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症會心錄》~ 婦人雜症 (3)
婦人雜症 (3)
1. 產後發熱
產後發熱。有內傷。有外感。有瘀血。有食滯。症各不同。脈亦迥異。醫家宜詳辨之也。蓋外感發熱。因產後空虛。風寒乘虛而易入。其症惡寒發熱。頭痛身痛。脈浮緊而數。用表藥一二劑可愈。若感時令疫熱之邪。寒短熱長。頭痛身痛。口渴譫語。脈浮數。或細數。用扶正逐疫藥治之。
然所發與血虛發熱無異。但此時必疫邪盛行。或為他入傳染。或因未產之先。症雖有別。而救元則一也。若有瘀血不行。阻塞氣道。或腹中作痛。或經絡作腫。亦大發熱。其脈芤數。宜去瘀生新藥治之。若有食滯發熱。必嘔吐噯腐。腹痛泄瀉。脈大而滑。宜消導藥治之。若下血過多。
白話文:
產後發熱,辨證施治
產後發熱,原因眾多,有內傷、外感、瘀血、食滯等,症狀各不相同,脈象亦有差異,醫家需細心辨別,才能對症下藥。
一、外感發熱
產後體虛,易受風寒侵襲,導致外感發熱。症狀包括惡寒發熱、頭痛身痛、脈浮緊而數。可用表藥治療,一兩劑即可痊癒。
若感染時令疫熱之邪,則寒短熱長,頭痛身痛、口渴神志不清、脈浮數或細數。需用扶正逐疫藥物治療。
雖然症狀與血虛發熱類似,但此時必有疫邪盛行,可能是他人傳染,或是產前已感染,症狀雖有不同,但救治原則一致,需補益元氣。
二、瘀血發熱
產後瘀血阻滯氣道,導致發熱。症狀包括腹痛、經絡腫脹,脈象沉而數。需用去瘀生新藥治療。
三、食滯發熱
產後食滯,導致發熱。症狀包括嘔吐、噯腐、腹痛、腹瀉,脈象洪大而滑。需用消導藥物治療。
四、下血過多
產後失血過多,也會導致發熱。此需辨別原因,針對性治療。
總結:
產後發熱,病因複雜,醫家需根據症狀、脈象等,精準辨證,才能選用適當藥物治療。
孤陽無偶。浮越於外。壯熱不退。煩躁不寧。譫語不休。湯飲不絕。脈浮大空數。宜大補氣血藥治之。古人有言。產後類傷寒。三陽症惡寒發熱頭痛。毋認為傷寒。太陽症發熱頭痛。乍寒乍熱。或兼脅痛。毋認為少陽症。潮熱有汗。大便不通。毋認為陽明症。蓋由氣血兩虛。
陰陽不和。而類外感。且產後重發汗。汗發則虛。而禍至矣。產後類傷寒三陰症。腹滿咽乾。大便實。勿專論為太陰症。口燥咽乾。勿專論為少陰症。又汗出譫語。便秘。勿專論為胃中有燥屎宜下。數症多由勞倦傷脾。運化艱難。氣血枯竭。腸腑燥渴。乃虛症類實。所當補者也。
夫產後之熱。氣血兩虛者居多。藥宜甘溫。陰虛生熱者。或有藥宜壯水。丹溪大補氣血之論。不可泥。丹溪大補氣血之論。正可法也。先君子治產後壯熱發狂。持刃殺之。用附子一枚。人參一兩。童便一杯。一劑霍然。甘溫能除大熱也。余治侄女產後陰虛發熱。口渴面赤。六味湯加童便一劑。
白話文:
產婦若出現孤陽無偶、熱度不退、躁動不安、胡言亂語、不停喝水、脈象浮大空虛等症狀,就要用大補氣血的藥物治療。古人說,產後類似傷寒的三陽症,表現為惡寒發熱頭痛,不要誤認為傷寒;太陽症表現為發熱頭痛,時冷時熱,或伴有脅痛,不要誤認為少陽症;潮熱出汗,便秘,不要誤認為陽明症。因為這些症狀都是由於氣血兩虛,陰陽失調,類似外感,產後容易出汗,出汗則虛,容易導致病情加重。
產後類似傷寒的三陰症,表現為腹脹咽乾、便秘,不要單純地認為是太陰症;口乾咽燥,不要單純地認為是少陰症;又出汗胡言、便秘,不要單純地認為是胃中有燥屎需要瀉下。這些症狀多是由於勞累傷脾,消化功能減弱,氣血枯竭,腸胃乾燥,雖然看起來像實證,其實是虛症,需要補虛。
產婦產後發熱,大多是氣血兩虛,治療需要用甘溫的藥物;如果陰虛生熱,可能需要用滋陰的藥物。丹溪的補氣血理論固然很好,但不可死板地套用。丹溪的補氣血理論,還是值得借鑒的。我的父親曾經治療過產後發熱狂躁的患者,用附子一枚、人參一兩、童便一杯,一劑藥就治好了。因為甘溫藥能消除大熱。我也曾經治療過侄女產後陰虛發熱,口渴面紅,用六味湯加童便一劑,就治好了。
成功壯水之主。以鎮陽光也。即如產後感風寒。染時疫而發熱。亦必以養正為主。蓋正旺則邪不攻。而自走矣。至於仲景論產後有實症。必其人體實脈實。邪可攻者攻之。若其人體虛脈虛。而復又攻之。則殺人之禍。在於反掌間矣。醫可不自惕歟。
