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症會心錄》~ 卷上 (28)
卷上 (28)
1. 膈症
愚按膈症。病在上焦。而其原實在下焦。飲食下咽。至膈不能直下。隨即吐出。乃賁門為病。血液乾枯。胃口收小。初病漿粥尚可入。病久飲食俱難下。蓋血液枯熇。津液不潤。凝結頑痰而阻塞胃脘者有之。氣結不行。血滯成瘀。而阻塞胃脘者有之。第賁門之熇。頑痰之聚。
瘀血之阻者。皆由憂思過度則氣結。氣結則施化不行。酒色過度則傷陰。陰傷則精血耗竭。運守失職。而脾中之生意枯。五液無主。而胃中之津液涸。緣虛陽上泛。挾衝任二脈。直上陽明。賁門終日為火燔燎。迫之又迫。不熇不已。是以隔塞不通。食不得入矣。雖然。膈之食不得入為有火。
與反胃之食久復出為無火。迥乎不同。而膈症之火。其根實發乎腎。若腎中水虧。不能攝伏陽光。而虛火不藏者。治宜壯水之主。從陰引陽。而焰光自斂。若腎中火虧。不能生化元氣。而龍火不歸者。治宜益火之源。補陽生陰。而真氣上升。如是則血液有生動之機。賁門有滋養之潤。
胃司受納。而脾司傳化矣。夫酒色操心之輩。多有此症。為虛為實。不辨自明。若劉氏下以鹹寒之味。損胃尤烈。嚴氏分有五膈之名。惑人失從。不若養血益氣。以通腸胃。補陰助陽。以救本原。則大便潤而小便通。下既宣通。必無直犯清道。上衝賁門之患也。奈何學淺庸工。
泥於氣結不行。阻礙道路之故。妄投辛香破氣。化痰清火之藥。謂病生於鬱結。而驟開之。或得效於頃刻。終必至於乾枯委頓而斃者。不可勝數也。張雞峰云。病在神思間。謂養其神。清其思。而後津液歸聚於胃中。庶能稍延歲月。病膈者。其可不達觀而返觀內照耶。余閱歷數十載。
見年少者無此患。年老者有此症。其為氣血之虧。水火之弱。上焦之枯。腸胃之燥。已明效大驗。治此者不急急求脾腎根本而補救之。而反從事於開關詭異之法。以為捷徑也。以為得計也。以為理是也。噫。醫亦愚矣哉。
膈之因。本於陰陽之虛。自當補救根本。泥於氣結。投以破氣。去病遠矣。主此論以治膈。不有春回寒谷哉。
六味地黃湯
八味地黃湯(俱見審虛實門)
通幽湯,治幽門不通。上衝吸門。噎塞不開。氣不得下。大便艱難。名曰下脘不通。治在幽門。
當歸身,升麻,桃仁,紅花,甘草(炙各一錢),生地黃,熟地黃(各一錢),加麻子仁(三錢)
水煎服。
秘方,治噎膈
童便,牛羊乳,韭汁,竹瀝,蜜,薑汁,甘蔗汁
和勻溫服。
又方,以手巾裹杵頭糠。時時拭齒。或括下杵頭糠。口內含之。
白話文:
[膈症]
愚按膈症,病症位於上焦,但其根源實際是在下焦。飲食吞下後,到達膈部無法直接下降,隨即吐出,這是賁門出現問題,血液乾燥枯竭,胃口縮小。初期病狀,稀薄的粥還可以吞下,病情加重後,飲食都難以下嚥。可能是血液乾涸,津液無法滋潤,凝結成頑固的痰,堵塞胃脘的情況。也可能是氣結不暢,血液滯留形成瘀血,阻塞胃脘的情況。賁門的乾燥,頑固的痰聚集,瘀血的阻塞,都是因為過度憂慮思考導致氣結,氣結使得消化功能無法正常運作;過度飲酒和縱欲會傷害陰氣,陰氣受傷,精血就會耗盡;脾臟運化功能失常,導致脾臟中的生命力衰竭,五液無人主導,胃中的津液就會乾涸。虛陽上浮,挾帶衝脈和任脈,直衝陽明經,賁門整日像被火燒一樣,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不乾燥不會停止。因此食物無法通過,無法進食。然而,膈症的食物無法進入是因為有火,而反胃的食物長時間後再吐出是因為無火,兩者完全不同。膈症的火,其根源實際上來自腎臟。如果腎臟中的水分不足,無法抑制陽光,虛火就不會被收斂,治療應壯大腎水,從陰引陽,火焰就會自動收斂。如果腎臟的火氣不足,無法產生元氣,龍火就不會回歸,治療應補充腎火,補充陽氣以產生陰氣,真氣就會上升。這樣,血液就會有生機,賁門就會得到滋潤,胃負責接受食物,脾負責轉化食物。
那些過度飲酒、縱欲和過度操心的人,大多有這種疾病。是虛是實,一看便知。劉氏用鹹寒的味道來治療,對胃的損害更為嚴重。嚴氏將膈症分為五種,讓人迷惑,不如養血益氣,疏通腸胃,補陰助陽,拯救根本。這樣,大便就會順暢,小便也會通暢,下面已經宣通,一定不會直接侵犯清道,上衝賁門。然而,一些學識淺薄的醫生,堅持認為氣結不暢,阻礙了通道,胡亂使用辛辣香料來破氣,化痰清火的藥物,認為疾病是由鬱結產生的,就立即打開它。或許可以立即見效,但最終肯定會導致乾燥萎縮而死亡,這種情況無法統計。張雞峯說,疾病在神思之間,要養護精神,清除雜念,然後津液就會聚集在胃中,這樣才能延長生命。患有膈症的人,怎能不達觀地看待,並內省自己呢?我經歷了數十年,看到年輕人沒有這種疾病,老年人有這種疾病,這表明氣血虧損,水火虛弱,上焦枯竭,腸胃乾燥,這已經很明顯。治療這種疾病的醫生不緊急地尋找脾腎的根本來補救,反而使用開關詭異的方法,以為這是捷徑,以為這是合理的,唉,醫生也是愚蠢的。
膈症的原因,本質上是陰陽虛弱,當然應該補救根本。如果堅持認為是氣結,使用破氣的藥物,離治病遠矣。遵循這個理論來治療膈症,不是就像春天回歸寒冷的山谷一樣嗎?
