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溫病本氣篇 (1)
溫病本氣篇 (1)
1. 溫病本氣篇
自來治溫病,以新感與伏邪為兩大原則。吳鞠通《溫病條辨》,謂風寒傷人由皮毛而入,溫病由口鼻而入。初入上焦,再由上焦入中焦,再由中焦而入下焦,直行中道云云。人身由上部至下部是整個的氣化圓運動,即以形質而論,亦曲折重疊,並無直的中道可行。所謂新感溫病如虛。
王孟英著《溫熱經緯》,稱仲景有伏氣溫病之文。仲景伏氣溫病之文,乃謂伏有何脈,即有何病,乃泛言各種病如此。非專言溫病,非謂冬月伏有寒氣,至春變溫。只因王叔和於《傷寒雜病論》首,妄加序例曰:冬日傷寒,即病者為傷寒,不即病者,寒毒藏於肌膚,至春變為溫病云云。後人遂認為伏氣溫病,此王叔和誤解《內經》冬傷於寒,春必病溫的寒字之貽禍也。
白話文:
自古以來治療溫病,都以新感和伏邪作為主要的原則。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提到,風寒侵襲人體是從皮膚毛髮進入的,而溫病則是從口鼻進入。剛開始進入上焦,接著從上焦進入中焦,再從中焦進入下焦,直行中道等等。人體從上部到下部是一個完整的氣化循環運動,即使以形質而言,也是曲折重疊,並不存在直線的中道可以通行。所謂的新感溫病就像虛病一樣。
王孟英在《溫熱經緯》中說,張仲景的著作中有關於伏氣溫病的記載。張仲景所說的伏氣溫病,指的是如果體內有某種脈象,就會出現相應的疾病,這是泛指各種疾病,並不是專指溫病,也不是指冬天伏藏的寒氣到了春天變暖就變成溫病。只是因為王叔和在《傷寒雜病論》的開頭,錯誤地添加序例,說冬日傷寒,如果當時就生病了,就是傷寒,如果沒有立刻生病,寒毒就會藏在皮膚裡面,到了春天變暖就會變成溫病等等。後人就因此認為伏氣溫病是這樣來的,這是王叔和誤解了《內經》中「冬傷於寒,春必病溫」的「寒」字所造成的後果。
《內經》云:風寒中人,使人毫毛畢直,豈有寒氣伏藏於肌膚三月之人,安然無恙,至春變為溫病之理。所謂伏氣溫病如此,一唱百和,不求甚解。原則既差,理路遂亂。因就經過事實,根據原理,作溫病本氣篇。言溫病乃人身之本氣自病,非由口鼻而入,非伏去年之寒,變成今年的溫。
認為溫邪由口鼻直入中道,認為伏邪變溫,於是以去邪為主義,遂用去邪之藥。去邪之藥,最傷本氣,本氣受傷,病必加重。及至病加,猶以為邪深難去,比比然矣。認為本氣自病,自知用調和本氣之藥。病去身安,乃無遺誤。抱本氣自病的原則,以研求《溫病條辨》、《溫熱經緯》所載證狀與方法,自能得著適當的妙處,而不為其所持原理的錯處所誤。
白話文:
《內經》裡說:風寒入侵人體,會使人毛髮豎立,怎麼可能寒氣潛伏在肌膚裡長達三個月,而人卻安然無恙,等到春天就變成溫病呢?所謂的伏氣溫病,就像一首歌一唱百人跟著和,卻不求甚解。原則都錯了,道理自然也就混亂。因此根據實際經驗和原理,撰寫了《溫病本氣篇》。溫病是人體自身的正氣生病,並不是從口鼻進入,也不是去年寒氣轉變成今年的溫邪。
有些人認為溫邪直接從口鼻進入人體,也有些人認為是伏邪轉變成溫邪,因此以去除邪氣為治療原則,就使用去除邪氣的藥物。去除邪氣的藥物最傷人體正氣,正氣受傷,病情必定加重。等到病情加重,還以為邪氣深入難以去除,就更加錯上加錯了。認為是正氣生病的人,就知道使用調和正氣的藥物。病情去除,身體安康,就沒有錯誤。抱持正氣生病的原則,研究《溫病條辨》、《溫熱經緯》中記載的症狀和治療方法,就能找到正確的妙處,而不被錯誤的原理所迷惑。
欲知病理,但憑藥性。世之治溫病,皆以銀翹散桑菊飲為宗。銀翹散桑菊飲之藥,皆疏泄降肺之藥,乃燥病之藥,非溫病之藥。燥則金氣斂結,藥宜疏泄。溫則木氣疏泄,藥宜收斂,斷無疏泄之病,用疏泄之藥,治之之誤也。
著者識
傷寒病起於榮衛,終於臟腑,榮熱衛寒,腑熱臟寒,腑熱則實,臟寒則虛。脈象緊數,按之明爽,病人神色清明。溫病起於榮衛,終於氣血,榮衛氣血,皆熱不寒,皆虛不實,脈象或洪或小,按之躁急模糊。病人神色昏晦。亦有強壯之人,脈象較實者。雖脈象較實,仍按之模糊,不似傷寒脈象之明爽。
白話文:
要了解疾病的本质,就只能从药物的特性入手。现在治疗温病,都以银翘散、桑菊饮为基础。银翘散和桑菊饮的药性,都是疏泄降肺的,属于燥病的药,并非温病的药。燥则金气收敛凝滞,药宜疏泄;温则木气疏泄,药宜收敛。根本不存在疏泄的病症,却用疏泄的药来治疗,这是治疗上的错误。
我个人的理解是:伤寒病始于荣卫,终至脏腑,荣热卫寒,腑热脏寒,腑热则实,脏寒则虚。脉象紧数,按之明爽,病人神色清明。温病始于荣卫,终至气血,荣卫气血,皆热不寒,皆虚不实,脉象或洪或小,按之躁急模糊。病人神色昏晦。也有一些体质强壮的人,脉象较为实,但即使脉象较为实,仍按之模糊,不像伤寒脉象那样明爽。
特強壯之人,少有病溫病者耳。世謂右脈大為溫病、左脈大為傷寒,事實上並不儘然。
溫病者,人身木火偏於疏泄。金氣被衝,而失收降之令,水氣被泄,而失封藏之能。水不藏則相火益事飛騰,金不收則風木益事泄動。上焦則津液傷而熱氣衝塞,下焦則相火泄而元氣空虛,中焦則中氣衰敗,交濟無能。一年的大氣運動,春升夏浮,秋降冬沉。春溫夏熱,秋涼冬寒。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身春木之氣,升動生髮失其常度,則溫氣病焉。此乃人身本氣之病,非中今年之溫,由口鼻而入,非伏去年之寒,變為今春之溫。不過雖是人身本氣自病,必須感受時令偏於疏泄的大氣,引動裏氣,然後病成耳。
白話文:
體質強健的人,很少得溫病。有些人說右脈跳動有力是溫病,左脈跳動有力是傷寒,實際上並不完全正確。
溫病的病因是人體的木火氣偏於疏泄,導致金氣被衝擊,失去收降的功能,水氣被泄露,失去封藏的能力。水氣不藏,就會導致相火妄動,金氣不收,就會導致風木氣妄動。上焦則津液受損,熱氣阻塞,下焦則相火泄露,元氣虛空,中焦則中氣衰敗,運化失調。一年的大氣運作,春季上升,夏季浮揚,秋季下降,冬季沉潛。春季溫暖,夏季炎熱,秋季涼爽,冬季寒冷。
春季生發,夏季生長,秋季收斂,冬季封藏。人體在春季木氣升發過度,失去常態,就會導致溫病。這是人體內在氣機的病變,不是今年的溫邪從口鼻進入,也不是去年伏藏的寒邪變成了今年的溫邪。不過,雖然是人體內在氣機自發的病變,但必須要感受時令偏於疏泄的大氣,引發內在氣機的病變,才會發病。
