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古方上篇 (1)

回本書目錄

古方上篇 (1)

1. 古方上篇

原理如字母,此篇如拼法文法作文。學會字母拼法文法,一切作文,自能尋出辦法。疾病雖多,方藥雖多,只分內傷外感病兩門。本篇引用經方,共十六方。前六方為整個內傷病之法。後十方為整個外感病之法。整個云者,知道具體的,乃能知道抽象的。而抽象的原則,即是具體的原則。

前六方作一整個讀,後十方作一整個讀。讀至爛熟之後,自然發現意想不到之領悟。蓋本篇如電力,以下各篇如電光。到眼皆是熟書。少費多少腦力,便得著整個的成就。如讀不爛熟,以下各篇,便費力多成功少也。因以下各篇的原則系統名辭文法,皆在此篇之故。

著者識

白話文:

這本書的原理就像字母,這篇就像拼法文法作文一樣。學會字母、拼法和文法,就能寫出任何文章,自然能找到方法。疾病雖然很多,藥方也很多,但只要分清楚內傷和外感兩種病就夠了。

這篇引用經方,一共十六個方子。前面的六個方子是治療所有內傷病的方法。後面的十個方子是治療所有外感病的方法。所謂「整個」,就是先明白具體的,才能理解抽象的。而抽象的原則,就是具體的原則。

前面的六個方子要完整地讀一遍,後面的十個方子也要完整地讀一遍。讀到爛熟之後,自然會發現意想不到的領悟。因為這篇就像電力,下面的各篇就像電光一樣。到處都是熟悉的內容。少費腦力,就能得到整個的成就。如果讀得不熟,下面的各篇就會費力多、成功少。因為下面各篇的原則、系統、名詞、文法,都建立在這篇的基礎上。

人參(即黨參),白朮,各二錢,乾薑,炙草,各一錢

古法煎服,只煎一次,分作三服。今人煎藥,一煎二煎三煎,其害甚大。只煎一次,藥質所含之成分,配合調勻。煎二次三次,藥質成分,有多有少,便失製方的意義。與病機不符,服之即生他弊。亟宜煎一次,分三服也。

此方名理中湯。以此方作丸,名理中丸。用蜜為丸者,每服三錢至六錢。用水為丸者,每服二錢至四錢,溫開水吞送。此分兩係普通常用分兩。凡古方分兩,用一者,今用一錢便合功效。古方人參即黨參。

白話文:

人参(也就是党参)、白术各两钱,干姜、炙草各一钱,古法煎服,只煎一次,分成三服。现在人煎药,一煎二煎三煎,对身体的伤害很大。只煎一次,药材中含有的成分才能均匀地混合在一起。煎二次三次,药材的成分就会多有不同,就失去了制方的意义,与病症不相符,服下去就会产生其他副作用。所以应该只煎一次,分成三服。

这个方子叫做理中汤。用这个方子做丸,叫做理中丸。用蜜做成的丸子,每次服用三钱到六钱;用水做成的丸子,每次服用二钱到四钱,用温开水送服。这些剂量都是平常常用的。古方的剂量,用一两,现在用一钱就足够了。古方中的“人參”指的是“党参”。

治夏月寒霍亂,上吐下瀉、頭痛、行動無力、不渴者。脈象虛大、或微小、右脈較左脈尤微小者、病危。

此人身上下左右俱病。不治上下左右,只治中氣之法也。人身分上下左右中五部。上部之氣,由右下降。下部之氣,由左上升。中氣居中,以旋轉升降。整個的圓運動圓,是為無病之人。上部之氣,不能右降,則頭痛。下部之氣,不能左升,則行動無力。而實由於中氣虛寒,不能運化於中所致。

中氣虛寒,所以胃土之氣上逆,而作吐;脾土之氣下陷,而作瀉也。中軸的旋轉停頓,四維的升降倒作,圓運動成了不運動。故上下左右俱病。不渴,無熱也。

白話文:

夏季患上寒霍亂,症狀包括嘔吐、腹瀉、頭疼、四肢無力,且不口渴。脈象虛大或微小,右脈比左脈更微弱,病情危急。

這種病症表現為全身上下左右都有問題,關鍵在於治療中氣。人體分為上下左右中五個部位,上部之氣由右向下運行,下部之氣由左向上運行,中氣位於中心,以旋轉升降的方式運行。整體循環無阻,身體就會健康。上部氣機不能順利向下運行,就會頭痛;下部氣機不能順利向上運行,就會行動無力。而這些症狀的根本原因是中氣虛寒,導致氣機不能正常運化。

中氣虛寒,胃氣上逆,就會出現嘔吐;脾氣下陷,就會出現腹瀉。中軸的旋轉停滯,四肢的升降倒置,整體的循環運動變得停滯不前,導致上下左右皆病。不口渴,說明沒有發熱的現象。

言脾胃必稱脾土胃土者。因脾胃秉造化之土氣而生。脾胃病濕,因土氣為濕也。脾胃病寒,因土氣根於相火,相火少故中土寒也。中土運動,是為升降。脾胃秉土氣,故脾經病則不升,胃經病則不降。如只言脾胃的肉質,則濕寒升降,皆無根由矣。

夏月的大氣,中上燥熱,中下濕寒。體氣偏於燥熱之人,感觸大氣之燥熱,引動了本身的燥熱。於是燥熱偏勝,津液被劫,運動不圓,遂成熱霍亂。體氣偏於濕寒之人,感觸大氣的濕寒,引動了本身的濕寒。於是濕寒偏勝,熱力消減,運動不圓,遂成寒霍亂。

人身之氣,乃升降運動息息皆圓之體。今升降大亂,中氣暴亡,頃刻即死,故曰霍亂。霍者,大也,又散之速也。

白話文:

中医认为脾胃是由土气所构成,所以谈到脾胃,一定要说脾土胃土。脾胃生病湿热,是因为土气本身就容易受湿气影响。脾胃生病寒凉,是因为土气的根本是相火,相火不足,就会导致脾胃寒凉。脾胃的正常运作就是升降,因为脾胃是土气构成的,所以脾经生病就不升,胃经生病就不降。如果只谈论脾胃的肉质,那么湿热寒凉升降这些症状就都失去了根源。

夏季的气候,上面干燥炎热,下面湿冷。体质偏燥热的人,接触到夏季的燥热之气,会引发自身的燥热,导致燥热偏盛,津液被消耗,身体机能失衡,就容易患上热霍乱。体质偏湿寒的人,接触到夏季的湿寒之气,会引发自身的湿寒,导致湿寒偏盛,热力消减,身体机能失衡,就容易患上寒霍乱。

人体的气机是不断升降运动的,维持着身体的平衡。一旦升降失衡,中气虚弱,就会迅速死亡,这就是霍乱。霍,指的是严重,也指病势发展迅速。

此病土氣濕寒,中氣大虛。此方白朮燥中土之濕,乾薑溫中土之寒,參草補中氣之虛。中土溫運,胃經復下降之常則吐止,脾經復上升之常則瀉止。胃氣降則上部氣降,頭自不痛。脾氣升則下部氣升,自能行動。中氣運而整個升降復,是以諸病皆愈也。此土氣濕寒之下瀉,小便必不利也。中土濕寒,運動停頓,木氣不能疏泄,故小便不利。

土敗中虛,故脈微小。右為土脈,右脈尤小者,中土之氣將亡,故危。陽敗中虛,脈亦虛大。虛大脈,較微小脈病輕。

人身中氣如軸,四維如輪,軸運輪行,輪運軸靈。中醫之法,運軸以行輪之法,運輪以復軸之法,軸輪並運之法而已。此方,運軸行輪之法。

白話文:

這病症是由於體內濕寒之氣停滯,導致脾胃虛弱。此方以白朮去除脾胃濕氣,乾薑溫暖脾胃寒氣,人參補益脾胃虛損。脾胃功能恢復正常後,胃氣下降,嘔吐停止;脾氣上升,腹瀉停止。胃氣下降,頭部氣血流通,頭痛消除;脾氣上升,下肢氣血運行順暢,能夠活動自如。脾胃運作恢復正常,則全身氣血運行暢通,各種症狀自然痊癒。由於濕寒之氣停滯,導致脾胃虛弱,因此小便不利。脾胃濕寒,氣血運行不暢,導致肝氣無法疏泄,所以小便不利。

