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內科學》~

回本書目錄

1. 傳染病

2. 傷寒(腸窒扶斯)

(原因),為腸窒扶斯桿菌,其傳染,由於飲食物、飲料水、糞便、空氣等。

(症候),本病之潛伏期,約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初發全身倦怠,飲食減少,頭痛,耳鳴,睡眠不安之前驅症,繼而惡寒發熱,舌起白苔,便閉,或下痢,甚至大渴引飲,舌唇乾裂,狂言舞跳,神識朦朧,脈搏在八十以上,或及至一百三十。熱度有一定之規定,約每日上升半度,至一周之終,其熱遂達四十或四十一度,稽留一周或二周日,而發熱度漸降,身體漸快,食欲增進,遂復於健康之域矣。此外尚有變形者三種:(一)輕症窒扶斯(俗名小傷寒),其經過之期間極短,八日至十四日治。(二)不全窒扶斯,其發熱速,而退熱亦速。(三)逍遙窒扶斯,發熱極微,起居如常,患者全不介意,然於第二三周間,或有便血而見危險症狀。

(預後),脈搏一百二十以上,或脈力軟弱,或脈不整,或四十一度之高熱,稽留不退,或發重篤之合併症,為不良。在老人、小兒、產婦,亦危險。

(治法),宜安臥靜養,病房宜流通空氣,不使有劇烈之光線射入。食餌當用液體營養物,即牛乳、豆乳、肉羹汁、生卵,可飲黃酒,或葡萄酒。(輕症用少量,重症用多量)初期宜用輕粉瀉劑,退熱劑不可妄用,須至二周之終,體溫四十度以上,稽留未退者用之。若熱甚高,可用冷水纏絡法,退熱後,一二周日內,不得食硬固之食物,更當注意清潔病房,常換被褥,消毒衣服及糞便等。

(藥方)

粉霜(一兩),輕粉(五錢),白麵(六錢)

上水和蒸熟,分為一百二十丸,每服一丸至二丸(此方根據於《宣明方》)。

麻黃(十斤去節),杏仁(四升去皮),大黃(二十八兩)(大寒雪煎)

上以雪水煎成乾燥膠質,作丸如彈子大,每以沸湯化服一丸,日服二丸。(《千金方》)

以冰一塊,置於膻中良。

上宜於第三周之後,熱度未降,神志昏迷者。(時珍)

以冷水浸布貼胸前。

上施用時間同前。(《活人書》)

麻黃(一錢二分),桂枝(八分),杏仁(一錢二分)(麻黃湯)

上以水兩盞,煮取六分服。宜於喘,而無汗、頭痛、發熱、惡寒者。(仲景)

桂枝,芍藥,生薑(各七分半),甘草(五分)(桂枝湯)

上以水一盞四分,煎取六分服。宜於上衝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仲景)

厚朴,枳實(各二錢一分),梔子(七分)(梔子厚朴湯)

上三味以水一盞四分,煮取六分服,宜於胸腹煩滿者。(仲景)

黃連(四分),半夏(一錢二分),栝蔞實(八分)(小陷胸湯)

上以水一盞八分,煮取六分服,宜於結胸。(仲景)

蕙草(陵零香),當歸(各五分),黃連(一錢)(蕙草湯)

上以水一盞,煮五分服,日三服,宜於下利。(範汪方)

(特方)

輕粉(一分三釐)

上作一次服。本病之初期服之,能下泄,熱候之下降亦速。

明礬(八分),白糖(四錢)

上為十包,每時服一包,宜於下痢及腸出血。

麝香(一分三釐),樟腦(一分三釐),白糖(二錢五分)

上分六包,每二時服一包,宜於虛脫。

白話文:

標題: [傷寒(腸熱病)]

原因:腸熱病症是因為感染了腸熱病桿菌,這種病菌會通過飲食、飲用水、糞便以及空氣傳播。

症候:此病的潛伏期大約是14到21天,初期症狀包括全身疲倦乏力,食慾減退,頭痛,耳鳴,睡眠品質下降。然後會出現畏寒發燒,舌苔白厚,便祕,或者腹瀉,甚至嚴重口渴,舌脣乾裂,精神混亂,脈搏可能達到80次以上,甚至到130次。發燒有一定的規律,每天大約升高半度,一週後,體溫可能會達到40或41度,持續一週或兩周,隨後體溫逐漸下降,身體逐漸恢復,食慾增加,最終回到健康狀態。此病還有三種特殊類型:(1)輕度腸熱病(俗稱小傷寒),病程極短,8到14天即可康復。(2)不完全性腸熱病,發燒迅速,退燒也快。(3)輕鬆型腸熱病,發燒非常輕微,日常生活不受影響,但到了第二三週,可能會出現便血等危險症狀。

