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症會心錄》~ 婦人雜症 (2)
婦人雜症 (2)
1. 落三月胎論
上㕮咀。以水一斗三升。煮雞減半。出雞。納藥湯中。煮取一半。納清酒三升。並膠煎取三升。分三服。一日食盡取效。
白話文:
將藥材稍微嚼碎,放入一斗三升的水中,放入一隻雞一起煮到水量減少一半時,將雞取出,再將藥湯繼續煮到剩下一半,加入三升清酒,以及加入阿膠煮到剩三升,分成三次服用,一天內服完即可見效。
2. 子癇
竊怪子癇為病。古人謂之風痙。印定後人眼目。牢不可破。害人不淺。即令柔痙所發。原屬大虛。並非外風中入。張景岳於此症議論暢快。辨之甚悉。醫人熟讀。胸中變化。用之以治子癇也。又何不可哉。夫婦人有孕之後。衝任血養胎元。致肝少血而木火動。搖搖靡定。風象生焉。
其症目吊口噤。角弓反張。流涎昏迷。時作時止。知內傷之癇象同。而非厥也。俗醫以為外入之風。真屬聾聵。試問風入皮毛。則當惡寒發熱。何表症未見。而厥少之症疊出。是無孕安然。有胎反病。風果如是耶。症亦無恙耶。真令人不解也。余審其病情。無非肝腎陰虛。陰虛則血燥。
血燥則筋失所滋。強直反張。有似於風。而實非風。即風亦屬內動之風。而實非六淫之風也。故胎在母腹。陰血愈耗。虛火愈熾。經脈空而為火所灼。致精不能養神。柔不能養筋。而如厥如癲。神魂失守。復又誤投外風之藥。變症多端。豈非病者之厄哉。且癇與厥症相似。而實非厥。
則終朝昏憒。癇則或有醒時。厥則晝夜無聲。癇則忽然叫喊。厥回身寒熱。癇醒口流涎。其見症之不同如此。而臨症安可不細察耶。是以治癇之法。有在陰在陽之別。陰虛者養陰。陽虛者養陽。庶陰液足而真氣回。木火藏而虛風定。子安母亦無不安矣。然考之古方。有羚羊角散。
以為治子癇之聖藥。不知亦錯認此風為外入之風。而藥多不合。惟羚角一味。入肝舒筋。棗仁當歸。補肝益血。與症相投。奈內有防獨。則耗真元。又有薏苡。則下生胎。古方其可輕用乎。嗚呼。學古不化。則生人者反殺人。方書盡信。則去疾者反增疾。真紙上談兵。托諸空言。
不能見諸行事者也。
見得明。說得透。灶下之嫗。亦當領會。
羚羊角散治妊娠中風。頭項強直。筋脈攣急。言語蹇澀。痰涎壅盛。或時發搐。不省人事。謂之子癇。
羚羊角,獨活,棗仁(炒),五加皮(各八分),苡仁,防風,當歸,川芎,茯神,杏仁(各四分),木香,甘草(各二分)
加姜三片。水煎服。
寧神養榮湯,治妊娠氣血兩虛。因而卒倒。或時心神潰亂。恍忽昏運。此方主之。
歸身(二錢),人參(一錢五分),麥冬(一錢五分),茯神(一錢),遠志(甘草湯炒一錢),熟地(二錢),白芍(一錢炒),白朮(一錢土炒)
加桂元肉五枚。水一鍾。煎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子癇]的疾病,古人稱之為風痙,這個觀點深植人心,難以改變,對人的影響很大。即便柔痙的發作,本質上屬於極度虛弱,並非外來的風邪入侵。張景嶽對於此症的議論非常透徹,辨析詳盡,醫生若能熟讀,就能靈活運用於治療子癇,這又有何不可呢?
女性懷孕後,衝任二脈的血液養護胎兒,導致肝臟血量減少,肝火旺盛,搖搖欲墜,風象由此產生。
此病徵狀為眼睛向上翻,嘴巴緊閉,背部肌肉僵硬,流口水,意識模糊,時好時壞,這些內傷癇的特徵相同,但不是厥症。一般醫者認為這是外來風邪所致,這完全是誤解。如果風邪從皮膚進入,理應出現怕冷和發燒的症狀,但為什麼表面症狀未見,反而出現厥症的各種症狀?為什麼沒懷孕時身體安然無恙,懷孕後反而生病?風邪真的會這樣嗎?或者只是病症表現如此?這實在讓人費解。
我審視病情,無非就是肝腎陰虛,陰虛則血液乾燥,血液乾燥則筋骨失去滋養,變得僵硬反張,看似風邪,實際卻非。即使有風,也是內在的風,而非六淫之風。胎兒在母體內,陰血越消耗,虛火越旺盛,經脈空虛被火灼傷,導致精氣無法養神,柔韌無法養筋,像厥症像癲狂,神魂失守。再誤用治療外來風邪的藥物,會導致各種併發症,這難道不是患者的厄運嗎?
癇症和厥症的症狀相似,但實際上並非厥症。癇症患者終日昏沉,但偶爾會清醒;厥症患者則日夜都無聲息;癇症患者會突然叫喊,厥症患者則不會;厥症患者甦醒後會有寒熱感,癇症患者甦醒後會流口水。這些症狀的不同,診斷時怎能不仔細觀察呢?
因此,治療癇症的方法,要區分陰虛和陽虛。陰虛就滋養陰液,陽虛就滋養陽氣。只有陰液充足,真氣才能回歸,木火才能隱藏,虛風才能平息,孩子和母親都能平安無恙。
然而,查看古方,有羚羊角散,認為這是治療子癇的聖藥。但這種風邪的觀點也是錯誤的,認為風邪是外來的,藥物多數不符合實際情況。只有羚羊角一味藥,可以進入肝臟舒緩筋骨,酸棗仁和當歸可以補肝益血,符合症狀。但內含防獨,會耗損真元,還有薏苡,會導致早產。古方豈可輕易使用?
唉,學古而不變化,救人的人反而會害人;過份相信方書,祛除疾病的反而會增加疾病。這就像紙上談兵,只是空談,無法付諸實踐。
看得清楚,講得明白,即便是廚房裡的老嫗,也能理解。
羚羊角散治療妊娠中風,頭頸部僵硬,筋脈抽搐,語言不清,痰涎壅塞,偶爾會抽搐,失去意識,稱之為子癇。
羚羊角、獨活、炒棗仁、五加皮(各8分),薏仁、防風、當歸、川芎、茯神、杏仁(各4分),木香、甘草(各2分)
加入三片薑,用水煎煮服用。
寧神養榮湯,治療妊娠期氣血雙虛,突然倒下,或心神混亂,恍惚昏沉,此方可用。
當歸(2錢)、人參(1錢5分)、麥冬(1錢5分)、茯神(1錢)、遠志(甘草湯炒1錢)、熟地(2錢)、炒白芍(1錢)、土炒白朮(1錢)
加入五枚龍眼肉,用水一鍾,煎至八分,飯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