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症會心錄》~ 卷上 (3)
卷上 (3)
1. 知生死
今夫氣聚則生。氣散則死。人生所賴。惟此氣也。醫寄死生。責任最重。若平日不能講究精微。臨症而吉凶莫辨。豈足謂之醫耶。經曰。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是精能生氣。氣能生神。古人言之鑿鑿。余亦何容嘵嘵。第生死機關。極難確認。新久輕重。更難分別。
即以暴吐而死者。先言之平日無恙。忽然嘔吐。愈吐愈甚。點水不入。入則反出。大汗如雨。神識昏憒。手足厥冷。脈如懸絲。此脾胃本虧。孤陽離根。由胃而上。大吐不已。胃氣暴絕矣。有嘔血鬥余。或鮮或瘀。傾囊而出。冷汗如雨。手足如冰。元氣暴絕矣。有咳血如泉。
急衝而上。內挾血塊。其大如拳。壅塞喉竅。吞之而上。送之血又至。咯之而結塊之血不出。氣道不通。真氣暴絕矣。有忽然泄瀉。晝夜不下數百行。飲食入口。隨即吐出。或已入胃。隨即瀉下。大汗氣促。神色改變。兩脈全無。脾腎暴絕矣。有忽然頭痛。漸不可忍。目定神昏。
手足抽掣。譫語厥冷。脈非沉細如絲。即數大無倫。此平素精血內虧。腎中之虛陽直逆巔頂。陽氣暴絕矣。有房室之後。陰寒乘虛直中。小腹急痛不可耐。嘔酸苦味。喜曲喜按。漸致指甲青黑。手冷如冰。冷汗如雨。真陰真陽暴絕矣。有忽然卒中。五絕皆見。腎元敗而陰陽離。
兩手無脈。大汗出而暴絕矣。有感受時令。二三日間。即傳厥少兩經。神昏目定。抽掣譫語。舌黑冷汗。正氣為邪所耗。陰液灼盡。五臟六腑暴絕矣。若久病而生者。何以見之。如咳嗽。吐血。寒熱等症。脈尚未數。飲食未減。河車丸以進。久服不輟。加之心靜神藏。善於內養。
或半載。或一載。陰液漸回。諸症漸退。久病而生矣。腹脹如鼓。兩足及面皆浮。病在脾腎。尚未傳肺而變喘咳。惟口渴面赤。大便秘。脈數大。病在陰虧。宜壯水之主。如手足冷。大便瀉。脈細遲。病在陽虧。宜益火之原。服藥兩百日不斷。兼之養氣吞津。久病而生矣。痛痹在床。
手足紅腫。叫喊不休。食飲減少。半載不能步履。或滋陰養血。或陰陽兩補。參地歸杞。久久服之。痛除腫消。久病而生矣。三陰瘧疾。延纏不已。或變陰虛而咳嗽。或變陽虛而浮腫。壯水益火。補脾生血。歸地參耆。河車鹿茸。合宜而用之。久病而生矣。婦人崩漏。淋漓不止。
日久面黃氣浮。手足亦腫。腹中亦脹。飲食亦少。大便亦薄。脈息亦細。重進參耆。多投歸地。卻慮靜養。久病而生矣。以上數條。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因此可以識彼。是在醫者自勉之而已矣。雖然。醫之而生者。病有元氣也。醫之而不能生者。脈無胃氣也。病可醫而終於不能醫者。
醫伐其氣也。人生之所賴。惟此氣而已。彼精之與神。不又即是而可推哉。
白話文:
知生死