《傷寒論》云:「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此乃借溫病以分別傷寒之言,非專為溫病整個說法立言。溫病的事實上,常有得病一日,常有發熱之中仍帶惡寒者。不惡寒之發熱作渴,脈象應無虛象,而事實上則脈虛者甚多,且多不渴者。脈虛之溫病,關係生死,較脈不虛者迅速。
溫病諸書,對於脈虛溫病的方法,少注重者。大概遵守論文,而由口鼻而入伏寒變溫病的訛傳,未及就六氣的事實上尋原理也。溫病實證少,虛證多,實證易治,虛證難治。此篇注重虛證,因正當厥陰風木之時,陽氣幼稚故也。如果脈實,則易治矣。虛證如肆用散藥,涼藥必死。
白話文:
《傷寒論》中說:「太陽病發燒且口渴,不畏寒的屬於溫病」。這句話借溫病來區分傷寒,並非專門針對溫病本身而論。實際上,溫病患者往往在發病的第一天,即使發燒也可能仍然畏寒。不畏寒而發燒口渴的患者,脈象應該沒有虛象,但實際上脈虛的患者很多,而且很多患者不口渴。脈虛的溫病關係到生死,比脈不虛的患者病程更快。
許多關於溫病的書籍,很少重視脈虛溫病的治療方法。可能是因為過於遵循古籍,而相信「從口鼻進入的寒氣轉變成溫病」這種錯誤的說法,沒有真正從六氣的實際情况去探討原因。溫病的實證患者少,虛證患者多,實證容易治療,虛證難治。本文着重於虛證,因為正值厥陰風木之时,阳气尚弱。如果脉实,则易于治疗。虛證患者若濫用散藥、涼藥,必定會喪命。
實證的實字,乃比較上的實,非真正的實,所以溫病的下證,無承氣湯證,只有黃龍湯證。黃龍湯詳下文。
傷寒表裏之分,為榮衛腑臟;溫病表裏之分,為榮衛氣血;亦有病在腸胃者,如兩感溫病,則責在腎家,各詳下文。病在腸胃,乃腸胃自病;病在榮衛氣血,乃榮衛氣血自病。自病的意義,無人講求,皆王叔和誤解內經文字,後人又盲從叔和之故。叔和誤解《內經》文字詳下文。
傷寒易治,溫病難治。傷寒表裏寒熱,界限分明。溫病表裏皆熱,界限難分。此篇於難分之中,求分之之法。能分得出,然後用藥有著落也。
白話文:
所謂「實證」的「實」,指的是相對的實,并非真正的實。因此,溫病的下證,沒有承氣湯的證型,只有黃龍湯的證型。關於黃龍湯,詳見下文。
傷寒的表裏之分,指的是榮衛與腑臟;溫病的表裏之分,指的是榮衛與氣血。也有病在腸胃的,例如兩感溫病,就責之於腎家,詳見下文。病在腸胃,是腸胃本身生病;病在榮衛氣血,是榮衛氣血本身生病。關於「自病」的意義,無人深入探討,都是因為王叔和誤解了《內經》的文字,後人又盲目追隨叔和的錯誤。關於叔和誤解《內經》的文字,詳見下文。
傷寒容易治療,溫病難治。傷寒的表裏寒熱,界限分明。溫病的表裏皆熱,界限難分。本文就在難分之中,探求分之的方法。能分得清楚,才能用藥得當。
溫病分純溫病,兼感寒溫病。初起頭疼身痛,先惡寒後發熱,發熱之後但熱不寒,神智昏迷,精神倦怠,此病在榮衛也。舌無胎,脈洪虛躁急模糊,輕按多重按少。發熱大者,方用烏梅白糖湯,即肥烏梅五枚,白糖一兩。舌無苔,脈虛小者,方用扁鵲三豆飲,即黃豆黑豆綠豆各三錢。烏梅證三豆證,是為不兼感寒之純溫病。
若脈洪虛,發熱之後,仍兼惡寒,是為兼惡寒溫病。於烏梅白糖湯中,加綠薄荷一二錢。若脈虛小,發熱之後,仍兼惡寒,是為兼惡寒溫病。於三豆飲中,加薄荷五分至一錢。惟兼惡寒之脈,必不純虛,必重按兼有弦緊之象。弦緊乃收斂閉束之象;純虛之脈,只向外疏散,不向內收斂閉束也。病人所在地,冬春無大風,冬不鳴雷,少純虛溫病。
白話文:
溫病分為純溫病和兼感寒溫病。初期頭疼身痛,先畏寒後發熱,發熱後只熱不寒,神智不清醒,精神疲倦,這是病在表面的表現。舌苔薄白或無苔,脈搏洪大虛弱,跳動迅速且不規律,輕輕按壓時脈搏明顯,用力按壓時脈搏則不明顯。如果發熱嚴重,可以用烏梅白糖湯治療,即用五枚肥厚的烏梅和一兩白糖。如果舌苔無苔,脈搏虛弱細小,可以用扁鵲三豆飲治療,即用黃豆、黑豆、綠豆各三錢。烏梅證和三豆證,屬於不兼感寒的純溫病。
如果脈搏洪大虛弱,發熱之後仍然畏寒,這就是兼感寒溫病。在烏梅白糖湯中加入一到二錢的薄荷。如果脈搏虛弱細小,發熱之後仍然畏寒,這就是兼感寒溫病。在三豆飲中加入五分到一錢的薄荷。但兼感寒溫病的脈搏,一定不是完全虛弱,用力按壓時一定會有弦緊的現象。弦緊代表收縮閉塞的狀態;完全虛弱的脈搏,只向外擴散,不會向內收縮閉塞。病人所在的地域,冬春沒有強風,冬天沒有打雷,純虛溫病就很少。
人身榮衛。榮屬木火,其性疏泄;衛屬金水,其性收斂,主管表氣,而根於裏氣。節令一交木氣,大氣降極而升,疏泄起來。中氣不足之人,本身的榮氣,即隨造化的木氣升動疏泄。乙木為風木,甲木為相火。裏氣的乙木升而甲木不降,則相火外泄。榮氣與木火升泄,故發熱。
熱由木火升泄,故發熱不惡寒。榮衛失和,故頭痛身痛,相火外泄的多,故發熱甚大。火泄中虛,故神智昏迷、精神倦怠也。
此證脈象洪盛,乃木火外泄。重按虛微,乃木火之虛。虛者,木火升泄自傷本氣也。病在榮衛之時,外泄之相火,正在浮游,尚未化生定在之熱,故舌上無胎。烏梅酸收,降甲木安乙木,斂相火而大補木氣。木氣動於上必虛於下,故烏梅為風木要藥。收而不澀,能生津液,溫病尤宜。
白話文:
人體有榮衛二氣,榮氣屬於木火,性情疏泄;衛氣屬於金水,性情收斂,負責保護表面的氣,而根源在於內部的氣。當季節交替到木氣的時節,大氣下降到極點後開始上升,也開始疏泄。體內中氣不足的人,自身的榮氣,就會隨著自然界木氣的上升而疏泄。乙木代表風木,甲木代表相火。內部的乙木上升而甲木不下降,就會導致相火外泄。榮氣與木火上升疏泄,因此發熱。
發熱是因為木火上升疏泄,所以發熱不畏寒。榮衛失調,因此頭痛身痛,相火外泄的多,所以發熱很嚴重。火氣外泄,導致體內虛弱,因此神智昏迷、精神倦怠。
這種病症的脈象洪大有力,這是木火外泄的表現。用力按下去卻感覺虛弱,這是木火虛弱的表現。虛弱指的是木火上升疏泄,損傷了自身元氣。病症出現在榮衛的時候,外泄的相火,還在漂浮游走,尚未化生成固定的熱,因此舌頭上沒有舌苔。烏梅具有酸收的特性,可以降伏甲木,安穩乙木,收斂相火,並且大幅補充木氣。木氣向上運動,必然會導致下部虛弱,因此烏梅是治療風木病症的重要藥物。烏梅收斂而不澀,可以生津液,尤其適合治療溫病。
