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
《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 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上) (5)
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上) (5)
1. 辨腎臟病證文並方
茯苓,甘草,桂枝,生薑,五味子(各三兩)
止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或,溫分再服。
陶云:經方有救諸勞損病方,亦有五首,然綜觀共要義,蓋不外虛候方加減而已,錄出以備修真之輔,拯人之危也。然其方意深妙,非俗淺所識,緣諸損候,藏氣互乘,虛實雜錯,藥味寒熱並行,補瀉相參,先聖遺奧,出人意表,漢晉以還,諸名醫輩,張機、衛汜汛、華元化、吳普、皇甫玄晏、支法師、葛稚川、范將軍等,皆當代名賢,咸師式此,《湯液經法》湣救疾苦,造福含靈,其間增減,雖各擅其異,或致新效,似亂舊經,而其旨趣,仍方圓之於規矩也。
白話文:
茯苓、甘草、桂枝、生薑、五味子各三兩。
這個藥方總共五味藥,用水七升煎煮,取三升,溫熱分兩次服用。
陶弘景說:古時候的藥方中有治療各種勞損疾病的方子,共有五個,但綜合來看,它們的要點,大概都是在虛弱的症狀下進行藥物的加減。我把它們記錄下來,是為了輔助修身養性,幫助人們脫離危險。然而這些藥方的用意深奧玄妙,不是一般淺薄的人所能理解的,因為各種虛損的症狀,臟腑之氣互相影響,虛實夾雜,藥性寒熱並用,補瀉相互配合,這是前代聖賢遺留下來的奧秘,出乎人的意料。漢朝晉朝以來,像張仲景、衛汜汛、華佗、吳普、皇甫玄晏、支法師、葛洪、范將軍等名醫,都是當代賢人,都遵循這個模式,《湯液經法》是用來解除疾病痛苦,造福眾生的。他們在原方的基礎上進行增減,雖然各有不同,或者產生新的療效,看起來好像擾亂了舊的經典,但其根本宗旨,仍然像圓規和矩尺一樣有其規範。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