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蘊谷

《雜症會心錄》~ 卷上 (13)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3)

1. 膈症

愚按膈症。病在上焦。而其原實在下焦。飲食下咽。至膈不能直下。隨即吐出。乃賁門為病。血液乾枯。胃口收小。初病漿粥尚可入。病久飲食俱難下。蓋血液枯熇。津液不潤。凝結頑痰而阻塞胃脘者有之。氣結不行。血滯成瘀。而阻塞胃脘者有之。第賁門之熇。頑痰之聚。

瘀血之阻者。皆由憂思過度則氣結。氣結則施化不行。酒色過度則傷陰。陰傷則精血耗竭。運守失職。而脾中之生意枯。五液無主。而胃中之津液涸。緣虛陽上泛。挾衝任二脈。直上陽明。賁門終日為火燔燎。迫之又迫。不熇不已。是以隔塞不通。食不得入矣。雖然。膈之食不得入為有火。

白話文:

我觀察到膈症,病症出現在上焦,但根源卻在下焦。食物下咽後,卡在膈膜處無法順利下降,隨即吐出,這是賁門出了問題。血液乾燥枯竭,胃口變得越來越小,初期還能勉強吃些稀飯粥,時間久了,連食物都難以下嚥。這是因為血液乾燥枯燥,津液不足,凝結成頑痰堵塞胃脘;或者氣機阻塞不通,血液瘀滯形成血塊,阻礙胃脘。賁門的乾燥、頑痰的堆積、瘀血的阻礙,都是因為憂思過度導致氣機阻塞,氣機阻塞則消化運化功能失常;或者縱慾過度損傷陰液,陰液受損則精血耗竭,運化功能失調,脾臟的生化功能衰退,五臟液體無主,胃裡的津液也枯竭。由於虛陽上泛,挾帶衝任二脈,直上陽明經,賁門終日被火氣灼燒,不斷地受到刺激,一直處於乾燥狀態。因此,膈膜阻塞不通,食物無法進入。雖然膈膜無法進食是因為有火氣,但這都是由內在的病因引起的。

與反胃之食久復出為無火。迥乎不同。而膈症之火。其根實發乎腎。若腎中水虧。不能攝伏陽光。而虛火不藏者。治宜壯水之主。從陰引陽。而焰光自斂。若腎中火虧。不能生化元氣。而龍火不歸者。治宜益火之源。補陽生陰。而真氣上升。如是則血液有生動之機。賁門有滋養之潤。

胃司受納。而脾司傳化矣。夫酒色操心之輩。多有此症。為虛為實。不辨自明。若劉氏下以鹹寒之味。損胃尤烈。嚴氏分有五膈之名。惑人失從。不若養血益氣。以通腸胃。補陰助陽。以救本原。則大便潤而小便通。下既宣通。必無直犯清道。上衝賁門之患也。奈何學淺庸工。

白話文:

反胃的食物久久吐出,是無火之症,與膈症的火截然不同。膈症之火的根源實則來自腎臟。若腎中精氣不足,無法抑制陽氣,導致虛火外泄,則需滋補腎水,引導陰氣生陽,火光自然收斂。若腎中火氣不足,無法生化元氣,導致真火不歸,則需補充腎火,補陽生陰,真氣才能上升。如此血液才能生生不息,賁門才能滋潤。

胃負責接收食物,脾負責消化吸收。那些嗜酒好色、操心勞神的人,很容易患上膈症,虛實之症,不言而喻。若像劉氏般用寒涼之藥,會更傷胃。嚴氏則將膈症分為五種,讓人迷失方向。不如養血益氣,暢通腸胃,補陰助陽,以治本源,如此大便通暢,小便順利,下焦宣通,自然不會直犯清道,上衝賁門。可嘆學識淺薄、醫術平庸之人,卻不知此理。

泥於氣結不行。阻礙道路之故。妄投辛香破氣。化痰清火之藥。謂病生於鬱結。而驟開之。或得效於頃刻。終必至於乾枯委頓而斃者。不可勝數也。張雞峰云。病在神思間。謂養其神。清其思。而後津液歸聚於胃中。庶能稍延歲月。病膈者。其可不達觀而返觀內照耶。余閱歷數十載。

見年少者無此患。年老者有此症。其為氣血之虧。水火之弱。上焦之枯。腸胃之燥。已明效大驗。治此者不急急求脾腎根本而補救之。而反從事於開關詭異之法。以為捷徑也。以為得計也。以為理是也。噫。醫亦愚矣哉。

膈之因。本於陰陽之虛。自當補救根本。泥於氣結。投以破氣。去病遠矣。主此論以治膈。不有春回寒谷哉。

白話文:

許多人因氣結不通而生病,導致阻塞身體的運作。有些人誤以為用辛香溫熱的藥物可以破氣化痰、清熱解毒,認為病症源於鬱結,快速打開就能見效。然而,這種急於求成的做法往往會造成身體虛弱、枯竭,最終走向死亡,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張雞峰曾說,病症來自於精神思緒的困擾,應該要養護精神、澄清思緒,讓津液回歸胃中,才能稍微延年益壽。患有膈病的人,難道不能透過反省內觀來獲得開悟嗎?

我行醫數十年,發現年輕人很少患有此病,而年長者則常患有膈病。這其實是氣血虧損、水火虛弱、上焦枯竭、腸胃乾燥所致。這些問題已經得到充分驗證,是明確的原因。治療此病時,不應急於求成,直接補益脾腎根本,反而應該採用開關詭異的方法,以為是捷徑、以為是策略、以為是真理。唉,醫術真是愚蠢至極!