脾胃虛損,氣血不足,所以脈象微小。右脈代表脾胃,右脈尤為微弱,表示脾胃氣虛將衰,病情危重。陽氣虛損,脈象也虛弱,但比微小脈症狀較輕。

人體的脾胃就像車軸,四肢就像車輪,車軸運轉,車輪才能轉動;車輪轉動,車軸才能靈活。中醫治療,就是通過調理脾胃,使四肢活動正常;通過四肢活動,使脾胃恢復健康。此方就是通過調理脾胃,使四肢活動正常,達到治病的目的。

認定著落,為本書要訣。認定土氣濕寒,朮薑便有著落。認定中氣大虛,參草便有著落。認定上逆下陷,由於土氣濕寒,中氣大虛,本方理中,便有著落。余方准此。

麥門冬 六錢,人參 三錢,炙草 三錢,粳米 三錢,大棗,三錢(劈),半夏 三錢

棗有大小不同,故用以輕重為准。不劈開煮不透。故用棗必劈開。

治火逆、咳嗽上氣、咽喉不利者、脈象虛而濇。

此治肺經金氣不降之法也。平人中氣旋轉,肺氣下降,故不咳嗽。肺降金收,故火不上逆。火降則氣降,故不上氣。氣降生津,故咽喉清利。

白話文:

這本書的關鍵在於找到病因,對症下藥。如果病因是脾胃虛寒,可以用蒼朮和生薑來治療。如果病因是中氣虛弱,可以用人參來治療。如果病因是氣上逆或氣下陷,是因為脾胃虛寒和中氣虛弱導致的,那就可以用理中湯來治療。其他方劑也以此類推。

這個方子使用麥門冬六錢、人參三錢、炙甘草三錢、粳米三錢、大棗三錢(切開)、半夏三錢。大棗大小不一,可以用重量來衡量。不切開煮的話,不容易煮透,所以要用切開的大棗。

這個方子可以用來治療火逆、咳嗽上氣、咽喉不利,脈象虛弱而緊的病症。

這個方子是治療肺經金氣不降的。正常人中氣運轉,肺氣下降,所以不會咳嗽。肺氣下降,金氣收斂,所以火氣不會上逆。火氣下降,氣機下降,所以不會上氣。氣機下降,生津液,所以咽喉清利。

言肺必稱金者。因肺氣以收斂清涼下為常。能收斂清涼下降,則肺氣不病。收斂清涼下降者,造化金氣之能。肺秉造化金氣而生,故不收斂不清涼不下降,則肺氣為病焉。故治肺氣之病,必用收斂之法,清涼之法,下降之法,然後病癒。只言肺病,不稱金病,則清涼收斂下降,皆無根由矣。

故言肺必稱金,言脾胃必稱土,言肝膽必稱木等,皆古中醫學之定法,亦古中醫學之妙法。

此病由於中虛不運,肺氣偏燥,傷及肺液。肺燥氣逆,收令不行,故咳嗽火逆上氣咽喉不利也。

方用炙草以補中氣,粳米大棗人參以補中生津,麥冬以潤肺燥。肺氣逆者,胃氣必逆,故用半夏以降胃氣之逆。肺降津生,收斂復舊,故諸病皆愈。脈象虛濇,濇為津液不足之象,虛乃中氣虛也。

白話文:

肺臟的功能就像金氣一樣,具有收斂、清涼、下降的特性。當肺氣能正常收斂、清涼、下降時,肺部就健康。這些收斂、清涼、下降的特性,正是金氣的造化之能。肺臟因秉承金氣而生,所以如果它不能收斂、清涼、下降,就會生病。因此治療肺病,必須使用收斂、清涼、下降的方法,才能治癒。只說肺病,不提金氣,那麼清涼、收斂、下降就沒有依據了。

所以說肺必稱金,說脾胃必稱土,說肝膽必稱木等等,都是古代中醫學的定法,也是古代中醫學的妙法。

這個病是由於身體虛弱,氣血運行不暢,導致肺氣偏燥,損傷了肺液。肺燥氣逆,無法正常收斂,所以出現咳嗽、上火、咽喉不適的症状。

藥方使用炙草來補益中氣,粳米、大棗、人參來補中生津,麥冬來潤肺燥。肺氣逆則胃氣必逆,所以用半夏來降胃氣之逆。肺臟下降津液,收斂復舊,所以各種病症都可痊癒。脈象虛弱且滑數,滑數代表津液不足,虛弱代表中氣虛弱。

此病之咳嗽,乃無痰之乾咳。此乾咳與咽喉不利,即火逆上氣的事實。氣往上逆,因火逆也。火之上逆,因肺金燥也。

治肺金之燥之藥,只麥冬一味,而中氣之藥,如此之多。因中氣如軸,四維如輪,軸運輪行,本乎自然。必以中氣藥輔肺金之藥,肺金乃能降耳。且土為金母,補土以生金,圓運動之力更速也。此軸輪並運之法。

飴糖,二兩調服,炙草 二錢,大棗肉 六錢,桂枝,錢半 生薑 一錢,炒白芍 三錢

白話文:

這種病的咳嗽,是沒有痰的乾咳。這乾咳和咽喉不舒服,都是火氣逆上造成的。氣往上逆,是因為火氣逆上。火氣逆上,是因為肺部乾燥。

治療肺部乾燥的藥,只有麥冬一種,而補中氣的藥,卻有很多。因為中氣就像車軸,四肢就像輪子,車軸轉動,輪子才能跟著轉,這是自然規律。一定要用補中氣的藥來輔助治療肺部的藥,肺部才能下降。而且土生金,補土就能生金,這樣輪轉的力量會更快。這就是車軸和輪子一起轉動的方法。

可以用二兩飴糖調服,搭配二錢炙草、六錢大棗肉、半錢桂枝、一錢生薑、三錢炒白芍。

治虛勞裏急、腹中痛、衄、手足心煩熱、咽乾口燥、夢中失精、四肢痛者,脈象浮虛或濇數。

此治膽經相火不降之法也。虛勞者,氣血皆虛,勞極困乏之意。裏急腹痛者,膽木不降則肝木不升,鬱而不舒,衝擊作痛也。肝膽的肉質,俱在身右。肝經膽經的作用,則膽經作用在右,肝經作用在左。必膽經相火下降之氣,藏於少腹。然後發生肝經作用。膽經作用在右降,肝經作用在左升也。

言肝膽必稱肝木膽木者,木本生火。膽木降生相火,肝木升生君火。人身肝膽,秉造化的木氣而生,所以肝膽之病,屬木氣之病。

白話文:

如果患者出現虛弱勞累、腹痛伴隨便意頻繁、鼻出血、手足心發熱、咽喉乾燥口渴、夢遺、四肢疼痛等症狀,並且脈象浮弱或細數,那麼這可能是膽經相火不降所致。虛勞是指氣血雙虛,勞累过度,精氣不足。腹痛伴隨便意頻繁,是因為膽木不降,導致肝木不升,氣機郁滯不通,衝擊腸胃而引起疼痛。肝膽的肉質都位於身體右側,膽經的作用在右側下降,肝經的作用在左側上升。膽經相火必須下降,藏於小腹,才能產生肝經的作用。肝膽都屬於木氣,膽木下降生相火,肝木上升生君火,所以肝膽疾病都屬於木氣病變。

衄者,鼻中血出。肺竅於鼻。膽木不降,相火逆行,肺金被刑,不能收斂也。肺秉造化的金氣而生,有收斂的作用。金性收斂涼降,火性發散熱騰。造化的火氣,能克金氣。人身的火氣,能克肺氣。故曰肺金被火刑克,不能收斂也。

手足心熱煩者,甲木不降,心包相火逆行,故手心熱。乙木不升,鬱生下熱,故足心熱也。甲乙乃分別木氣的陰陽的符號。不曰甲木乙木,只曰膽木肝木亦可。惟不曰膽木肝木,只曰膽腑肝臟則不可。只曰膽腑,如何能使手心熱。只曰肝臟,如何能使足心熱乎。手心,乃心包經穴道。

心包屬相火,故膽經相火之氣不降,心包相火不降,手心即能作熱。足心乃腎經穴道,肝木生於腎水,肝木之氣不升,下陷於腎水之位,故足心即能作熱。

白話文:

鼻子流血,叫做衄。肺部與鼻子相通。膽經的木氣不下降,相火逆行向上,導致肺金受克,無法收斂。肺部依靠天地的金氣而生,具有收斂的作用。金氣具有收斂、降溫的特性,而火氣則具有發散、升溫的特性。天地間的火氣,可以克制金氣。人體的火氣,可以克制肺氣。所以說,肺金被火克制,就無法收斂。

