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蘊谷

《雜症會心錄》~ 婦人雜症 (1)

回本書目錄

婦人雜症 (1)

1. 落三月胎論

今夫男女媾精。萬物化生。二氣交感。凝結成形。自有造化之妙。原從虛無中來也。內經云。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考之經旨。婦人有孕。又當責在少陰。須逐月養胎。衝任堅固。以保無虞。何至未足月而半產哉。第其間情欲感觸。胎落者有之。

思慮過度。胎落者有之。跌撲損傷。胎落者有之。破膽驚心。胎落者有之。此亦有所因而動。無足怪者。獨葉孕三月。兢兢自持。至期必動。醫家非涼血則固氣。非升舉則利氣。百藥不效。其胎必墮。皆由易於受而後易於墮也。而墮之之故。果安在哉。蓋胎繫於脾。而根於腎。

白話文:

現在男女交合,就能孕育出新的生命。天地之間的兩種能量相互交融,凝聚成為胚胎。生命的形成是奇妙的,它原本就來自空無之中。《黃帝內經》說:“女子到了十四歲左右,就會開始出現性激素,任脈和太衝脈旺盛,月經按時來潮,因此可以懷孕。”根據古籍中的意思,女性懷孕的時候應該歸功於少陰(即腎臟),必須每月都好好地保護胎兒,讓任脈和太衝脈牢固穩定,才能確保沒有危險。怎麼會不到滿月就早產呢?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情感上的刺激、思考太多、摔跤或撞擊等導致胎兒掉落的情況發生。這些都是因某些原因引起的,不足為奇。但是有些人在懷孕三個月之後仍然小心翼翼地保持自己的身體狀態,到時候一定會流產。醫生不是用冷血的方法就是固定住氣息,或者提升元氣,使用各種草藥都不見效果,最後還是會流產。這都是因為容易接受外力影響,所以才容易流產。那麼,造成流產的原因到底在哪裡呢?胎兒與脾胃相連,但它的根本是在腎臟上。

一年而屢孕者。相火之有餘也。三月而屢墮者。相火之過旺也。屢墮而不先不後者。脾土主有信也。繆氏謂三月陽明脈養胎。其人脾土素弱。而相火搖搖。風木侮之。無故自落。豈尋常意見所能補救者耶。必也戒怒以舒肝。卻慮以安脾。節欲以養腎。然後用先君子豬肚丸藥。

清相火以實脾土。土旺則四臟之氣皆旺。精自生而氣自固。不必慮難安易落之胎矣。雖然。藥宜服於未孕之先。莫遲服於已孕之後。所謂未雨綢繆。不治已病。治未病也。若巢氏以三月屬手少陰脈養胎。雖雄雞湯可用。而藥進不驗。書其可盡信乎。余熟思之。土生萬物。補脾尤急。

白話文:

一年內多次懷孕,說明體內相火過盛;懷孕三個月就多次流產,則相火過旺;流產時沒有先兆也沒有後兆,說明脾土虛弱,無法約束相火。古人認為,懷孕三個月時,陽明脈負責養胎,如果脾土虛弱,相火旺盛,容易被風木之氣入侵,導致胎兒不穩而流產。這種情況絕非尋常方法可以解決,必須要戒怒以舒肝,消除思慮以安脾,節欲以養腎,之後再服用補脾的藥物,例如先君子豬肚丸,清熱降火,滋養脾土。脾土強壯,則四臟之氣皆旺,精氣充足,自然可以安穩懷胎。不過,最好在懷孕前就服用補脾藥物,不要等到懷孕後才服用,預防勝於治療。也有人認為懷孕三個月時,手少陰脈負責養胎,可以服用雄雞湯,但療效未必顯著。我認為,脾土是萬物之源,補脾至關重要。

土載萬物。養胃為先。從衝任為受孕之原。亦必脾腎雙補而更有益。何也。無形之土。能生無形之水。水壯相火亦靜。三月易落之胎。變為足月而產矣。且胎落在單月居多。單為陽數。三月又屬老陽之數。其人腎陰既虧。脾土既弱。相火又盛。肝木易泄。值此三而九之之候。

陽數過亢。陰液受耗。脾中之血。亦復消灼。似難保其根深而蒂固。況庸手更不諳脾為生血之源。腎為立命之根。而徙泥當歸之辛。杜仲之溫。艾葉之熱。以安胎散為神方。而堅守之。遂深信胎無不安也者。豈其然乎。

白話文:

大地孕育萬物,而養護胃氣是根本。受孕要從衝任二脈開始,但更重要的是雙補脾腎。為何如此呢?因為無形的土氣能生養無形的精水,精水充盈則相火(心火)也平和,原本容易在三月就流產的胎兒,就能順利足月出生。而且胎兒多在單月出生,單數屬陽,三月又屬老陽,此時若腎陰虧虛、脾土虛弱、相火旺盛、肝木易泄,便容易流產。

陽氣過盛,陰液消耗,脾中精血也容易被灼傷,難以讓胎兒穩固。況且一些庸醫不了解脾是生血之源,腎是立命之本,只懂得用當歸的辛、杜仲的溫、艾葉的熱,把安胎散當成靈丹妙藥,死守着它,以為胎兒就一定不會流產。這怎能行呢?

