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兒病本氣篇 (8)

回本書目錄

兒病本氣篇 (8)

1. 兒病本氣篇

㿗疝者,睾丸硬連少腹,此肝腎陽虛,不速治癒,病及終身,影響健康,不可忽也。可用五味子三分,甜蓯蓉一錢,清早煎服。日服一次。服至病消為止。服至數劑,硬處作癢,乃陽氣回復,將欲上升,最佳之兆。普通用小茴治疝,取效一時不能斷根。小茴溫散結氣,無治根本之力,五味散結溫補腎中水火之氣,以助肝陽上升,蓯蓉溫潤肝腎形質故效。

五味是腎家專藥,世人因《傷寒論》小青龍湯治咳有五味子,遂認為五味是治咳之藥,流毒千古。五味大熱,肺病大忌。

疳病外證,腹大筋青,大便時結時瀉,身有虛熱,貪食而瘦,面色蒼白,夜不安眠,舌有黃白苔。病之甚者,名曰走馬牙疳,走馬者言其病變之速也。外證口唇部先發生小水泡,外面堅硬,內部破潰,變為黑色,遂向外面穿孔,同時四周蔓延,不甚疼痛,顏色浮腫,虛脫而死。此中陽虛寒,升降無力,濕熱滯於上中二焦不能運動,以至木鬱生蟲之病。

方用甘草瀉心湯加減治之。

炙甘草 三錢,乾薑 二錢,紅棗 六枚去核,黃芩 一錢,半夏 二錢,炒黃連 五分

乾薑草棗溫補中陽,連芩清降凝滯之濕熱,半夏降逆理滯。按其情形加減治之,徐徐而愈。此方分量極重,可減十分之七用之。當歸烏梅亦可加入。此方宜按脈隨時加減,不可呆服。

小兒蟲病,不可用下蟲之藥。蟲乃人身肝木陽氣化生而成。土濕木鬱,然後蟲生。蟲被攻下,肝陽即敗。造化之氣,木生火長,金收水藏。人身生氣消滅,必枯弱羸瘦,不能長命。只因醫家不解人身木氣自病之理,見蟲即攻,攻傷木氣,至死不悟。宜用《傷寒論·厥陰》烏梅丸,調理自愈。

或花椒五分烏梅二枚,溫調木氣亦效,有人問曰:蟲病服厥陰烏梅丸,蟲病遂愈,蟲往何處去了?要知蟲往何處去,須先知蟲從何處來,自有根本治法。凡病皆然也。蟲病外證,腹痛面黃,舌現紅點,甚則唇之內面出現小白點,脈來大小遲數不均,烏梅丸治蟲的意義,詳本書古方上篇。世人都不知蟲理,大家下蟲,哀哉!如蟲病口吐涎水心痛如咬,脈洪大乃為當下之蟲證。

用《金匱》方:甘草二錢熟白蜜四錢鉛粉一錢下之。用鉛粉殺蟲,須重用補中之藥也。分三次服,一服效,止後服。

小兒腹痛,時痛時止,此為蟲病。方用知柏地黃丸附桂地黃丸各一錢,花椒五粒,烏梅一枚,煎服,蟲即自下。此方亦烏梅丸之法,如服後仍痛,可用使君子五枚下之。惟偏熱之地,秋後內熱生蟲,小兒黃瘦,可食使君子三枚,下蟲一次,下後常食黃豆為妥。忽然發熱嘔吐,有時煩躁,而左脈現洪急不寧之象者,亦為蟲病也。

或用烏梅花椒,或用使君子,臨時酌用。烏梅花椒治蟲病之不足,使君子治蟲病之有餘。先用烏梅花椒不效,然後使用使君子,便穩妥矣。

白話文:

睪丸疝氣

睪丸硬化並牽連到下腹部,這是因為肝腎陽氣虛弱。若不盡快治療,會影響終身健康,不可輕忽。可以使用五味子三分、甜蓯蓉一錢,清晨煎服。每日服用一次,直到病情消除為止。服用數劑後,硬化的部位出現搔癢感,這是陽氣恢復、將要上升的好兆頭。一般用小茴香治療疝氣,雖然能暫時見效,但無法根治。小茴香只是溫散結氣,沒有治療根本的力量。而五味子能散結並溫補腎中的水火之氣,幫助肝陽上升;蓯蓉則能溫潤肝腎的精華,所以效果顯著。