氣聚則生,氣散則死。人活著依靠的就是這口氣。醫生掌握著生死,責任重大。如果平時不精研醫理,遇到病情卻無法判斷吉凶,怎麼能稱得上是醫生呢?經書上說:「陰精滋養人,使人長壽;陽精衰敗,使人早夭。」這說明精氣能產生氣,氣能產生神,古人說得非常明確,我也沒什麼好補充的了。只是生死關頭,極難確定,病情新舊、輕重,更難分辨。
比如因暴吐而死的人,事先並無不適,突然嘔吐不止,喝水也吐,大汗淋漓,神志不清,手腳冰涼,脈搏微弱,這是脾胃素虧,陽氣離根,由胃向上嘔吐不止,胃氣突然衰竭而死。有的嘔血不止,血或鮮紅或暗紫,大量湧出,冷汗如雨,手腳冰冷,元氣突然衰竭而死。有的咳嗽吐血如湧泉,急衝向上,內有血塊,大如拳頭,堵塞喉嚨,吞咽時血又湧上來,咳出來又成塊吐不出,氣道不通,真氣突然衰竭而死。有的突然腹瀉,一天一夜瀉下幾百次,飲食入口,立刻就吐出來,或者已經進入胃中,立刻就瀉下,大汗淋漓,呼吸急促,面色改變,脈搏全無,脾腎功能突然衰竭而死。有的突然頭痛,越來越劇烈,眼睛呆滯,神志不清,手腳抽搐,胡言亂語,手腳冰涼,脈搏不是沉細如絲,就是又快又大,這是平素精血虧損,腎臟虛弱的陽氣逆衝到頭頂,陽氣突然衰竭而死。有的房事後,陰寒乘虛而入,小腹劇痛難忍,嘔吐酸苦之物,喜歡彎腰喜歡按壓,逐漸指甲青黑,手腳冰冷,冷汗如雨,真陰真陽突然衰竭而死。有的突然中風,五臟功能衰竭,腎臟功能衰敗,陰陽分離,兩手無脈,大汗淋漓而暴亡。有的感受時令疫病,兩三天內,就傳到厥陰少陰經,神志不清,眼睛呆滯,抽搐,胡言亂語,舌頭發黑,冷汗淋漓,正氣被邪氣耗盡,陰液燒乾,五臟六腑功能突然衰竭而死。
如果久病而痊癒的人,又該怎麼判斷呢?比如咳嗽、吐血、寒熱等症狀,脈搏還不快,飲食也不減少,服用河車丸,長期服用不斷,再加上心靜神寧,善於調理內臟,可能半年或一年,陰液逐漸恢復,諸症逐漸減退,久病而癒。腹脹如鼓,兩腳和臉都浮腫,病在脾腎,還沒有傳到肺而變成喘咳,只是口渴面紅,大便秘結,脈搏急數有力,病在陰虛,應該滋補腎陰。如果手腳冰冷,大便稀溏,脈搏細弱遲緩,病在陽虛,應該溫補腎陽。服用藥物兩百天不斷,再加上養氣吞津,久病而癒。痛痹臥床,手腳紅腫,疼痛不已,飲食減少,半年不能行走,可以滋陰養血,或者陰陽雙補,服用人參、生地、歸尾、枸杞,長期服用,疼痛消除,腫脹消退,久病而癒。三陰瘧疾,長期纏綿不愈,或者轉化為陰虛而咳嗽,或者轉化為陽虛而浮腫,滋補腎陰溫補腎陽,補益脾胃,養血生血,服用熟地、人參、黃耆、河車丸、鹿茸,合理使用,久病而癒。婦女崩漏,淋漓不止,時間長了面色發黃,氣虛,手腳也腫,腹部也脹,飲食也減少,大便也稀,脈搏也細弱,大量服用人參、黃耆,多用熟地,並且注意靜養,久病而癒。以上幾點,只是大略的總結,明白這個道理,就可以理解那些情況了,這也是告誡醫生要努力學習的意思。雖然如此,治癒而活的人,是因為有元氣;治癒不了而死的人,是因為沒有胃氣;本來可以治癒,最終卻治癒不了的人,是因為醫生損耗了他的元氣。人活著依靠的就是這口氣,精氣與神,不也是互相依存,可以相互推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