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蘊谷

《雜症會心錄》~ 卷上 (1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4)

1. 脈間止變喘滿症論

今夫脈理精微,診切艱難,口不能言傳,指不能區別。求其得於心,應於手,識病情而知生死者,蓋亦寡矣。夫脈之原也,資始於腎,資生於胃,營行脈中,衛行脈外。脈不自行,隨氣而至,氣動脈應,十二經中,皆有動脈,不獨手太陰寸口一經,而診定生死,則必不外於手太陰寸口者何也。

以此以屬肺主氣而司呼吸,五臟六腑之氣血,皆會於此。人一心晝夜,凡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五十度周於身,營衛行陽二十五度,行陰亦二十五度為一周。故五十度復會手太陰寸口者,五臟六腑之所終始,故法取寸口也。是以診脈之法,有三部九候,一部中,有浮中沉三候。

診有百五動,六部亦如之。往來不止者為無病人,而五十動有止者,又可以決生死而起垂危。切脈其可忽乎哉。脈訣謂間至有促代結之不同,有陰陽生死之各異,有痰積,有狂斑,有毒疽,有氣衰胎墮等候,要皆真元敗而氣血枯。無論其促代結之分,則二三十動之間,時間一止者,

其離根尚淺,猶可延纏歲月。若三五動一止,二三動一止者,其離根已近,死期將至。其見症也,豈止如脈訣所云,痰積狂斑,毒疽胎墮等類者哉。余閱歷多載,切脈初知,見症頗多。大約三五動一止,二三動一止之脈,初病必氣短,間亦咳嗽,漸變面浮足腫,劇之則遍身浮氣,

腹大囊腫,不得平臥,水泛為痰,穀食日減,已成不可救藥。而醫者曰,間止之脈,老人不為病,即病矣,亦不過,痰阻經絡,壅塞不通,不足為慮也。嗚呼,病家聞此說,即深信醫而任之專,醫家進此說,則大劑藥而攻之速,不知間止乃生死相關,攻伐驟進,氣血驟竭,可以計日而亡矣。

夫脈以氣血為貫,間止則氣血不續,三五一間,二三一間,則氣血更不續矣。初病有氣短之驗,醫獨未之見乎。間止而變喘滿,醫獨未之聞乎。蓋此症由於肺腎,肺主諸氣,肺氣虛則喘咳,肺主皮毛,肺氣虛則浮腫,肺司呼吸,肺氣虛則脈不貫,肺主通調水道,肺氣虛則小便短少,

溢於肌肉毛竅,水出而尤根源於腎,以腎為生氣之源,金水相生,子母之臟,內經曰,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皆聚水也,即此之謂。且氣短在先,浮腫在後,為母傳子,即脈不間止,已屬逆症,況間止而先喘後滿,無胃氣者乎。縱有良醫,日投八味參耆之屬無益矣。經不又云乎,

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脈隨呼吸,為性命之根蒂,生死之源頭,豈容間斷。庸手不悟,切脈艱難,而曰痰凝氣滯,老人不為病也。其信然耶,其不然耶。

白話文:

現在來說,脈象的道理非常微妙,診斷過程十分困難,口述無法完整傳達,手指觸感無法清楚分辨。要達到心中理解,手上感知,認識病情並預測生死的境界,這種高手確實少之又少。脈象的根本,源自腎臟,由胃臟養育。營氣運行在脈管之中,衛氣運行在脈管之外。脈管自身不會運動,而是跟隨氣的運行。氣動脈應,十二條經絡中都有動脈,不只是手太陰肺經的寸口部位。然而,診斷生死時,一定會用到手太陰肺經的寸口,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肺臟主管氣,控制呼吸,五臟六腑的氣血都在這裡匯聚。人的心臟每天日夜跳動約13,500次,脈搏每跳動50次,血液就循環全身一次。營氣和衛氣在陽經運行25次,在陰經運行25次,形成一個完整的循環。所以,當脈搏跳動50次後,再次在手太陰肺經的寸口相遇,這表示五臟六腑的氣血都已經運行完畢,所以診脈通常選擇寸口。

診脈的方法有三部九候,每一部分包含浮、中、沉三個層次。診斷中有15種脈象變化,六個部位都有這些變化。如果脈象來回不停,表示身體健康;但如果有50次跳動中出現停頓,就能判斷生死,並對瀕臨死亡的人進行急救。診脈怎麼能輕易忽視呢?

