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症會心錄》~ 卷上 (6)
卷上 (6)
1. 中風
以扶余生之歲月。脾腎大敗。宜用六君子湯。四君子湯。歸脾湯之類。以回中焦之穀氣。肝血大虧。宜用人參養營湯。歸芍地黃湯。八味生脈湯之類。以生肝木之汁少。倘內有燥熱。風火相煽。亦令人暴厥。雖古法有白虎之方。然不若壯水補陰為穩。蓋火之有餘。乃水之不足。
陽之有餘。乃陰之不足也。噫。中年之後。始有是症。三旬以前。從無是患。形體豐肥。每遭此禍。質弱清癯。僅見此厄。不亦精血虧。真氣衰之明效大驗乎。倘庸醫必以外風強辨。試問此風何不及於幼少。而必及於老壯。少及於清癯。而多及於豐肥者。又將何說以解之耶。
故臨川陳先生曰。治風先治血。血勝風自滅。旨哉言乎。
中風之論。隨方書所載。人云亦云。不幾誤乃公事乎。本經酌議洗盡謬說。方屬上工見解。後學遵而行之。陽春滿眼矣。
參附湯
人參(一兩),川附子(五錢)
姜水煎服。
參朮湯
人參(二錢),白朮(二錢炒),黃耆(二錢炙),陳皮(一錢),白茯苓(一錢),甘草(一錢炙)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大補元煎
熟地(五錢),人參(三錢),山藥(二錢),枸杞子(二錢),杜仲(二錢),當歸(二錢),甘草(一錢炙),山萸肉(一錢)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地黃飲子
熟地,巴戟肉,山萸肉,肉蓯蓉(酒洗),石斛,川附子,五味子,白茯苓,石菖蒲,肉桂,遠志肉,麥冬
上各等分。每服五錢。入薄荷少許。生薑同大棗煎服。
八味生脈湯
熟地(五錢),人參(一二錢或五七錢),麥冬(二錢),山藥(一錢五分),山萸肉(一錢五分),丹皮(一錢),茯苓(一錢),肉桂(五分),澤瀉(五分),五味子(五分),川附子(五分)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四君子湯
人參(二錢),白朮(二錢炒),茯苓(二錢),甘草(二錢炙)
加薑棗。水煎服。或加粳米百粒。
六君子湯
即四君加陳皮(一錢五分),半夏(一錢五分),或加鍋心焦(三錢)
如前煎服。
歸脾湯
人參(二錢),白朮(二錢炒),茯神(二錢),棗仁(二錢),黃耆(二錢炙),當歸(一錢),遠志(一錢),木香(五分),甘草(五分炙),龍眼肉(七枚)
煎七分。食遠服。
人參養營湯
人參(一錢),白朮(一錢炒),黃耆(一錢炙),白芍(一錢五分炒),當歸(一錢),陳皮(一錢),肉桂(一錢),甘草(一錢炙),熟地(七分),茯苓(七分),遠志(五分)
加薑棗。水煎服。
歸芍地黃湯
熟地(五錢),當歸(三錢),山藥(二錢炒),萸肉(一錢),白芍(一錢五分炒),茯苓(一錢五分),丹皮(一錢),澤瀉(五分)
白話文:
中風的發生,如同一個人活到了晚年。這是因為脾臟和腎臟的功能嚴重衰退。應該使用六君子湯、四君子湯、歸脾湯之類的藥方,來恢復中焦脾胃的消化功能。如果是肝臟的血液嚴重不足,則應該使用人參養營湯、歸芍地黃湯、八味生脈湯之類的藥方,來補充肝臟的精液。如果體內有燥熱,導致風火相互煽動,也會使人突然昏厥。雖然古代有白虎湯這類的藥方,但不如強壯腎水、滋養陰液的方法穩妥。因為火氣的過盛,往往是因為腎水的不足;陽氣的過盛,往往是因為陰液的不足。
唉!這種疾病大多在中年以後才出現,三十歲以前很少發生。體型肥胖的人,常常會遭遇這種疾病;而體質瘦弱的人,則比較少見。這難道不是精血虧虛、真氣衰弱的明顯證據嗎?如果庸醫堅持說是外來的風邪引起的,那試問這種風邪為何不侵襲年幼的人,而偏偏侵襲年老體壯的人呢?為何不侵襲體質瘦弱的人,而多侵襲肥胖的人呢?這又該如何解釋呢?
所以臨川的陳先生說:「治療風邪,應先治療血虛,血氣充足,風邪自然會平息。」這句話真是說得太好了。
對於中風的論述,各醫書所記載的,人們都人云亦云,這豈不是誤人子弟嗎?我這部醫書仔細斟酌,去除錯誤的說法,這才是高明的醫者所見解。後學之人如果能遵從此理,醫術定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以下是一些治療中風的藥方:
- 參附湯:人參(一兩),川附子(五錢),用薑水煎服。
- 參朮湯:人參(二錢),炒白朮(二錢),炙黃耆(二錢),陳皮(一錢),白茯苓(一錢),炙甘草(一錢)。用水煎煮,分兩次在飯前服用。
- 大補元煎:熟地(五錢),人參(三錢),山藥(二錢),枸杞子(二錢),杜仲(二錢),當歸(二錢),炙甘草(一錢),山萸肉(一錢)。用水煎煮,分兩次在飯前服用。
- 地黃飲子:熟地、巴戟肉、山萸肉、酒洗肉蓯蓉、石斛、川附子、五味子、白茯苓、石菖蒲、肉桂、遠志肉、麥冬,以上各等份,每次服用五錢。加入少量薄荷,和生薑、大棗一起煎服。
- 八味生脈湯:熟地(五錢),人參(一二錢或五七錢),麥冬(二錢),山藥(一錢五分),山萸肉(一錢五分),丹皮(一錢),茯苓(一錢),肉桂(五分),澤瀉(五分),五味子(五分),川附子(五分)。用水煎煮,分兩次在飯前溫服。
- 四君子湯:人參(二錢),炒白朮(二錢),茯苓(二錢),炙甘草(二錢)。加入生薑、大棗,用水煎服。或加入粳米一百粒。
- 六君子湯:即四君子湯加上陳皮(一錢五分),半夏(一錢五分),或加入鍋心焦(三錢)。煎服方法同前。
- 歸脾湯:人參(二錢),炒白朮(二錢),茯神(二錢),棗仁(二錢),炙黃耆(二錢),當歸(一錢),遠志(一錢),木香(五分),炙甘草(五分),龍眼肉(七枚)。用水煎煮,分兩次在飯前服用。
- 人參養營湯:人參(一錢),炒白朮(一錢),炙黃耆(一錢),炒白芍(一錢五分),當歸(一錢),陳皮(一錢),肉桂(一錢),炙甘草(一錢),熟地(七分),茯苓(七分),遠志(五分)。加入生薑、大棗,用水煎服。
- 歸芍地黃湯:熟地(五錢),當歸(三錢),炒山藥(二錢),萸肉(一錢),炒白芍(一錢五分),茯苓(一錢五分),丹皮(一錢),澤瀉(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