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略十三篇》~ 醫略序 (1)
醫略序 (1)
1. 醫略序
陰陽風雨晦明,天之六氣也。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是六氣者乃人生致疾之原也。蓋人生不能無病,治病必先賴乎醫。是醫也者,病人生死之所寄也。顧不重乎。治病者必先求之於形與神,然後求之於藏府。能求之於形神藏府,即有危險之症,亦莫不了如指掌,而得心應手矣。
無如今之時醫,於人有疾,不論其輕重虛實,概目之曰感冒風寒,飲食停蓄。不知傷寒者則惡寒,傷食者則惡食。果傷乎食,在病者自不欲食,今並能食者而亦禁之,將正氣漸虧,百病從茲而入,甚可危也。抑知人之所恃者正氣耳。使正氣充足,則百病無由而入。如正氣不足,則難言之矣。
豈止於一感冒風寒飲食停蓄不能霍然而愈已耶。以是推之,則人之正氣不能不固也明矣。即如書中所言人之各病之事甚夥,內有論伏邪一篇,誠可謂剴切詳明,無微不至,深得夫醫理,足為後世之楷模也。彼世醫其能辨之耶。縱能辨之,亦僅辨夫外感之初症,而難辨夫內伏之危症也。
予素不習醫,於凡醫家之言,無不細為留意。顧方書雖多,而其議論百出不窮,悉未能細考其實,難免無誤。今因柳君賓叔見示京口蔣君寶素手著《醫略》一書。蔣君,京口人也。於吾為同里,是亦延陵一大郡會也。其言人之致疾之原,無不深求其故,已非世之為醫者所能及其萬一,而尤詳者,則莫過於《醫略》中之關格考、人迎辨兩篇。此可謂濟世之書也。
可謂傳世之書也。即使扁鵲倉公復生,亦無出乎其右矣。爰此筆以書之。是為序。
時道光二十八年二月揚州阮元撰
白話文:
天地間的陰、陽、風、雨、晦、明,被稱為自然界的六種氣象。當陰氣過剩會導致寒性疾病,陽氣過剩會引發熱性疾病,風氣過盛會造成肢體末端的疾病,雨水過多易生腹部疾病,天色昏暗會引起精神混亂的疾病,天色明亮可能導致心臟疾病。這六種氣象,正是人類生病的根源。人的生命難免會生病,治療疾病必然要仰賴醫生。醫生,就是病人生命的寄託,這一點怎麼能不重視呢?
在治療疾病時,必須先從病人的形體和精神狀態去尋找線索,再進一步探討內臟的狀況。如果能從這些方面進行診斷,即使是危急的病症,也能瞭然於胸,治療起來也會得心應手。
然而,現在的醫生,對於病人的病情,無論輕重虛實,都統一歸類為感冒風寒或飲食積滯。但實際上,感冒的人會怕冷,消化不良的人會對食物反感。如果真的消化不良,病人自然不想吃東西,但現在卻連能吃的人都禁止進食,這樣會導致體內的正氣逐漸流失,各種疾病因此接踵而來,這是十分危險的。要知道,人最依賴的就是體內的正氣。如果正氣充沛,那麼疾病就難以入侵。反之,如果正氣不足,那情況就難以言喻了。
不只是感冒風寒和飲食積滯不能迅速痊癒,由此推及,人體的正氣必須要鞏固,這點已經很明確了。就像書中提到的各種疾病,其中有一篇關於潛伏病邪的討論,內容深刻且詳細,毫無遺漏,深得醫學精髓,足以作為後世的典範。世上的醫生,他們能辨別這些嗎?即使能辨別,也只限於辨別初期的外感疾病,對於潛伏的危急疾病,他們就難以辨別了。
我本身並未學習醫學,但對於醫學方面的知識,我都會細心留意。儘管醫書眾多,但其中的觀點五花八門,無法一一考證,難免會有誤解。現在我因為柳賓叔的介紹,看到京口的蔣寶素先生編寫的《醫略》一書。蔣先生也是京口人,與我算是同鄉,我們都是延陵大郡的一份子。他對疾病的根源有深入的研究,遠超一般醫生的理解,而在《醫略》中,對於「關格考」和「人迎辨」兩篇文章的描述,更是詳細無遺。這本書可以說是拯救世人的好書。
這本書可以流傳於世。即使扁鵲和倉公再世,他們的醫術也無法超越這本書。因此,我在此寫下這些話,作為本書的序言。
這是在道光二十八年二月,揚州的阮元撰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