五味子是腎臟的專用藥,世人因為《傷寒論》中的小青龍湯使用五味子來治療咳嗽,就認為五味子是治咳的藥,這是流傳千古的錯誤觀念。五味子藥性大熱,肺病患者非常忌諱。

疳病

疳病的外在症狀是肚子腫大,青筋暴露,大便時而便秘時而腹瀉,身體有虛熱,食慾好卻消瘦,面色蒼白,夜裡睡不安穩,舌頭上有黃白色的舌苔。病情嚴重的,稱為「走馬牙疳」,「走馬」是指病程發展非常迅速。外在症狀是口唇部位先出現小水泡,外面堅硬,內部潰爛,變成黑色,然後向外穿孔,同時向四周蔓延,疼痛不嚴重,顏色浮腫,最後因虛脫而死。這是因為體內陽氣虛寒,升降功能失調,濕熱停留在上、中二焦無法運動,以至於肝氣鬱結而生蟲。

可以使用甘草瀉心湯加減方來治療。

炙甘草三錢、乾薑二錢、紅棗六枚(去核)、黃芩一錢、半夏二錢、炒黃連五分。

乾薑、甘草、紅棗能溫補中陽,黃連、黃芩能清降停滯的濕熱,半夏能降逆理氣。根據具體情況加減藥量來治療,慢慢就能痊癒。這個方子的藥量比較重,可以減去十分之七來使用。也可以加入當歸、烏梅。這個方子要根據脈象隨時加減藥物,不能死板地服用。

小兒蟲病

小兒的蟲病,不能使用驅蟲的藥物。蟲是人體肝木陽氣化生而成的。當體內濕氣重,肝木鬱結,蟲才會產生。如果用藥攻伐驅蟲,肝陽就會受到損傷。自然界中,木生火長,金收水藏。人體生氣消滅,就會枯弱消瘦,不能長壽。只因醫生不了解人體肝木自我生病的道理,見到蟲就驅除,這樣就會損傷肝木之氣,直到死亡都不明白。應該使用《傷寒論·厥陰》的烏梅丸來調理,自然就能痊癒。

或者用花椒五分、烏梅二枚,溫和調理肝氣也有效。有人問:蟲病服用厥陰烏梅丸後,蟲病痊癒,那麼蟲都到哪裡去了?要知道蟲到哪裡去了,必須先知道蟲從哪裡來,這樣才能有根本的治療方法。所有疾病都是如此。蟲病的外在症狀是腹痛、面色發黃、舌頭出現紅點,嚴重的話嘴唇內側會出現小白點,脈搏跳動的大小、快慢都不均勻。烏梅丸治療蟲病的原理,詳細記載在本書的古方篇。世人都不明白蟲病的道理,大家一味地驅蟲,真是可悲!如果蟲病導致口吐涎水,心痛如咬,脈搏洪大,這就是應該驅蟲的症狀。

可以用《金匱要略》的方子:甘草二錢、熟白蜜四錢、鉛粉一錢,來驅蟲。使用鉛粉殺蟲時,必須要大量使用補中氣的藥物。分三次服用,服一次見效,就停止服用。

小兒腹痛,時痛時止,這是蟲病。可以使用知柏地黃丸、附桂地黃丸各一錢,加上花椒五粒、烏梅一枚,煎服。蟲就會自行排出。這個方子也是烏梅丸的原理。如果服藥後仍然疼痛,可以用使君子五枚來驅蟲。在偏熱的地區,秋天後體內生熱而生蟲,導致小兒黃瘦,可以服用使君子三枚,驅蟲一次。驅蟲後經常吃黃豆比較穩妥。如果突然發熱、嘔吐,有時煩躁不安,而且左脈出現洪數急迫的現象,也是蟲病。

或者用烏梅花椒,或者用使君子,根據情況臨時決定使用。烏梅花椒治療蟲病效果不足,使君子治療蟲病效果有餘。先用烏梅花椒,如果沒有效果,再用使君子,就比較穩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