寒,入於肉則不仁。久而不已,則入五臟,煩滿喘嘔者肺也;上氣咽乾厥脹者心也;多飲數溲、夜臥則驚者肝也;尻以代踵、脊以代頭者腎也;四肢惰倦,發咳嘔沫者脾也。大抵臟症見,則難治矣。

風痹者,遊行上下,隨其虛邪與血氣相搏,聚於關節,筋脈弛縱,宜防風湯。防、葛、羌、秦、歸、芩、甘、桂、赤茯、杏仁、姜,煎入酒服。濕脾者,流而不移,汗多,四肢緩弱,皮膚不仁,精神昏塞,茯苓川芎湯。赤苓、桑皮、川芎、官桂、麻黃、蒼朮、歸、芍、甘草、黑棗,煎服。

白話文:

風寒濕三種邪氣侵襲人體,侵入骨骼就導致沉重難以抬起,侵入血管就使血液凝滯不通,侵入筋腱就造成彎曲難以伸展,侵入皮膚就感覺寒冷,侵入肌肉就失去知覺。若長期不治,就會侵入五臟,表現出以下症狀:胸悶、呼吸急促、噁心嘔吐屬於肺病;呼吸急促、咽喉乾燥、四肢厥冷屬於心病;頻繁飲水、小便量多、夜裡睡覺容易驚醒屬於肝病;臀部代替腳跟、脊背代替頭部屬於腎病;四肢無力、咳嗽、吐痰屬於脾病。總之,一旦出現臟腑病變,治療起來就十分困難。

風痹症表現為疼痛遊走於身體上下,這是因為風邪與血氣交搏,聚集在關節處,導致筋脈鬆弛,可用防風湯治療。藥方包括防風、葛根、羌活、秦艽、當歸、黃芩、甘草、桂枝、赤茯苓、杏仁、生薑,煎好後加入酒服用。濕脾症表現為疼痛固定不移,容易出汗,四肢乏力,皮膚麻木,精神昏沉,可用茯苓川芎湯治療。藥方包括茯苓、桑白皮、川芎、肉桂、麻黃、蒼朮、當歸、芍藥、甘草、黑棗,煎好後服用。

寒痹者,四肢攣痛,關節浮腫,加減五積散,即前方。熱痹者,臟腑移熱,復遇外邪,故肢體痿痹發熱,唇口反裂,皮膚色變,宜升麻湯。升、防、羌、麻、參、犀、羚、桂、甘、苓,煎,入竹瀝服。腸痹者,數飲而小便不通,氣滯喘泄,五苓散加麥冬、桑皮、木通。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上為清涕,宜腎瀝湯。

杜仲、五加皮、犀角、桔梗、赤芍、木通、桑皮、螵蛸,入羊腎一個,煎服。血痹者,邪入於陰,若被風吹,骨弱勞疲,汗出臥則搖動,宜當歸湯。赤芍、羌、獨、赤茯、防、秦、芩、草、桂心、生薑。周痹者,周身俱痛,蠲痹湯。歸、耆、羌、防、薑黃、甘草,加薑、棗。

白話文:

寒痹四肢會攣縮疼痛、關節浮腫,可用五積散加減治療。熱痹是臟腑的熱氣移到四肢,又遇到外邪入侵,導致肢體痿弱無力、發熱、嘴唇龜裂、皮膚顏色改變,可以用升麻湯治療。升麻、防風、羌活、麻黃、人參、犀角、羚羊角、桂枝、甘草、茯苓,煎好後加入竹瀝服用。腸痹症狀是經常喝水卻小便不通、氣滯喘息、腹瀉,可用五苓散加上麥冬、桑皮、木通治療。胞痹是少腹膀胱按壓時疼痛,用熱水敷還會感到疼痛,小便不暢,並且流鼻涕,可以用腎瀝湯治療。杜仲、五加皮、犀角、桔梗、赤芍、木通、桑皮、螵蛸,加上一個羊腎一起煎服。血痹是邪氣侵入陰血,容易因為風吹而骨骼無力、疲勞,出汗,躺下時身體會搖動,可以用當歸湯治療。赤芍、羌活、獨活、赤茯苓、防風、秦艽、黃芩、草果、桂心、生薑,一起煎服。周痹是全身疼痛,可用蠲痹湯治療。當歸、獨活、羌活、防風、薑黃、甘草,加上生薑、大棗一起煎服。

