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症會心錄》~ 卷上 (7)
卷上 (7)
1. 中風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
三化湯
厚朴(薑製),大黃,枳實,姜活(各等分)
每服三兩。水三升。煎至一升。終日服。以微利即止。
金匱續命湯,治中風肢體不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處。拘急不能轉側。並治伏不得臥。咳逆上氣。面目浮腫。
麻黃(去節),人參,當歸,石膏,桂枝,川芎,乾薑,甘草(各三兩)
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溫服一升。當小汗。薄覆脊。憑几坐。汗出即愈。不汗更服。無所禁忌。勿當風。
千金大續命湯,即前方內去人參加黃芩。荊瀝元戎方用竹瀝。
小績命湯(千金),通治八風五痹痿厥等疾。以一歲為總。六經為別。春夏加石膏知母黃芩。秋冬加官桂附子芍藥。又於六經分別。藥內隨症細分加減。自古名醫。不能越此。
麻黃(去節),人參(去蘆),黃芩(去腐),芍藥,甘草(炙),川芎,杏仁(去皮尖炒),防己,官桂(各一兩),防風(一兩五錢),附子(五錢炮去皮臍)
上除附子杏仁外為粗末。後入二味和勻。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加姜五片。煎至一盞去渣。稍溫。食前服。
愈風湯,治中風諸症。當服此藥以行通諸經。則大風悉去。縱有微邪。只從此藥加減而治之。若初覺風動。服此不致倒僕。此乃治未病之要藥也。
羌活,甘草,防風,當歸,蔓荊子,川芎,細辛,黃耆,地骨皮,獨活,秦艽,黃芩,芍藥,枳殼,人參,麻黃,白芷,甘菊,薄荷,枸杞子,知母(各三兩),生地黃,蒼朮(各四兩),肉桂(一兩)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二鍾。生薑三片。煎七分。空心臨臥服。空心一服吞下二丹丸。謂之重劑。臨臥一服吞下四白丹。謂之輕劑。假令一氣之微汗。用愈風湯三兩。加麻黃一兩。作四服。加姜七片。空心服。以粥投之。得微汗則佳。
便不通利。用愈風湯三兩。加大黃一兩。亦作四服。每服加生薑五七片。臨臥煎服。得利為度。
景岳曰。中風一症。病在血分。多屬肝經。肝主風水。故名中風。奈何自唐宋名家以來。竟以風字看重。遂多用表散之藥。不知凡病此者。悉由內傷。本無外感。既無外感。而治以發散。是速其危耳。若因其氣血留滯。而少佐辛溫。以通行經絡則可。若認風邪。而必用取汗以發散則不可。倘其中亦或有兼表邪而病者。則諸方亦不可廢。錄之亦以存古人之法耳。
白話文:
中風
喝兩碗水,煎到剩七分,在吃飯前服用。
三化湯
厚朴(用薑汁製過)、大黃、枳實、羌活(各等分)。每次服用三兩,用水三升煎煮到剩下一升,整天服用,稍微腹瀉就停止。
金匱續命湯,治療中風導致肢體無法活動、口不能言、昏迷不知疼痛、身體僵硬無法轉動,也治療無法躺臥、咳嗽氣喘、臉部浮腫。
麻黃(去掉節)、人參、當歸、石膏、桂枝、川芎、乾薑、甘草(各三兩)。將以上九味藥材用水一斗煮到剩四升,溫熱服用一升,應當會微微出汗,用薄被蓋住背部,靠著東西坐著,出汗後就會好轉,不出汗就再服用,沒有什麼禁忌,但不要吹風。
千金大續命湯,就是金匱續命湯去掉人參,加入黃芩。荊瀝元戎方使用竹瀝。
小續命湯(千金方),普遍治療各種因風、痹、痿、厥等引起的疾病。以一年作為總體,再以六經來區分。春夏時節加入石膏、知母、黃芩,秋冬時節加入肉桂、附子、芍藥。又根據六經分別,在藥方中根據病情仔細加減藥材。自古以來的名醫都不能超出這個範圍。
麻黃(去掉節)、人參(去掉蘆)、黃芩(去掉腐爛部分)、芍藥、甘草(炙烤過)、川芎、杏仁(去掉皮尖炒過)、防己、肉桂(各一兩)、防風(一兩五錢)、附子(五錢,炮製過去掉皮臍)。將除附子和杏仁之外的藥材磨成粗末,再加入附子和杏仁拌勻。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五片,煎煮到剩下一碗,去渣,稍微溫熱後,在飯前服用。
愈風湯,治療各種中風症狀。應當服用此藥來疏通經絡,這樣大風邪氣就會消失。即使有輕微的邪氣,也只需在此藥方的基礎上加減藥材來治療。如果剛開始感覺到風邪發作,服用此藥就不會倒地不起,這是治療未發病的重要藥方。
羌活、甘草、防風、當歸、蔓荊子、川芎、細辛、黃耆、地骨皮、獨活、秦艽、黃芩、芍藥、枳殼、人參、麻黃、白芷、甘菊、薄荷、枸杞子、知母(各三兩)、生地黃、蒼朮(各四兩)、肉桂(一兩)。將以上藥材搗碎,每次服用一兩,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三片,煎到剩七分,空腹或臨睡前服用。空腹服用一次並吞下二顆丹藥,稱為重劑;臨睡前服用一次並吞下四顆白丹,稱為輕劑。假如只是微微出汗,就用愈風湯三兩,加入麻黃一兩,分成四次服用,每次加入生薑七片,空腹服用,再喝粥,如果能微微出汗就好。
如果大便不通暢,就用愈風湯三兩,加入大黃一兩,也分成四次服用,每次加入生薑五到七片,在臨睡前煎服,腹瀉後停止服用。
景岳說:中風這種病,病在血分,多半是肝經的問題。肝主風和水,所以叫做中風。但是自唐宋以來的名醫,過於重視「風」這個字,就多用發散的藥來治療。不知道凡是得這個病的人,都是因為內傷,本來就沒有外感。既然沒有外感,卻用發散的藥來治療,是加速病情惡化。如果是因為氣血停滯,少用一點點辛溫的藥來疏通經絡還可以;如果認為是風邪入侵,而一定要用發汗的方法來發散,那就不可取了。如果其中也有兼有外邪而導致生病的,那麼這些藥方也不能廢棄,記錄下來也是為了保存古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