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症會心錄》~ 卷下 (10)
卷下 (10)
1. 脅痛
今夫古書論脅痛一症。不徙責在肝膽。而他經亦累及之。有寒熱虛實之不同痰積瘀血之各異。支離繁碎。使後學漫無適從。而投劑不驗。無怪乎變症多端。傷人性命者多多矣。嘗考經旨謂肝脈挾胃絡膽。上貫膈。布脅肋。膽脈貫膈絡肝。循脅裡。其直者循胸過季脅。是兩脅之痛。
皆屬肝膽為病。內傷者。不外氣血兩端。外感者。責在少陽一經而已。蓋肝為將軍之官。其性暴怒。非怫意交加。則憂鬱莫解。非酒色耗擾。則風寒外襲。痛之所由生也。使其人而虛寒也者。則內臟虧而痛矣。使其人而虛熱也者。則隧道塞而痛矣。使其人而實熱也者。或邪氣入而痛。
或鬱火發而痛矣。痛在氣分者。治在氣。寒者溫之。虛者補之。熱者清之。實者泄之。血藥不宜用也。使其人而血虛也者。則肝少血養而痛矣。使其人而血熱也者。則木火內灼而痛矣。使其人而血分實熱也者。或邪在半表半裡而痛。或滿悶懼按多怒而痛矣。痛在血分者。治在血。
血虛者以血藥補之。血熱者以陰藥滋之。血實者以苦藥通之。氣藥不宜用也。更有瘀血內蓄。痰飲內聚。及肥氣痞氣。皆屬有形之積。非益血則邪不退。即令氣寒而得此。亦宜補陽在先。補陰在後。陰陽兩補。痰瘀除而積聚消。脅痛豈有不愈者哉。雖然。操心者常有此症。房勞者每有此患。
人多委之莫救。而藥投罔效者何也。醫家不明肝腎同源。精髓內空。相火易上之理也。故其用方。一味辛香行氣。冀其奏功。不知辛能通竅。香能耗血。肝病不已。復傳於肺。而咳嗽喘促。甚至血動。斯時有莫可如何者矣。是以初起確認為肝腎之病。宜乙癸合治。用六味加人乳河車之屬。
以人補人。以血補血。俾水生而木榮。母實而子安。正治之法也。倘氣因精虛。宜用八味加人參河車之屬。陰中求陽。坎中生火。從治之法也。或者謂內傷脅痛。逍遙散乃不易之方。外感脅痛。小柴胡為必用之藥。有此二者。可以盡病之情乎。而猶未也。誠以法之運用無窮。
方之變化無定。通因通用者。治肝邪之有餘。塞因塞用者。治肝臟之不足。而其間必以拒按喜按。探虛實之消息。喜溫喜冷。驗寒熱之假真。更以以脈之大小遲數。有力無力為辨。是在醫者神而明之。勿泥古法而不化也。且脅痛而及他臟者。亦有之矣。咳唾腥臭者。肺痛也。
痛連胃脘。嘔吐酸味者。木凌脾也。痛而寒熱譫語。如見鬼狀者。婦人熱入血室也。舍氣血而何所補救哉。蓋甘可緩中。則木氣調達。自然右降而左升。和能平怒。則疏泄令行。漸次氣充而血潤。脅痛云乎哉。
以韓蘇之筆。寫軒岐之旨。那得不壓倒群英。
六味湯(見審虛實門)
八味湯(同上)
白話文:
[脅痛]
古代醫書討論脅痛這症狀,並非只歸咎於肝膽的問題,其它經絡也可能牽涉其中。有寒熱虛實的不同,也有痰積瘀血的差異,內容繁雜,使得後學者無所適從,用藥往往無效。病症變化多樣,導致傷人性命的案例屢見不鮮。根據經典記載,肝脈夾胃絡膽,向上貫穿膈肌,分佈到脅肋。膽脈貫穿膈肌絡肝,沿脅裏行走,其直行的部分沿胸部經過季肋。因此,兩脅疼痛通常與肝膽疾病有關。
內傷主要分爲氣血兩端,外感則主要責在少陽經。肝臟是將軍之官,性情暴怒,若心情壓抑不解,或酒色過度,風寒外襲,都會引發疼痛。如果體質虛寒,內臟虧損會導致疼痛;如果體質虛熱,通道堵塞也會導致疼痛;如果是實熱,可能是邪氣入侵或鬱火發作所致。治療在氣分的疼痛,應針對氣進行,寒則溫之,虛則補之,熱則清之,實則泄之,不應使用血藥。如果血虛,則肝少血養而痛;如果血熱,則木火內灼而痛;如果血實,則可能邪在半表半里,或滿悶懼按多怒而痛。治療在血分的疼痛,應針對血進行,血虛用血藥補,血熱用陰藥滋,血實用苦藥通,不應使用氣藥。
還有瘀血內蓄、痰飲內聚以及肥氣痞氣等,都屬於有形的積聚。如果不補血,則邪氣不會退去。即使體質寒涼,也應先補陽,後補陰,陰陽雙補,痰瘀除而積聚消,脅痛自會痊癒。但操勞過度的人常有此症,房勞過度的人也常有此患。許多人對此束手無策,藥物無效的原因在於醫生不明白肝腎同源,精髓內空,相火易上的道理。一味使用辛香行氣的藥物,希望快速見效,卻不知道辛能通竅,香能損血,肝病未愈,又傳至肺,導致咳嗽喘促,甚至血動,此時就難以應對了。因此,初起確診爲肝腎疾病時,宜用六味加人乳河車等藥物,用人補人,以血補血,使水生而木榮,母實而子安,這是正治之法。如果氣因精虛,宜用八味加人參河車等藥物,陰中求陽,坎中生火,這是從治之法。
有人認爲內傷脅痛,逍遙散是不變的良方;外感脅痛,小柴胡湯是必用的藥物。但這兩種方法並不能涵蓋所有病情。因爲治療方法無窮無盡,方劑變化無定,通因通用是治療肝邪有餘,塞因塞用是治療肝臟不足。其間必須根據拒按喜按來探查虛實,根據喜溫喜冷來驗證寒熱真假,再結合脈象大小遲數,有力無力來進行判斷。醫生應靈活運用,不要拘泥於古法。而且,脅痛還可能牽涉到其他臟器。咳唾腥臭是肺痛,痛連胃脘,嘔吐酸味是木凌脾,痛而寒熱譫語,如見鬼狀是婦人熱入血室,這些情況不能僅靠調理氣血來解決。
甘可緩中,調達木氣,自然右降左升;和能平怒,使疏泄令行,逐漸氣充血潤。脅痛何足掛齒。用韓蘇之筆,寫軒岐之旨,豈能不壓倒羣英。
六味湯(見審虛實門)
八味湯(同上)
逍遙散(見眩暈門)
小柴胡湯(見肺痿並虛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