麻痹者,手足麻痹,躄痛不能舉,此支飲也,多睡眩冒,忍尿不便,膝冷成痹,茯苓湯。用赤苓、半夏、陳皮、枳殼、甘、桔,加姜煎服。

五臟痹宜五痹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白芍、當歸、細辛、五味、黃芩。如肝痹加柴胡、棗仁;心痹加茯神、犀角;脾痹加枳殼、曲、陳、砂仁;肺痹加杏仁、麻黃、紫菀;腎痹加獨活、川萆薢、杜仲、牛膝、官桂。

白話文:

麻痺者

,指的是手腳麻痺,行走困難,疼痛難忍,無法舉起肢體。這屬於支飲,症狀包括容易嗜睡、頭昏眼花、尿頻、膝蓋冰冷等,可以用茯苓湯治療。

茯苓湯

的組成:赤茯苓、半夏、陳皮、枳殼、甘草、橘皮,加生薑煎服。

五臟痹

,則需要使用五痹湯治療。

五痹湯

的組成: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白芍、當歸、細辛、五味子、黃芩。

根據不同的臟腑痹症,需要在五痹湯的基礎上加一些藥物

  • 肝痹:加柴胡、棗仁;
  • 心痹:加茯神、犀角;
  • 脾痹:加枳殼、神曲、陳皮、砂仁;
  • 肺痹:加杏仁、麻黃、紫菀;
  • 腎痹:加獨活、川萆薢、杜仲、牛膝、官桂。

行痹者,走注無定,羌、防、葛、艽、蒼、桂、芎、歸、威靈、赤茯。濕氣傷腎,腎不生肝,肝風挾濕,流走四肢宥髃,苡仁散。苡仁、芎、歸、薑、桂、羌、獨、麻、防、川烏、朮、草。肢節腫痛,日夜並重,和血散痛湯及沒藥散,專理走注。沒藥二兩,虎骨醋炙,等分為末,酒下五錢。

又痛痹因於風者,即痛風也,加減烏藥順氣散。烏藥、麻黃、陳皮各二錢,川芎、白芷、殭蠶、枳殼、桔梗、甘草各五錢,薑、棗煎服。因於濕者,天陰尤甚,身體沉重,除濕蠲痹湯。蒼朮二錢,羌、茯、澤、術各錢半,甘草五分,陳皮一錢,竹瀝、薑汁和服;在上加桂枝、桔梗、靈仙;在下加防己、牛膝、木通。因痰者,豁痰湯。

白話文:

患有行痹的人,疼痛部位會不斷遷移,沒有固定位置。常用的藥材有羌活、防風、葛根、川芎、蒼朮、桂枝、芎、當歸、威靈仙、赤茯苓。這是因為濕氣侵犯腎臟,腎臟無法正常滋養肝臟,肝臟的風氣帶著濕氣,在四肢關節處流竄,導致疼痛。建議服用苡仁散,裡麪包含苡仁、川芎、當歸、生薑、桂枝、羌活、獨活、麻黃、防風、川烏頭、蒼朮、草烏等藥材。

若肢節腫痛,日夜加重,可以服用和血散痛湯和沒藥散,專門治療這種疼痛遷移的症狀。沒藥二兩,虎骨用醋炒制,將兩者等量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每次五錢。

又痛痹因於風者,即痛風也,加減烏藥順氣散。烏藥、麻黃、陳皮各二錢,川芎、白芷、殭蠶、枳殼、桔梗、甘草各五錢,薑、棗煎服。因於濕者,天陰尤甚,身體沉重,除濕蠲痹湯。蒼朮二錢,羌、茯、澤、術各錢半,甘草五分,陳皮一錢,竹瀝、薑汁和服;在上加桂枝、桔梗、靈仙;在下加防己、牛膝、木通。因痰者,豁痰湯。

如果痛痹是由風引起的,也就是痛風,可以加減烏藥順氣散。烏藥、麻黃、陳皮各二錢,川芎、白芷、僵蠶、枳殼、桔梗、甘草各五錢,加入生薑、大棗煎服。

如果痛痹是由濕氣引起的,患者會感到陰冷,身體沉重,可以用除濕蠲痹湯。蒼朮二錢,羌活、茯苓、澤瀉、蒼朮各半錢,甘草五分,陳皮一錢,用竹瀝和生薑汁一起煎服。如果病情偏上,可以加入桂枝、桔梗、靈仙;如果病情偏下,可以加入防己、牛膝、木通。

