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兒病本氣篇 (11)

回本書目錄

兒病本氣篇 (11)

1. 兒病本氣篇

冬瓜蒸汁為自然汁。無冬瓜用滑石一錢以代冬瓜。冬瓜最妙,毫無他弊。西瓜亦佳。黃豆一味湯,治小兒暑天發熱欲吐特效。

小兒暑病,脈在中部。暑病之脈,最易誤為虛脈,誤為虛脈而用其他補藥,必誤大事。須知虛脈之虛,重按無有,暑脈之虛,按至中部,比較定些,稍不留意,即放過去,暑病乃天的相火不降。暑火不降則傷肺氣,氣傷則脈虛耳。用扁豆補暑脈之虛,用藿香降膽胃之氣也。膽胃均在中焦,故暑病脈在中取。

總而言之,無論大人小兒外感發熱,總是《傷寒論》桂枝湯榮氣疏泄,膽經不降,用芍藥的原則。外感惡寒身痛,總是《傷寒論》麻黃湯衛氣閉斂,肺經不降,用麻黃的原則。但芍藥敗火,麻黃散氣,小兒均不可用,惟用黃豆黑豆以代芍藥,用蔥頭豆豉以代麻黃,豆類又能顧中,功效既大,流弊全無,此為小兒外感最妥之法也。

時令病的小兒病,惟疹子最多。疹子原因與溫病同,皆木氣疏泄,衝開肺金,相火逆騰,中下大虛之病。大人溫病以汗解,小兒溫病以疹解。汗乃血所化,疹乃血所成。木氣疏泄,故疹為紅色。木氣疏泄,分疏泄正常與疏泄不及兩證。正常宜養,不及宜補。正常為順,不及為逆。

正常之脈,右較左盛;不及之脈,右較左虛,或右左均微。咳者,金氣被木氣衝開也。眼含淚者,木氣疏泄也。耳冷者,膽經相火外泄也。發熱者,木氣疏泄相火不降也。昏睡者,木動火逆中氣虛也。

疏泄正常證狀為發熱甚盛、面色充足、小便清利、大便不瀉、疹出成粒、色紅粒飽、膝下都有。病人所在地,冬令寒冷,冬不聞雷,大氣中木氣根深,來春小兒疹病發生,必皆疏泄正常之證。惟身體陽虛之小兒,則偶有不及之證。疏泄正常者,方用四豆飲煎服。只要發熱,不論疹點已出未出,始終只用此方。

養中和木,調升降收相火,自然熱平身安,不生他變而愈。右脈重按充足者,飯豆易淡豆豉以調木宣滯。飯豆除濕補土,脈充足者不宜也。

疏泄不及證狀為發熱不盛、面色痿弱、昏迷不醒、疹出不紅、或不成粒、或疹出成片、或一出即回、或疹悶難出、小便短少,若加吐瀉脈遲肢冷,即易死亡。病人所在地,冬令鳴雷,或冬至起霧。水中封藏的陽氣疏泄於土面,木氣失根,來春必多疏泄不及的疹病發生。如不到交春而發現於冬至後者,則微陽大泄,易成死候。

疏泄不及,以小便短少為要證。右脈微於左脈,或左右兩平而虛微不旺,或右尺無脈,方用巴戟天四豆飲。於四豆飲中加巴戟天五分至一錢,以溫補肝腎,和養木氣,小便一長即為好轉。

疹出即回,與疹悶難出,為肝腎陽虛,疏泄無力。疹出成片,為肝腎陽虛,陽散不回。故巴戟天四豆飲即愈也。有用四逆湯附片乾薑炙草或用理中丸為治者,不甚平穩。因木氣疏泄,不喜剛燥。雖屬陽虛,乃陰中之陽虛,亦宜避去白朮乾薑炙草之剛燥傷陰。巴戟天溫潤不燥,溫補腎氣,與豆同用,又能調木氣之疏泄。

白話文:

[兒病本氣篇]

冬瓜蒸出來的汁液是天然的汁液。如果沒有冬瓜,可以用滑石一錢來代替。冬瓜是最好的選擇,沒有其他副作用。西瓜也很好。單獨用黃豆煮湯,對於小孩夏天發燒想吐的情況有特效。

小孩夏天生病,脈象在身體中間的部位可以摸到。夏天生病的脈象,最容易被誤認為是虛脈,如果誤認為是虛脈而使用其他補藥,必定會造成嚴重錯誤。必須要知道,虛脈的虛弱,用力按壓就感覺不到,而暑邪引起的脈象虛弱,按壓到中間部位,會比較確定,稍微不留意,就會放過去。暑病是因為體內陽氣(相火)無法下降。暑熱之火無法下降就會損傷肺氣,肺氣受損,脈象就會虛弱。用扁豆來補夏天脈象的虛弱,用藿香來降膽和胃的氣。膽和胃都在身體的中間部位,所以夏天生病的脈象要從中間部位來摸。

