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症會心錄》~ 卷上 (17)
卷上 (17)
1. 咳嗽
咳嗽一症。有外感內傷之分。有陰陽虛實之別。醫家症脈不察。混治誤人。而概以表散風寒之說。盡咳嗽之治法。合病家之意見者。比比皆是也。豈不有愧司命之責乎。夫外感之咳。因偶受風寒。由皮毛而入肺。其症或頭痛而身痛。或惡寒而發熱。或鼻塞而聲重。或鼻涕而氣急。
其脈或浮大而緊。或弦大而數。及素無積勞虛咳之症。而忽病咳不已者。即外感之症也。治法宜用甘梗湯升發肺氣。使邪從外達。疏通肌腠。使熱從表散。此治外感咳嗽之法也。第人生氣稟薄弱者居多。腎水不足者居半。肌表空虛。風邪易入。醫家不明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之理。
非投麻桂羌芷。即用細辛荊防。嘗謂人曰。肺欲辛以辛瀉之。此內經之旨也。閉門留寇。寇欲出而無路。致穿窬而走。此醫家之忌也。於是堅執逐寇之法。久進表汗之劑。不知肺屬嬌臟。又屬燥金。升提則傷氣。辛香則耗液。咳血漸熱之症見。而往往症變虛損者多矣。故余治外感初咳。
先用甘桔湯數劑。即進六味湯加減。壯腎水以清肺熱。補正氣以退客邪。屢用屢效。萬舉萬當。非故與俗見相反。而嗜好滋補。亦為生人之性命起見耳。內傷之咳。凡肝腎陰虛於下。而木火刑金者。其症或灑寒而潮熱。或形瘦而容減。或痰多而帶血。或氣短而喉干。其脈或弦大而空。
或弦細而數。及素有酒色勞傷之患。而漸致咳嗽日增者。即內傷勞損陰虧之症也。治法宜六味湯補陰斂陽。使肺氣充實。補水保元。使虛火歸根。此治陰虧咳嗽之法也。又有元陽下虧。而水冷金寒者。其症或畏寒而喘促。或嘔惡而泄瀉。或水泛而痰冷。或腹脹而食減。其脈或細澀而微。
或浮大而遲。及素有下元虛寒之患。而漸致咳嗽日甚者。即內傷陽虧勞損之症也。治法宜八味湯溫補真元。使生氣上布。填助真火。使陰寒冰消。此治陽虧咳嗽之法也。且內傷之咳。不獨肺金為病也。經謂腎脈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達舌本。所以肺金之虛。多由腎水之涸。
而腎與肺。又屬子母之臟。呼吸相應。金水相生。苟陰損於下。陽孤於上。肺苦於燥。不咳不已。是咳雖在肺。而根實在腎也。司命者。其可不兢兢耶。奈何近日庸工。每遇內傷之咳。惟投清金之藥以為穩當。及變症百出。始委之莫救。蓋不知肺受他人之侮。我又從而侮之。
肺金豈順王道之化乎。是以治咳而咳愈甚矣。雖然。更有說焉。脾為倉廩之官。後天之本。散精於肺。有生金之能。灌溉四旁。有益肺之力。若久咳而滋補無功。必須培養脾元。補母以及其子。先賢有言。補腎不如補脾。誠深知肺屬辛金。生於巳土。而歸脾四君之屬。所宜急進也。
總之外感之咳。實中亦有虛。宜寓攻於補內。內傷之咳。虛中或挾實。宜補水兼清外感之咳。脈數易治。邪退則脈靜。內傷之咳。脈數難治。愈虛則愈數。至於疫後咳嗽。熱傷真陰也。瘧痢咳嗽。脾胃虧虛也。肺癰咳嗽。風寒外襲。積熱內發。而蓄有膿血也。肺痿咳嗽。金氣外泄。
白話文:
標題:[咳嗽]
咳嗽這一症狀,分爲外感和內傷兩大類,又有陰陽虛實的不同。許多醫生在診斷病症和脈象時不夠細緻,容易混淆治療方法,常常將所有咳嗽都視爲風寒表散來治療,這完全符合了病人對治療的期待,但這樣真的對嗎?這種做法難道不會讓我們作爲醫生的職責感到羞愧嗎?