產後發熱。用藥專以溫補為主。亦非確論。大約產後之熱。宜從陽引陰。反佐從治者居多。以陰血驟虧。孤陽外越。非大溫大補。則虛火不藏。所謂甘溫能除大熱是也。倘其人陽有餘而陰不足之體。一遇產後發熱。泥於甘溫退熱之法。薑桂參附多進。陰益虧而火益熾。熱愈不退。
宜從陰引陽。壯水正治。方可取效。古人謂芍藥酸寒。以為產後忌藥。而仲景謂陰氣散失。正當用之。真知陰可維陽。水可制火者也。總之人生屬陰陽互根。不可偏勝。一味溫熱。知有陽而不知有陰矣。
白話文:
成功地增強水氣的主宰,就能鎮壓陽氣的光芒。就好比產婦受風寒或染上時疫而發熱,也必須以滋養正氣為主。因為正氣旺盛,邪氣就無法入侵,自然會自行消散。至於仲景所論產後實症,是指患者體質強健,脈象實,邪氣可以攻擊時才去攻邪。如果患者體質虛弱,脈象虛,卻又去攻邪,就會造成致命的後果,如同掌心翻轉般容易。醫生難道不應該自我警醒嗎?
產後發熱,用藥專以溫補為主,也不是絕對的。產後發熱大多是因為陽氣外溢,陰氣不足,所以應該以引導陽氣歸於陰氣為主,反而是輔助治療的方法佔多數。因為陰血驟然虧損,孤陽在外,如果只用溫補的藥物,虛火就無法收斂。所謂「甘溫能除大熱」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患者本身陽氣過盛而陰氣不足,遇到產後發熱時,一味使用甘溫退熱的方法,大量服用薑、桂、參、附等藥物,就會使陰氣更加虧損,火氣更加旺盛,熱症就更難退。
因此,應該從陰氣入手,引導陽氣歸位,增強水氣,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古人認為芍藥性寒,認為產後不能使用,而仲景卻認為產後陰氣散失,正需要使用芍藥,他真正明白陰氣可以護衛陽氣,水氣可以制伏火氣的道理。總之,人生是由陰陽互相依存的,不能偏勝一方。一味溫熱,只知道有陽氣而不知道有陰氣,就如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條分縷晰。著法立方。真是長沙復出。
六味湯(見審虛實門)
人參當歸散,治產後去血過多。血虛則陰虛。陰虛子午不交。非大補真陰。填實下元。不能挽回垂危於欲絕。第陰血暴脫。真氣上越。草根木皮。一時難生有形之血。不若重進參附歸地。及鹿茸河車之屬。急生無形之氣。且同類有情血肉為補。庶無根之焰。漸漸歸原。而相傳之官。清肅下行矣。倘惡露未盡。敗血停凝。上薰肺金。亦令人喘。須進人參生化湯。逐瘀於補元之中。元氣回而瘀血通。間有得生。未可知也。若其人平素原有哮喘之疾。因胎下偶受外風。舊疾亦作。宜金水六君煎主之。難經曰。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今產後呼出多而吸入少。衛氣無主。大補猶恐不回。而醫家不悟。仍以表散之藥投之。以迎合病家之意。是耶非耶。
白話文:
六味湯的方子非常清楚,用法也明確。這就像長沙王再世一樣,實在是妙方。
人參當歸散用來治療產後失血過多,因為失血會導致血虛,血虛就會導致陰虛,陰虛則會導致陰陽失調。如果不能大補真陰,填補下元,就無法挽救垂危的生命。因為陰血暴脫,真氣上逆,一般的草藥和樹皮難以快速補充血氣,不如多服用人參、附子、當歸、生地,以及鹿茸、河車等藥物,快速補充無形的氣。而且這些血肉同類相補,可以慢慢恢復原本的狀態,讓身體機能恢復正常。如果惡露未盡,敗血停滯,向上薰蒸肺金,也會導致呼吸困難。这时需要服用人參生化湯,在補元的同時清除瘀血,元氣恢復後瘀血才能通暢,或許還有生机。如果病人平時有哮喘病史,產後又受外風影響,舊病复发,就應該服用金水六君煎治療。難經中說:「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產後呼出氣多吸入氣少,衛氣失控,即使大補也未必能恢復。但是有些醫生不懂,仍然用表散的藥物來治療,只為了迎合病人的意愿,這樣做是否正確呢?
