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症會心錄》~ 卷上 (13)
卷上 (13)
1. 頭痛
頭痛一症:病家視其微疾而輕忽之;醫家盡認傷寒而妄治之。藥投而病漸增,病增而藥愈亂,束手無策,待斃莫救。此辨之不可不早也。
夫經言外感有頭痛,內傷亦有頭痛,豈容混治而無所區別?
第外感頭痛,有痛在陽經,有痛在陰經。如太陽、陽明、少陽頭痛屬陽經;厥陰頭痛屬陰經。然其初發必寒熱,其背必痠痛,其項必強痛,其目珠額前痛,其耳聾兩脅痛,其脈必緊數;其厥陰無身熱,嘔而吐沫。若素無頭痛之患,而忽然暴發痛,兼表症,痛亦隱穩;及按之、摩之、縛束之而痛不定者,乃外感之頭痛。治在風池風府,調其陰陽;汗在表而散在巔,清在陽而溫在陰也。
內傷頭痛,有痛在陰虛,有痛在陽虛。如火升巔頂作痛者,必煩躁內熱,面赤口渴,大便秘結;其脈必大數而空,或細數而弦,屬陰虛。如寒沖髓海作痛者,必羞明畏寒,手足厥冷,面多青慘,大便溏泄;其脈必細遲而微,或虛大無力,屬陽虛。然其初發無寒熱,無急痛不可忍;其精神必倦怠,其飲食必不甘。若素有頭痛之患,忽然暴發痛,無表症,陰分痛甚;及按之、摩之、縛束之而痛稍緩者,乃內傷之頭痛。治在水火二臟,調其營衛;補真陰而益元陽,病在上而治在下也。
夫六腑清陽之氣,五臟精華之血,皆會於頭,為至清至高之處;故為天象,謂之元首至尊而不可犯者也。
凡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以為常度,則無頭痛之患。苟外因風寒霧露之觸,內因痰火濕熱之薰,及偏正頭風之症,雖痛不見殺人於數日之間;而殺人於數日之間者,則為內傷之真頭痛也。
蓋腦為神藏,謂之泥丸宮而精髓藏焉。人生精氣,實於下則髓海滿於上,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無如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致腎氣不充而髓海空虛,腎陰不足而陰火沖逆,腎陽不壯而寒氣通腦。醫者不達其故,復投羌、防、辛、芷之屬溫之散之。
夫既虧在陰矣,我又從而溫之,不益虧其真陰乎?既虧在陽矣,我又從而散之,不愈虧其真陽乎?
無怪乎變症蜂起,痛極而厥。吾見神為之昏,目為之定,牙為之噤,舌為之黑,面為之戴陽,手足為之抽掣,語言為之譫妄。斯時真知其虧在陰也,則用六味歸芍湯,加人參、童便之屬,壯水之主,以鎮陽光。真知其虧在陽也,則用八味養血湯,加人參、鹿茸之屬,益火之原,以消陰翳。
此症尤惟婦人血海空虛者多有此患。安可不法內經「精則養神,柔則養筋」之旨,而以補元為汲汲耶?
奈何庸碌之輩,不明肝腎為髓海之原,精氣為神藏之根!一見頭痛,概以傷寒目之,濕熱疑之,食滯謂之;人事清則曰病在傷寒三陽經。
白話文:
頭痛是一種疾病,有些人輕忽其微小症狀,醫生則往往誤認為傷寒而胡亂治療,導致病情加重,藥物越用越亂,最終束手無策,病人等死無救。因此,早期辨別病因至關重要。經書記載,外感和內傷都會引起頭痛,不可混淆治療。
外感頭痛,疼痛部位可能在陽經或陰經,例如太陽、陽明、少陽經頭痛屬陽經,厥陰頭痛屬陰經。初期通常伴隨寒熱、背痠、項強、額頭和眼珠疼痛、耳聾、兩脅疼痛,脈象緊數;厥陰頭痛則無身熱,但會嘔吐涎沫。如果原本沒有頭痛,突然劇烈疼痛,伴隨表證,按壓、摩擦、束縛都無法減輕疼痛,就是外感頭痛,治療應著重於風池、風府穴位,調節陰陽,使汗液從體表排出,清熱於陽,溫暖於陰。
內傷頭痛,則分為陰虛和陽虛兩種。頂部火熱疼痛,伴隨煩躁、內熱、面紅、口渴、便秘,脈象大數或細數弦,屬於陰虛;寒氣衝擊腦髓導致疼痛,伴隨畏光、畏寒、手腳冰冷、面色青白、大便溏瀉,脈象細遲或虛大無力,屬於陽虛。內傷頭痛初期沒有寒熱,疼痛也不劇烈,患者精神倦怠,飲食無味。如果原本就有頭痛,突然劇烈疼痛,沒有表證,陰分疼痛明顯,按壓、摩擦、束縛後疼痛略微減輕,就是內傷頭痛,治療應著重於調理腎臟和心臟,調節營衛,滋補真陰,益壯元陽,上病下治。
六腑清陽之氣和五臟精華之血都匯聚於頭部,頭部是至清至高之處,如同天象,是人體最重要的部位,不可輕忽。手部三陽經從手部走向頭部,足部三陽經從頭部走向足部,這是正常的經絡運行,如果沒有外邪入侵,就不會頭痛。但如果外受風寒霧露,內有痰火濕熱,或患有偏正頭痛,即使頭痛不會在幾天內致命,但長期內傷引起的頭痛,卻可能危及生命。
腦部是神明藏匿之處,稱為泥丸宮,精髓藏於其中。人體精氣充足,則髓海充盈,精神內守,就不易生病。然而,有些人酗酒縱慾,損耗精氣,導致腎氣不足,髓海空虛,腎陰不足,陰火上逆,腎陽不足,寒氣入侵腦部。醫生如果不了解病因,使用溫散之藥,反而會加重病情。陰虛者再用溫藥,會更損傷真陰;陽虛者再用散藥,會更損傷真陽。
因此,病情會迅速惡化,疼痛劇烈,甚至出現昏迷、瞳孔固定、牙關緊閉、舌頭發黑、臉色發紫、手腳抽搐、胡言亂語等症狀。此時,如果是陰虛,就要服用六味地黃丸,加入人參、童便等藥物,滋補腎水,抑制陽氣;如果是陽虛,就要服用八味養血湯,加入人參、鹿茸等藥物,益補腎陽,消除陰寒。尤其是婦女,血虛者更容易患此病。因此,醫生應遵循《內經》“精則養神,柔則養筋”的原則,著重於補益元氣。可惜很多庸醫不明肝腎為髓海之源,精氣為神藏之根,一見頭痛就認為是傷寒、濕熱或食滯,不了解疾病的本質,只知按傷寒三陽經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