白糖能補中而不橫滯,與烏梅酸甘生陰,最宜溫病虛證,故服之病癒。若發熱仍兼惡寒,是感大氣之疏泄,又感大氣之收斂,而本身衛氣,閉束不舒,故加薄荷。以開衛氣之閉束也。脈來躁急模糊,根本動搖之象。
此證,外證與烏梅湯證同,但脈不洪虛而虛小。虛小者,木氣本虛,一經疏泄便無力也。黃豆黑豆,養木氣中平疏泄,兼降膽經養津液。綠豆養木養中,兼清肺熱。故服之而愈。如右脈重按不虛,加淡豆豉三錢以宣滯。此方平淡和養,最宜溫病。如發熱之後,仍兼惡寒。是感大氣之疏泄,又感大氣之收斂,而本身衛氣閉束不舒,故加薄荷以開衛氣之閉束也。
白話文:
白糖能滋補身體而不造成積滯,與烏梅的酸甘性相輔相成,能滋陰,最適合溫病虛證,因此服用後能使病情痊癒。如果發熱同時伴隨畏寒,這是因為感受了大氣的疏泄和收斂,而本身的衛氣閉塞不舒,所以加薄荷,用來打開衛氣的閉塞。脈象躁急模糊,是身體根本虛弱的表現。
這種情況,外在表現與烏梅湯治療的證狀相似,但脈象不是洪大虛弱,而是虛小。虛小代表著木氣本身就虛弱,一旦疏泄就沒有力量。黃豆黑豆能滋養木氣,使氣機平和疏泄,同時能降膽經,滋養津液。綠豆則能滋養木氣和中焦,同時清肺熱。因此服用後能使病情痊癒。如果右脈按下去不虛,則加淡豆豉三錢來宣通阻滯。這個方劑平淡和緩,最適合溫病。如果發熱之後,仍然伴隨畏寒,這是因為感受了大氣的疏泄和收斂,而本身的衛氣閉塞不舒,所以加薄荷,用來打開衛氣的閉塞。
豆須煮成即服,不可隔夜。生用莫炒。
烏梅湯收外以安內。三豆飲養內以和外。皆溫病初起虛證的極效方法。溫病脈實為順,脈虛為逆。烏梅湯證,小便長者為烏梅忌用。改用三豆飲,加倍煎服。三豆證小便短者,加白飯豆三錢,以利濕氣。惟病人所在地,冬春風少,冬不鳴雷,大氣中木氣不傷,人身的木氣較足,烏梅黃豆補木之品,只宜輕用。疹病亦然。疹即小兒的溫病。
《內經》曰:溫病虛甚者死,木火之氣泄而不復故也。泄而不復,中氣之虛。中氣不虛,木火雖泄,金氣能收,火仍歸水。木氣得根,必不致死。《難經》曰:溫病之脈,不知何經之動也,可見其虛也。三豆飲原方係紅飯豆、黑豆綠豆。紅飯豆即點心鋪做洗沙之紅豆,能除濕氣,傷津液,故改用黃豆。
白話文:
豆鬚煮好後要馬上喝,不能隔夜。生豆鬚不要炒。
烏梅湯能收斂外邪,安定內氣。三豆飲則滋養內臟,調和外邪。這兩種方法都是溫病初期虛證的極有效方法。溫病脈象實則為順,脈象虛則為逆。烏梅湯適用的病症,如果患者小便量多,則不宜使用烏梅湯,應改用三豆飲,且要加倍煎服。三豆飲適用的病症,如果患者小便量少,則應加入白飯豆三錢,以利濕氣。但是,如果病人所在的地域是冬春風少,冬天不打雷,大氣中的木氣不傷,人體的木氣較充足的情況下,烏梅、黃豆這類補益木氣的藥物,就應該輕用。疹病也是一樣,疹病就是小兒的溫病。
《內經》說:溫病虛證嚴重者會死亡,是因為木火之氣泄露而不回歸,導致中氣虛弱。如果中氣不虛,即使木火之氣泄露,金氣也能收斂,火氣最終還是會歸於水。木氣得到根基,就不會致死。《難經》說:溫病的脈象,不知道是哪一條經脈在動,可見其虛弱。三豆飲的原方是紅飯豆、黑豆、綠豆。紅飯豆就是點心鋪製作洗沙的紅豆,它能除濕氣,但也會傷津液,所以改用黃豆。
紅飯豆,世誤用赤小豆,有大毒。黃豆養中養木養津液兼降膽經,溫病疹病要藥。
脈氣洪虛,與虛小者,面色多紅。面色紅者,火浮於外,必虛於內。涼藥下嚥,即生變故。此醫家之所忽。如認面紅為內熱,故意用涼藥以清內熱,必一瀉而死。脈虛故也。
傷寒論立桂枝以治榮病之疏泄,立麻黃以治衛病之收斂。桂枝湯之芍藥,全在收斂木火,烏梅三豆亦全在收斂木火。惟溫病裏氣大虛,故不能用芍藥之苦寒。烏梅三豆並補裏氣之虛。溫病表裏俱熱,故不能用桂枝生薑以助熱。不能用炙草紅棗以補中,而烏梅三豆,卻有補中之能。
白話文:
紅飯豆,世人常誤用赤小豆,其實它有毒。黃豆能滋養脾胃、肝木,生津液,還能降膽經,是治療溫病和疹病的重要藥物。
脈象洪大而虛弱,以及脈象虛小的人,臉色多半偏紅。面色紅的人,火氣浮於表面,內里必定虛弱。如果服用寒涼藥物,就會立刻發生意外。這是醫生們常忽略的地方。如果誤將面色紅當作內熱,故意用寒涼藥物來清熱,就會導致一瀉而亡。因為脈象虛弱的緣故。
《傷寒論》中用桂枝治療榮衛病的疏泄,用麻黃治療衛氣病的收斂。桂枝湯中的芍藥,主要是收斂木火,烏梅三豆也都是收斂木火。然而溫病患者的裏氣非常虛弱,所以不能用芍藥的苦寒之性。烏梅三豆可以補益裏氣虛弱。溫病患者表裏俱熱,因此不能用桂枝和生薑助熱,也不能用炙草和紅棗補中,而烏梅三豆却具有補中之功。
如兼衛氣閉束而惡寒,兼用薄荷以通衛閉,亦《傷寒論》麻桂各半湯之法所變通之法。不過桂枝湯麻黃湯之榮衛病,有表裏之分。溫病之榮衛病,表裏之分不顯,而全是裏虛之病耳。烏梅白糖湯三豆飲治溫病,下嚥即能汗出病解,出汗的理由,詳原理下篇榮衛中。用此方見效之後,自能知道《溫病條辨》用銀翹散桑菊飲的根本全錯。
發熱為榮氣之疏泄,惡寒為衛氣之閉斂,神昏倦怠為相火離根,故用烏梅三豆以平榮氣之疏泄,薄荷以開衛氣之閉斂,相火離根,中下虛憊,故用烏梅三豆平和補益木氣之品,不能用其他苦寒傷中之味。此中關係,非比尋常。況且木氣偏於疏泄,都緣金氣不能收斂。葉天士謂溫病首先犯肺,逆傳心包。
白話文:
如果同時出現衛氣閉塞導致怕冷的症狀,可以加入薄荷來疏通衛氣,這也是《傷寒論》中麻桂各半湯的變通方法。不過,桂枝湯和麻黃湯治療的榮衛病,有表裡之分。溫病的榮衛病,表裡之分不明顯,都是裏虛的病症。烏梅白糖湯、三豆飲治療溫病,喝下去就能出汗退燒,出汗的原因,詳細說明在後面的榮衛篇章中。用這些藥方見效之後,就能明白《溫病條辨》中用銀翹散、桑菊飲的根本錯誤。
發熱是榮氣散發的表現,怕冷是衛氣收斂的表現,神志昏迷、倦怠無力是相火離根的表現。因此,用烏梅、三豆來平息榮氣的散發,用薄荷來疏通衛氣的收斂。相火離根,導致中下虛弱,因此用烏梅、三豆來平和補益脾胃之氣,不能用其他苦寒傷脾胃的藥物。這些關係,非同一般。況且,木氣偏向於疏泄,都是因為金氣不能收斂造成的。葉天士認為溫病首先侵犯肺,逆傳心包。
葉雖不知溫病原則,卻已認識肺金不可傷。其謂逆傳心包,因不知溫病是本身木火疏泄傷肺之病,心包之臟木火自病也。