凡喘症虛多實少。況屬產後。而喘忽發。虛耶實耶。庸工何不察也。
人參生化湯
人參(三錢),當歸(五錢),川芎(二錢),炮姜(一錢),甘草(五分炙),桃仁(十粒去皮尖)
水二鍾。加酒少許。煎一鍾溫服。
金水六君煎
熟地(三五錢),當歸(二錢),茯苓(二錢),半夏(三錢),陳皮(一錢五分),甘草(一錢炙)
水二鍾。姜五七片。煎八分。食遠溫服。
白話文:
凡是喘病,虛證多,實證少。尤其產婦的喘息,突然發作,是虛是實,庸醫怎能不細心觀察呢?
人參[生化湯]:人參三錢,當歸五錢,川芎二錢,炮姜一錢,甘草五分炙,桃仁十粒去皮尖。水二鍾,加酒少許,煎至一鍾溫服。
金水六君煎:熟地三五錢,當歸二錢,茯苓二錢,半夏三錢,陳皮一錢五分,甘草一錢炙。水二鍾,姜五七片,煎至八分,飯後溫服。
2. 產後腹痛
大凡腹痛者。皆責在脾土。而產後耗脾中之血。非大補脾元。難以生陰液。而定痛者也。第痛有虛實寒熱瘀血之不同。而用藥迥別。苟非察脈辨症。細心體會。未有不殺人於反掌間者矣。夫痛之生也。喜按為虛。拒按為實。喜熱飲為寒。喜冷飲為熱。而瘀血之痛。則按之為更甚。
勿以通則不痛之說。遂謂產後逐瘀為第一義也。蓋脾主血而生血。養胎既虛在先。胎下復虛在後。脾元不運。痛而面赤。口渴潮熱。大便秘。按之稍定。脈細數等症。無非陰虧而火動。治宜芍藥甘草湯。加丹參沙參熟地當歸之屬投之。自然陰血生而虛火靜。營衛調而痛亦止矣。
白話文:
一般來說,肚子痛都是脾胃出了問題。產婦生產後,脾臟損耗了血液,如果不大力補益脾胃,就難以滋生陰液,自然也難以止痛。然而,肚子痛又分虛實寒熱瘀血等不同的情況,用藥也各有不同。如果不能仔細把脈辨證,用心體會,就可能一不小心就致命。通常,疼痛感喜歡按壓代表虛證,反感按壓則代表實證;喜歡喝熱飲代表寒證,喜歡喝冷飲則代表熱證;而瘀血引起的疼痛,按壓時會更加劇烈。
不要因為「通則不痛」的說法,就認為產後化瘀是首要的原則。因為脾臟主血,並且生血,孕期養胎已經消耗了脾氣,生產後又再次損耗,脾胃運化失常。這時,患者可能伴隨肚子痛、臉色發紅、口渴、發熱、大便不通、按壓後疼痛稍減、脈搏細數等症狀,這些都是陰虛火旺的表現。治療上應該服用芍藥甘草湯,再加入丹參、沙參、熟地、當歸等藥物。這樣就能滋生陰血,熄滅虛火,調節氣血,疼痛自然就會消失。
若脾臟虛寒。氣不運行。痛而面青。曰手足冷。冷汗出。大便泄。按之稍定。脈細遲等症。無非陽虛而火衰。治宜六君合生化湯。加桂附投之。自然元陽回而真氣復。營衛調而痛亦止矣。倘瘀血內蓄。積塊未消。傷在衝任。臍之上下。乃二脈所由之道。瘀血塞而不行。衝任虛而受困。
按之疼痛。雖實也。而實中挾虛耳。治宜生化湯除瘀生新。俾瘀從舊路下走。腹痛亦可止。若一味逐瘀。而不顧元氣。將見攻愈急。而痛愈甚。正愈虧而瘀愈阻。瘀愈阻而藥愈亂。變症百出。豈能保全乎。臨症者。宜視其人平素體氣壯實。用生化湯加延胡丹參。莫不應手取效。
白話文:
如果脾臟虛寒,氣血運行不暢,就會感到疼痛,面色蒼白,手腳冰冷,冒冷汗,大便稀泄,按壓腹部稍有好轉,脈象細弱而遲緩。這些症狀都是陽氣不足、火氣衰弱的表現。治療方法應該使用六君合湯,加入桂枝和附子,就能使陽氣回升,真氣恢復,營氣和衛氣調和,疼痛自然消失。
