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略十三篇》~ 醫略十三篇序 (1)

回本書目錄

醫略十三篇序 (1)

1. 醫略十三篇序

《醫略十三篇》,乃京口蔣君寶素手著。京口於吾吳為同里,是亦延陵一大郡會也。予自歷官臺省,垂四十年,於裡閈奇材異能之士,鮮所知者。向聞王九峰、蔣椿田工岐黃術,名噪一時,寶素則椿田之哲嗣,而九峰之高足弟子也。

近亦有聲大江南北,生平好讀三墳,銳志於扁盧之學,其造詣之淺深高下,雖知之未悉,然能述父師之訓,折衷於三折肱諸家之說,本經義以立言,而著為是編,則其用力於《靈樞》玉板之書,概可見矣。昔範文正有言,不為良相,當為良醫。寶素則謂為醫等於為相,以為方家之刀圭量劑,可通於宰輔之鼎鼐和調。

會予方忝任保衡,乃因其同邑及門李雨人殿撰請序於予,將以徵信於時。書不云乎,若藥弗瞑眩,厥疾弗瘳。史有之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然則,寶素所為比例於良相良醫之論,理或然與。雖然,予滋愧矣。爰書以質之寶素弁諸簡端。

吳縣潘世恩撰

白話文:

《醫略十三篇》這本書,是由京口的蔣寶素先生親手撰寫的。京口在我們吳地算是同一個地方,也是延陵的一個重要城鎮。我從政四十多年來,對於鄉裏中那些具有特殊才能的人士,其實瞭解不多。以前聽說過王九峯和蔣椿田擅長醫術,在當時頗有名氣,而蔣寶素正是蔣椿田的兒子,同時也是王九峯的得意門生。

近期他的名聲傳遍了大江南北,他一生酷愛研究古老的醫學典籍,專注於扁鵲和盧醫的醫學理論,雖然我對他在這方面的造詣深度並不完全瞭解,但他能夠繼承父親和老師的教導,綜合各家的醫學觀點,以傳統醫經為基礎,撰寫了這本書,由此可以看出他在《靈樞》等古醫書上下了不少功夫。過去范仲淹曾說過,如果不能成為一個好宰相,那麼就應該成為一個好醫生。蔣寶素認為,做醫生和做宰相是同等重要的,因為醫生開藥的精確度,可以類比於宰相調節國家政策的精細度。

正巧我現在擔任要職,因此,當我的同鄉兼學生李雨人要求我為此書作序,以便讓世人對此書有所信賴時,我同意了。古人有言,如果藥物不能讓人感到頭暈目眩,那疾病就不會得到根治。歷史也有記載,良藥總是苦口,但對病情有利;忠言往往刺耳,卻對行動有益。因此,蔣寶素將醫生與宰相比較的觀點,或許是有些道理的。不過,我對於自己的能力感到有些羞愧。所以,我寫下這些文字,希望蔣寶素能在書的開頭部分對此進行評價。

吳縣的潘世恩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