溫病脈虛身乏、身痛、發熱惡寒,是兼感寒溫病。蔥豉湯:蔥頭三五個,淡豆豉五錢,不加鹽,煎服。豆豉和木氣以治溫,蔥頭散衛氣以治寒,平穩之方也。如不惡寒,忌用蔥豉。不惡寒單發熱,乃純溫病,黃豆一味煎服亦愈。豆豉宜散亦不可用。黃豆潤津液益中氣養木氣,而平疏泄故效。
兼有衛氣閉斂之證據。蔥性疏通衛閉,其性平和。豆豉宣滯不傷中氣,取效甚宏,故宜用之,比薄荷穩也。
白話文:
虽然这位医者尚不清楚温病的原理,却已明白肺金不可损伤。他认为逆传心包,是因为不了解温病的本质是自身木火疏泄伤肺,而心包的脏木火本身就病了。
温病的脉虚乏力、身体疼痛、发热畏寒,是兼感寒温之病。葱豉汤的配方是:葱头三五个,淡豆豉五钱,不加盐,煎服。豆豉和合木气以治温,葱头散卫气以治寒,是一个平和的方子。如果病人不畏寒,则忌用葱豉。如果病人不畏寒,只是单纯发热,那就是纯温病,用黄豆一味煎服也能治愈。豆豉宜散,但也不可使用。黄豆润津液益中气养木气,而平疏泄,所以效果很好。
病人还兼有卫气闭敛的症状。葱性疏通卫闭,且性平和。豆豉宣滞不伤中气,效果显著,故宜用之,比薄荷更稳定。
烏梅三豆飲證,如脈不模糊,不洪不虛,重按較輕按有力,面色不浮紅,昏睡不醒。是兼感寒溫病,病在榮衛,裏熱已作。此肺金收斂力大,將木火疏泄之氣,斂成有定在之實熱。宜加減三豆飲金銀花天花粉玉竹各三錢以清熱,枳實薄荷各一錢以清肺閉,黑豆綠豆淡豆豉各三錢以養木氣,兼清木熱,而舒通胃滯也。烏梅黃豆皆是補品,脈不虛忌用。
若舌有乾黃苔,加生大黃生甘草各一錢以消胃熱。此證不愈,即成下文病在氣分病在腸胃兩證。
白話文:
這症狀像是烏梅三豆飲的適用範圍,脈象不模糊、不洪不虛,按壓時重按比輕按有力,臉色沒有浮紅,昏睡不醒。這表示患者同時感受了寒邪和溫邪,病邪侵犯了人體的榮衛,內熱已經開始發作。由於肺金收斂的力量過強,將木火疏泄之氣收斂成固定存在的實熱。因此,需要加減三豆飲,加入金銀花、天花粉、玉竹各三錢清熱,枳實、薄荷各一錢清肺閉,黑豆、綠豆、淡豆豉各三錢滋養木氣,兼清木熱,同時舒通胃氣滯留。烏梅和黃豆都是補品,脈象不虛就不適合使用。
如果舌苔出現乾黃,則需要加入生大黃和生甘草各一錢,以消解胃熱。如果這症狀沒有好轉,就會發展成下文提到的病在氣分和病在腸胃兩種病症。
發熱、咳嗽、惡寒、身痛、大渴、舌胎粉白。脈象不洪,重按有力,此病在氣分也。用枳實銀菊散。生枳實薄荷竹葉桔梗菊花天花粉玉竹麥冬貝母知母三錢,服後熱退病減,過時仍舊者,其脈必實。生枳實加成五錢即愈。粉白,如鋪乾粉於舌上,燥而不潤,滿舌皆白。滿舌粉白,此為肺熱之證。
咳嗽口渴,舌胎粉白者,相火被衛氣閉束。成為有定在之熱,熱勝克金,熱傷肺家氣分也。肺氣熱逆,故咳嗽。氣熱津傷,故口渴。氣熱津凝,故舌胎粉白。菊花金銀花天花粉玉竹麥冬知母貝母。清肺熱以顧津液,薄荷竹葉桔梗枳實,破肺氣的實滯,故服之病癒。脈重按有力,是氣實之象。
白話文:
病人發燒、咳嗽、怕冷、全身痠痛、口渴,舌頭上覆蓋著白色粉末,脈象不洪大,但用力按壓後有力量。這是病邪侵犯了人體的氣分。可以用枳實銀菊散治療,藥方包含生枳實、薄荷、竹葉、桔梗、菊花、天花粉、玉竹、麥冬、貝母、知母,各三錢。服藥後,如果發燒退了、病情減輕,但一段時間後又復發,脈象就會變得有力,這時可以將生枳實的劑量增加到五錢,就能痊癒。舌頭上的白色粉末,像是在舌頭表面鋪了一層乾粉,乾燥不潤澤,整個舌頭都是白色的,這是肺熱的表現。
咳嗽、口渴、舌頭上覆蓋白色粉末,是因相火被衛氣封閉,形成固定的熱,熱氣過盛而克制金氣,傷害了肺臟的氣分。肺氣熱逆,所以咳嗽。氣熱傷津,所以口渴。氣熱津液凝聚,所以舌頭上出現白色粉末。菊花、金銀花、天花粉、玉竹、麥冬、知母、貝母可以清肺熱、滋養津液;薄荷、竹葉、桔梗、枳實可以破除肺氣的實滯,所以服用這些藥物就能治癒。脈象用力按壓後有力量,這是氣實的表現。
實則不模糊也。此方服俊,必大汗而解。汗出之先,有發狂者,有發戰者,熱深故也。亦有熱深脈伏者。
治溫病須先分別相火浮游,與熱有定在兩個時期。病在榮衛,舌上無胎,為浮游時期。舌上有胎,為定在時期。浮游時宜收回相火,定在時宜清降定熱。浮游時用清藥,火不可清也。春初之火,只見不足,不見有餘。火如被傷不能歸於水位。化熱灼津,上焦清虛之境,神明所出之地,塵敝煙熏,枯乾窒塞。
種種昏迷煩喘,氣短呃逆,甚而吐血躁擾,手足瘈瘲,昏迷不語,敗證迭出。如現煩喘等證,烏梅三豆兩方合用自愈。不加薄荷。上焦之熱愈盛,下焦之火愈虛,既現敗證,其火更虛。降火而不傷火,是為治溫病之大法。必熱實氣實脈實,熱有定在,如枳實銀菊散證,乃可用清熱通氣之藥,以清定在之熱。
白話文:
當症狀明顯時,就不會含糊不清。服用此方,必定大汗淋漓而病癒。出汗前,有些人會發狂,有些人會發抖,都是因為熱氣深入體內所致。也有些熱氣深入,脈象隱伏的病人。
治療溫病必須先分辨相火浮游和熱氣定在兩個階段。病在榮衛,舌頭上沒有苔,是浮游階段。舌頭上有苔,是定在階段。浮游階段要收斂相火,定在階段要清降定熱。浮游階段使用清涼藥物,不能過度清熱。春季初期的熱氣,只表現出不足,沒有餘盛。火氣就像受傷一樣,無法歸於水位。熱氣灼傷津液,上焦清虛,神明所在之處,塵垢阻塞,乾燥窒塞。
各種昏迷、煩躁、喘息、氣短、呃逆,甚至吐血、躁動不安、手腳抽搐、昏迷不語,敗證接連出現。如果出現煩躁、喘息等症狀,可以用烏梅三豆兩方合用,自然痊癒。不要加入薄荷。上焦的熱氣越盛,下焦的火氣越虛,一旦出現敗證,火氣更虛。降火而不傷火,是治療溫病的最高原則。只有熱氣實證、氣血實證、脈象實證,熱氣有定在,比如枳實銀菊散的症狀,才能使用清熱通氣的藥物,以清降定在的熱氣。
枳實銀菊散,不用黃連。因其性大寒,不惟傷火,並且敗中,況黃連性極乾燥,最傷津液,溫病初起所忌。此病脈既有力,仍只用清涼疏淡之品,因脈之有力,乃相火化熱傷津之熱,非火土之氣之實。相火所化之熱多一分,下焦相火即少一分。相火少一分,中氣即虛一分。倘用黃連大寒之藥,火土一傷,必貽後患。津液再劫,必增糾纏矣。
枳實銀菊散證,小便必長而次數多,或小便點滴俱無,或瀉稀黃水,皆氣分熱也。氣分熱而木氣之疏泄更甚,故小便長而次數多。氣分熱而津液膠固,故無小便。肺與大腸相表裏,氣分熱及大腸,熱氣主動,大腸金氣受熱不能收斂,故瀉稀黃水。見此證狀,切不可認為小便長多為小便清利,更不可認無小便為脾濕而用苓澤利尿,更不可認瀉稀黃水為虛而用補澀。肺氣熱清,諸證自愈。