症無剩義。筆有餘妍。繆氏之說。得此更明。

約齊豬肚丸

元參(二兩酒蒸),苦參(二兩酒蒸),丹參(三兩),山藥(三兩炒),穀芽(二兩炒),扁豆(二兩炒),石斛(二兩),白芍(二兩酒炒),芡實(二兩炒),蓮肉(二兩去心炒),南沙參(四兩),鍋焦米(二兩),茯苓(二兩人乳拌蒸),人參(三兩切片研末另入),甘草(一兩五錢蒸)

白話文:

這個症狀已經沒有其他解釋了,文章中還有餘味,繆氏的說法,藉此更加明瞭。

約齊豬肚丸

用元參(兩兩,酒蒸過),苦參(兩兩,酒蒸過),丹參(三兩),山藥(三兩,炒過),穀芽(兩兩,炒過),扁豆(兩兩,炒過),石斛(兩兩),白芍(兩兩,酒炒過),芡實(兩兩,炒過),蓮肉(兩兩,去心炒過),南沙參(四兩),鍋焦米(兩兩),茯苓(兩兩,人乳拌蒸過),人參(三兩,切片研磨成粉,另外加入),甘草(一兩五錢,蒸過)。

用雄豬肚一具。將藥裝入。蒸熟搗爛。焙乾為末。煉蜜為丸。每早白滾湯下五錢。豬肚先用水酒洗淨。裝藥。

雄雞湯

妊娠三月為定。形有寒。大便青。有熱。小便難。不赤即黃。卒驚恐。憂愁嗔怒。喜頓僕。動於經脈。腹滿繞臍苦痛。或腰背痛。卒有所下。宜服此湯。

雄雞(一隻治如食法),黃芩,白朮,生薑(各一兩),麥冬(五合),芍藥,人參,茯苓,甘草,阿膠(各一兩),大棗(十二枚劈)

白話文:

取一隻雄豬肚,清洗乾淨後,將藥材裝入豬肚中,蒸熟搗爛,曬乾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丸子。每天早晨用白開水送服五錢。這個藥方適用於懷孕三月時,出現形體發寒、大便青色或發熱、小便難、不紅也不黃、突然受驚、憂愁憤怒、喜歡奔跑、經脈受損、腹脹繞臍疼痛、或腰背疼痛,以及突然有東西掉落的情況。

取一隻雄雞,用上述方法製作成雞湯,加入黃芩、白朮、生薑各一兩,麥冬五合,芍藥、人參、茯苓、甘草、阿膠各一兩,大棗十二枚劈開。

上㕮咀。以水一斗三升。煮雞減半。出雞。納藥湯中。煮取一半。納清酒三升。並膠煎取三升。分三服。一日食盡取效。

白話文:

將草藥磨成細粉(上㕮咀)。用1鬥3升的水煮沸,待雞肉煮到剩下一半時取出。接著將雞肉加入已煮好的湯中,再煮到湯剩下一半。然後加入3升清酒和已經熬好的膠液(共3升),混合後分成三次服用。一天內吃完所有藥物,這樣可以達到治療效果。

2. 子癇

竊怪子癇為病。古人謂之風痙。印定後人眼目。牢不可破。害人不淺。即令柔痙所發。原屬大虛。並非外風中入。張景岳於此症議論暢快。辨之甚悉。醫人熟讀。胸中變化。用之以治子癇也。又何不可哉。夫婦人有孕之後。衝任血養胎元。致肝少血而木火動。搖搖靡定。風象生焉。

其症目吊口噤。角弓反張。流涎昏迷。時作時止。知內傷之癇象同。而非厥也。俗醫以為外入之風。真屬聾聵。試問風入皮毛。則當惡寒發熱。何表症未見。而厥少之症疊出。是無孕安然。有胎反病。風果如是耶。症亦無恙耶。真令人不解也。余審其病情。無非肝腎陰虛。陰虛則血燥。

白話文:

竊以為子癇是一種疾病,古人稱之為風痙,這觀點已深入人心,難以打破,危害甚大。即使是柔痙,其根源也在於身體虛弱,並非外風侵入。張景岳對此症的論述深入淺出,分析詳盡,醫者若能熟讀他的著作,就能通曉變化,用之治療子癇,又何不可呢?