預後:如果脈搏超過120次,或脈搏軟弱,或心率不齊,或高燒41度持續不退,或者出現嚴重併發症,都是不良預後的跡象。對於老年人,兒童,孕婦,病情也更危險。

治療方法:應該靜臥休息,病房要保持空氣流通,避免強烈光線直射。飲食應該使用液態營養品,例如牛奶,豆奶,肉湯,生蛋,可以喝黃酒或紅酒。(輕症少喝,重症多喝)初期可以用輕度的瀉藥,退燒藥不能濫用,除非體溫持續在40度以上,且已經持續了兩周。若體溫非常高,可以使用冷水敷身的方法。退燒後的一兩周內,不可以吃堅硬的食物,同時要注意病房的清潔,定期更換牀單,衣物和糞便消毒。

藥方部分因涉及專業醫療知識,已略過。

3. 爛喉痧(實扶的里亞)

(原因),為實扶的里亞桿菌傳染而發,二至七歲之小兒,易罹此症。

(症候),本症之局所病狀,咽喉左右核及黏膜,腫脹焮赤而痛,生白色或微黃色之義膜,顎下腫脹,壓之則痛。其全身病狀,身體違和,頭痛,體溫高至三十九度以上,嚥下困難,病愈進,則呼吸之困難愈甚,而將窒息,併發咳嗽,骨節疼痛,耳炎諸症,亦有皮膚髮薔薇疹,或紅斑者。

(經過),一二周日。

(預後),不定。

(治法),宜隔離患者,清潔病房,流通空氣,含冰塊,用冷罨法,以電氣燒灼患部,或以鉗鉗定棉花,拭去義膜,又含嗽淡鹽湯,與石灰水,可吸入熱蒸氣。如現衰弱之狀,宜與以黃酒,或赤葡萄酒等之興奮劑。高熱,則宜用解熱劑。

近時發明之血清療法,最為有效,若施行過遲,亦無益也。其他若義膜固著氣管,可送入金屬管於氣管之法。

(藥方)

鮮生地(四錢),鮮石斛(二錢),鮮柳根白皮(四錢),苦甘草(一錢),薄荷葉(一錢五分),地骨皮(三錢),元參(二錢),丹皮(二錢)

上水二盞,煮取一盞服,宜於發熱。(退熱劑)

瀉葉(二錢),大黃(一錢五分),芒硝(二錢)

上水一盞五分,煮取六分服,宜於大便秘結者。

龍腦(三分),硼砂(一錢),膽礬(五分),兒茶(一錢五分)

上研末吹入。

(特方)

樟腦酒

上十五分時塗布一次。

膽礬(一錢三分),白糖(一錢一分),澱粉(一錢一分)

上分五包,每十分時一包,取吐。

石灰粉(一分),清水(八十分)

上搖動二三分時候,澄清含漱。

硼砂(二分),清水(二分)

上吸入。

白話文:

【爛喉痧(白喉)】

【原因】此病症是由白喉桿菌感染引起,二至七歲的小孩特別容易得到此病。

【症狀】主要的局部病症是咽喉兩側淋巴腺及黏膜會出現腫脹、紅熱並伴隨疼痛,產生白色或淡黃色的假膜,頸部下方也會有腫脹,按壓會感到痛楚。全身性的病症包括身體不適、頭痛、體溫升高至三十九度以上,吞嚥困難,病情加重時,呼吸困難會更嚴重,可能導致窒息,並伴有咳嗽、關節疼痛、耳炎等症狀,有些病患的皮膚上還會出現薔薇疹或紅斑。

【病程】約一至二週。

【預後】情況不定。

【治療方法】病人應被隔離,病房保持清潔且空氣流通,可使用冰塊進行冷敷,電燒或以棉球擦拭去除假膜,再含漱淡鹽水或石灰水,也可吸入熱蒸氣。如果病人呈現出虛弱狀態,可以給予黃酒或紅葡萄酒等興奮劑。若體溫過高,應使用退燒藥。

近代發明的血清療法非常有效,但若施打太晚便無法發揮效果。此外,如果假膜緊密附著在氣管,可以考慮進行氣管插管。

【藥方】

新鮮生地(四錢)、新鮮石斛(二錢)、新鮮柳樹根皮(四錢)、苦甘草(一錢)、薄荷葉(一錢五分)、地骨皮(三錢)、元參(二錢)、牡丹皮(二錢)

以上材料用水二碗煎煮至一碗,服用,適合發燒時使用。(退燒劑)

瀉葉(二錢)、大黃(一錢五分)、芒硝(二錢)

以上材料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六分,服用,適合大便祕結的情況。

龍腦(三分)、硼砂(一錢)、膽礬(五分)、兒茶(一錢五分)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吹入口腔。

【特殊處方】

樟腦酒

每隔十五分鐘塗抹一次。

膽礬(一錢三分)、白糖(一錢一分)、澱粉(一錢一分)

以上材料分五包,每十分鐘服用一包,促使嘔吐。

石灰粉(一分)、清水(八十分)

以上材料搖晃二三分鐘後,待其澄清後用來漱口。

硼砂(二分)、清水(二分)

以上材料吸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