如果痛痹是由痰引起的,可以服用豁痰湯。

半夏、南星、陳皮、厚朴、柴胡、黃芩、羌活、薄荷、枳殼、人參、紫蘇,竹瀝、薑汁為丸亦可;甚者控涎丹。因火者,三黃湯加生薑。虛者,四物湯中多加酒炒黃柏、薑汁、竹瀝。因濕熱者,二妙散。蒼朮、黃柏等分為末,薑汁湯調服。血虛者,四物蒼朮各半湯,四物五錢,蒼朮五錢,煎湯加酒服。

血瘀者,芎、歸、桃仁、紅花、靈仙煎,入麝少許。晝靜夜發,痛如虎咬,名曰白虎風,亦有掣者多寒,腫者多濕,汗者多風。虎骨、犀角、骨碎補、羌活、秦艽、青木香、沉香、歸、芍、桃、膝等煎,臨服入麝少許。寒多加桂、姜;濕多加蒼、茯;風多加防、耆。如下肢腫痛,一味木通二兩,煎服立效,必遍身發出紅丹或汗出至足而愈。

白話文:

半夏、南星、陳皮、厚朴、柴胡、黃芩、羌活、薄荷、枳殼、人參、紫蘇,加上竹瀝、薑汁製成丸藥也可以;症狀嚴重的可以用控涎丹。因為是火熱引起的,就用三黃湯加生薑。如果是虛弱的,就用四物湯,多加酒炒黃柏、薑汁、竹瀝。如果是濕熱引起的,就用二妙散。蒼朮、黃柏等量研磨成粉末,用薑汁湯調服。如果是血虛的,就用四物湯和蒼朮各半,四物湯五錢,蒼朮五錢,煎湯加酒服用。

如果是血瘀的,就用川芎、當歸、桃仁、紅花、靈仙煎湯,再加入少許麝香。白天安靜,晚上發作,疼痛像老虎咬一樣,叫做白虎風,也有抽搐的,大多是寒症,腫脹的,大多是濕症,出汗的,大多是風症。用虎骨、犀角、骨碎補、羌活、秦艽、青木香、沉香、當歸、芍藥、桃仁、地骨皮等煎湯,服藥前加入少許麝香。寒症多加桂枝、生薑;濕症多加蒼朮、茯苓;風症多加防風、獨活。如果下肢腫痛,單用木通二兩煎服,效果顯著,必會遍身發出紅疹或出汗至腳而痊癒。

熨法:用好陳醋五大碗,煎沸入蔥白一斤,再煮沸去醋,將爛蔥白裹患處熨之。

著痹即麻木不仁,血氣據虛所致也。《靈樞》云:衛氣不行,則為不仁。宜十全大補湯加升、柴。

針法:手指拘攣,麻痹掣痛,肩膊痠疼,合谷、中渚、陽池、腕骨、外關、肩髃、肩井、手上廉、曲池、尺澤,已上隨症選用。

灸法:膏肓、肩井、肩髃,灸之無有不效。

肩背痛不能回顧,此手太陽氣鬱不行,肩貞、肩外俞、肩中俞、肩髃;藥用風劑散之。下部足腿膝處冷痹,即俗呼筋寒鶴膝風;陰陵泉宜刺不宜灸;陽陵泉針灸皆宜;環跳、風市選用。

白話文:

熨法

準備五碗陳年醋,煮沸後加入一斤蔥白,繼續煮沸至醋煮乾,將煮爛的蔥白敷在患處,進行熨燙。

著痹

著痹就是四肢麻木不仁,是血氣虛弱導致的。《靈樞》中說:衛氣運行不暢,就會導致麻木不仁。可以用十全大補湯,加入升麻和柴胡治療。

針法

手指拘攣,麻木抽痛,肩膀痠痛,可以選擇以下穴位:合谷、中渚、陽池、腕骨、外關、肩髃、肩井、手三里、曲池、尺澤。根據症狀選擇穴位進行鍼灸。

灸法

膏肓、肩井、肩髃,灸這些穴位對肩背疼痛效果顯著。

其他

肩背疼痛,不能回頭,這是手太陽經氣鬱結不通暢導致的,可以用風劑散寒,並鍼灸肩貞、肩外俞、肩中俞、肩髃等穴位。下肢足腿膝蓋處發冷,俗稱筋寒鶴膝風,可以鍼灸陰陵泉,不宜灸;陽陵泉可以鍼灸;環跳、風市也可以根據情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