脈象訣竅提到,脈象停頓有促、代、結的不同,有陰陽生死的差異,可能涉及痰、積、狂、斑、毒、疽、氣衰、胎墜等情況。這些都是因為真元敗壞,氣血枯竭造成的。無論是促、代、結,只要在20到30次脈搏之間,有時會出現一次停頓,表示病情還不算嚴重,還可以延續一段時間。但如果在3到5次脈搏之間或2到3次脈搏之間出現一次停頓,表示病情已經很嚴重,死期將至。病情的表現不僅僅是脈象訣竅中提到的痰、積、狂、斑、毒、疽、胎墜等,還有很多其他的情況。我經歷了很多年,初步瞭解了診脈,見過很多病情。大約在3到5次脈搏之間或2到3次脈搏之間出現一次停頓的脈象,初期可能只是氣短,偶爾咳嗽。病情逐漸惡化,面部和腳部開始浮腫,病情加重時,全身都會浮腫,腹部膨脹,睪丸腫大,無法平躺。水分泛濫,轉化為痰,食慾逐漸減退,最終發展到無法挽救的地步。醫生可能會說,脈象中間的停頓在老年人身上不算病,即使生病,也只是痰阻塞經絡,堵塞不通,不必擔心。但是,病人聽到這種說法,可能會完全相信醫生,任由他治療。醫生說這種話,可能會大劑量使用藥物,快速攻擊病竈。然而,他們不知道,脈象中的停頓與生死息息相關。突然攻擊,氣血迅速耗盡,可能幾天之內就會死亡。

脈象與氣血密切相關,脈象中間的停頓表示氣血無法連接。如果在3到5次脈搏之間或2到3次脈搏之間出現一次停頓,表示氣血更加無法連接。初期病情可能只有氣短的現象,醫生難道沒有發現嗎?脈象中間停頓,然後病情轉變為喘息和滿脹,醫生難道沒有聽說過嗎?這種病情通常源於肺臟和腎臟。肺臟主管各種氣,肺氣虛弱會導致喘息和咳嗽。肺臟主管皮毛,肺氣虛弱會導致浮腫。肺臟控制呼吸,肺氣虛弱會導致脈象不連貫。肺臟主管調節水道,肺氣虛弱會導致尿量減少。水分滲透到肌肉和汗孔,水分排出,但根本原因在於腎臟,因為腎臟是生氣之源。金水相生,子母臟器。《黃帝內經》說:「其本在腎,其末在肺」,這就是指這種情況。此外,氣短先於浮腫,表示母親傳給兒子病情。即使脈象沒有中間停頓,也屬於逆向症狀。況且脈象中間停頓,先喘息後滿脹,毫無胃氣,即使有高明的醫生,每天使用八味參耆等補品也無濟於事。經典上不是也說過嗎?

呼出的是心肺之氣,吸入的是腎肝之氣。脈象隨著呼吸,是生命的根基,生死的源頭,怎麼能容許中斷呢?普通醫生不懂這個道理,認為診脈困難,卻說是痰凝氣滯,老年人不算病。這是真的嗎?還是假的呢?

2. 附案

洪坑洪翰思先生。年七旬有二。己巳六月患背疽。疽愈後大便泄瀉。且有血。脈息沉細。三五至一間。至十二月漸變氣促咳嗽。遍身浮腫。腹大囊大。夜不能平臥。諸醫皆雲氣血凝滯。風邪未清。藥投幾脫。請餘一診。余辭不治。姑與參地河車之屬投之。半月足流黃水。氣消咳減。一月全瘳。惟間止之脈不退。延至五月復喘腫而卒。

脈至間止。無論結代。總屬不治。特有遲早之異耳。得此明論。顛撲不破。

而行文亦有韓蘇手意。那得不壓倒一時。(門人敏識)

兩儀煎,治肺腎虧虛。永息間止。

人參(一錢),熟地(三錢),陳米(五錢炒)

水煎服。或倍為丸。

白話文:

[案例分享] 這位患者是洪坑的洪翰思先生,他已經七十二歲了。在己巳年的六月,他得了背部的膿瘍。膿瘡治好後,開始出現嚴重的腹瀉,並且伴有出血的情況。他的脈搏微弱且緩慢,每三到五拍之間纔有一拍。到了十二月,他的病情逐漸轉變為呼吸困難和咳嗽,全身浮腫,腹部和下體也明顯增大,晚上無法平躺睡覺。許多醫生認為這是氣血運行不暢,風邪尚未清除所致。他們開出的藥物幾乎都無效,於是邀請我來診治。我原本拒絕治療,但還是給他開了一些人參、熟地和紫河車等補藥。半個月後,他的腳開始流出黃色液體,氣喘和咳嗽都有所減輕。一個月後,病情完全好轉。然而,他的脈搏間歇現象仍然沒有改善,直到五月,他的病情再次惡化,出現喘息和浮腫,最終去世。

如果脈搏出現間歇,無論是結脈還是代脈,通常都是預示著病情難以痊癒。只不過,有的病人會立即死亡,有的則可能還能維持一段時間。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們就能明白這種情況的嚴重性。

這段文字的寫作風格,彷彿出自韓愈或蘇軾之手,其深邃的思想和精煉的語言,確實令人敬佩。(門人敏識)

兩儀煎,用於治療肺腎虧虛,可永久消除脈搏間歇。

配方:人參(一錢)、熟地(三錢)、陳米(五錢,炒過)。用水煎煮服用,或者加大劑量做成丸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