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症會心錄》~ 婦人雜症 (3)
婦人雜症 (3)
1. 產後泄瀉
產後泄瀉一症。有外因食滯是也。有內因脾腎虛是也。夫胎繫於脾。脾中之血。為胎所耗。產後脾土失健運之常。復又食物無節。生冷不慎。致中焦不化。而噫氣噯腐。腹中腸鳴。大便下泄矣。體實輩用平胃散加減。在一二劑之間。不可多進也。體虛輩平日脾土薄弱。產後更弱。
而夾食不消者。用長生活命湯投之。百試百效。設純用楂樸檳卜之屬。耗其真元。其人必死。此治外因者也。若內因傷在脾腎。最為產後之惡症。蓋脾司倉廩。後天根本。生血液以灌溉四臟。如脾中血虛而生火。則暴注下迫。疾走大腸。如脾中氣虛而生寒。則運行失職。完穀不化。
產後氣血內空。食飲入胃。不能變化精微。升清降濁。而時時頻泄。未免下多陰亡。泄久陽亡之患矣。至於腎為生氣之原。命火能生脾土。為人生立命之根蒂。產後去血過多。則傷腎中之陰氣。因血耗則傷腎中之陽。陰虛者。火必刑金。上逆作咳。肺虛熱移大腸。下通作泄。
醫家不知有腎陰虧虛泄瀉之症。一味補土。未見奏功。若誤認夾食。更為醫中之庸者矣。蓋陽虛泄瀉。必命火衰微。己土不生。而真氣不固。非如陰虛有火者。脈細數面赤。口渴為異也。況陽虛脈必細遲而微。或空大而虛。面色慘淡。手足冷而浮腫。自有症脈虛寒之真象。醫家宜細心體會者也。
治脾陰虛而有火者。嘉禾飲為必用之藥。脾氣虛而無火者。六君子湯為必用之藥。腎虛而有火者。六味加人參湯為必用之藥。陽虛而無火者。八味加人參湯為必用之藥。倘服此而泄瀉不止。四神丸用參湯吞下。更為治泄之神丹。再用枯礬附子五倍子研末。和麵人唾作餅。貼臍中。
無不立驗。此治內因者也。內經曰。腎者胃之關。又曰腎主開闔。開竅於二陰。治脾泄者。亦宜治腎。況腎泄乎。補脾不如補腎之說。亦未之聞乎。
內因外因。分開兩門。又處處提出產後與平常泄瀉不同。精義不磨。
平胃散
蒼朮(五斤泔浸七日),陳皮(三斤去白),厚朴(三斤薑汁炒),甘草(十二兩炙)
上共為末。白滾湯調服三五錢。
長生活命飲(見燥症門)
嘉禾飲
苡仁(二錢),扁豆(二錢炒),丹參(一錢五分),茯苓(一錢),白芍(一錢炒),山藥(一錢炒),穀芽(一錢炒),沙參(一錢),人參(一錢),石斛(一錢),陳皮(八分),神麯(八分),半夏曲(八分),蓮子(七粒去心炒),甘草(五分),黑棗(三枚)
水煎服。
六君子湯(見中風門)
六味湯
八味湯(均見審虛虛門)
四神丸
破故紙(四兩炒),肉豆蔻(麵裹煨),五味子(各二兩),吳茱萸(一兩湯炮炒)
上為末。用大棗百枚。生薑八兩煮爛。取棗肉搗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或食前淡鹽湯或滾湯下。
白話文:
【產後腹瀉】
產後腹瀉這症狀,可能因為消化系統有食物積滯,或是脾腎虛弱導致。懷孕期間,胎兒由脾臟供應營養,產後脾臟功能減弱,若再不節制飲食,食用生冷食物,會使中焦無法正常運作,造成胃脹、打嗝有酸臭味、腸鳴及大便瀉下。對於身體健康的產婦,可用平胃散調理,但服用次數不宜過多。身體虛弱的產婦,平時脾臟功能就較差,產後更弱,若有食物不易消化的問題,可使用長生活命湯,效果顯著。若單純使用消食藥物,會耗損其體力,可能會危及生命。
若是因脾腎受損造成的內因性腹瀉,是產後嚴重的疾病。脾臟負責生成血液,滋潤其他臟器。若脾臟血虛,會產生熱氣,迫使血液快速流向大腸,形成腹瀉;脾氣虛弱,無法運行,食物無法消化。產後血氣空虛,飲食進入胃中無法轉化為精華,反而導致頻繁腹瀉。長期下來,可能造成陰虛或陽虛的危險。
腎臟是生命力的源頭,腎火能滋養脾臟。產後失血過多,損傷腎臟的陰氣,進一步傷害腎臟的陽氣。陰虛者,火氣上沖,引起咳嗽;肺虛熱移至大腸,形成腹瀉。醫師不瞭解腎陰虛損造成的腹瀉,一味補脾,往往無效。陽虛型腹瀉,是因腎火衰弱,無法固守真氣,脈搏細弱,臉色蒼白,四肢冰冷且浮腫。
治療脾陰虛伴隨火氣,應使用嘉禾飲;脾氣虛無火氣,應使用六君子湯;腎虛有火氣,應使用六味加人參湯;陽虛無火氣,應使用八味加人參湯。若服藥後腹瀉仍未止,可服用四神丸,再用枯礬、附子、五倍子研磨成粉,加入麵粉、口水做成餅,貼在肚臍上,效果立竿見影。
根據《內經》,腎臟控制胃部,並負責開闔二陰(前陰、後陰)。治療脾臟引起的腹瀉,也應考慮腎臟。治療內因性腹瀉,需分類處理,並強調產後腹瀉與一般腹瀉不同,其精義值得深入探討。
【平胃散】
蒼朮、陳皮、厚朴、甘草,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用熱水調和服用。
【長生活命飲】(詳見燥症門)
【嘉禾飲】
薏仁、扁豆、丹參、茯苓、白芍、山藥、穀芽、沙參、人參、石斛、陳皮、神麯、半夏麯、蓮子、甘草、黑棗,用水煎煮服用。
【六君子湯】(詳見中風門)
【六味湯】
【八味湯】(詳見審虛門)
【四神丸】
破故紙、肉豆蔻、五味子、吳茱萸,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與煮熟的大棗、薑泥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空腹或飯前,以淡鹽水或熱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