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症會心錄》~ 卷下 (9)
卷下 (9)
1. 鼓脹脈洪大者生產後脈數大者死
鼓脹者。中空似鼓。腹皮繃急是也。其症單腹作腫。四肢身面無氣。多得之農夫輩。濕熱為患。脾土受傷。與中滿病在氣分之遍身。腫在水分之皮膚亮。而根發於腎者。迥乎不同也。夫鼓脹責在脾胃。乃水穀出入之道路。較他臟之病為稍輕。虛中挾實。較中滿之治為稍異。故此症專以救脾陰為主。
蓋脾陰足。則萬邪息。脾土健而濕熱消。仍宜戒鹽食淡。恐助濕而生脹。是以全活者。十中有六七耳。經云。諸腹脹大。皆屬於熱。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脈經云。腹脹脈浮大。是出厄也。可見鼓症之脈洪大。皆由濕熱積於內。陰血虛而陽氣存。脾胃生火。故脈象如是。豈非不足中而屬有餘之症乎。
舟車禹功等湯。非為此種病而設乎。若產後脈數大者。則不然。蓋產後陰血驟虧。孤陽上越。症則發熱。脈則數大。最為危險之候。何也。陽浮而陰涸。營衛之氣疾速。致手太陰之脈。反現數大之假象。且胎下之後。內臟空虛。脈細弱者。於法之所宜。是虛症而得虛脈也。脈數大者。
於法所不合。是虛症而得實脈也。景岳云。陰陽俱虧。氣血敗亂。脈必急數。愈數者愈虛。愈虛者愈數。治產後者。可不法景岳乎。倘產後而得血鼓之症。洪大亦凶。數大更危。正經所謂陽絡傷則血外溢。陰絡傷則血內盜之旨。而實象之脈。萬不可見也。彼農夫輩濕熱內結成鼓。
與產後血結而成鼓者。以脈合症。又不啻天淵之隔矣。嗚呼。持脈有道。虛靜為保。得之於手。應之於心。庶指下了然。否則四診且不識為何象。而欲求其鼓病。利於洪大。產後不利於數大者。吾見其茫然指下。而舌辨嘵嘵。假以為善診而已矣。
或分或合。確有至理。非同浮論。
舟車丸
青皮,陳皮,木香,檳榔(各五分),黑牽牛(四兩),大黃(二兩),甘遂(麵裹煨),大戟(醋炒),芫花(醋炒各一兩),輕粉(一錢)
上為末。水法為丸。如綠豆大。每空心溫水下。初服五丸。日三服。以快利為度。
禹功散
黑牽牛(四兩),茴香(一兩炒)
上為細末。以生薑自然汁。調一二錢服。
十全大補湯(見盜汗門)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鼓脹」這種病症,也就是腹部腫脹得像鼓一樣,皮膚緊繃的病症。特徵是隻腹部腫脹,四肢和麪部沒有浮腫,通常農民容易得到這種病,因為他們容易受到濕熱影響,傷害到脾臟。鼓脹跟全身腫脹的「中滿」病以及腎臟引起的皮膚亮澤的水腫不同,主要影響脾胃,比其他臟器的病稍微輕微一些,虛實交錯,治療方式也有些許不同。因此,治療鼓脹的主要目標是滋養脾臟陰分。
脾臟陰分充足,萬病就會平息,脾臟健康濕熱就會消失。應該避免鹽份攝入,以免加重濕氣導致脹氣,因此,存活率大約有六到七成。經典指出,腹部脹大通常是由於熱,濕氣引起的腫脹則通常跟脾臟有關。如果腹部脹大,脈搏浮大,是病情轉好的跡象。鼓脹病人的脈象洪大,是由於體內濕熱堆積,陰血虛弱但陽氣還存在,脾胃產生火氣,所以脈象才會如此。這不是一種虛弱中的實證嗎?
舟車禹功湯等藥方,正是為了這種病症設計的。但是,生產後脈搏頻繁且大的情況就不一樣了。產後女性陰血突然虧損,孤獨的陽氣上升,會出現發燒的症狀,脈搏也會變快加大,這是極其危險的症狀。為什麼呢?因為陽氣飄浮而陰氣枯竭,營養和防禦的氣流加速,導致肺部脈搏反而呈現出頻繁加大的假象。而且胎兒出生後,內臟空虛,脈搏細弱纔是正常情況,這是虛弱的症狀和虛弱的脈象。脈搏頻繁且大的情況就不符合常規,這是虛弱的症狀和實證的脈象。
如果產後出現血鼓的症狀,脈象洪大也是凶兆,脈象頻繁加大更是危險。這正是經典所說的,陽絡受傷血液外溢,陰絡受傷血液內盜的意思。實證的脈象是絕對不能出現的。農民因體內濕熱結聚成鼓脹,和產後因血液凝結成鼓脹,從脈象和症狀來看,差別就像天和地一樣遠。唉,掌握脈象有其方法,虛靜是關鍵。從手上感知,心靈相應,才能清楚明白。否則,即使使用四診法,也可能無法辨認脈象,想要求得鼓脹病的治療,對於脈象洪大是有利的,但產後卻不適合脈象頻繁加大。我看到許多醫生對此茫然不知所措,只是口頭辯解,自認為擅長診斷。
藥方如下:
-
舟車丸:青皮、陳皮、木香、檳榔各五分,黑牽牛四兩,大黃二兩,甘遂(麵包裹烘烤)、大戟(醋炒)、蕪花(醋炒)各一兩,輕粉一錢。磨成粉末,用水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空腹時用溫水吞服,開始時服用五粒,每日三次,直到排泄順暢為止。
-
禹功散:黑牽牛四兩,茴香一兩(炒)。磨成細粉,用生薑汁調和一二錢服用。
-
十全大補湯:(詳見盜汗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