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蘊谷

《雜症會心錄》~ 卷上 (22)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2)

1. 肺癰

生地(二錢),熟地(三錢),麥冬(一錢五分),貝母(一錢),百合(一錢),當歸(一錢),白芍(一錢),元參(八分),桔梗(八分)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生地二錢、熟地三錢、麥冬一錢五分、貝母一錢、百合一錢、當歸一錢、白芍一錢、元參八分、桔梗八分。

用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飯後服用。

2. 肺痿

肺痿一症。金匱治法。非不彰明。奈混在肺癰一門。精意難解。然論脈條中。謂脈數虛者為肺痿。數實者為肺癰。虛實之辨。可謂詳悉。醫家能細心會悟。決不以肺痿之虛症。而誤作肺癰之實熱矣。夫肺為五臟之華蓋。其位至高。其質至清。內主乎氣。中主乎音。外司皮毛。

人生血氣充足於內。水火互藏其根。斯嬌臟無畏火之炎。金水有相生之用。肺氣安得受克而痿弱不振者乎。無如先天之稟既虧。復又房勞不慎。戕賊真元。根本搖動。致腎水虧而相火熾。上薰肺金。金被火刑。觀其症則咳嗽失血矣。寒熱往來矣。盜汗側眠矣。音啞咽痛矣。上嘔而下泄矣。

切其脈或浮大空數。或弦細而澀數矣。病勢至此。形體消削。咯吐瘀膿。色如桃花。或如米粥。此病劇而變肺痿之惡症。竟為百死一生之危候。醫藥難救。其奈之何哉。雖然。病固難救。而必欲立法以救之。則責在補腎水以鎮陰火。生津液以潤肺燥。更宜參耆河車之屬。填實下元。

補真氣以通肺之小管。以復肺之清肅。所謂補其肺者益其氣。補其腎者益其精。庶可起垂危於萬一也。夫人身之氣。稟命於肺。肺氣清肅。則周身之氣。莫不服從而順行。肺氣壅濁。則周身之氣。易致橫逆而犯上。彼肺痿之形象。與肺癰似是而實非。肺痿發在病虛之後。肺癰發在無病之初也。

肺痿咳白血而吐涎沫。肺癰則咳臭膿而胸脅痛也。肺痿人肌瘦而神倦。肺癰人體實而強壯也。肺痿病久。始灑寒而潮熱。肺癰初發。則毛聳而惡風也。肺痿脈芤數而無神。肺癰脈浮數而有力也。種種症脈。不同如是。是肺痿為虛。誤以肺癰治之。是為虛虛。肺癰為實。誤以肺痿治之。

是為實實。實實虛虛。損不足而益有餘。如此而死者。醫殺之耳。余也察色按脈。分別虛實。審病情之吉凶。求此中之順逆。大約從外因而成肺癰者。急宜調治。雖肺傷而尚可補救。從內因而成肺痿者。多方培補。奈肺枯而百法難療。庸手不知仲景肺痿之論。虛實混治。兩症欠明。

惟用金銀花清熱解毒。甘桔湯極力開提。喘咳痰鳴。危在旦夕。病家情急。遍閱方書。始知肺痿之症以告醫。醫家矇昧。學淺才疏。又誤認痿躄之候而著想。指鹿為馬。傷人性命。莫此為甚也。嗚呼。以堅剛之體。忽變衰靡之象。無非木火炎於上。君火灼於中。腎氣不相顧。

土氣不相救。而陰液內耗。白血外溢。肺臟之真氣盡泄。金能保其全乎。自今以後。後學能知病之原。察病之情。熟讀仲景金匱方論。講究甘草乾姜等湯。悉心化裁。神明運用。於肺痿一症。思過半矣。

闡發脈因症治之理。已屬最上一乘。又想見作此論時。真有筆歌墨舞之樂。

人參養肺湯,治咳吐痰涎。色白痿頓。脈大無力。肺虛之證。

白話文:

[肺痿]

肺痿這一種病症,金匱要略中的治療方法並非不明顯,但因為和肺癰病症混在一起,使得精確的理解變得困難。然而在脈診條目中,提到脈搏數而虛弱的是肺痿,脈搏數而實的是肺癰,這種虛實的辨別,可以說是非常詳細。醫生如果能細心領悟,絕對不會把肺痿的虛弱病症,誤判為肺癰的實熱。