手掌心和腳掌心發熱煩躁,是因為甲木不下降,心包的相火逆行向上,所以手掌心發熱。乙木不升,鬱積在下面產生熱氣,所以腳掌心發熱。甲木和乙木分別代表木氣的陰陽。不說甲木乙木,說膽木肝木也可以。但不能說膽木肝木,只能說膽經肝經,因為只說膽經,怎麼會導致手掌心發熱呢?只說肝經,怎麼會導致腳掌心發熱呢?手掌心是心包經的穴道。

心包屬於相火,因此膽經的相火之氣不下降,心包的相火也不下降,就會導致手掌心發熱。腳掌心是腎經的穴道,肝木生於腎水,肝木之氣不升,下陷到腎水的部位,就會導致腳掌心發熱。

咽乾口燥者,甲木不降,風熱耗傷肺液也。風者,人身之動氣,為木氣所發生。甲木下降,風氣自平。甲木乃陽性之木。如其不降,陽性主動,風氣亦動。風動狂肆,肺金不能收斂,則肺家津液即被風木耗傷。金傷不降,火氣不收,故燥熱也。肝膽,病則疏泄。疏泄者,木氣之作用。

凡動風發熱,皆木氣疏泄使然。故言肝膽,必曰木氣,惟肝膽本臟肉質有病,則曰肝臟膽腑也。

夢中失精者,甲木不降,相火拔根。子半陽生,陽生木動。經脈滯塞,運動不通。陽氣鬱阻,故疏泄而夢中遺精也。婦人帶病,亦經脈滯塞,甲木不降,水氣不藏之故。

四肢痛者,四肢秉氣於脾胃。土困木賊,津液乾枯。脾胃病於內,榮衛經絡瘀塞於外也。榮衛,詳下文桂枝麻黃。

白話文:

如果感覺喉嚨乾燥口渴,那是因為肝氣不降,風熱耗損了肺部的津液。風是人體的動氣,是由肝氣產生的。肝氣下降,風氣就會平息。肝氣屬於陽性之氣,如果它不下降,陽性之氣就會主動上升,風氣也會随之活跃。風氣狂躁肆虐,肺金无法收敛,肺部的津液就會被風木耗损。肺金受伤无法下降,心火也无法收敛,因此就会感到乾燥燥热。肝胆是负责疏泄的器官,疏泄是木气的作用。

任何因风而引起的發熱,都是由於木氣疏泄造成的。所以提到肝膽,一定會說木氣,只有当肝脏和胆囊本身的组织器官有病变时,才说肝脏胆腑。

夢中遺精是肝氣不降,导致心火過盛,引發精氣外泄。精液是陽氣的一半,陽氣升發則木氣也會随之活跃。經脈阻塞,氣血不通,阳气郁积,因此就会在梦中疏泄而遗精。女性带病也是因为经脉阻塞,肝氣不降,导致水氣无法收纳。

四肢疼痛的原因是四肢依靠脾胃提供气血。脾土虛弱,津液枯竭,脾胃内部病变,導致外在的經絡瘀阻。荣卫经络,将在下文[桂枝][麻黄]条目中详细解释。

木火金水俱病,中氣之虛極矣。中氣虛極,不能運化四維,故病如此。

此病全膽經甲木不降,克傷中氣,相火上逆,燒灼肺液,腠理瘀塞而起。故方中重用芍藥,以降甲木斂相火而通腠理。重用飴糖,以養津液,並用炙草薑棗以補中氣而調榮衛。甲木乙木本是一氣。甲降則乙升,故重用芍藥以降甲木,輕用桂枝以升乙木。木調土運,肺降津生,火降歸根,中氣轉旺。

經氣之升降既復,木不克土。脾胃氣和,飲食加增,氣血充足,故虛勞諸病皆愈。腠理,詳原理下篇。脈象濇而數,濇為津少,數為中虛,又為虛熱。浮虛者,火逆中虛故浮虛也。

降膽經必重用中氣藥,中氣旋轉則四維升降也。建中氣必降膽木,四維升降則中氣旋轉,中氣生於相火也。此軸輪並運之法。

白話文:

患者同時出現肝、心、肺、腎等臟腑的病症,說明其脾胃中氣極度虛弱。中氣虛弱無法運化全身氣血,所以才會導致多種病症。

病因是膽經的肝木不降,抑制了脾胃中氣,導致心火上逆,灼傷肺部的津液,令毛孔閉塞而引發疾病。因此,藥方中大量使用芍藥,以降低肝木,收斂心火,疏通毛孔;並使用飴糖滋養津液,同時用炙甘草、生薑、大棗補益脾胃,調和營衛。肝木和膽木本為一氣,肝木下降則膽木上升,因此使用大量芍藥降低肝木,而用少量桂枝升提膽木。肝木下降調和脾土,肺部下降津液滋養身體,心火下降歸根,脾胃中氣漸漸強盛。

經脈氣血的升降恢復正常,肝木不再克制脾土,脾胃功能和諧,飲食增加,氣血充足,所以虛勞等諸多病症都痊癒了。毛孔的原理,請參看下篇。脈象沉細而數,沉細代表津液不足,數則代表中氣虛弱,同時也代表虛熱。脈象浮虛,是因為心火上逆,中氣虛弱導致的浮虛。

治療膽經病症一定要重視中氣藥,中氣運轉則四肢升降。補益中氣必須先降膽經的肝木,四肢升降則中氣運轉,中氣又生於心火。這就是軸輪同步運轉的原理。

當歸 三錢,生薑 三錢,羊肉 半斤

治寒疝、脇痛、裏急、腹痛、及產後腹痛者。此病脈象虛大,或細微。

此治肝經木氣不升之法也。肝經木氣者,生氣也。溫暖滋潤,則生氣充足,條達上升,而化心火。如不溫暖滋潤,則肝陽下陷,生氣下鬱,而病寒焉。

足厥陰肝經,下絡睾丸。肝木下陷,陷則生寒,故病寒疝。疝者,睾丸腫痛,木氣結聚成形也。膽經循右脇下降,肝經循左脇上升。肝家生氣鬱而不升,是以脇痛。肝木之氣,升於左而發於右,循行腹部全體。生氣鬱而不舒,升不上來,故病裏急腹痛。產後腹痛者,產後血去,溫氣消失,肝經生氣不足,木氣鬱而不舒也。

白話文:

用三錢當歸、三錢生薑和半斤羊肉,可以治療寒疝、脇痛、裏急、腹痛,以及產後腹痛。這些病症的脈象通常是虛大或細微。這種治療方法主要是針對肝經木氣不升的情況。肝經木氣代表生氣,需要溫暖滋潤才能充足,順暢上升,轉化為心火。如果沒有溫暖滋潤,肝陽就會下降,生氣鬱結,導致寒症。

足厥陰肝經向下連接睾丸,肝木下陷就會產生寒氣,因此出現寒疝。疝是指睾丸腫痛,是因為木氣鬱結而形成的。膽經沿著右脇下降,肝經沿著左脇上升。肝家生氣鬱結不升,就會導致脇痛。肝木之氣上升於左,發散於右,貫穿整個腹部。生氣鬱結不舒,無法上升,就會導致裏急腹痛。產後腹痛是產後失血,溫氣消失,肝經生氣不足,木氣鬱結不舒造成的。

當歸溫補肝血,羊肉溫補肝陽,滋補木中生氣,以助升達。加生薑以行其寒滯,故諸病皆愈也。

肺金應乎秋氣,清涼則降。肝木應乎春氣,溫暖則升。此方所治各病,皆肝木純寒,無一些風燥之病。所以服溫暖之藥,諸病皆愈。脈象虛大細微,皆肝經陽氣不足,因而生寒之象。

肝經因寒不升,而現寒疝等病。此等病都不能食者,四維不能運動,中氣因以不足故也。人身中氣旋轉,則四維升降。四維升降,則中氣旋轉。凡病癒的結果,在四維升降,而中氣復原。中氣復原,生命乃能復原。古方之有補中藥者,直接補中之法。無補中藥者,皆調理四維升降,以復中氣之法。

白話文:

當歸溫暖滋補肝臟的血液,羊肉溫暖補益肝臟的陽氣,滋養肝臟的生機,幫助肝氣上升。加入生薑可以驅散寒氣,所以各種疾病都能痊癒。

肺金應對秋天的清涼氣息,應該下降。肝木應對春天的溫暖氣息,應該上升。這個方子所治療的疾病,都是肝木純粹的寒症,沒有風燥的病症。因此服用溫暖的藥物,各種疾病都能痊癒。脈象虛大而細微,都是肝經陽氣不足,導致寒症的表現。

肝經因寒氣不升,而出現寒疝等病症。這些病症會導致患者無法進食,四肢無法活動,這是因為中氣不足。人體的中氣循環運行,四肢才能升降。四肢升降,中氣才能循環運行。所有疾病痊癒的根本,在於四肢升降,中氣恢復。中氣恢復,生命才能恢復。古方中有直接補益中氣的藥物,也有調理四肢升降,以恢復中氣的藥物。

此方當歸生薑羊肉溫補肝經,使其上升。即是調理四維之升降,以復中氣之法。四維之運動圓,則生中氣是也。此運輪復軸之法。

乾地黃 六錢,薯蕷 四錢,山茱萸 二錢,粉丹皮 三錢,茯苓 一錢,澤瀉 一錢,桂枝 一錢去皮,附子 二錢

治虛勞消渴、小便過多、或小便不利、裏急、少腹拘急者,脈虛兩尺極微。

白話文:

這個方子以當歸、生薑、羊肉溫補肝經,使之上升。也就是調理人體四維的升降,以恢復中氣的功效。四維的運作圓滿,就能生發中氣。這就像運輪復軸的道理一樣。

藥方:

  • 乾地黃 六錢
  • 薯蕷 四錢
  • 山茱萸 二錢
  • 粉丹皮 三錢
  • 茯苓 一錢
  • 澤瀉 一錢
  • 桂枝 一錢去皮
  • 附子 二錢

此方用於治療虛勞消渴、小便過多、或小便不利、裡急、少腹拘急等症狀,患者脈象虛弱,兩尺脈極微。

此治腎經水氣不升之法也。腎水者,人身津液之存於下部者也。津液來源,在於肺金。津液消耗,在於肝木。腎水主藏,肝木主泄。木氣疏泄,則生風氣。消渴者,腎水被風消耗,水氣不能養木。風氣愈增,且消及肺家津液也。肺液被消,故渴。

人身小便流通,原賴肝木疏泄之力。平人小便,亦不過多,亦無不利者,木氣和平,疏泄適宜也。消渴之病,水火不足,不能養木。木氣失根,忽而疏泄太過,忽而疏泄不及。疏泄太過,則小便太多,疏泄不及,則小便不利。虛勞裏急,少腹拘急,皆水氣不足,木氣失根,鬱而不舒耳。

方用地黃潤木氣,調疏泄,而保水氣。薯蕷補金氣,助收降,而生水氣。茱萸斂火,丹皮清熱,苓澤除濕。濕者,木金升降不遂,土氣鬱而為濕也。用附子補水中之火以培木氣之根也。用桂枝,達木氣之鬱也。水火俱足,木氣得根。故風平渴止,小便照常,諸病皆愈。水中火足,則生木氣。

白話文:

這是一種治療腎經水氣不升的方法。腎水指的是人體津液儲存在下部的部分。津液來源於肺金,消耗於肝木。腎水主藏,肝木主泄。木氣疏泄,就會產生風氣。消渴症患者,腎水被風消耗,水氣無法滋養肝木。風氣越來越旺盛,還會消耗肺部的津液。肺液被消耗,所以口渴。

人體小便的流通,原本依靠肝木疏泄的力量。正常人小便量不多也不少,而且順暢,這是因為木氣平和,疏泄得宜。消渴症患者,水火不足,無法滋養肝木。木氣失根,就會忽而疏泄過度,忽而疏泄不足。疏泄過度,就會小便量多;疏泄不足,就會小便不暢。虛勞裏急、少腹拘急,都是因為水氣不足,木氣失根,鬱積不舒造成的。

這個方子用地黃滋養肝木,調節疏泄,並保護水氣。用薯蕷補益肺金,幫助收降,並滋生水氣。用茱萸收斂火氣,用丹皮清熱,用茯苓澤瀉去除濕氣。濕氣的產生是因為木金升降失調,土氣鬱積而成。用附子補益水中的火氣,以培育肝木的根基。用桂枝疏通肝木鬱積的氣機。水火俱足,肝木得根,風氣平息,口渴止住,小便恢復正常,諸病皆愈。水中的火氣充足,就能滋生肝木之氣。

水中有氣,則木氣上升。木氣上升,則疏泄自調。脈象兩尺極微。腎為人身津液之主,候在尺脈,津液少故兩尺脈微。兩尺以候腎,左尺以候水,右尺以候腎水中之相火。此病兩尺脈微,右尺必較左尺更微。所以養水藥中,又用附子。附子大熱,專補下焦相火之藥。中氣為生命之主,腎氣為中氣之根也。

消渴,小便過多,小便不利,裏急,少腹拘急,此木氣成風的事實也。

造化之氣,春木主升,秋金主降。木升生火,火氣又隨秋金而降入水中,金降生水,水氣又隨春木而交入火內。木升金降,火水交濟,四維既圓,中氣自旺。人與造化同氣,無病之人的氣化,即是一個腎氣丸。病此病者,服此方後,病癒身安,精神爽健,飲食增加。即是四維的升降既已復舊,中氣的旋轉,因而照常也。此運輪復軸之法。

白話文:

水中有氣,就會推動木氣向上升,木氣上升就能調節自身。脈象中兩尺部位非常微弱,這是因為腎臟主宰人體津液,而兩尺脈象反映腎氣,津液不足導致兩尺脈微弱。其中左尺脈象反映水氣,右尺脈象反映腎水中相火,所以此病兩尺脈微弱,右尺必然比左尺更微弱。因此在滋養水氣的藥物中,要加入附子。附子性溫熱,專門補益下焦的相火。中氣是生命的主宰,而腎氣是中氣的根本。

消渴症、小便過多、小便不利、裏急後重、少腹拘急,這些都是木氣化風的表現。

天地造化的氣運,春天木氣主升,秋天金氣主降。木氣上升生火,火氣又隨金氣下降進入水中,金氣下降生水,水氣又隨木氣上升交入火中。木升金降,火水相濟,四維平衡,中氣自然旺盛。人與天地同氣,健康人的氣化就如同「腎氣丸」一樣。患有此病的人,服用此方後,病癒身安,精神爽健,飲食增加,說明四維的升降已經恢復正常,中氣的運轉也恢復如常。這就是恢復運轉和平衡的法則。

大黃 一錢,黃連 一錢,黃芩 一錢,麻沸湯漬少頃,熱服。沸水,多時泡如麻子細,即為麻沸湯。

治心氣不足,吐血衄血者。脈洪,重按不空。

此治心經火氣不降之法也。人身水氣在下,火氣在上。水氣在下,應往上升。火氣在上,應往下降。火者,動氣也。火氣不降,動而上逆,則吐血衄血。手之三陰,其氣主降。心氣不足,降氣不足也。法當用三黃以降心火。漬而不煎,取味最輕。麻沸湯,性輕而浮,使三黃之性緩緩下行也。

白話文:

大黃、黃連、黃芩治心氣不足,吐血衄血

藥方:

  • 大黃:一錢
  • 黃連:一錢
  • 黃芩:一錢

將上述藥材用麻沸湯浸泡片刻,熱服。麻沸湯的製作方法是:將沸水浸泡麻仁,時間要長,泡到麻仁細小如麻子般即可。

主治:

心氣不足,導致吐血、鼻出血。脈象洪大,重按指腹不感到脈搏空虛。

病因病機:

此方治療的是心經火氣不降所致的病症。人體的水氣在下,火氣在上,水氣應當上升,火氣應當下降。火氣代表動氣,火氣不降,則動而上逆,就會出現吐血、鼻出血。手三陰經的氣主降,心氣不足則降氣不足。因此,此方使用三黃藥來降心火。

方藥解析:

  • 三黃藥(大黃、黃連、黃芩)具有瀉火、清熱、涼血的功效,能有效降心火。
  • 藥方採用浸泡而非煎煮,目的是取其藥效最輕,避免藥性過於猛烈。
  • 麻沸湯性輕浮,能使三黃藥的藥性緩緩下行,達到治療的目的。

總結:

此方以三黃藥為主,搭配麻沸湯,通過降心火來治療心氣不足、吐血衄血等病症。

曰瀉心者,只降上脘以上之火,不降及中脘之意。如瀉及中脘,便生大禍矣。心火不降,心包相火不降也。心經君火不病。脈象洪,洪乃上盛之象。浮多降少,故上盛而洪。重按不空,故可用三黃。

火氣最易直上,全賴金氣收而降之,入於土下。吐血衄血者,金之降氣,被火之升氣所傷,金之收令不行也。三黃苦寒,將火降下,肺金乃收。運動復圓,故病癒人安也。病癒人安者,四維升降,中氣復旺也。此運輪復軸之法。

(附圖:運輪復軸)

圖的說明

將此圖合在自己身體上,揣想五行整個圓運動的生理與病理與醫理。揣想明白,便得著整個醫學的基礎。此圖君火相火,均往下降。君火為相火的終氣,相火為君火的始氣。造化之氣,今年太陽直射地面的相火,降入冬季水中,明年由水中升至地面的天空,則成君火。人身之氣,今日膽經的相火,降入腎水之中,明日由腎水中升至心房,則成君火。

白話文:

瀉心藥只能降服上脘以上的心火,不能降到中脘,否则会带来严重后果。心火不降,心包相火也无法降下来,心经君火则不会生病。脉象洪大,说明上焦火气旺盛,浮脉多而沉脉少,所以上盛而洪。重按脉搏不空,可以使用三黄泻火药。

火气容易向上直冲,必须依靠金气收敛降下,进入土中。吐血、鼻出血是因为金气的下降功能被火气的上升所损伤,金气的收敛作用失效。三黄药性苦寒,可以将火气降下,肺金才能收敛。循环恢复正常,病人才会痊愈。病癒人安,说明四维升降平衡,中气恢复旺盛,这就是“运轮复轴”的原理。

这幅图可以用来模拟人体五行运动的生理、病理和医理。理解了这幅图,就掌握了中医的基础知识。图中君火和相火都往下降,君火是相火的终气,相火是君火的始气。自然界的造化之气,就像今年太阳直射地面的相火,降入冬季水中,明年由水中升至地面的天空,就变成了君火。人体的气机也是一样,比如今天胆经的相火,降入肾水中,明天由肾水中升至心房,就变成了君火。

雖是五行,實是六行。

人身一小宇宙。中土旋轉於中央,火金右降於南西,水木左升於北東。理中丸,中土不運之方。麥門冬湯,金氣不降之方,小建中湯,膽經相火不降之方。當歸生薑羊肉湯,木氣不升之方。腎氣丸,水氣不升之方。瀉心湯,心火不降之方。人身六行六氣之病與治法,即以此六方為大法。大法者,大概以此為准之法也。此六方,須作整個圓運動讀。

┌────┬───────┬─────┬─────┬─────┬──────┐

白話文:

雖然我們說五行,其實是六行。人體就像一個小宇宙,中間的脾胃運化就像地球自轉一樣,在中央旋轉。火的能量和金的能量下降到西南方,水的能量和木的能量上升到東北方。理中丸用來治療脾胃運化不暢的,麥門冬湯用來治療金氣不下降的,小建中湯用來治療膽經火氣不下降的,當歸生薑羊肉湯用來治療木氣不上升的,腎氣丸用來治療水氣不上升的,瀉心湯用來治療心火不下降的。人體六行六氣的病症和治療方法,都是以這六個方劑為主要法則。所謂大法,就是指以這六個方劑作為治療的主要方向。這六個方劑,需要像圓周運動一樣,整體理解。

│方名,,│證狀,,,,,│原理,,,│治法,,,│脈象,,,│備考,,,,│

├────┼───────┼─────┼─────┼─────┼──────┤

│理中丸,│上吐下瀉頭疼,│中氣虛,,│補中燥濕,│微小虛大,│治中土不運法│

│,,,,│動無力不渴,,│土氣濕寒,│溫寒,,,│,,,,,│,,,,,,│

├────┼───────┼─────┼─────┼─────┼──────┤

│麥門冬湯│火逆咳嗽,,,│中氣虛,,│補中潤肺,│虛澀,,,│治肺經,,,│

│,,,,│咽喉不利上氣,│肺氣燥逆,│降肺降胃,│,,,,,│金氣不降法,│

白話文:

理中丸適用於上吐下瀉、頭疼、動無力、不渴的症狀,其原理是脾胃中氣虛、土氣濕寒,治療方法是補中燥濕、溫寒。脈象為微小虛大。此方屬於治中土不運法。

麥門冬湯適用於火逆咳嗽、咽喉不利、上氣的症狀,其原理是中氣虛、肺氣燥逆,治療方法是補中潤肺、降肺降胃。脈象為虛澀。此方屬於治肺經金氣不降法。

├────┼───────┼─────┼─────┼─────┼──────┤

│小建中湯│虛勞,裏急,,│中虛膽逆,│補中氣,,│澀數或浮虛│治膽經,,,│

│,,,,│腹中虛,衄,,│土木兩枯,│降膽經相火│,,,,,│相火不降法,│

│,,,,│手足心煩,,,│相火外泄,│潤燥通塞,│,,,,,│,,,,,,│

│,,,,│咽乾口燥,,,│滯寒榮衛,│,,,,,│,,,,,│,,,,,,│

│,,,,│夢中失精,,,│,,,,,│,,,,,│,,,,,│,,,,,,│

白話文:

建中湯的功效與主治:

適用症狀:

  • 虛勞:體虛乏力、面色蒼白、氣短懶言等症狀。
  • 裏急後重:排便時肛門有墜脹感,便意頻頻,但排便量少。
  • 中虛膽逆:脾胃虛弱,膽氣上逆,導致心煩氣悶、口苦咽乾等症狀。
  • 腹中虛: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導致腹脹、腹痛等症狀。
  • 衄血:鼻出血。
  • 手足心煩:手腳心發熱,煩躁不安。
  • 咽乾口燥:咽喉乾燥,口渴。
  • 夢中失精:睡眠中遺精。
  • 澀數或浮虛:脈象沉細或浮弱。

功效:

  • 補中氣:補益脾胃之氣。
  • 降膽經相火:降伏膽經的相火,調節心火過旺。
  • 潤燥通塞:滋潤乾燥,通利氣血。

治法:

  • 相火不降法:針對膽經相火上炎,采用降火清熱之法。

總而言之,建中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膽氣上逆、相火妄動等症狀,具有補中氣、降膽火、潤燥通塞的功效。

│,,,,│四肢疼痛,,,│,,,,,│,,,,,│,,,,,│,,,,,,│

├────┼───────┼─────┼─────┼─────┼──────┤

│當歸生薑│寒疝腹痛脇痛,│肝經寒,,│溫潤肝經,│虛大或細微│治肝經,,,│

│羊肉湯,│產後腹痛。,│,,,,,│,,,,,│,,,,,│木氣不升法,│

├────┼───────┼─────┼─────┼─────┼──────┤

│腎氣丸,│虛勞消渴,,,│腎氣不升,│補氣滋肝,│兩尺極微,│治腎經,,,│

白話文:

當歸生薑羊肉湯可以用於治療寒疝腹痛脇痛,產後腹痛等症狀。這是因為肝經寒,溫潤肝經,可以治療肝經虛大或細微,木氣不升等問題。腎氣丸則可以治療虛勞消渴等症狀,這是因為腎氣不升,補氣滋肝,可以治療腎經兩尺極微等問題。

│,,,,│小便不利,,,│,,,,,│除濕補火,│,,,,,│水氣不升法,│

│,,,,│或小便過多,,│,,,,,│,,,,,│,,,,,│,,,,,,│

│,,,,│裏急,,,,,│,,,,,│,,,,,│,,,,,│,,,,,,│

│,,,,│小腹拘急,,,│,,,,,│,,,,,│,,,,,│,,,,,,│

├────┼───────┼─────┼─────┼─────┼──────┤

│瀉心湯,│衄血,吐血,,│心經降氣,│降心氣,,│兩尺極微,│治心經,,,│

│,,,,│,,,,,,,│不足,,,│,,,,,│,,,,,│火氣不降法,│

白話文:

小便不順暢,或小便過多,伴隨裡急後重、小腹拘急等症狀,屬於水氣不升、火氣不降所致。可以用瀉心湯治療,此方可降心氣,除濕補火,使心經之火氣下降,緩解上述症狀。

└────┴───────┴─────┴─────┴─────┴──────┘

人身疾病多矣。事實上只分內傷病、外感病兩門。內傷病,不論何經有病,仍是圓運動著的。必待積年累月,形質力量損壞消滅,不能運動,中氣不能復生,然後人死。

外感病,六氣運動失圓之病也。初則一氣偶偏,繼則一氣獨勝。一氣獨勝,諸氣敗亡。中氣消滅,所以人死。前六方治內傷病,除理中丸證,中氣暴亡,其死甚速外;其餘各病,皆可徐徐調理,將五行運動失圓之處,調之使圓。若外感一氣獨勝之病,治救稍遲,即致死亡。因形質不易損滅,氣則易於消散也。

白話文:

人體疾病的種類與死亡原因

人體疾病種類繁多,但實際上可以歸納為內傷病外感病兩大類。

內傷病,不論影響到身體的哪條經絡,其病理機制都是循環運作失調的結果。這種失調會導致身體機能逐漸衰退,氣血運行不暢,最終導致中氣耗損,生命力消亡而死亡。內傷病的發展過程相對緩慢,通常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才能導致死亡。

外感病,則是人體受到六氣(風寒暑濕燥火)侵襲,導致氣機運轉失衡的疾病。外感病初期可能只有一種氣邪入侵,但隨著時間推移,一種氣邪可能會逐漸佔據主導地位,導致其他氣邪衰敗,最終導致中氣耗損,生命力消亡而死亡。外感病的病程相對較快,如果治療不及時,很容易導致死亡。這是因為人體的形質(身體組織)比較堅固,不易損壞,但氣機卻容易受到外邪影響而消散。

治療方面,內傷病大多可以通过長期调理,使五行运行恢复平衡而痊癒。而外感病则需要迅速治疗,防止氣邪佔據主導地位,避免因氣機消散而導致死亡。

總而言之,人體疾病的死亡原因,可以歸結為中氣耗損,而中氣耗損的根本原因,则是氣機失衡。内伤病的氣機失衡源于体内,而外感病的氣機失衡则源于外界。因此,理解气机运动的重要性,对于防病治病至关重要。

外感病以《傷寒論》為宗。傷寒病,分榮衛表病,臟腑裏病,少陽經病。外感風寒、項強、身痛、惡寒、發熱、可發汗而愈之病,為榮衛表病。陰臟病寒,溫補乃愈。陽臟病熱,攻下乃愈之病。為臟腑裏病。表主外,裏主內也。不在表,不在裏。不可發汗,不可溫補,不可攻下,和解乃愈之病。

為少陽經病。少陽經病,在表裏之間也。

宇宙間澎力壓力混合而成圓運動的大氣個體,內含一開一合的作用。開則疏泄,合則收斂。疏泄則成風,收斂則成寒。人身陰陽混合而成圓運動的氣體,內含一開一合的作用。開則疏泄,合則收斂;疏泄則發熱,收斂則惡寒。疏泄謂之榮,收斂謂之衛。疏泄者,木火之氣;收斂者,金水之氣。

白話文:

外感疾病以《傷寒論》為主要依據。傷寒病分為榮衛表病、臟腑裏病、少陽經病。

外感風寒,出現頸項僵硬、身體疼痛、怕冷、發熱等症狀,可以用發汗的方法治療,這是榮衛表病。陰臟病症以寒冷為主,需要溫補才能痊癒。陽臟病症以發熱為主,需要攻下才能痊癒,這是臟腑裏病。表症表現於外,裏症表現於內。若既非表症,也非裏症,既不能發汗,也不能溫補,更不能攻下,需要和解才能痊癒,這是少陽經病。

少陽經病屬於表裏之間。

宇宙中的能量與壓力混合,形成圓周運動的大氣個體,包含著開合的作用。開則疏泄,合則收斂。疏泄則形成風,收斂則形成寒。人體的陰陽混合,形成圓周運動的氣體,也包含著開合的作用。開則疏泄,合則收斂;疏泄則發熱,收斂則惡寒。疏泄稱為榮,收斂稱為衛。疏泄屬於木火之氣,收斂屬於金水之氣。

木火之氣,由內向外,有發榮之意,故曰榮;金水之氣,由外向內、有衛護之意,故曰衛。榮衛者,臟腑以外,整個軀體圓運動之氣之稱。整個圓運動分離,則疏泄偏現而榮病,收斂偏現而衛病,分而復合,榮衛交互,圓運動恢復整個,則汗出病癒也。榮衛為風寒所傷,則榮衛分離也。

分離小則病輕,分離大則病重。

芍藥 三錢,炙草 二錢,大棗 六錢,生薑 三錢,桂枝 三錢

水四杯,煎成二杯,溫服一杯,飲熱稀粥一杯。覆衣,取微汗。如不汗,再服一杯。如仍不汗,再煎一劑。服如前法。禁生冷黏滑油膩肉麵酒酪五辛臭惡之物。

白話文:

人體的陽氣像火焰般由內向外發散,有滋養生長的作用,稱為「榮」。陰氣像水流般由外向內收斂,有保護防禦的作用,稱為「衛」。「榮」和「衛」就像人體的內外氣機,像圓球般循環運行,維持著整體的平衡。當這股循環氣機分離時,就會出現疏泄過度導致「榮」生病,或收斂過度導致「衛」生病的情況。當「榮」和「衛」重新合而為一,氣機恢復圓滿運行,就會通過出汗來排出病邪,恢復健康。風寒侵襲人體,會導致「榮」和「衛」分離,分離程度越嚴重,病情就越重。

治療方法:用芍藥、炙草、大棗、生薑、桂枝等藥材,水煎服,溫熱服下一杯,再喝一杯熱粥,蓋上衣服,微微出汗即可。如果沒有出汗,再服下一杯藥。如果仍然沒有出汗,就再煎一劑,按同樣方法服用。忌食生冷、黏滑、油膩、肉類、麵食、酒酪、辛辣刺激及腥臭食物。

治榮衛外感於風。項強、頭痛、身痛、發熱、汗出、惡風、脈浮緩者。

此治榮衛表證,偏於疏泄之病之法也。風者,空氣中疏泄之氣。榮者,人身中疏泄之氣。疏泄故發熱惡風,疏泄故汗出。風性疏泄,故脈緩。緩者,疏泄虛散之意。榮衛行身之表,榮衛病,故脈浮。衛傷榮鬱,榮衛不和,故項強、頭痛、身痛。衛氣收斂,與風異性,故風不傷榮而傷衛。

衛被風傷,病卻在榮。風傷衛而榮病者,衛傷則衛的收斂作用減少,榮的疏泄作用加多。多則鬱,鬱則病也。

此方用芍藥收斂榮氣之疏泄,以交衛氣為主。用桂枝者,桂枝實表陽,調榮衛也。榮氣偏鬱,運動不圓,中氣必虛。故用炙草以補中氣,生薑大棗助胃氣,補胃液,以調榮衛也。芍藥斂榮氣之疏泄者,降膽經也。服此湯後,中氣復而榮衛和,故汗出而病解。已經自汗傷津,故飲熱粥助津液,以作汗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一種由風寒引起的表證,患者會出現頸部僵硬、頭痛、全身痠痛、發燒、出汗、怕風,脈象浮緩等症狀。治療方法主要是疏解表邪,調和榮衛。藥方中使用芍藥收斂榮氣,桂枝調和榮衛,炙草補益中氣,生薑大棗補益胃氣,以達到治療效果。患者服藥後,中氣恢復,榮衛和諧,汗出則病症消除。由於出汗損傷津液,因此需要喝熱粥補充津液,以幫助出汗。

禁生冷諸物者,榮衛根於脾胃。榮衛鬱則脾胃滯,生冷諸物增加脾胃之滯,榮衛更不能調和也。榮衛,詳原理下篇。

麻黃 三錢,杏仁 三錢,炙草 二錢,桂枝 二錢

水五杯,先煎麻黃,減二杯。去沫,入諸藥,煎二杯,溫服一杯。覆衣取微汗,不用飲粥。禁如桂枝(湯)法。

治榮衛外感寒邪,項強、頭痛、身痛、骨節疼痛、無汗惡寒、脈浮緊者。

此治榮衛表證,偏於收斂之病之法也。寒者,空氣中收斂之氣。衛者,人身中收斂之氣。收斂故惡寒,收斂故無汗,收斂故脈緊。緊者收斂閉束之意。榮衛行身之表,榮衛病,故脈浮。榮傷衛鬱,榮衛不和,故項強頭疼身痛骨節疼痛。榮氣疏泄,與寒異性,故寒不傷衛而傷榮。