如果瘀血積聚在體內,形成腫塊無法消散,損傷衝任二脈,而衝任二脈又循行於臍上下,瘀血阻塞不通,衝任二脈虛弱受到阻礙,就會造成疼痛。這種疼痛雖然是實證,但實證中也伴隨著虛證。治療方法應該使用生化湯去除瘀血,促進新血生成,讓瘀血從原路排出,腹痛就能消除。如果單純使用逐瘀藥物,而不顧及元氣,就會導致病情加重,疼痛加劇,元氣更加虛弱,瘀血更加阻塞,藥物使用混亂,產生各種併發症。這樣下去,難以保全性命。
臨床上,醫生應該根據患者平時體質強壯或虛弱,使用生化湯加延胡索和丹參,就能藥到病除,取得良好效果。
視其人平素體虛。用生化湯加人參桂附。氣壯易動。此萬舉萬當之法也。又有小腹有塊作痛。名曰兒枕。宜補中逐瘀可也。舊血須當消化。新血亦當生養。如專主攻舊。新亦不寧矣。張景岳云。子宮蓄子既久。忽爾相離。血海陡虛。所以作痛。胞門受傷。必致壅腫。所以亦若有塊而實非真塊。
腫既未消。是以亦頗拒按。但宜安養其臟。不久即愈。景岳之說。深合病情。可見少腹之痛。與臍上之痛。部位雖不同。而瘀血為害。則一也。補中之消。消中之補。並行不悖。斯為醫中之良手矣。設無血塊。但小腹作痛。按之少止。此屬血海空虛。生化湯加熟地肉桂。取效亦甚速也。
白話文:
如果患者平時體質虛弱,可以用生化湯加入人參和桂附來調理,這樣能增強氣力,身體更容易活動。這種方法非常有效。如果患者小腹有腫塊且疼痛,稱為「兒枕」,應該使用補中逐瘀的藥物治療。舊血需要消化,新血也要滋養,如果只著重於去除舊血,新血也會不安定。張景岳說,子宮長時間懷孕,突然分娩,血海驟然空虛,所以會疼痛,胞門受傷,必然導致腫脹,所以會感覺有腫塊,但實際上不是真正的腫塊。
腫塊還沒消散,所以按壓時也會感到疼痛。但只要好好休養,不久就會痊癒。景岳的說法,非常符合病情。可見少腹疼痛和臍上疼痛,雖然位置不同,但瘀血的危害是一樣的。補中消瘀,消瘀補中,兩者並行不悖,這就是醫術精湛的表現。如果患者沒有血塊,只是小腹疼痛,按壓後稍微減輕,這是血海空虛導致的,可以用生化湯加入熟地和肉桂治療,效果也很快。
內經曰。腹為陰。陰中之陰脾也。治腹痛者。其可不知溫養脾土而生陰血耶。
產後腹痛主溫養脾土而生陰血。非泛論腹痛。真產後腹痛之論也。
十全大補湯(見盜汗門)
參歸生化湯(見產後喘門)
四物湯
熟地(三錢),當歸(三錢),白芍(二錢炒),川芎(一錢)
水煎服。
六君子湯(見中風門)
補中益氣湯(見暑症門)
白話文:
《內經》說,腹部屬陰,脾臟是陰中之陰,治療腹痛,怎麼能不溫養脾土以滋生陰血呢?
產後腹痛,主要就是溫養脾土,滋生陰血,這可不是泛泛而談的腹痛治療,而是針對產後腹痛的專論。
可參考十全大補湯(見盜汗門)、參歸生化湯(見產後喘門)、四物湯(熟地三錢,當歸三錢,白芍二錢炒,川芎一錢,水煎服)、六君子湯(見中風門)、補中益氣湯(見暑症門)。
八味地黃湯(見審虛實門)
芍藥甘草湯
白芍(五錢炒),甘草(一錢)
水一鍾。煎八分服。
定痛散,治產後惡血不止。腹中作痛。
當歸(四錢),白芍(三錢炒),肉桂(五錢)
加姜五片。水煎服。
白話文:
八味地黃湯(見審虛實門)
芍藥甘草湯
白芍(五錢,炒過),甘草(一錢)
用一碗水煎煮,煎到八分滿時服用。
定痛散,用來治療產後惡血不止,腹部疼痛。
當歸(四錢),白芍(三錢,炒過),肉桂(五錢)
加入生薑五片,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