白話文:
枳實銀菊散方中,不需添加黃連。因為黃連性寒,不僅傷火,還會損傷脾胃,更何況黃連乾燥,易傷津液,這正是溫病初期忌用的。這病脈象有力,只用清涼疏淡的藥物即可,因為有力的脈象,是相火化熱傷津導致的熱症,而非火土之氣的實證。相火化熱越多,下焦相火就越少,相火越少,中氣就越虛。若用黃連這種寒性藥物,火土受傷,必然留下後患,津液再次受損,病症將更加糾纏。
枳實銀菊散適用的症狀,小便必定量多且次數頻繁,或完全無小便,或瀉稀黃水,這些都是氣分熱的表現。氣分熱會導致木氣疏泄過度,所以小便量多且次數頻繁;氣分熱也會導致津液粘稠,所以無小便。肺和大腸相表裡,氣分熱傳至大腸,熱氣主動,大腸的金氣受熱無法收斂,所以瀉稀黃水。遇到這些症狀,切不可認為小便量多是小便清利,更不可認為無小便是脾濕而用茯苓澤瀉利尿,更不可認為瀉稀黃水是虛而用補澀藥物。只要清熱肺氣,諸症自然會好轉。
《溫病條辨》之銀翹散、竹葉牛蒡桔梗等藥,破肺氣傷肺液,連翹除濕傷津,疏散力大,溫病大忌。肺氣再傷,收斂更減,疏泄更甚。肺津再傷,水源枯竭,上焦更不能清降,相火更逆,木氣更枯,則病重矣。
烏梅湯三豆飲蔥豉湯,加減三豆飲,枳實銀菊散,服後病癒,皆自然出汗。溫病忌發汗,因溫病乃疏泄之病,用藥發汗,則疏泄而又疏泄,多致於死。自然出汗者,榮衛復和,火降中復,圓運動復原也。凡病出汗而愈,皆自身圓運動復元之故。
白話文:
《溫病條辨》中提到的銀翹散、竹葉牛蒡桔梗等藥物,會損傷肺氣和肺液,而連翹則會除濕傷津,它們疏散力強,對於溫病患者來說是大忌。肺氣受損後,更難以收斂,反而會更加疏泄。肺津受損,就像水源枯竭,上焦無法正常清降,相火逆上,木氣枯竭,病情就會更加嚴重。
烏梅湯、三豆飲、蔥豉湯、加減三豆飲、枳實銀菊散等藥方,服後病癒,都是自然出汗造成的。溫病患者忌諱發汗,因為溫病本就是疏泄的病症,用藥發汗會加重疏泄,很容易致死。自然出汗則代表著榮衛氣血恢復平衡,火氣下降歸位,身體的循環恢復正常。凡是出汗而癒的病症,都是因為人體自我修復功能恢復正常。
溫病為木火上衝,肺金不能收斂之病。木火上衝,既已熱傷肺金,只宜清肺家之熱,不可清木氣之溫。因木火衝於上。必虛於下。知肺熱當清,木溫當養,便將溫病的根本解決。溫者,木氣之生氣也。
病在氣分證中,加日晡潮熱譫語。舌苔由白轉黃,燥而且厚。脈象右大而實,左則弱小。方用加減黃龍湯。大黃枳實厚朴各一錢,元明粉五分,黨參二錢,當歸柴胡炙草各一錢,白芍二錢,分三服。
病在氣分,失於清降,則熱結腸胃而成潮熱腹滿苔黃之下證。自當用承氣湯下之,但熱雖實,胃並不實。且氣血均為熱所傷耗,只宜大黃等味輕劑,並用參歸補益氣血,炙草補益中氣,柴芍疏解木氣。如一服,半日後放臭屁,腹已不滿,右脈已平,無論已否得下,即止後服。
白話文:
溫病的病因與治療
溫病是一種木火上衝,肺金無法收斂的疾病。木火上衝上來,已經傷了肺金,所以治療應該以清肺熱為主,而不宜直接清泄木氣的溫熱。
因為木火上衝上來,必然會導致下焦虛弱。因此,治療溫病必須既要清肺熱,也要養護木氣,才能徹底解決問題。溫者,是木氣的生氣,也就是說木氣是溫病的根本。
當病症停留在氣分時,患者會出現午后潮熱、神志不清、譫語等症狀。舌苔會由白轉黃,乾燥而厚實,脈象右邊強勁有力,左邊則細小無力。此時可以用加減黃龍湯治療,藥方如下:
大黃、枳實、厚朴各一錢,元明粉五分,黨參二錢,當歸、柴胡、炙草各一錢,白芍二錢,分三服。
如果病症發展到氣分,清降失調,就會導致熱邪結聚腸胃,出現潮熱、腹脹、舌苔黃等下焦證狀。此時可以用承氣湯來瀉下熱邪,但要注意,雖然熱邪實證,但胃氣卻虛弱。而且氣血都受到熱邪的損耗,所以用藥應該以大黃等輕劑為主,並用黨參、當歸補益氣血,炙草補益中氣,柴胡、白芍疏解木氣。
如果服藥後半日,出現放臭屁、腹脹消退、右脈平和等現象,無論是否瀉下,都要停止服藥。
雖未得下,脈平腹不滿,已不拒按,是熱實已解,黃苔亦將自退,不能再受下藥。如脈已平腹已不滿,而身熱不退,用三豆飲濃煎以養中滋木,熱即退矣。因溫病只有虛證,無有實證故也。如服後,半日不放臭屁,腹仍滿,仍拒按,脈仍不平,再服一服,得下稀糞少許即勿再服,即能熱退人安,養息即愈。
以上各方,乃治溫病大法。無論何證中兼見他證,如烏梅湯證兼見面紅目赤,三豆湯證兼見羞明咽痛、枳實銀花散證兼見小便長多,或無小便,加減黃龍湯證兼見瀉稀黃水等,皆仍用烏梅三豆等本方。因病之狀態雖異,病之原因則同,原則既同,方法亦同。
白話文:
即使還沒拉肚子,但脈象平穩,肚子不脹,已經不抗拒按壓,說明熱實已經消解,黃苔也會自然退去,就不用再服用瀉藥了。如果脈象平穩,肚子不脹,但身體還是發熱,可以用三豆飲濃煎來滋養脾胃,熱就會退去。因為溫病只有虛證,沒有實證。如果服藥後,半天沒有放臭屁,肚子依然脹,仍然抗拒按壓,脈象也不平穩,再服一劑,拉出稀便少許,就不要再服藥了,就能退熱安神,休養就能痊癒。
以上這些方劑都是治療溫病的有效方法。無論出現什麼症狀,只要是溫病,比如烏梅湯的症狀同時出現面紅目赤,三豆湯的症狀同時出現羞明咽痛,枳實銀花散的症狀同時出現小便量多或沒有小便,或者黃龍湯的症狀同時出現稀黃水瀉肚子等等,都可以用烏梅、三豆等原本的方劑。因為疾病的狀態雖然不同,但病因是相同的,原則相同,方法也相同。
相火既化成有定在之熱,平日氣分偏熱之人,熱即入於氣分。平日血分偏熱的人,熱即入於血分,血分既熱,舌色即現絳赤,脈象即轉弦數,身熱不退,口乾而不飲,心煩夜不成寐。方用加減黃連阿膠雞子黃湯。阿膠生地龜板鱉甲各二錢,赤芍丹皮黃連各二錢,雞子黃一枚,生調,分二次服。
阿膠生地龜板鱉甲以養血而平熱,赤芍丹皮以活血而清熱,黃連降心火以除煩,生雞子黃補中氣溫腎陽補津液以交心腎。雖係熱傷血分,亦由心經心包經火氣不降,自現本氣。火氣不降自現本氣者,中氣虛而腎陽不升也。故用雞子黃補中氣,補腎陽以交心腎。脈虛甚者加炙甘草一錢以補中。
白話文:
心火若转化为固定存在的热,平时体质偏热的人,热就会侵入气分。平时血分偏热的人,热就会侵入血分,血分发热就会导致舌头颜色呈现绛红色,脉象变得弦数,发热不退,口干却不想喝水,心烦意乱,夜里难以入眠。这时可以用加減黃連[阿膠雞子黃湯]治疗。方剂中阿胶、生地、龟板、鳖甲各二钱,赤芍、丹皮、黄连各二钱,鸡子黄一枚,用生水调和,分两次服用。