外感引起的咳嗽,通常是由偶然受到風寒,從皮膚進入肺部引起。可能伴隨頭痛、身體疼痛、怕冷發熱、鼻塞聲重、流鼻涕氣喘等症狀,脈象可能浮大緊繃或弦大數動。如果平時沒有長期疲勞或虛弱咳嗽的症狀,突然開始持續咳嗽,那就是外感咳嗽。治療方法應使用甘桔湯來提升肺氣,使邪氣從外部排出,疏通肌肉腠理,讓熱氣從表層散去,這是治療外感咳嗽的方法。
然而,生活中多數人的體質偏弱,腎水不足的情況佔一半。皮膚表面空虛,風邪容易侵入。醫生如果不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的道理,就會盲目使用麻黃、桂枝、羌活、白芷等藥物,或者使用細辛、荊芥、防風等藥物。他們常說,“肺喜辛味,以辛味瀉之”,這是《內經》的觀點。但是,這種“閉門留寇”的方法,使得邪氣想要出去卻沒有出路,最終導致病情加重,這是醫生應該避免的。因此,我治療外感初期的咳嗽,會先使用甘桔湯幾劑,然後使用六味湯加減,增強腎水以清肺熱,補正氣以退邪氣,這種方法屢試不爽,萬無一失。我並非故意與世俗觀點相反,也不是喜歡滋補,而是出於對人類生命的考慮。
對於內傷引起的咳嗽,肝臟和腎臟陰虛導致木火刑金的情況,可能出現寒戰、潮熱、身形消瘦、面容憔悴、痰多帶血、氣短喉乾等症狀,脈象可能弦大空洞或弦細數動。如果平時有飲酒過度、性生活頻繁、勞累損傷等情況,逐漸導致咳嗽日益嚴重,這就是內傷勞損陰虧的症狀。治療方法應使用六味湯補陰斂陽,使肺氣充實,補充水分,保持元氣,使虛火歸根,這是治療陰虧咳嗽的方法。
還有元陽下虧,水冷金寒的情況,可能出現怕冷喘促、嘔吐噁心、腹瀉、水泛冷痰、腹脹食慾減退等症狀,脈象可能細澀微弱或浮大遲緩。如果平時有下元虛寒的情況,逐漸導致咳嗽日益嚴重,這就是內傷陽虧勞損的症狀。治療方法應使用八味湯溫補真元,使生氣上升,填助真火,使陰寒消失,這是治療陽虧咳嗽的方法。
而且,內傷引起的咳嗽,並不只是肺的問題。經絡中提到,腎脈從腎向上穿過肝膈,進入肺部,沿着喉嚨到達舌根。因此,肺部的虛弱,大多是因爲腎水的枯竭。腎和肺屬於子母臟器,呼吸相應,金水相生。如果下部陰損,上部陽孤,肺部乾燥,就會持續咳嗽。所以,雖然咳嗽在肺部,但根本原因在於腎。醫生們應該對此謹慎對待。
然而,現在的普通醫生遇到內傷咳嗽時,往往只使用清金的藥物,認爲這樣比較穩妥。等到各種併發症出現,才說無法救治。這是因爲不知道肺部受到其他器官的影響,我們再進一步影響它,肺部怎麼可能順從正常的生理變化呢?因此,治療咳嗽反而會使咳嗽更加嚴重。然而,還有更深層次的說法。脾是主管倉庫的器官,是後天的根本,可以將精華分散到肺部,具有生金的能力,灌溉四周,對肺部有幫助。如果長期咳嗽,滋補無效,必須培養脾元,補母及其子。古人曾說,“補腎不如補脾”,確實深知肺屬辛金,生於巳土,迴歸脾四君之類,應該緊急進補。
總的來說,外感引起的咳嗽,實中也有虛,應該在補中寓攻。內傷引起的咳嗽,虛中可能夾雜着實,應該補水兼清。外感引起的咳嗽,脈數易治,邪退則脈靜。內傷引起的咳嗽,脈數難治,越虛則越數。至於疫後咳嗽,是熱傷真陰;瘧疾痢疾咳嗽,是脾胃虧虛;肺癰咳嗽,是風寒外襲,積熱內發,蓄有膿血;肺痿咳嗽,是金氣外泄,肺臟內損,病劇衰靡;瘡閉咳嗽,是皮膚毒素內攻肺臟,肺受毒害;支飲咳嗽,是脾胃生痰,肺失治節,清肅不行;脹滿咳嗽,是土不制水,水浸入肺,關門不利;哮喘咳嗽,是內部有舊病根,痰堵塞肺竅,太陰屢困;乾咳無痰,是氣不生精,精不化氣,津液枯涸。各種咳嗽症狀多種多樣,治療方法各異,但在觀察面色、按脈搏、分別施治時,最重要的是以補元氣爲上策。
唉,內外的咳嗽,無非是金燥生癢,虛實有別,怎能混淆誤治。有《內經》咳嗽論在,學者怎能不盡心領悟呢?
今天的咳嗽治療方法,在外感方面也只是得到一半的效果。誰知道肺腎相關,己土生金的道理,只有真正理解這一點,才能闡明其中的奧祕。
甘桔湯(見喘症門)
六味湯
八味湯(見審虛實門)
歸脾湯
四君子湯(見中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