女子懷孕後,衝任二脈的血液養育胎元,導致肝臟血虛,木火躁動,心神不安,容易產生風象。

其症狀表現為眼球上吊、口緊閉、角弓反張、流口水、昏迷,時發時止,與內傷所致的癇症相似,並非昏厥。而一些庸醫卻誤以為是外風侵入所致,實在是聾耳不聞。試問,若真是外風侵入皮毛,則應當出現惡寒發熱等症狀,為何這些表症不見,反而出現厥少症狀呢?若無孕婦安然無恙,有孕婦反而生病,難道真是風的緣故嗎?症狀也毫無道理嗎?實在令人費解。

我仔細研究病情,發現子癇病的根本原因在於肝腎陰虛,陰虛則血燥。

血燥則筋失所滋。強直反張。有似於風。而實非風。即風亦屬內動之風。而實非六淫之風也。故胎在母腹。陰血愈耗。虛火愈熾。經脈空而為火所灼。致精不能養神。柔不能養筋。而如厥如癲。神魂失守。復又誤投外風之藥。變症多端。豈非病者之厄哉。且癇與厥症相似。而實非厥。

則終朝昏憒。癇則或有醒時。厥則晝夜無聲。癇則忽然叫喊。厥回身寒熱。癇醒口流涎。其見症之不同如此。而臨症安可不細察耶。是以治癇之法。有在陰在陽之別。陰虛者養陰。陽虛者養陽。庶陰液足而真氣回。木火藏而虛風定。子安母亦無不安矣。然考之古方。有羚羊角散。

白話文:

血液乾燥就會導致筋脈失去滋潤,變得僵硬、緊繃,看起來像是風邪入侵,但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風邪。即使是風邪,也是內在氣血失調引起的,而非六種外邪中的風邪。因此,胎兒在母體中時,陰血不斷流失,虛火越來越旺盛,經脈空虛被火灼傷,導致精氣無法滋養精神,柔潤無法滋養筋脈,表現出類似昏厥或癲癇的症状,神魂失守。如果再誤服治療外風的藥物,就會出現各種變症,實在是病人的災難。

此外,癇症和厥症症状相似,但實際上並不相同。癇症患者雖然整天昏昏沉沉,但偶爾會清醒,而厥症患者則晝夜無聲。癇症患者會突然大喊大叫,厥症患者則全身發冷發熱。癇症患者醒來後會流口水,厥症患者則没有。它们的症状如此不同,臨床上必須仔细觀察。

因此,治療癇症的方法,需要根据是陰虛還是陽虛來區分。陰虛者需要滋陰,陽虛者需要補陽。只要陰液充足,真氣恢復,肝木之火歸位,虛風消除,孩子就能安穩,母親也無憂無慮。參考古代藥方,可以用羚羊角散。

以為治子癇之聖藥。不知亦錯認此風為外入之風。而藥多不合。惟羚角一味。入肝舒筋。棗仁當歸。補肝益血。與症相投。奈內有防獨。則耗真元。又有薏苡。則下生胎。古方其可輕用乎。嗚呼。學古不化。則生人者反殺人。方書盡信。則去疾者反增疾。真紙上談兵。托諸空言。

不能見諸行事者也。

見得明。說得透。灶下之嫗。亦當領會。

羚羊角散治妊娠中風。頭項強直。筋脈攣急。言語蹇澀。痰涎壅盛。或時發搐。不省人事。謂之子癇。

羚羊角,獨活,棗仁(炒),五加皮(各八分),苡仁,防風,當歸,川芎,茯神,杏仁(各四分),木香,甘草(各二分)

白話文:

以前人们认为羚羊角是治疗子痫的圣药,却不知道错把这种风寒误认为是外来的风邪,所以用药常常不合适。只有羚羊角这一味药可以入肝舒筋,而枣仁、当归可以补肝益血,与症状相符。但是,方剂中含有防风,会耗损精气,还有薏苡仁,会造成胎儿滑脱。因此,古方不能轻易使用。唉!学古而不化,救人反而杀人;方书尽信,治病反而加重病情。这真是纸上谈兵,空谈理论,不能用于实际。

只有讲得明白,说得透彻,连厨房里的老妇人都能理解,才算得上真知灼见。

羚羊角主治妊娠中风,表现为头项强直、筋脉挛急、言语不清、痰涎壅盛,有时还会抽搐、昏迷不醒,称为子痫。

方剂如下:羚羊角、独活、枣仁(炒)、五加皮(各八分),苡仁、防风、当归、川芎、茯神、杏仁(各四分),木香、甘草(各二分)。

加姜三片。水煎服。

寧神養榮湯,治妊娠氣血兩虛。因而卒倒。或時心神潰亂。恍忽昏運。此方主之。

歸身(二錢),人參(一錢五分),麥冬(一錢五分),茯神(一錢),遠志(甘草湯炒一錢),熟地(二錢),白芍(一錢炒),白朮(一錢土炒)

加桂元肉五枚。水一鍾。煎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將三片生薑加入藥材中,用水煎煮後服用。此方名為「寧神養榮湯」,用於治療孕婦因氣血兩虛而突然昏倒,或時常心神不寧、恍惚昏迷等症狀。藥方包含歸身二錢、人參一錢五分、麥冬一錢五分、茯神一錢、遠志(用甘草湯炒過,一錢)、熟地二錢、白芍(炒過,一錢)、白朮(土炒過,一錢),再加上五枚桂圓肉,以一杯水煎煮至八分,飯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