阿胶、生地、龟板、鳖甲滋阴养血,平息热邪;赤芍、丹皮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黄连清心降火,消除烦躁;生鸡子黄补益中气,温补肾阳,补充津液,使心肾相交。虽然是热邪伤及血分,但也是因为心经、心包经火气不降,从而表现出自身的病症。火气不降,表现出自身病症,是因为中气虚弱,肾阳不升。所以用鸡子黄补益中气,补肾阳,使心肾相交。脉象虚弱严重者,可以加炙甘草一钱,补益中气。
如舌絳赤而有黃苔,雞子黃炙甘草忌用。腎陽升則心火降。徒降心火不升腎陽,不能成功。雞子黃關係此病極大。
中下陽虛,故身熱不退。血熱而心氣不降,故心煩,腎陽不升,故不成寐。熱傷血,故口乾。熱甚則火衰,故不能飲,血被熱傷,不能養木,木現木氣,故脈弦。中氣虛,故脈數。
生雞子黃對於此病的身熱不退,夜不成寐,關係極大。生雞子黃、大溫大補,脾腎之藥也。此病之不寐,一方面由於心火化熱,不能下降。一方面由於腎陽耗泄,不能上升。生雞子黃與黃連配合,雞子黃溫升腎陽,黃連清降心火,心腎相交,是以能寐。心腎之交,責在中土。
白話文:
如果舌頭呈現紅色並且有黃色苔蘚,就不要用雞蛋黃和甘草一起煎煮。腎臟的陽氣上升,心臟的火氣就會下降。單純地降心火而不升腎陽,治療效果就不會理想。雞蛋黃對這種疾病的影響非常大。
身體中下部的陽氣虛弱,所以體溫才會一直居高不下。血熱而心氣不能下降,所以心煩意亂,腎陽不能上升,所以無法入睡。熱氣傷了血液,所以口渴。熱氣過盛就會導致火氣衰退,所以無法喝水,血液被熱氣損傷,不能滋養肝臟,肝臟顯現肝氣,所以脈象弦緊。中氣虛弱,所以脈象跳得快。
生雞蛋黃對這種疾病的發燒不退、夜間失眠,有很大的影響。生雞蛋黃性溫,是大補脾腎的藥材。這種疾病的失眠,一方面是由於心火化熱,無法下降。另一方面是由於腎陽耗損,無法上升。生雞蛋黃與黃連配合使用,雞蛋黃溫補升腎陽,黃連清熱降心火,心腎相交,因此可以改善失眠。心腎相交,主要依靠脾胃的中氣。
雞子黃溫腎陽,補津液,又能溫補中土。中土補起,熱乃能退。此方之用黃連,全是與雞子黃配合的關係,而阿膠又能和其燥也。
熱在氣分,氣分熱清,則榮衛和而汗出病解。熱在血分,非養血清熱,病不解也。如舌色絳紅,中有黃胎者,是胃間兼有熱滯。須於涼血養血之中,加牛蒡子檳榔各五分,研末。重者加枳實五分,研末。吞服,徐徐去之。然後可用生雞子黃。小便短者,加烏梅二枚。如口渴能飲能安眠者,去雞子黃。此則病輕,單是血熱也。
溫病忌用燥藥升散藥發汗藥,忌下忌溫補。總宜養風木斂相火保肺液保中氣。如有定在之熱,舌上必有胎,用清涼去滯清輕之品,莫傷胃氣為治。
白話文:
雞蛋黃溫補中醫學解說:
第一段:
雞蛋黃性溫,能溫補腎陽,補充津液,又能溫補脾胃。脾胃健壯,體內熱氣才能消退。這方劑中使用黃連,主要是配合雞蛋黃的功效,而阿膠則能緩解其燥熱之性。
第二段:
熱邪如果在氣分(指體表的陽氣),氣分熱邪清除,則氣血運行和諧,汗液排出,疾病自然解除。熱邪如果在血分(指血液),不以滋養血液清熱,疾病就不會痊癒。例如舌頭顏色紅絳,舌苔黃膩,表示胃部有熱邪積滯。需要在涼血養血的基礎上,加入牛蒡子、檳榔各五分,研磨成粉末。病情嚴重者,再加枳實五分,研磨成粉末。吞服,慢慢清除熱邪。之後可以用生雞蛋黃。小便短少者,加烏梅兩枚。如果口渴能喝水,能安然入睡,則去掉雞蛋黃。這表示病情較輕,只是血熱而已。
第三段:
溫病忌用燥熱、升散、發汗等藥物,也忌瀉下和溫補。總的原則是滋養風木,收斂相火,保護肺液,保衛中氣。如果熱邪固定在某個部位,舌頭上一定有舌苔,需要用清涼、祛除積滯、清熱輕柔的藥物治療,不要傷及脾胃之氣。
兩感者,本身木氣疏泄偏勝,傷及腎家藏氣,腎陽外泄,腎氣空虛,又感時令疏泄之氣之病也。此病極危險,一為腎氣丸證,一為大青龍湯加附子證。
腎氣丸證,其證微惡寒微發熱,全身倦怠,兩足困乏,神志昏迷,脈象微弱散亂。方用腎氣丸六錢調服。
惡寒發熱,乃榮衛之鬱,寒熱不甚,而全身倦怠,則榮衛之敗也。兩足困乏者,腎氣微少也。神志昏迷脈弱而散者,腎陽外散,中氣無源。腎陽外散,則心神失根,中氣無源,則脈息不振也。腎氣丸附子以回腎陽,桂枝以回肝陽,以定木氣之根,地黃滋津液養風木,山萸肉斂浮陽補木氣平疏泄,山藥補肺金助收斂,丹皮去木滯清瘀熱,苓澤扶土氣也。肝腎陽復,心神有根,中氣有源,土氣健運於中,榮衛升降於外,故病自愈。
白話文:
這種同時出現寒熱症狀的疾病,是因為體內肝木氣過於旺盛,導致腎臟的元氣受損,腎陽外泄,腎氣不足,又再加上感受了季節性的疏泄之氣而引發的。這種病非常危險,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是「腎氣丸」證,二是「大青龍湯」加「附子」證。
「腎氣丸」證的症狀包括輕微的發寒發熱、全身乏力、雙腳沉重、意識昏迷,脈象微弱且不規則。治療可以用「腎氣丸」六錢調服。
發寒發熱是因為人體的氣血運行受阻,寒熱不甚,但全身乏力,說明氣血已經衰敗。雙腳沉重是因為腎氣不足。意識昏迷,脈象微弱且不規則,說明腎陽外泄,中氣不足。腎陽外泄,導致心神失根,中氣不足,則脈象不振。
「腎氣丸」中,附子可以回補腎陽,桂枝可以回補肝陽,以穩定肝木之氣;地黃滋潤津液,養護肝木;山萸肉收斂浮陽,補益肝木,平調疏泄之氣;山藥補肺金,有助於收斂;丹皮清熱解毒,去除木滯;茯苓澤瀉扶助脾土之氣。肝腎陽氣恢復,心神歸位,中氣充足,脾土運化正常,氣血運行恢復正常,疾病自然痊癒。
單感時氣之疏泄,腎氣能自固藏,病輕。既感時氣之疏泄,腎氣又被拔動,故易致死。此等病證,一服辛涼,汗出腹瀉即死。
大青龍湯加附子證。此方見湖南主席何健手抄傷寒古本。其證惡寒發熱,身痛如被杖,頭痛如斧劈,口乾欲裂,煩滿而渴,脈時浮,時沉時數,時細,方用大青龍加附子湯。
此腎陽素虧,又病感寒溫病也。惡寒發熱者,裏氣虧乏於內,榮衛鬱阻於外也。身痛如被杖者,腎陽不能達於外,衛氣不能外發也。頭痛如斧劈者,腎陽離根上衛也。口乾欲裂,煩滿而渴者,上焦津液,被衛氣閉斂之熱燒灼也。脈時浮時沉時數時細者,下焦無陽,中氣失根,不能安定也。
白話文:
單純感受時令氣候的疏泄,腎氣能自行固守,病症較輕。但如果感受時令氣候的疏泄後,腎氣也被牽動,就容易致命。這種病症,只要服用辛涼藥物,導致出汗腹瀉就會死亡。
