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症會心錄》~ 卷下 (9)
卷下 (9)
1. 腫脹辨
水煎。食後服。
小半夏湯加茯苓,治水飲在中脘而脹。
半夏(五錢),生薑(五錢),茯苓(三錢)
加佛手三片。水煎。食遠服。
平中飲,治瘀血在中焦作脹。
人參(一錢),白朮(一錢五分),丹參(二錢),瓦楞子(一錢醋淬研碎),桃仁(一錢),炮姜(八分)
水煎服。
寬中安蟲丸,治蟲積腸胃而脹。
使君子(二兩去殼),陳皮(二兩),乾薑(七錢煨),檳榔(七錢),烏梅(二十個),木香(五錢),南星(五錢薑製)
上研為細末。蜜丸。每晨砂糖水下。三四錢。
消胃飲,治氣滯食阻。在陽明而作脹。
製半夏(一錢),陳皮(一錢五分),神麯(一錢),厚朴(一錢姜炒),萊菔子(一錢炒研),穀芽(二錢炒),砂仁(八分)
加煨姜二片。水煎服。
牡蠣炮姜散,治寒秘。大小便不通。作脹。通二便則脹已。
牡蠣(一兩煅研),炮薑末(一兩)
男病用女人唾津調。手內擦熱。緊掩二丸上。女病用男人唾津。緊調手內。擦熱緊掩二乳上。得汗愈。或內服半硫丸。
又方,治熱秘。大小便不通作脹。
取大田螺連殼打碎。入麝香少許貼臍上。以手揉挼之立通。內服涼膈散。
白話文:
腫脹辨
用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小半夏湯加茯苓,治療因體內水液停滯在中脘(胃部)而引起的腹脹。
藥材包含:半夏(15克),生薑(15克),茯苓(9克)。
加入佛手三片。加水煎煮後,飯後過一段時間服用。
平中飲,治療因瘀血停滯在中焦(脾胃)而引起的腹脹。
藥材包含:人參(3克),白朮(4.5克),丹參(6克),瓦楞子(3克,用醋淬過後研碎),桃仁(3克),炮薑(2.4克)。
加水煎煮後服用。
寬中安蟲丸,治療因腸胃內有寄生蟲積聚而引起的腹脹。
藥材包含:使君子(60克,去殼),陳皮(60克),乾薑(21克,煨過),檳榔(21克),烏梅(20個),木香(15克),南星(15克,用薑製過)。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再用蜂蜜製成藥丸。每天早晨用砂糖水送服,每次服用約9-12克。
消胃飲,治療因氣滯和食物積滯,在陽明經(胃腸)而引起的腹脹。
藥材包含:製半夏(3克),陳皮(4.5克),神麯(3克),厚朴(3克,用薑炒過),萊菔子(3克,炒過再研磨),穀芽(6克,炒過),砂仁(2.4克)。
加入煨過的生薑兩片,加水煎煮後服用。
牡蠣炮姜散,治療因寒邪引起的便秘,導致大小便不通暢而引起的腹脹。當大小便通暢後,腹脹就會消除。
藥材包含:煅燒過的牡蠣(30克,研磨成粉),炮姜末(30克)。
男性患者用女性的唾液調和藥粉,用手搓熱後,緊貼在肚臍上下兩側的兩個穴位上。女性患者用男性的唾液調和藥粉,用手搓熱後,緊貼在兩個乳房上方。如果出汗後症狀會好轉。也可以內服半硫丸。
另一個方子,治療因熱邪引起的便秘,導致大小便不通暢而引起的腹脹。
取大田螺連殼打碎,加入少量麝香,貼在肚臍上。用手揉按,可以立刻通便。同時內服涼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