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 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上) (1)
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上) (1)
1. 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上)
梁‧華陽隱居,陶弘景撰
隱居曰:凡學道輩,欲求永年,先須祛疾。或有夙痼,或患時恙,一依五臟補瀉法例,服藥數劑,必使臟氣平和,乃可進修內視之道。不爾,五精不續,真一難守,不入真景也。服藥祛疾,雖系微事,亦初學之要領也。諸凡雜病,服藥汗吐後,邪氣雖難平,精氣被奪,致令五臟虛疲,當即據證服補湯數劑以補之。不然,時日久曠,或變為損證,則生死轉側耳。
謹鈄五臟虛實證候悉列於左,庶幾識別無誤焉。
白話文:
梁‧華陽隱居,陶弘景撰:
**隱居曰:**凡是修道之人,想要長生久視,首先必須祛除疾病。有些人有久病痼疾,有些人則患有暫時的病恙,都應當依循五臟補瀉的原則,服用幾劑藥物,務必使五臟氣息平和,才能開始修煉內視之道。否則,五精不能續接,真氣難以守住,便無法進入真正的境界。服用藥物祛除疾病,雖然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是初學者必須掌握的要領。
凡是各種雜病,服用藥物汗吐之後,邪氣雖然不易消退,但精氣也會被奪走,導致五臟虛弱疲乏。此時應當根據病症,服用幾劑補湯來滋補。否則,時間久了,病情可能會轉變成損傷,到時生死就難以掌控了。
謹記五臟虛實證候,詳列於左,希望大家能夠辨識無誤:
2. 辨肝臟病證文並方
肝虛則恐,實則怒。
肝病者,必兩脅下痛,痛引少腹。虛則目無所見,耳有所聞,心澹澹如人將捕之。氣逆則耳聾,頰腫,治之取厥陰、少陽血者。
邪在肝,則兩脅中痛。中寒惡血在內,則善瘛,節時腫。取之行間以引脅下,補三裏以溫胃中,取耳間青脈,以去其瘛。
陶云:肝德在散。故經云:以辛補之,以酸瀉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適其性而衰也。
小瀉肝湯
治肝實兩脅下痛,痛引少腹迫急當有乾嘔者方:
枳實(熬),芍藥,生薑各三兩
白話文:
肝臟虛弱的人容易感到恐懼,肝臟實熱的人則容易發怒。
患有肝病的人,必定兩肋下方疼痛,疼痛會蔓延至小腹。肝虛則眼睛看不清楚,耳朵卻能聽到聲音,心裡忐忑不安,好像有人要抓捕自己一樣。肝氣逆上則會導致耳聾、臉頰腫脹,治療時要取厥陰、少陽經脈的血液。
邪氣入侵肝臟,就會造成兩肋疼痛。如果體內有寒邪和瘀血,就會容易抽搐,而且在節氣交替時腫脹。治療時要取行間穴位引導脅下疼痛,補足三裏穴位溫暖胃中,並取耳間青脈來消除抽搐。
陶弘景說:肝臟的特性是疏泄。所以經書上說:用辛味藥物來補益肝臟,用酸味藥物來瀉肝氣。肝臟屬於苦寒,容易急躁,可以食用甘味食物來緩解,要根據肝臟的特性來調節,才能保持平衡。
瀉肝湯
適用於肝臟實熱、兩肋下方疼痛,疼痛蔓延至小腹,感到迫切、想要乾嘔的患者。
枳實(熬)、芍藥、生薑各三兩。
上三味以清漿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不瘥,即重作服之。
大瀉肝湯
治頭痛目赤,多恚怒,脅下支滿而痛,痛連少腹迫急無奈方:
枳實(熬),芍藥,甘草(炙),黃芩,大黃,生薑(切)各一兩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溫分再服。
小補肝湯
治心中恐疑,時多惡夢,氣上沖心,越汗出,頭目眩運者方:
桂枝,乾薑,五味子(各三兩),棗(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蕷,當從)
白話文:
將以上三味藥材用三升清漿煮沸,取一升藥汁,一次喝下。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就再次煎煮服用。
大瀉肝湯