六味地黃湯,八味地黃湯(都見於審虛實門)
通幽湯,治療幽門不通,上衝吸門,噎塞不開,氣無法下降,大便困難,稱為下脘不通,治療在幽門。
當歸身,升麻,桃仁,紅花,甘草(炙各一錢),生地黃,熟地黃(各一錢),加麻子仁(三錢)
用水煎煮服用。
祕方,治療噎膈
童便,牛羊乳,韭汁,竹瀝,蜜,薑汁,甘蔗汁
混合均勻溫服。
另一個方法,用毛巾包裹杵頭糠,經常擦拭牙齒,或者刮下杵頭糠,含在口中。
2. 盜汗
盜汗者。乘人睡熟而出。意同盜賊之義也。蓋本原充實者。睡則神氣收斂於內。本元不足者。睡則神氣浮越於外。汗亦因之流溢。總之由陰不平。而陽不秘耳。夫寤寐皆由衛氣為主。晝行於陽。動則為寤。夜行於陰。靜則為寐。衛氣行里。則表中陽氣不致。平人營衛調和。雖毛竅開發。
而津液內藏。若腎失閉藏之職。肝行疏泄之令。水虛而火炎。衛強而營弱。內熱蒸蒸。氣化汗泄。亦毛竅疏豁。有隙可乘也。寤則目張。行陰之氣復還於表。而肌腠秘密。汗欲出而無由矣。治法宜滋陰以榮內。益氣以衛外。薛氏云。腎氣虛弱。盜汗發熱者。用六味丸。腎氣虛乏。
盜汗惡寒者。用八味丸。氣血俱虛。而盜汗者。用十全大補湯。陽盛陰虛者。用當歸六黃湯。傷寒盜汗。責在半表半裡。膽有熱也。用小柴胡湯。是在醫家運用變化之妙。而不得膠乎一定之則也。
寤則目張。行陰之氣復還於表數語。盡得盜汗之秘。
六味丸
八味丸(見審虛實門)
十全大補湯
熟地(三錢),當歸(三錢),人參(二錢),茯苓(二錢),白朮(二錢炒),白芍(二錢炒),川芎(一錢),肉桂(一錢),黃耆(一錢炙),甘草(一錢炙)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當歸六黃湯
黃耆(二錢炙),當歸(一錢),生地(一錢),熟地(一錢),黃柏(五分),黃連(五分),黃芩(五分)
水煎服。
小柴胡湯(見胎瘧並三瘧門)
白話文:
【盜汗】
盜汗,就是在人睡著的時候悄悄出現,這就像盜賊在夜間活動一樣。身體本質健康的人,睡覺時神氣會內收,但身體狀況不佳的人,睡覺時神氣反而會外散,因此導致汗水外溢。總的來說,這是因為陰氣不固,陽氣不能被妥善封藏所致。不管是醒著還是睡著,都主要由衛氣控制。白天衛氣運行在體表,人就會清醒;夜晚衛氣運行到體內,人就進入睡眠。當衛氣在體內運行時,體表的陽氣不會過度活躍。正常人的營衛二氣調和,即使皮膚毛孔開放,體內的津液也會被妥善保留。然而,如果腎臟不能有效封藏精氣,肝臟的疏泄功能失調,水分虛弱而火氣旺盛,衛氣過剩而營氣不足,體內熱氣蒸騰,氣化為汗液排泄,毛孔也會變得疏鬆,讓汗液有機會外溢。醒來時,眼睛睜開,原本在體內運行的氣息又回到體表,肌肉皮膚緊密,汗液也就無法排出。
治療盜汗的方法應當滋養陰氣以滋潤內臟,增強氣力以保護體表。薛氏說,腎氣虛弱,盜汗且有發熱症狀的人,可用六味丸;腎氣不足,盜汗且畏寒的人,可用八味丸;氣血雙虛,盜汗的人,可用十全大補湯;陽氣過盛,陰氣不足的人,可用當歸六黃湯;感染風寒導致盜汗的人,其病源在半表半里的部位,是膽部有熱造成的,可用小柴胡湯。這些治療方法需根據具體情況靈活使用,不能死板地套用。
"醒來時,眼睛睜開,原本在體內運行的氣息又回到體表"這幾句話,充分揭示了盜汗的奧祕。
以下是各種藥方:
【六味丸】(詳見虛實辨證篇)
【八味丸】(詳見虛實辨證篇)
【十全大補湯】:熟地三錢,當歸三錢,人參二錢,茯苓二錢,白朮二錢(炒過),白芍二錢(炒過),川芎一錢,肉桂一錢,黃耆一錢(炙過),甘草一錢(炙過)。用兩杯水煎至剩八分,飯後服用。
【當歸六黃湯】:黃耆二錢(炙過),當歸一錢,生地一錢,熟地一錢,黃柏五分,黃連五分,黃芩五分。用水煎服。
【小柴胡湯】(詳見胎瘧和三瘧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