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

《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 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下) (3)

回本書目錄

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下) (3)

1. 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下)

麻黃(去節),細辛,芍藥,甘草(炙),桂枝(各三兩),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乾薑(三兩)

上方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掠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一方無干薑,作七味,當從。

小白虎湯

治天行熱痛,大汗出不止,口舌乾燥,飲水數升不已,脈洪大者方:

石膏(如雞子大,綿裹),知母(六兩),甘草(炙,二兩),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熬粳米,熟訖,去米,納諸藥,煮取六升,溫服二升,日三服。

大白虎湯

治天行熱病,心中煩熱,時自汗出,舌乾,渴欲飲水,時呷嗽不已,久不解者方:

石膏(如雞子大一枚,打),麥門冬(半升),甘草(炙,二兩),粳米(六合),半夏(半升),生薑(二兩,切),竹葉(三大握)

上方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粳米,米熟訖,去米,納諸藥,煮至六升,去滓,溫服二升,日三服。

小朱鳥湯

治天行熱病,心氣不足,內生煩熱,坐臥不安,時下利純血如雞鴨肝者方:

雞子黃(二枚),阿膠(三錠),黃連(四兩),芍藥(各二兩)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連、芩、芍三物,取三升,去滓,內膠,列上火,令烊盡,取下,待小冷下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

大朱鳥湯

治天行熱病,重下惡毒痢,痢下純血,日數十行,蠃瘦如柴,心中不安,腹中絞急,痛如刀刺方:

雞子黃(二枚),阿膠(三錠),黃連(四兩),芍藥(各二兩),人參(二兩),乾薑(二兩)

上藥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連、芩、薑五物,得四升訖,內醇苦酒二升,再煮至四升訖,去滓,次納膠於內,更上炎,令烊,取下待小冷,納雞子黃,攪令相得即成,每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小玄武湯

治天行病,腎氣不足,內生虛寒,小便不利,腹中痛,四肢冷者方:

茯苓(三兩),芍藥(三兩),白朮(二兩),乾薑(三兩),附子(一枚,炮去皮)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大玄武湯

治腎氣虛疲,少腹中冷嘲熱諷,腰背沉重,四肢清,小便不利,大便鴨溏,日十餘行,氣惙力弱者方:

茯苓(三兩),白朮(二兩),附子(一枚,炮),芍藥(二兩),乾薑(二兩),人參(二兩),甘草(二兩,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他。

弘景曰:陽旦者,升陽之方,以黃芪為主;陰旦者,扶陰之方,以柴胡為主;青龍者,宣發之方,以麻黃為主;白虎者,收重之方,以石膏為主;朱鳥者,表滋之方,以雞了黃為主;玄武者,溫滲之方,以附子為主;此六方者,為六合之正精,升降陰陽,變互金木,即濟水火,乃神明之劑也。張機撰《傷寒論》,避道家之稱,故其方皆非正名也,但以其藥名之,以推主為識耳。

白話文:

麻黃湯

藥材:麻黃(去除節點)、細辛、芍藥、甘草(炙烤過)、桂枝(各三兩)、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乾薑(三兩)。

將以上八味藥材,加入一斗水,先煮麻黃,煮到水量減少二升,撈去上面的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煮到剩下三升,去除藥渣,溫熱服用,每次一升。另一種配方沒有乾薑,只有七味藥,應該按照這個七味藥的配方來使用。

小白虎湯

適用於治療流行性熱病,症狀為高熱疼痛、大量出汗不止、口舌乾燥、不停地喝水仍然覺得渴,脈搏洪大。

藥材:石膏(像雞蛋大小,用棉布包裹)、知母(六兩)、甘草(炙烤過,二兩)、粳米(六合)。

將以上四味藥材,加入一斗水,先煮粳米,煮熟後撈出米,再加入其他藥材,煮到剩下六升,溫熱服用,每次二升,一天服用三次。

大白虎湯

適用於治療流行性熱病,症狀為心中煩躁發熱、時常自己出汗、舌頭乾燥、口渴想喝水、時常咳嗽不止,病情久久不癒。

藥材:石膏(像雞蛋大小一顆,搗碎)、麥門冬(半升)、甘草(炙烤過,二兩)、粳米(六合)、半夏(半升)、生薑(二兩,切片)、竹葉(三大把)。

將以上七味藥材,加入一斗二升水,先煮粳米,煮熟後撈出米,再加入其他藥材,煮到剩下六升,去除藥渣,溫熱服用,每次二升,一天服用三次。

小朱鳥湯

適用於治療流行性熱病,症狀為心氣不足、內生煩熱、坐立不安、時常拉出像雞鴨肝臟一樣的純血便。

藥材:雞蛋黃(二個)、阿膠(三錠)、黃連(四兩)、芍藥(各二兩)。

將以上五味藥材,加入六升水,先煮黃連、黃芩、芍藥這三味藥,煮到剩下三升,去除藥渣,加入阿膠,放在火上加熱,使其完全融化,取出,稍冷後加入雞蛋黃,攪拌均勻,溫熱服用,每次七合,一天服用三次。

大朱鳥湯

適用於治療流行性熱病,症狀為嚴重的痢疾,拉出純血便,一天拉數十次,身體消瘦如柴,心中不安,腹部絞痛,痛如刀割。

藥材:雞蛋黃(二個)、阿膠(三錠)、黃連(四兩)、芍藥(各二兩)、人參(二兩)、乾薑(二兩)。

將以上七味藥材,加入一斗水,先煮黃連、黃芩、乾薑這五味藥,煮到剩下四升,加入醇苦酒二升,再次煮到剩下四升,去除藥渣,加入阿膠,再次加熱使其融化,取出,稍冷後加入雞蛋黃,攪拌均勻即成,每次服用一升,一天三次,晚上一次。

小玄武湯

適用於治療流行性疾病,症狀為腎氣不足、內生虛寒、小便不順暢、腹痛、四肢冰冷。

藥材:茯苓(三兩)、芍藥(三兩)、白朮(二兩)、乾薑(三兩)、附子(一枚,炮製去除外皮)。

將以上五味藥材,加入八升水,煮到剩下三升,去除藥渣,溫熱服用,每次七合,一天服用三次。

大玄武湯

適用於治療腎氣虛弱疲憊,症狀為少腹部發冷,腰背沉重,四肢冰冷,小便不順暢,大便稀溏,一天拉十多次,氣喘無力。

藥材:茯苓(三兩)、白朮(二兩)、附子(一枚,炮製過)、芍藥(二兩)、乾薑(二兩)、人參(二兩)、甘草(炙烤過,二兩)。

將以上七味藥材,加入一斗水,煮到剩下四升,溫熱服用,每次一升,一天三次,晚上一次。

弘景說:陽旦湯是升陽氣的方劑,以黃芪為主藥;陰旦湯是扶助陰氣的方劑,以柴胡為主藥;青龍湯是宣散發表的方劑,以麻黃為主藥;白虎湯是收斂清熱的方劑,以石膏為主藥;朱鳥湯是滋陰養血的方劑,以雞蛋黃為主藥;玄武湯是溫陽利水的方劑,以附子為主藥。這六個方劑,是天地陰陽之氣的精華,能夠升降陰陽,變化金木,調和水火,是神奇的藥劑。張仲景撰寫《傷寒論》時,避開了道家的稱呼,所以他所用的方劑都不是正式的名稱,只是用藥材的名稱來命名,藉此推斷其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