治療頭痛目赤,經常生氣,脅肋下脹滿疼痛,疼痛連及小腹,心急難耐的方劑:
枳實(用火烤至焦黃),芍藥,甘草(用火炙烤),黃芩,大黃,生薑(切片)各一兩。
以上六味藥材,用五升水煎煮,取二升藥汁,溫熱後分兩次服用。
小補肝湯
治療心中恐懼疑慮,經常做惡夢,氣上衝心,容易出汗,頭昏目眩的方劑:
桂枝,乾薑,五味子(各三兩),紅棗(十二枚,去核,另一種配方用山藥代替紅棗,應該以紅棗為準)。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心中悸者,加桂枝一兩半;中滿者,去棗;心中如饑者,還用棗;咳逆頭苦痛者,加細辛一兩半;四肢冷,小便難者,加附子一枚,炮。
大補肝湯
治肝氣虛,其人恐懼不安,氣自少腹上沖咽,呃聲不止,頭目苦眩,不能坐起,汗出,心悸,乾嘔不能食,脈弱而結者方:
桂枝,乾薑,五味子(各三兩),旋覆花,代赭石(燒,一方作牡丹皮,當從),竹葉(各一兩),大棗(十二個,去核,一方作薯蕷,;當從)
上七味,以水一斗,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升
白話文:
將桂枝、乾薑、五味子各三兩,旋覆花、代赭石(燒過,也可用牡丹皮)、竹葉各一兩,大棗十二個(去核,也可用薯蕷)放入水中,用一斗水煮到剩下三升,溫熱服下一升,一天喝三次,晚上再喝一次。如果心裡發慌,可以加桂枝一兩半;如果肚子脹滿,就不要放棗;如果心裡像餓一樣,就再放棗;如果咳嗽、呼吸困難、頭疼,可以加細辛一兩半;如果四肢冰冷,排尿困難,可以加炮製過的附子一枚。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肝氣虛弱,導致病人感到恐懼不安,氣從腹部往上衝到喉嚨,不停打嗝,頭昏眼花,不能坐起來,出汗,心跳加速,乾嘔,吃不下東西,脈象虛弱且緊的症狀。
3. 辨心臟病證文並方
心虛則悲不已,心實則笑不休。
心病者,心胸內痛,脅下支滿,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虛則胸腹脅下與腰相引而痛。取其經手少陰、太陽,及舌下血者。其變,刺郤中血者。
邪在心,則病心中前,善悲,是眩仆,視有餘不足崦調之。經云:「諸邪在心者,皆心胞代受,故證如是。」
陶云:心德在耎。故經云:「以鹹補之,苦瀉之。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
小瀉心湯
治心中卒急痛,脅下支滿,氣逆攻膺背肩胛間,不可飲食食之反篤者方:
龍膽草,梔子(打,各三兩),戎鹽(如杏子大三枚,燒赤)
白話文:
一個人如果心虛,就會不停地感到悲傷;而心實的人,則會不停地發笑。
心臟有病的人,會感到胸部疼痛,肋骨下方脹滿,胸背肩胛骨之間疼痛,雙臂內側疼痛。如果心虛,則會感到胸腹肋骨下方與腰部相連的部位疼痛。治療時,要取手少陰經、太陽經以及舌下出血的部位。如果情況嚴重,則需要用針刺郤中放血。
如果邪氣入侵心臟,就會導致心臟前部疼痛,容易感到悲傷,還會出現眩暈、昏倒,視力模糊等症狀。經書上說:「所有入侵心臟的邪氣,都會被心包經所抵擋,因此才會出現這些症狀。」
陶弘景說:「心臟的特性在於柔弱。」因此經書上說:「可以用鹹味的食物來補心,用苦味的食物來瀉心。如果心臟虛弱,就應該吃酸味的食物來收斂。」
瀉心湯:
用於治療心臟突然劇烈疼痛,肋骨下方脹滿,氣逆上衝,導致胸背肩胛骨之間疼痛,無法進食,吃東西反而病情加重的病症。
配方:
龍膽草三兩,梔子三兩(打碎),戎鹽三枚(如杏子大小,燒至赤色)。
上三味,以酢三升,煮取一升,頓服。少頃,得吐瘥。
大瀉心湯
治暴得心腹痛,痛如刀刺,欲吐不吐,欲下不下,心中懊憹,脅背胸支滿迫急,無可奈者方:
龍膽草,梔子(搗,各三兩),苦參,升麻(各二兩),豉(半升),戎鹽(如杏子大三枚)
上六味,服一升,當大吐,吐已必自瀉下,即瘥(一方無苦參,有通草二兩,當從)
小補心湯
治胸痹,心中痞滿,氣結在胸,時從脅下逆搶心,心痛無奈方:
白話文:
上三味藥用三升醋煮,煮到只剩下一升,一次喝完。過一會兒就會吐出來,病就好了。
大瀉心湯
治療突然發作的心腹疼痛,痛得像刀刺一樣,想吐吐不出來,想拉拉不出來,心裡煩躁,兩肋、背部和胸部脹滿難受,感到非常痛苦,無計可施的情況。