治療這種病症的方子是大青龍湯加附子,這個方子出自湖南主席何健手抄的傷寒古本。病症表現為惡寒發熱,全身疼痛如被棍棒打,頭痛如斧頭劈開,口乾舌燥,胸悶口渴,脈搏時浮時沉時快時慢,時而微弱,此時可用大青龍加附子湯來治療。
這種病症屬於腎陽原本虛弱,又感受寒溫病邪所致。惡寒發熱是因為內裡元氣不足,氣血運行受阻;全身疼痛如被棍棒打是因為腎陽無法到達體表,衛氣不能向外發散;頭痛如斧頭劈開是因為腎陽離開根本,上浮於衛氣層;口乾舌燥,胸悶口渴是因為上焦津液被衛氣閉塞,熱氣灼傷;脈搏時浮時沉時快時慢,時而微弱是因為下焦無陽,中氣失根,不能穩定。
方用大青龍湯。麻黃桂枝各一錢,杏仁二錢以開衛閉,生石膏二錢以清衛氣閉於上焦之熱,炙草二錢生薑一片紅棗二錢以補中氣,加附片三錢以回腎陽也。
此證頭痛如至如劈,脈又搖搖無定,腎陽拔泄,並於頭上,其中下之虛極矣。非附子炙草不能挽回根本。口乾而至煩渴,上焦燥熱極矣。又非石膏不能回復津液。身痛如杖,衛氣鬱極,非麻黃桂枝不能調和榮衛。溫病而用麻桂,其中必兼有衛閉也。
此病用此方,非老手確有把握,不可試用。可用三豆各三錢加薄荷一二錢煎湯,調服腎氣丸五錢以代之。薄荷可代麻桂,三豆可代石膏杏仁甘草紅棗。腎氣丸之山藥熟地丹皮,有補津液之能,山茱萸附桂可回腎肝之陽,茯苓澤瀉有益中土。榮衛司於肝肺,根於中氣,而起源於腎家。注重腎家以達榮衛,實為此病根本治法。見效而不犯險。
白話文:
方用大青龍湯。麻黃桂枝各一錢,杏仁二錢以開衛閉,生石膏二錢以清衛氣閉於上焦之熱,炙草二錢生薑一片紅棗二錢以補中氣,加附片三錢以回腎陽也。
這方子要用大青龍湯。麻黃、桂枝各一錢,杏仁二錢,用來打開衛氣閉塞;生石膏二錢,用來清熱,解除衛氣閉塞在上焦的熱症;炙甘草二錢、生薑一片、紅棗二錢,用來補益中氣;再加附片三錢,用來回補腎陽。
此證頭痛如至如劈,脈又搖搖無定,腎陽拔泄,並於頭上,其中下之虛極矣。非附子炙草不能挽回根本。口乾而至煩渴,上焦燥熱極矣。又非石膏不能回復津液。身痛如杖,衛氣鬱極,非麻黃桂枝不能調和榮衛。溫病而用麻桂,其中必兼有衛閉也。
這個病症,患者頭痛劇烈,好像頭要裂開一樣,脈象也浮動不定,腎陽氣虛脫,全部集中在頭部,中焦和下焦都非常虛弱。非得用附子、炙甘草才能挽回根本。口乾舌燥,非常渴,上焦的燥熱非常嚴重。非得用石膏才能恢復津液。全身疼痛得像被棍子打過一樣,衛氣鬱結非常嚴重,非得用麻黃、桂枝才能調和榮衛。溫病如果用麻黃、桂枝,裡面一定伴隨著衛氣閉塞。
此病用此方,非老手確有把握,不可試用。可用三豆各三錢加薄荷一二錢煎湯,調服腎氣丸五錢以代之。薄荷可代麻桂,三豆可代石膏杏仁甘草紅棗。腎氣丸之山藥熟地丹皮,有補津液之能,山茱萸附桂可回腎肝之陽,茯苓澤瀉有益中土。榮衛司於肝肺,根於中氣,而起源於腎家。注重腎家以達榮衛,實為此病根本治法。見效而不犯險。
這個病症用這個方子,不是老手確有把握,不能輕易試用。可以考慮用三豆各三錢,加上薄荷一二錢煎湯,再配合服用腎氣丸五錢來代替這個方子。薄荷可以代替麻黃、桂枝,三豆可以代替石膏、杏仁、甘草、紅棗。腎氣丸中的山藥、熟地、丹皮,具有補益津液的作用;山茱萸、附子、桂枝,可以回補腎陽和肝陽;茯苓、澤瀉,有益於中土。榮衛之氣主要由肝、肺掌管,根源在於中氣,而起源於腎。重點關注腎臟,達到調整榮衛,才是這個病症的根本治法。這樣既能見效,又能避免危險。
大凡外感之病,脈象微弱,或洪虛,原因皆是內傷。如浮沉細數不定,則內傷至極矣。不治內傷而徒治外感之藥,無不耗散傷內者,內益傷病益重矣。脈象浮沉細數不定,為用腎氣丸的根據,藥店的腎氣丸,內有車前牛膝,過利小便,不合此病。須用桂附地黃丸便合,即古方的腎氣丸。
本篇溫病方中之烏梅三豆腎氣三方,皆內傷之要法,皆事實上常有,前人書中所無。前人書中何以無內傷治法,只因王叔和將內經冬傷於寒,春必病溫,二句經文的冬寒的寒字,認為風寒的寒字,謂冬日傷了寒氣,登時病作為傷寒,登時不病,寒毒藏於肌膚,來春發作。化為溫毒。
白話文:
一般來說,外感疾病如果脈象微弱或浮大而虛弱,都是因為內傷造成的。如果脈象浮沉不定,細數不一,那就說明內傷已經非常嚴重了。如果只治外感而沒有治療內傷,就等於用藥物耗散原本就受損的內氣,只會讓內傷更嚴重。脈象浮沉細數不定,是服用腎氣丸的依據。藥店裡的腎氣丸通常含有車前子、牛膝,會過度利尿,不適合這種病症。應該使用桂附地黃丸,也就是古方的腎氣丸。
這篇溫病方中提到的烏梅三豆、腎氣三方,都是治療內傷的重要方法,也是臨床常用的方法,但前人的醫書中卻沒有記載。為什麼前人的醫書中沒有內傷的治療方法呢?因為王叔和將《內經》中「冬傷於寒,春必病溫」這兩句話中的「寒」字,理解為風寒的「寒」,認為冬天受了寒氣,馬上就生病叫做傷寒,如果當時沒生病,寒毒就會藏在肌膚里,等到春天就會發作,變成溫病。
遂認為溫病為毒氣,所以用藥皆以解毒清熱為主。不知溫病全由內傷也,更不知春溫的溫字,乃天人的生氣也。知溫病為天人的生氣為病,自知設法保其生,自不致將人治死也。
溫病若發病於冬季,病勢極危。因溫為木氣疏泄的本氣,春溫為木氣疏泄的正病。冬季寒水封藏不密,木氣拔根,故冬溫人死最多,惟烏梅白糖湯最能挽回。若冬溫上熱下寒,足冷如冰,速服桂附地黃丸救之。冬暖必起溫病。
冬至前後,氣候不寒而反熱,發生鼠疫。發熱,神昏,氣微,心亂。兼證不一,此為主證。鼠疫者,冬溫之死證也。大氣冬時主藏,寒則能藏。今寒反成熱,已經封藏於土下水中的陽氣,發洩出來。陽氣拔根,遂病鼠疫。鼠生活於地面之際的土中,今土中無陽,不能生活,是以鼠死。
白話文:
古人認為溫病是由於毒氣入侵,因此治療時都以解毒清熱為主要方法。他們不知道溫病其實是內傷所致,更不知道春溫中的「溫」字,代表着天地間生機勃勃的陽氣。如果了解溫病是天地生機失衡所致,便會設法保護這股生機,自然不會把病人治死。
溫病若在冬季發作,病情極其危急。因為「溫」代表着木氣生發的本源,春溫就是木氣生發的正常病症。冬季寒水封藏,如果封藏不嚴密,木氣就會被寒氣拔根而亡,所以冬溫患者死亡率最高。只有烏梅白糖湯才能挽救生命。如果冬溫患者出現上熱下寒、足冷如冰的症狀,要立刻服用桂附地黃丸救治。冬季氣候温暖,就容易引發溫病。