總之,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外感發燒,都應該依照《傷寒論》裡桂枝湯疏通體內氣血的原則,如果膽經的氣無法下降,就使用芍藥。外感發冷、身體疼痛,都應該依照《傷寒論》裡麻黃湯收斂體表陽氣的原則,如果肺經的氣無法下降,就使用麻黃。但是芍藥會敗火,麻黃會散氣,小孩都不可以使用,只能用黃豆和黑豆來代替芍藥,用蔥頭和豆豉來代替麻黃。豆類又可以照顧到脾胃,功效很大,又沒有任何副作用,這是治療小孩外感最適合的方法。

小兒當季疾病中,以疹子最多。疹子的原因和溫病一樣,都是因為肝氣疏泄,衝開肺金,導致體內陽氣(相火)逆行向上,造成身體中下部虛弱。大人溫病可以用出汗的方式來解決,小孩溫病可以用出疹子的方式來解決。汗是血液所化生,疹子是血液所形成。肝氣疏泄,所以疹子是紅色的。肝氣疏泄,可以分為疏泄正常和疏泄不及兩種情況。疏泄正常要用養的方法,疏泄不及要用補的方法。疏泄正常是順應自然,疏泄不及是違背自然。

疏泄正常的脈象,右邊比左邊強盛;疏泄不及的脈象,右邊比左邊虛弱,或者左右兩邊都很微弱。咳嗽,是因為肺氣被肝氣衝開。眼睛流淚,是因為肝氣疏泄。耳朵冰冷,是因為膽經的陽氣(相火)向外散失。發燒,是因為肝氣疏泄,陽氣(相火)無法下降。昏睡,是因為肝氣妄動,熱氣逆行,導致體內中氣虛弱。

疏泄正常的症狀是發燒很嚴重、面色紅潤、小便清澈順暢、大便不腹瀉、疹子顆粒狀、顏色紅潤飽滿、膝蓋以下都有。如果病人居住的地方,冬天寒冷,冬天沒有聽到雷聲,表示大氣中的肝氣根深蒂固,來年春天小孩出疹子,大多是疏泄正常的症狀。只有體質陽虛的小孩,偶爾會有疏泄不及的症狀。疏泄正常的情況,用四豆飲煎服。只要發燒,不管是疹點已經出現還是還沒出現,都只用這個藥方。

用這個藥方來養護脾胃,調和肝氣,調節陽氣(相火)的升降,自然就能退燒、身體平安,不會產生其他變化而痊癒。如果右邊的脈象用力按壓感覺很強,可以用淡豆豉代替飯豆,來調節肝氣的鬱滯。飯豆有除濕補脾的作用,脈象強盛的人不適合使用。

疏泄不及的症狀是發燒不嚴重、面色萎靡虛弱、昏迷不醒、疹子顏色不紅、或者不成顆粒狀、或者疹子成片狀、或者疹子剛出現就消失、或者疹子悶在裡面很難出來、小便短少。如果加上嘔吐腹瀉、脈象遲緩、四肢冰冷,就容易死亡。如果病人居住的地方,冬天有雷聲,或者冬至時起霧。表示水中封藏的陽氣跑到地面上,肝氣失去根基,來年春天一定會有很多疏泄不及的疹病發生。如果還不到春天,在冬至之後就出現這種情況,表示陽氣大量外泄,容易變成死亡的症狀。

疏泄不及,以小便短少為最重要。右邊的脈象比左邊微弱,或者左右兩邊都微弱不旺盛,或者右手的尺部摸不到脈象,可以用巴戟天四豆飲。在四豆飲中加入巴戟天五分到一錢,來溫補肝腎,調養肝氣,小便一旦順暢就表示好轉。

疹子剛出現就消失,和疹子悶在裡面很難出來,都是因為肝腎陽虛,疏泄無力。疹子成片狀,是因為肝腎陽虛,陽氣散失無法收回。所以用巴戟天四豆飲就能痊癒。有人用四逆湯、附子、乾薑、炙甘草,或者用理中丸來治療,效果不很穩定。因為肝氣疏泄,不喜歡剛強燥烈的藥物。雖然屬於陽虛,但是屬於陰中的陽虛,也要避免使用白朮、乾薑、炙甘草這種剛強燥烈的藥物傷害陰液。巴戟天性溫潤不燥,能夠溫補腎氣,和豆類一起使用,又能夠調節肝氣的疏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