肺是五臟中的華蓋,位置最高,性質最清純。在內主氣,在中主音,在外管理皮毛。當人的血液和氣充足,水火相互藏根,如此一來,即使脆弱的肺臟也不怕火的炎熱,金水能相生,肺氣怎麼會受到剋制,而變得萎弱呢?然而,如果先天的稟賦已經虧損,再加上房事不節制,損傷了真元,根本搖動,導致腎水虧損而相火旺盛,向上燻蒸肺金,金被火刑,就會出現咳嗽失血,寒熱交錯,盜汗側眠,聲音嘶啞咽喉痛,上吐下瀉等症狀。

切脈可能是浮大空數,或者弦細澀數。病到這種程度,形體消瘦,咯吐出的瘀膿顏色像桃花,或者像米粥,這是病情嚴重轉變為肺痿的惡性症狀,是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醫藥很難救治,該如何是好呢?雖然病難以救治,但如果一定要制定法律來救治,那就應該補腎水以抑制陰火,生成津液以潤肺燥,應該使用人參、黃耆、河車等,填實下元。

補充真氣以通肺的小管,恢復肺的清肅,也就是所謂的補肺就是補氣,補腎就是補精,這樣也許可以在萬一的情況下挽救垂危的生命。人身的氣,是由肺決定的,肺氣清肅,全身的氣都服從並且順行,肺氣壅塞渾濁,全身的氣容易逆亂向上。肺痿的表象,和肺癰看似相似但實際不同,肺痿在病虛後發病,肺癰在無病初發。

肺痿咳出白色血液並吐出唾沫,肺癰則咳出臭膿並伴有胸脅痛。肺痿的人肌肉瘦弱精神疲倦,肺癰的人身體健壯。肺痿病程長,開始時會有寒熱交錯,肺癰初發,就會有毛聳和畏風。肺痿脈象芤數無神,肺癰脈象浮數有力。種種症狀脈象的不同,如果把肺痿的虛弱病症誤認為肺癰來治療,那就是虛上加虛,肺癰的實症誤認為肺痿來治療,那就是實上加實,虛實混淆,損不足而益有餘,如此而死,是醫生殺死了他。我觀察面色按脈,區分虛實,審查病情的吉凶,尋找其中的順逆。

大約從外因而成為肺癰的,應緊急調治,即使肺受傷仍然可以補救,從內因而成為肺痿的,多方面培補,但是肺乾枯而各種方法都難以治療。庸醫不懂得仲景對肺痿的理論,虛實混治,兩種病症不明顯。只用金銀花清熱解毒,甘桔湯全力提升,喘咳痰鳴,生命危在旦夕,病人情急,遍覽方書,才知道肺痿的病症告訴醫生,醫生矇昧,學識淺薄,又誤以為是痿躄的症狀,指鹿為馬,傷害人的性命,沒有比這更嚴重的。

嘆息,堅韌的身體,忽然變成衰弱的形象,無非是木火在上炎燒,君火在中灼燒,腎氣不能相互照顧,土氣不能相互救援,陰液內耗,白血外溢,肺臟的真氣全部洩露,金能保持完整嗎?從現在開始,後學者能夠知道病的源頭,觀察病情,熟讀仲景金匱方論,研究甘草乾薑等湯,悉心變化,靈活運用,對於肺痿的病症,已經思考過半。

闡述脈診原因和症狀治療的原理,已經是最高的境界,再想到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真的有筆歌墨舞的樂趣。

「人參養肺湯」,治療咳嗽吐出痰涎,顏色白且疲憊,脈搏大無力,肺虛的症狀。

人參(一錢五分)、白茯苓(一錢)、炙甘草(一錢)、黃耆(一錢,蜜炙)、阿膠(一錢)、五味子(二十粒)。

用水煎煮溫服。

「甘草乾薑湯」(見肺癰門)

「人參平肺湯」

人參、天冬(各四錢)、橘紅(五錢)、知母(七分)、甘草、茯苓、地骨皮(各三錢)、桑白皮(一兩)

每次服用五錢,加入薑水煎煮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