白話文:

因為脾胃是人體氣血的根本,如果脾胃虛弱,就容易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生冷的食物會加重脾胃的負擔,使氣血更加不通暢。由於氣血運行不暢,人體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出現頸項僵硬、頭疼、身體疼痛、關節疼痛、沒有汗、怕冷、脈象浮緊等症狀。這個方子以麻黃、杏仁、炙草、桂枝等藥物組成,具有溫散寒邪、宣肺通竅的作用,適合治療因寒邪侵襲而導致的氣血運行不暢、表證的病症。服用時需要注意,要先煎麻黃,再加入其他藥物,煎好後溫服,服用後要蓋被子微微出汗,不能喝粥,其他的注意事項與桂枝湯相同。

榮被寒傷,病卻在衛。寒傷榮而衛病者,榮的疏泄作用減少,衛的收斂作用加多。多則鬱,鬱則病也。

此方用麻黃疏泄衛氣之收斂以交榮氣為主。用桂枝者,桂枝益表陽,調榮衛也。衛氣偏鬱,運動不圓,中氣必虛,故用炙草以補中氣。用杏仁者,衛閉則肺逆作喘,杏仁降肺逆也。不用生薑大棗不飲熱粥者,未經自汗,中氣與津液未傷也。服此湯後,中氣復而榮衛和,故汗出而病解。此證項強身痛,較桂枝湯證重,衛氣閉束之故。

桂枝善實表陽。桂枝湯證自汗出,表陽虛,桂枝與芍藥之收斂,相輔而行也。麻黃湯證之用桂枝、麻黃發汗,最虛表陽。桂枝所以善麻黃之後也。

白話文:

如果身體的陽氣受到寒邪侵襲,雖然表面的寒邪已經去除,但問題卻出現在身體的衛氣上。寒邪傷害陽氣,導致陽氣的疏泄作用減弱,而衛氣的收斂作用則加強。收斂作用過強就會導致氣機鬱結,氣機鬱結就會生病。

這個方子主要用麻黃來疏泄衛氣的收斂作用,使之與陽氣相通。使用桂枝是因為桂枝可以益氣溫陽,調和陽氣與衛氣。衛氣鬱結導致氣機運行不暢,脾胃功能必然虛弱,所以用炙甘草來補益脾胃之氣。杏仁則用來治療衛氣閉塞導致肺氣上逆的喘咳。沒有使用生薑、大棗和熱粥,是因為病人尚未自汗,脾胃之氣和津液尚未受損。服用此湯後,脾胃之氣恢復,陽氣與衛氣也恢復和諧,所以會出汗而疾病痊癒。這種病症會出現頸項強直疼痛,比桂枝湯的症狀更嚴重,這是因為衛氣閉塞所致。

桂枝擅長固護表面的陽氣。桂枝湯的症狀是自汗,屬於表陽虛,桂枝和芍藥的收斂作用相輔相成。麻黃湯使用桂枝和麻黃發汗,最容易耗損表面的陽氣,所以桂枝善於在麻黃之後使用。

陰陽二氣合成的圓運動個體,一開一合。榮氣疏泄,病在開,桂枝湯以合之之法為治。衛氣收斂,病在合,麻黃湯以開之之法為治。榮衛分離,中虛之故。桂麻二方,皆重在補中。此傷寒表病之大法。一切外感病發熱惡寒之法統此。桂枝湯並非治外感入了身體之風。風傷衛耳,風並未入了人身也。

麻黃湯並非治外感入了人身體之寒。寒傷榮耳,寒並未入了人身也。芍藥所以收斂榮氣,非散風也。麻黃所以疏泄衛氣,非散寒也。若果風寒入了人身,豈有反用芍藥收斂,而病癒之理。

芍藥 錢半 桂枝 錢半 麻黃 錢半 杏仁 一錢,炙甘草 錢半 生薑 一錢,紅棗肉 三錢

白話文:

人體就像一個不斷運行的圓形系統,由陰陽二氣交替運作。當氣血運行通暢時,身體處於開合自如的狀態。若氣血運行受阻,則會產生疾病。

桂枝湯適合治療氣血運行不暢,導致身體處於閉塞狀態的疾病。而麻黃湯則適合治療氣血運行受阻,導致身體處於緊縮狀態的疾病。

這兩種湯藥都以補益人體正氣為主要目的,是治療外感發熱惡寒的有效方法。

桂枝湯並非治療外來風寒侵入人體的疾病。風寒傷害的是人體的衛氣,而非侵入人體內部。

麻黃湯也並非治療外來風寒侵入人體的疾病。風寒傷害的是人體的榮氣,而非侵入人體內部。

芍藥的作用是收斂榮氣,而非驅散風寒。麻黃的作用是疏泄衛氣,而非驅散寒氣。

如果風寒真的侵入人體,那麼使用芍藥收斂反而會加重病情。

因此,桂枝湯和麻黃湯的藥方如下:芍藥半錢、桂枝半錢、麻黃半錢、杏仁一錢、炙甘草半錢、生薑一錢、紅棗肉三錢。

治榮衛雙鬱,發熱惡寒、無汗、項強身痛、八九日不解、形如瘧者、脈虛,此榮衛雙解之法也。外感之病,偏於疏泄,汗出發熱。偏於收斂,無汗惡寒。榮衛之氣,如環無端。單衛鬱者少,單榮鬱者亦少。榮衛必鬱,衛鬱榮必鬱者實多。不過分何方鬱的輕重耳。

此榮衛雙鬱,多日不解。既現榮衛雙鬱之證,而脈轉虛。虛者,不偏緊不偏緩,微弱之象。微弱之脈,病勢不盛。榮衛單鬱者病重,雙鬱者病輕。單鬱者,一方隔絕之勢。雙鬱者,雙方欲和之機。雙方欲和而未能,故用桂麻二方,減輕合用以和之。服後得欲似汗即解矣。

榮衛單鬱,中氣大虛,易入臟腑。榮衛雙鬱,雙方平衡,中虛較輕。故病八九日有如瘧狀,仍在表也。

白話文:

當人體的營氣和衛氣都鬱結不舒,就會出現發熱惡寒、無汗、脖子僵硬、身體疼痛,持續八九天不見好轉,看起來像瘧疾一樣,而且脈象虛弱。這就需要用疏解營氣和衛氣的方法來治療。外感疾病,如果偏向於疏泄,就會發汗退熱;如果偏向於收斂,就會無汗惡寒。營氣和衛氣就像環環相扣,沒有頭緒。單獨衛氣鬱結的情況較少,單獨營氣鬱結的情況也較少。營氣和衛氣同時鬱結的情況非常多,只是分不清楚哪一方鬱結得更嚴重而已。

這種營氣和衛氣雙鬱的情況,持續多日不見好轉。同時出現營氣和衛氣雙鬱的症狀,而且脈象轉虛。虛脈,既不緊也不緩,而是微弱的狀態。微弱的脈象表示病情不嚴重。單獨營氣或衛氣鬱結的病情較重,雙鬱的病情較輕。單獨鬱結,表示一方被阻隔。雙鬱,表示雙方都想相互調節。雙方想要調節卻沒有成功,所以用桂枝和麻黃兩種藥方,減量合用以達到調節的效果。服藥後,感覺快要出汗時,病症就會消退。

營氣或衛氣單獨鬱結,中氣很虛,容易侵入臟腑。營氣和衛氣雙鬱,雙方保持平衡,中氣較虛。所以雖然病症持續八九天,看起來像瘧疾,但依然停留在表面。

此三方為治外感表病大法。榮鬱發熱,偏於疏泄。衛鬱惡寒,偏於收斂,是對待的。表病不解,入臟病寒,入腑病熱,亦是對待的。榮衛病,乃人身榮衛為風寒所傷,而榮衛自病。並非風寒入了榮衛為病。入臟入腑云者,亦臟腑自病,並非風寒入了臟腑為病。此點要緊,切不可忽。

中氣不足,故榮衛偏鬱。中氣敗甚,故表病入裏。裏氣偏寒之人,故臟病。裏氣偏熱之人,故腑病。名曰表病入裏,其實乃臟腑裏氣自病。自病二字解決,全部傷寒論解決。一切外感病解決。