藥方:龍膽草、梔子(搗碎,各三兩)、苦參、升麻(各二兩)、豉(半升)、戎鹽(像杏子大小的三枚)
將以上六味藥一起煎服,服用一升,會引起嘔吐,吐完後自然就會拉肚子,病就好了。(有一種方子沒有苦參,有通草二兩,應該採用這個方子。)
小補心湯
治療胸痹,心裡悶脹,氣體阻塞在胸中,有時從脅下向上逆衝到心口,心痛得無奈的情況。
栝蔞(一枚,搗),薤白(八兩),半夏(半升,洗去滑),厚朴(炙,二兩),桂枝(一兩)
上六味,以白漿一斗煮取四或,每服二或,日再。(一方有杏仁半升,無半夏,當從)
心胞氣實者,受外邪之動也,則胸脅支滿,眩中澹澹大動,面赤,目黃,善笑不休;虛則血氣少,善悲,久不已,發癲仆。
小瀉心湯
治胸腹支滿,心中跳動不安者方:
黃連,黃芩,大黃(各三兩)
白話文:
栝蔞一枚,搗碎,薤白八兩,半夏半升,洗去表面的滑潤部分,厚朴兩兩,炙烤,桂枝一兩。以上六味藥材,用白漿一斗煮取四升,每次服用兩升,每天服用兩次。如果藥方中加入杏仁半升,則不用半夏,可以依照這個藥方服用。心胞氣實的人,容易受到外邪影響,表現為胸脅脹滿,眩暈,心悸,面色潮紅,眼睛發黃,容易發笑不停;虛弱的人,血氣不足,容易悲伤,而且時間長久,還會發狂昏倒。
小瀉心湯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心中跳動不安的藥方:黃連、黃芩、大黃各三兩。
上三味,以麻沸湯三升,漬一食頃,絞去滓,頓。
大瀉心湯
治心中怔忡不安,胸膺痞懣,口中苦,舌上生瘡,面赤如新妝,或吐血,衄血,下血者方:
黃連,黃芩,芍藥(各三兩),乾薑(炮),甘草(炙),大黃(各一兩)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溫分再服,日二。
小補心湯
治血氣虛少,心中動悸,時悲泣,煩中,汗出,氣噫,脈結者方:
代赭石(燒赤,入酢漿中淬三次,打。一方作牡丹皮,當從),旋覆花,竹葉(各二兩),豉(一兩,一方作山萸肉,當從)
白話文:
大瀉心湯用來治療心神不安、胸悶、口苦、舌頭生瘡、臉色紅潤、甚至吐血、鼻出血或便血等症狀。藥方包括黃連、黃芩、芍藥各三兩,乾薑炮製後加入,甘草炙製後加入,大黃一兩。將以上六味藥材用五升水煮至二升,溫熱後分兩次服用,一天兩次。
小補心湯則用來治療血氣不足,導致心慌、容易悲傷、心煩、出汗、打嗝、脈搏細弱等症狀。藥方包括燒紅的代赭石浸醋漿三次後研磨,旋覆花、竹葉各二兩,豉一兩。
上方四味,以不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怔驚不發者,加代赭石,為四兩半;煩熱汗出者,去豉,加竹葉至四兩半,身熱還用豉;心中窒痛心下痞滿者,加豉至四兩半;氣苦少者,加甘草三兩;心下痞滿者,去豉,加人參一兩半;胸中冷而多唾者,加乾薑一兩半;咽仲介介塞者,加旋覆花至四兩半。
大補心湯
治心中虛煩,懊憹不發,怔忡如車馬驚,飲食無味,乾嘔,氣噫,時或多唾,其人脈結而微者方:
代赭石(燒赤,入酢頭中淬三次,打。一方作牡丹皮,當從),旋覆花,竹葉(各三兩),豉(一方作山萸肉,當從),人參,甘草(炙),乾薑(各一兩)
上方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白話文:
這方藥叫做大補心湯,主要用於治療心虛煩躁、心神不寧、心悸、食慾不振、乾嘔、噯氣、唾液增多等症狀,並且脈搏細弱。具體做法是:將代赭石(燒紅後放入醋中淬三次,再研磨)、旋覆花、竹葉(各三兩)、豉(有些版本用山萸肉代替)、人參、甘草(炙)、乾薑(各一兩)這七味藥材,用一斗水煮,煮到剩下四升,溫熱服下一升,每天三次,晚上再服一次。如果患者出現驚悸不安,可以加代赭石四兩半;如果患者煩熱出汗,可以去掉豉,加竹葉四兩半,但身體發熱時還是要用豉;如果患者胸悶心痛,可以加豉四兩半;如果患者氣短乏力,可以加甘草三兩;如果患者腹部脹滿,可以去掉豉,加人參一兩半;如果患者胸悶寒涼,唾液增多,可以加乾薑一兩半;如果患者咽喉阻塞,可以加旋覆花四兩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