膈病的根源在於陰陽虛弱,應當補救根本。執著於氣結,就使用破氣藥物,這樣治病就會離真相越來越遠。用這種理論來治療膈病,就如同春天回到寒冷的山谷,毫無意義。

六味地黃湯

八味地黃湯(俱見審虛實門)

通幽湯,治幽門不通。上衝吸門。噎塞不開。氣不得下。大便艱難。名曰下脘不通。治在幽門。

當歸身,升麻,桃仁,紅花,甘草(炙各一錢),生地黃,熟地黃(各一錢),加麻子仁(三錢)

白話文:

六味地黃湯和八味地黃湯的詳細內容,可以參考審虛實門。

通幽湯用於治療幽門不通暢,導致食物向上逆流,吞嚥困難,氣息下不去,大便排泄困難,稱為下脘不通,治療的部位在幽門。

配方包括:當歸、升麻、桃仁、紅花、甘草(各一錢,甘草炙過)、生地黃、熟地黃(各一錢)、麻子仁(三錢)。

水煎服。

秘方,治噎膈

童便,牛羊乳,韭汁,竹瀝,蜜,薑汁,甘蔗汁

和勻溫服。

又方,以手巾裹杵頭糠。時時拭齒。或括下杵頭糠。口內含之。

白話文:

將藥材水煮後服用,可治療噎膈。秘方如下:取童尿、牛奶或羊奶、韭菜汁、竹瀝、蜂蜜、薑汁、甘蔗汁,混合均勻溫服。另外,可用手帕包裹搗碎的米糠,時常擦拭牙齒,或將搗碎的米糠塞入牙縫中含著。

2. 盜汗

盜汗者。乘人睡熟而出。意同盜賊之義也。蓋本原充實者。睡則神氣收斂於內。本元不足者。睡則神氣浮越於外。汗亦因之流溢。總之由陰不平。而陽不秘耳。夫寤寐皆由衛氣為主。晝行於陽。動則為寤。夜行於陰。靜則為寐。衛氣行里。則表中陽氣不致。平人營衛調和。雖毛竅開發。

而津液內藏。若腎失閉藏之職。肝行疏泄之令。水虛而火炎。衛強而營弱。內熱蒸蒸。氣化汗泄。亦毛竅疏豁。有隙可乘也。寤則目張。行陰之氣復還於表。而肌腠秘密。汗欲出而無由矣。治法宜滋陰以榮內。益氣以衛外。薛氏云。腎氣虛弱。盜汗發熱者。用六味丸。腎氣虛乏。

白話文:

盜汗指的是人睡著時出汗,就像盜賊一樣趁人熟睡時偷襲,所以稱為盜汗。這是因為身體虛弱,睡覺時陽氣外泄,無法收斂於內,導致汗水流溢。總之,盜汗的根本原因是陰虛陽浮。人醒著和睡著都依靠衛氣運作,白天衛氣運行於陽氣,活動時人就清醒,夜晚衛氣運行於陰氣,靜止時人就睡著。衛氣運行順暢,則體表陽氣不會外泄。一般人營氣和衛氣調和,即使毛孔開闔,津液也能留在體內。但如果腎臟失去封藏的功能,肝臟疏泄失調,導致水液不足而火氣旺盛,衛氣強盛而營氣虛弱,內熱蒸蒸,氣化成汗水外泄,毛孔也變得疏鬆,就像給盜汗可乘之機一樣。清醒時眼睛張開,陰氣回歸體表,肌膚毛孔緊閉,汗水無法排出。治療方法應該滋陰補內,益氣護外。薛氏說:腎氣虛弱,盜汗發熱的患者,可以用六味丸。腎氣虛乏……

盜汗惡寒者。用八味丸。氣血俱虛。而盜汗者。用十全大補湯。陽盛陰虛者。用當歸六黃湯。傷寒盜汗。責在半表半裡。膽有熱也。用小柴胡湯。是在醫家運用變化之妙。而不得膠乎一定之則也。

寤則目張。行陰之氣復還於表數語。盡得盜汗之秘。

六味丸

八味丸(見審虛實門)

十全大補湯

熟地(三錢),當歸(三錢),人參(二錢),茯苓(二錢),白朮(二錢炒),白芍(二錢炒),川芎(一錢),肉桂(一錢),黃耆(一錢炙),甘草(一錢炙)

白話文:

盜汗惡寒的治療

盜汗伴隨惡寒的人,可以服用八味丸。

氣血雙虛導致盜汗的人,可以服用十全大補湯。

陽氣盛而陰虛的人,可以服用當歸六黃湯。

傷寒導致盜汗,屬於半表半裡的病症,可能是膽熱引起的。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

這些都是醫生運用變化之妙,而不能一成不變地遵循一定法則。

關於盜汗的描述

醒來時眼睛睜得大大的,這是因為行陰之氣又回到體表所致。這幾句話道盡了盜汗的秘密。

方劑說明

六味丸

八味丸(見審虛實門)

十全大補湯

熟地(三錢)、當歸(三錢)、人參(二錢)、茯苓(二錢)、白朮(二錢,炒)、白芍(二錢,炒)、川芎(一錢)、肉桂(一錢)、黃耆(一錢,炙)、甘草(一錢,炙)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當歸六黃湯

黃耆(二錢炙),當歸(一錢),生地(一錢),熟地(一錢),黃柏(五分),黃連(五分),黃芩(五分)

水煎服。

小柴胡湯(見胎瘧並三瘧門)

白話文:

水兩碗,煎煮至八分滿,飯後服用。

當歸六黃湯:黃耆兩錢(炙),當歸一錢,生地一錢,熟地一錢,黃柏五分,黃連五分,黃芩五分。水煎服。

小柴胡湯(見胎瘧並三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