冬至前後,天氣不冷反而變熱,就會出現鼠疫。患者發熱、神志不清、氣息微弱、心神不寧,其他症狀不一而足,這些都是鼠疫的主要症狀。鼠疫是冬溫的致命病症。冬天是大氣封藏的時節,寒冷有助於封藏。現在天氣寒冷卻反而變熱,原本封藏於土下水中的陽氣被逼出來,陽氣被拔根而亡,於是就患上了鼠疫。老鼠生活在地面和土中,現在土中沒有陽氣,老鼠無法生存,所以才會大量死亡。
人人於此時,呼吸土中無陽的大氣。本身下部,陽氣逆騰,無不頭暈身乏者。本身的中氣,沿能維持圓運動之常,雖身乏尚不致於病倒。一經感受大氣的刺激,或為飲食所傷,中氣的圓運動分開,遂隨陽根發洩的大氣以同病。陽根發洩,則下部空虛,陽逆於上,則上部充熱,陽逆下虛,所以人死。
此時用涼藥清熱,下嚥即死,上部雖熱,中下陽虛故也。惟烏梅三豆並用,烏梅一兩,黃豆黑豆綠豆各五錢,加白糖二兩以補中氣,加杏仁泥五錢以降肺氣,小便不利者,加紅飯豆五錢以利小便,無不特效。烏梅能收斂,由右逆升的陽氣,降回水中。三豆能清上部的熱,不寒中氣。
白話文:
這時候,大家吸入的空氣中沒有陽氣,身體的下半身陽氣逆流,幾乎人人頭暈乏力。雖然身體的中氣還能維持正常的循環,但仍然感到疲憊,還沒到病倒的地步。一旦接觸到空氣中的寒氣,或者飲食不當,中氣的循環就會被打亂,接著就會因為陽氣隨著排泄物排出而生病。陽氣從下部排出,下半身就虛弱,陽氣逆流到上半身,上半身就感到燥熱。陽氣逆流,下半身虛弱,所以人會死亡。
這個時候用涼性的藥物清熱,一喝下去就會致命,因為雖然上半身燥熱,但是中下半身陽氣虛弱。只有烏梅、黃豆、黑豆、綠豆一起使用,烏梅一兩,黃豆、黑豆、綠豆各五錢,再加白糖二兩來補充中氣,加杏仁泥五錢來降肺氣,小便不順暢的,再加紅飯豆五錢來利尿,效果一定很好。烏梅能收斂由下往上逆流的陽氣,讓它降回到身體中。三豆能清熱,又不傷中氣。
陽泄化熱,肺氣不降,故加杏仁泥以降肺氣。中虛脾濕,小便不利,故加飯豆以利尿。惟治救遲延,中氣已脫者,已吐血者,則來不及耳。未病時,日日服之,亦可預防。此方曾於丙辰冬綏遠鼠疫,經同學實地試驗,功效不虛。同學並有用理中湯加天花粉治效者。蓋病的名目不同,病的原理則同。
所以綏遠鼠疫猖獗之時,一降大雪,遂徹底消滅。降雪則大氣的陽根回復下降,人身的陽根亦隨之回復下降故也。著者曾用西藥之稀鹽酸葡萄糖先後服下,最效,鹽補中氣,酸能收斂上部化熱的陽氣,使之下降,復其本位,葡萄糖大補下部腎家陽氣,並補中氣也。宇宙大氣的圓運動,乃大氣中的陽氣,降於秋,藏於冬,升於春,盛於夏所成。
白話文:
陽氣外泄轉化為熱,肺氣無法下降,因此加入杏仁泥來使肺氣下降。身體虛弱,脾胃濕氣重,小便不順暢,因此加入飯豆來利尿。然而,若治療延誤,中氣已經耗盡,或者已經吐血,就來不及了。在未生病時,每天服用此方,也能預防疾病。這個方子曾在丙辰年冬天綏遠鼠疫期間,由同行實地試驗過,效果確實不假。同行也曾使用理中湯加天花粉治療,也有效。因為疾病的名稱不同,但致病的原理卻是一樣的。
所以綏遠鼠疫盛行之際,一場大雪降下,便徹底消滅了疫病。降雪後,大氣中的陽氣恢復下降,人體的陽氣也隨之恢復下降,這就是原因。作者曾用西藥稀鹽酸、葡萄糖先後服用,效果最佳。鹽補中氣,酸能收斂上部化熱的陽氣,使其下降,恢復原本的位置。葡萄糖則大量補益下部腎臟的陽氣,同時也補中氣。宇宙大氣的圓周運動,就是大氣中的陽氣,在秋季下降,冬季收藏,春季上升,夏季盛旺所形成的。
人身的陽氣,亦降於右,藏於下,升於左,盛於上。宇宙的冬季,人身的下部,陽氣皆宜順藏,不可逆升。冬季陽升,此之謂逆,陽氣逆升,是為拔根。由右降下的陽氣,乃萬物生命之根,冬季的寒字,即是陽氣下藏的事實,不寒反熱的熱字,即是陽氣逆升的事實。陽氣逆升,所以熱也。
並非熱而後陽氣逆升也。大氣的中和,為生物生命的元素,冬季陽氣當藏而即藏,即是大氣的中和。此中和的力量,地面之際的土中最多。鼠穴地而居,向來在大氣中和的中心點生活。今土中的陽氣拔根,中和變成毒厲,鼠感受最切,失其生活之常,所以鼠死。人之感受在鼠之後,所以鼠先死,人後死。
白話文:
人身陽氣與宇宙冬季:
人體的陽氣,自然而然地從右側下降,藏於下部,再從左側上升,最後匯聚於上部。就如同宇宙的冬季,人體下部也應當順應自然,將陽氣收納於內,不可逆向向上升發。
冬季若陽氣逆升,就如同拔掉了植物的根一般,無法存活。人體右側下降的陽氣,是萬物生命的根本。冬季的「寒」字,正是陽氣下藏的表現;反之,不寒反熱的「熱」字,則是陽氣逆升的表現。陽氣逆升,所以才會感到熱。並不是因為熱了,陽氣才會逆升。
大氣的中和狀態,是生物生命得以延續的關鍵。冬季陽氣當藏,正是順應了大氣的中和。這種中和的力量,在地面上的泥土中最強盛。老鼠穴居於地,一直以來都在大氣中和的中心點生活。如今,土中的陽氣拔根,中和狀態變成了毒厲,老鼠首當其衝,失去了生存的常態,所以老鼠會死。人體受到的影響在老鼠之後,因此老鼠先死,人後死。
惟中氣充足陽不逆升的人,則不死耳。雖暫時不死,呼吸陽氣拔根的大氣,終難免死。冬不寒而反熱,中和變成毒厲。一降大雪,熱降入地,陽仍歸根,毒厲仍變中和。此宇宙自然的療法。烏梅三豆白糖稀鹽酸葡萄糖,亦宇宙的自然療法,降其逆助其藏而已。福建鼠疫盛時,飛機飛過疫地境內,常常自己墮落,有疫的地方,大氣的圓運運動含有鼠疫的逆性故也。
溫病數日,午後增熱,頭痛胸悶,舌苔潤膩而不加渴,此為濕溫。病難速已。方用三仁湯
薏苡仁 三錢,苦杏仁泥 三錢,蒄仁 一枚,半夏
二錢,生甘草 一錢,白糖 五錢,烏梅
白話文:
只有中氣充足、陽氣不逆升的人才能活下來。即使暫時不死,但如果呼吸的陽氣被抽離,最終還是難逃一死。冬天不冷反而熱,中和之氣就會變成毒厲。一旦下起大雪,熱氣降入地下,陽氣回歸根部,毒厲就會重新變成中和之氣。這是宇宙自然的療法。烏梅、三豆、白糖、稀鹽酸、葡萄糖,同樣也是宇宙自然的療法,可以降逆助藏。福建鼠疫盛行時,飛機飛過疫區上空,常常自己墜落,這是因為疫區的大氣中含有鼠疫的逆性。
溫病發病數日,午後發熱加重,頭痛胸悶,舌苔潤滑且不口渴,這是濕溫,病程較長。可以用三仁湯治療,藥方如下:薏苡仁三錢,苦杏仁泥三錢,蒄仁一枚,半夏二錢,生甘草一錢,白糖五錢,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