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傷寒論六經原文讀法篇 (3)

回本書目錄

傷寒論六經原文讀法篇 (3)

1. 傷寒論六經原文讀法篇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人不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清便大;便,小便。欲字作能字解。惡寒乃衛閉,衛閉向內,面色不當發熱。今發熱,故曰反。榮氣疏泄向外,故面有熱色。)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如瘧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洪大之脈,外盛內虛,故仍用桂枝湯之法。如瘧再發,衛閉氣虛,故用桂二麻一之法。桂枝湯之法,收外盛之氣以回於內之法也。)

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榮衛雙病,燥傷肺液。陽字指寸脈言。無陽,謂寸脈弱也。)

形作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譫語,弱者發熱,脈浮,解之當汗出愈。(此章弱者必渴句,申明上章越婢湯兼清燥之義。以上四章,論榮衛雙病。)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噫,或利,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表病未解,而臟氣之濕寒已動,解表兼治濕寒。)

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小青龍湯主之。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此章不渴二字,申明上章,小青龍湯用溫法之義。以上二章,論榮衛病中兼見臟寒之病。)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也。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以眞武湯救之。(首句是設問辭,非中風也。表病未解,而腑氣之燥熱已動,解表兼治燥熱。)

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主之。(此緩字有實象。桂枝湯證之緩,乃虛象也。燥傷津液故身重,津液復通,故身重乍有輕時。以上二章,論榮衛病中兼見腑燥之病。)

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裏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熱為表證,渴為裏證,此熱乃陽為水格,非表病也。)

太陽病,小便利者,以飲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裏急也。(水格則心氣不降,故悸。)

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渴而汗出為裏濕盛,不渴而汗出為表陽虛。以上三章,論榮衛病解臟氣之濕動。)

傷寒,脈滑而厥者,裏有熱也,白虎湯主之。(燥熱灼津,津液沸騰,則脈滑。內熱格阻陰氣於外,則外厥。此滑脈重按有力。厥者,肢冷畏寒也。)

白話文:

太陽病,如果病了八九天,出現像瘧疾一樣的症狀,發燒怕冷,發燒的時間長,怕冷的時間短,病人不嘔吐,大便小便都正常,一天發作兩三次,脈象是浮緩的,這是要痊癒的現象。如果脈象微弱又怕冷,這是陰陽都虛弱,不可以再用發汗、瀉下或催吐的方法治療。如果臉色反而出現發熱的紅色,表示還沒痊癒。因為這個人沒有微微出汗,身體一定會癢,應該用桂枝麻黃各半湯治療。(大便小便都正常;這裡的便指的是小便。欲字可以解釋為能字。怕冷是因為衛氣閉塞,衛氣閉塞在內,臉色不應該發熱。現在發熱,所以說反而。榮氣疏洩向外,所以臉色有熱色。)

如果服用桂枝湯後,大量出汗,脈象洪大,還是要用原來的桂枝湯方法治療。如果像瘧疾一樣一天發作兩次,出汗後就會好轉,應該用桂枝二麻黃一湯治療。(脈象洪大,是外表看起來強盛,但裡面虛弱,所以還是用桂枝湯的方法。像瘧疾一樣再次發作,是衛氣閉塞,氣虛,所以用桂枝二麻黃一的治法。桂枝湯的方法,是收斂外盛的氣回到體內的方法。)

太陽病,發燒怕冷,發燒的時間長,怕冷的時間短,脈象微弱,這是陽氣不足,不可以再用發汗的方法治療,應該用桂枝二越婢一湯治療。(榮衛雙病,乾燥傷了肺的津液。陽字指的是寸脈。陽氣不足,指的是寸脈虛弱。)

症狀像是傷寒,脈象不是弦緊而是虛弱,虛弱的人一定會口渴,用火烤的人一定會說胡話,虛弱的人會發燒,脈象是浮的,治療應該用發汗的方法就會好轉。(這裡說的虛弱的人一定口渴,是說明了前面提到的越婢湯有兼顧清燥的功效。以上四段,講的是榮衛雙病。)

傷寒,表證沒有解除,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燒又咳嗽,或者口渴,或者打嗝,或者腹瀉,或者小便不利,小腹脹滿,或者喘氣,應該用小青龍湯治療。(表證沒有解除,臟氣的濕寒已經開始活動,要用解表兼治療濕寒的方法。)

傷寒,心下有水氣,咳嗽又稍微喘氣,發燒但不口渴,應該用小青龍湯治療。如果服藥後感到口渴,這是寒氣要散去,病要好了。(這裡說的不口渴,是說明了前面提到的,小青龍湯是用溫熱的方法。以上兩段,講的是榮衛病中兼見臟寒的病症。)

太陽中風,脈象浮緊,發燒怕冷,身體疼痛,不出汗又煩躁不安,應該用大青龍湯治療。如果脈象微弱,出汗又怕風,不可以服用大青龍湯。服用後會手腳冰冷、抽筋、肌肉跳動,這是錯治,要用真武湯來救治。(第一句話是假設的問句,不是真的中風。表證沒有解除,腑氣的燥熱已經開始活動,要用解表兼治療燥熱的方法。)

傷寒,脈象浮緩,身體不痛,只是感到沉重,有時會覺得輕快一些,沒有少陰證的,應該用大青龍湯治療。(這裡的緩字是實質的現象。桂枝湯證的緩,是虛的現象。乾燥傷了津液所以身體沉重,津液恢復流通,所以身體沉重有時會覺得輕快一些。以上兩段,講的是榮衛病中兼見腑燥的病症。)

中風發燒,六七天沒有好轉而且煩躁,有表證和裏證,口渴想喝水,喝水卻會吐出來,這種情況叫做水逆,應該用五苓散治療。(發燒是表證,口渴是裏證,這種熱是因為陽氣被水阻隔,不是表證。)

太陽病,小便順暢,是因為喝水太多,一定會感到心悸;小便量少,一定會感到腹部裏急。(水阻隔陽氣,心氣不能下降,所以心悸。)

傷寒,出汗而且口渴,應該用五苓散治療。不出汗而且不口渴,應該用茯苓甘草湯治療。(口渴而且出汗是裏面的濕氣盛,不出汗而又出汗是表面的陽氣虛弱。以上三段,講的是榮衛病解除後,臟氣的濕氣開始活動的情況。)

傷寒,脈象滑而手腳冰冷,是體內有熱,應該用白虎湯治療。(燥熱灼傷津液,津液沸騰,所以脈象滑。內熱阻隔陰氣於外,所以手腳冰冷。這種滑脈重按有力。手腳冰冷,是肢體冰冷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