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

《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 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下) (2)

回本書目錄

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下) (2)

1. 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下)

味鹹皆屬火,旋覆花為之主,大黃為木,澤瀉為土,厚朴為金,硝石為水。

味甘皆屬土,人參為之主,甘草為木,大棗為火,麥冬為金,茯苓為水。

味酸皆屬金,五味子為之主,枳實為木,豉為火,芍藥為土,薯蕷為水。

味苦皆屬水,地黃為之主,黃芩為木,黃連為火,白朮為土,竹味為水。

此二十五味,為諸藥之精,多療諸五臟六腑內損諸病,學者當深契焉。

經云:「主於補瀉者為君,數量同於君而非主故為臣,從於佐監者為佐使。」

陶隱居曰:此圖乃《湯液經法》盡要之妙,學者能諳於此,醫道畢矣。

弘景曰:「外感天行,經方之藥,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湯。昔南陽張機,依此諸方,撰寫為《傷寒論》一部,療治明悉,後學鹹尊奉之。山林僻居,倉卒難防外感之疾,日數傳,生死往往在三五日間,豈險之虞也,今亦錄而識之。

小陽旦湯

治天行發熱,自汗出而惡風,鼻鳴乾嘔者。

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生薑(二兩,切),甘草(炙,二兩),大棗(十二枚)

上方,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服已,即啜熱稀飯一器,以助藥力,稍令汗出,不可大汗流漓,汗之則病不除也。若不汗出,可隨服之,取瘥止。日三服,若加飴一升,為正陽旦湯。

小陰旦湯

治天行,身熱汗出,頭目痛,腹中痛,乾嘔下利者。

黃芩(三兩)芍藥(三兩)生薑(二兩,切)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

上方,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服湯已,如人行三四裏時,令病人啜白漿一器,以助藥力,身熱之自愈也。

大陽旦湯

治凡病汗出不止,氣息惙,身勞力怯,惡風涼,腹中拘急,不欲飲食,皆宜此方,若脈虛大者,為更切證也。

黃芩(五兩),人參,桂枝,生薑(各三兩),甘草(炙,三兩),芍藥(六兩),大棗(十二枚),飴(一升)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或,去滓,納飴上火,令烊已,每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大陰旦湯

治凡病頭目眩暈,咽中乾,每喜乾嘔,食不下,心中煩滿,胸脅支痛,往來寒熱方:

柴胡(八兩),人參,黃芩,生薑(各三兩),甘草(炙,二兩),芍藥(四兩),大棗(十二枚),半夏(一升,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重上火,緩緩煎之,取得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小青龍湯

治天行,發熱惡寒,汗不出而喘,身疼痛,脈緊者方:

麻黃(三兩),杏仁(半升,熬,打),桂枝(三兩),甘草(炙,一兩半)

上方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減二升,掠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或,去滓,溫服八合,必令汗出徹身,不然恐邪不盡散也。

大青龍湯

治天行,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喘咳不已者。

白話文:

味道鹹的藥材都屬於火性,旋覆花是主要代表;大黃屬木性,澤瀉屬土性,厚朴屬金性,硝石屬水性。

味道甘甜的藥材都屬於土性,人參是主要代表;甘草屬木性,大棗屬火性,麥冬屬金性,茯苓屬水性。

味道酸的藥材都屬於金性,五味子是主要代表;枳實屬木性,豆豉屬火性,芍藥屬土性,薯蕷屬水性。

味道苦的藥材都屬於水性,地黃是主要代表;黃芩屬木性,黃連屬火性,白朮屬土性,竹茹屬水性。

這二十五味藥材是所有藥材的精華,多數能治療五臟六腑內部損傷的各種疾病,學習的人應當深入理解並運用。

經典說:「主要用來補益或瀉下的藥是君藥,數量和君藥相同但不是主要的則是臣藥,輔助君藥和監督其他藥物作用的是佐藥和使藥。」

陶弘景說:這張圖是《湯液經法》的精髓所在,學習的人如果能熟練掌握,醫術就學得差不多了。

弘景說:「對於外感時疫,經典方劑有二旦湯、六神湯等大小不同的湯劑。以前南陽的張仲景,依據這些方劑,撰寫了《傷寒論》一書,治療效果非常明確,後世的醫者都非常推崇。在山林偏僻的地方居住,難以預防突然發生的外感疾病,病情傳染很快,生死往往就在三五天之間,這是多麼危險的事情啊!現在也將這些方子記錄下來。」

小陽旦湯

治療時疫發熱,自己出汗又怕風,鼻塞有聲響、乾嘔的症狀。

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生薑(二兩,切片),甘草(炙,二兩),大棗(十二枚)

以上藥材,用水七升煮成三升,溫服一升。服藥後,立刻喝一碗熱稀飯,幫助藥力發揮,稍微出汗即可,不可大量出汗,否則病不會好。如果沒有出汗,可以繼續服用,直到痊癒為止。每天服用三次。如果加入一升飴糖,就是正陽旦湯。

小陰旦湯

治療時疫,身體發熱出汗,頭痛眼痛,腹痛,乾嘔腹瀉的症狀。

黃芩(三兩),芍藥(三兩),生薑(二兩,切片),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

以上藥材,用水七升煮成三升,溫服一升,每天服用三次。服藥後,就像人走了三四里路一樣,讓病人喝一碗米漿,幫助藥力發揮,身體發熱就會自然痊癒。

大陽旦湯

治療各種疾病,出汗不止,呼吸急促,身體疲勞虛弱,怕風怕冷,腹部拘急,不想吃飯,都適合用這個方子。如果脈象虛大,說明病情更加嚴重。

黃芩(五兩),人參,桂枝,生薑(各三兩),甘草(炙,三兩),芍藥(六兩),大棗(十二枚),飴糖(一升)

以上七味藥材,用水一斗煮成四升,去除藥渣,加入飴糖加熱使其融化,每次服用一升,每天白天三次,晚上一次。

大陰旦湯

治療各種疾病,頭暈眼花,咽喉乾燥,經常乾嘔,吃不下東西,心中煩悶,胸脅疼痛,時冷時熱的症狀。

柴胡(八兩),人參,黃芩,生薑(各三兩),甘草(炙,二兩),芍藥(四兩),大棗(十二枚),半夏(一升,洗過)

以上八味藥材,用水一斗二升,煮成六升,去除藥渣,再加熱慢慢熬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每天服用三次。

小青龍湯

治療時疫,發熱怕冷,不出汗且喘氣,身體疼痛,脈象緊張的症狀。

麻黃(三兩),杏仁(半升,炒過,搗碎),桂枝(三兩),甘草(炙,一兩半)

以上四味藥材,用水七升,先煮麻黃,減少二升,撇去上面的泡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煮成三升,去除藥渣,溫服八合,一定要讓全身出汗,否則恐怕病邪不能完全散去。

大青龍湯

治療時疫,表證沒有解除,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且喘咳不止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