榮衛之氣,外發則吉,內陷則凶。榮衛病,總以早得汗而解為好,汗則外發也。以上榮衛表病。

白話文:

這三種方法是治療外感表病的重要法則。榮氣鬱結導致發熱,偏向於疏泄;衛氣鬱結導致惡寒,偏向於收斂,這兩種情況需要採取不同的治療方式。表病若不治癒,就會發展成臟病(寒)或腑病(熱),同樣需要針對不同的病症採取對應的治療。

榮衛病指的是人體的榮衛之氣受到風寒侵襲而生病,並非風寒直接進入榮衛而導致疾病。同樣地,所謂的「入臟入腑」也並非風寒進入臟腑而生病,而是臟腑本身因為氣血運行失調而出現問題。這一點非常重要,不可輕忽。

人體中氣不足,就會導致榮衛之氣鬱結。中氣嚴重衰敗,表病就會發展成裏病。裏氣偏寒的人就會出現臟病,裏氣偏熱的人就會出現腑病。所謂的「表病入裏」,其實是臟腑裏氣本身出現問題。只要理解了「自病」這兩個字,就能解開傷寒論中所有疑難,並且能解決一切外感疾病。

榮衛之氣外發則吉,內陷則凶。治療榮衛病,最重要的是及早發汗,讓病邪從體表排出,這就是外發。以上是關於榮衛表病的相關知識。

附子 三錢,乾薑,炙草,各二錢

治太陰病,自利、腹自痛、腹滿而吐、食不下、脈沉而微。

此治太陰脾臟病之法也。脾乃陰臟,陰中陽足,則脾經上升,與胃經合成圓運動。陰陽和平,不病寒也。病則太陰陰盛,陽消滅,則病濕寒。寒濕偏多,故自利。腹滿,吐而食不下。水寒火滅,木氣失根,鬱而衝擊,故腹自痛。此火土兩寒,中氣將脫,危險極矣。

此方用炙草補中氣,用乾薑溫中寒、除濕氣,用附子溫腎水以救火。火土俱復,陽與陰平,運動復圓,所以病癒。

此六氣運動不圓,太陰濕土一氣獨勝之病。病在榮衛,不速汗解。平日脾陽素虛之人,病即由表入裏,則成此病。或表證才現,裏證即作,則成此病。病成之初,必面色灰黯,精神短少,舌胎灰潤,而口淡不渴也。表證裏證兼現者,先溫裏,後解表。陰盛陽微,故脈沉微。

白話文:

附子三錢,乾薑、炙草各二錢。

這方劑用於治療太陰病,表現為腹瀉、腹痛、腹脹、食慾不振、脈象沉而微弱。

這是治療太陰脾臟病的方法。脾臟屬於陰性臟器,陰中陽氣充足,脾經才能上升,與胃經合力形成圓周運動。陰陽平衡,就不會受寒邪侵襲。一旦生病,就是太陰陰氣過盛,陽氣消滅,才會出現寒濕之症。寒濕偏重,所以會腹瀉。腹脹、嘔吐、食慾不振,是因為寒濕阻滯,陽氣不足,水寒火滅,木氣失去根源,鬱積而衝擊,所以才會腹痛。這表示火土俱寒,中氣將要衰竭,情況十分危急。

此方採用炙草補中氣,乾薑溫中寒、除濕氣,附子溫腎水以救火。火土俱復,陰陽平衡,圓周運動恢復,所以病才能痊癒。

這種病是六氣運動失衡,太陰濕土氣獨盛所致。病在榮衛,不能迅速出汗解表。平時脾陽虛弱的人,一旦生病就容易由表入裏,形成這種病。或者表證剛出現,裏證就緊接著發生,也會造成這種病。病發初期,患者面色灰黯,精神萎靡,舌苔灰潤,口淡不渴。表裏兼證者,應先溫裏後解表。陰盛陽微,所以脈象沉而微弱。

表裏本是一氣。表氣偏,裏氣必偏,所以表病不解,裏病必作。裏病已愈,表病自愈。表氣病,裏氣不病者,必中氣健旺之人。裏氣的陰陽調和,不成裏病。裏病一成,便成生死問題矣。他臟他腑准此。

附片,白朮,茯苓,人參,炒白芍,各三錢

治少陰病,手足寒、背惡寒、蜷臥、但欲寐、骨節痛、脈現微細。

此治少陰腎臟病之法也。傷寒病,分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陽腑病熱,陰臟病寒。少陰腎臟,病則陰寒。水寒克火,火滅土亡,危險極矣。

四肢秉氣於中土。中土陽亡,則手足寒冷。陽入於陰則寐,水寒無陽,則蜷臥欲寐,而不能寐。腎主骨,腎寒則背脊惡寒。水寒土濕,木鬱風生,則骨節痛。此病致死極速。

白話文:

表裡相通,表症出現,裡症也必受影響,表病未治好,裡病就會加重。反之,裡病痊癒,表病也會自然好轉。如果表症出現,裡症卻沒有,說明此人中氣強健,裡氣陰陽調和,才不會生出裡病。一旦裡病產生,便關乎生死。其他臟腑也是如此。

使用附片、白朮、茯苓、人參、炒白芍,各三錢。

這方用於治療少陰病,表現為手足冰冷、背部發寒、蜷縮臥床、嗜睡、骨節疼痛、脈搏微弱細小。

此方治療少陰腎臟病,傷寒病分為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六經,陽經病熱,陰臟病寒。少陰腎臟屬於陰臟,生病就表現為陰寒。水寒克火,火滅土亡,情況十分危急。

四肢的氣血來自中土,中土陽氣衰敗,就會手足冰冷。陽氣進入陰中,則嗜睡,水寒無陽,則蜷縮臥床想要睡覺,卻無法入睡。腎主骨,腎寒則背部發寒。水寒土濕,木氣鬱結,就會導致骨節疼痛。此病致死速度極快。

此方用附子溫補腎陽。人參茯苓白朮,補土泄濕,芍藥和木息風。附子溫補腎陽,易動風木之氣。附子與芍藥並用,腎陽復而風木不動也。已現骨節疼痛,風已起矣。故既用附子以溫水,又用芍藥以息風也。火土復而木氣安,陽與陰平,運動復圓,是以病癒。芍藥性寒,最敗腎陽。此方與附子同用,附子溫補腎陽也。風乃木氣,非風寒之風也。

此六氣運動不圓,少陰寒水,一氣獨勝之病。病在榮衛,不速汗解。平日腎陽不足之人,病即由表入裏,則成此病。或表證才現,裏證即作,則成此病。病成之初,必神色黯淡,惡寒氣微也。水寒土敗,陽微氣少,故脈微細。腎陽亡,故腎水寒。

白話文:

這個方子用附子溫暖補益腎臟陽氣。人參、茯苓、白朮補益脾土,去除濕氣,芍藥和緩脾木,抑制風邪。附子溫暖補益腎陽,容易引起風木之氣的活動。附子與芍藥一起使用,腎陽恢復,風木之氣就不會動了。病人已經出現骨節疼痛,說明風邪已經開始發作。所以既用附子溫暖水氣,又用芍藥抑制風邪。脾土恢復,木氣安定,陽氣與陰氣平衡,氣血循環恢復正常,所以疾病就能痊癒。芍藥性寒,最容易損害腎陽。這個方子與附子一起使用,附子溫暖補益腎陽,可以抵消芍藥的寒性。這個方子治療的風邪是木氣之風,不是風寒之風。

這個病症是六氣運行不順,少陰寒水一氣獨勝造成的。病邪在榮衛之間,不能快速出汗解表。平時腎陽不足的人,生病時病邪容易由表入裡,就會形成這種病症。或者表證剛出現,裡證就隨之而來,也會形成這種病症。疾病剛開始的時候,病人一定面色黯淡,怕冷,氣息微弱。水寒土敗,陽氣微弱,氣血不足,所以脈象微弱細小。腎陽不足,所以腎水寒。

烏梅 三十枚,蜀椒,當歸,各四錢,桂枝,黨參,附片,各六錢,乾薑 二錢,黃連,黃柏,細辛,各三錢

共搗篩蜜為丸,如梧子大,服二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三十丸。烏梅先用醋浸一宿,飯上蒸,搗如泥,和各藥為丸。用時如無丸藥,可減輕用分量六分之一,煎服,日三服,隔二小時服一次。

治厥陰病,厥熱往返,消渴、氣上衝心、心中熱痛、饑不欲食、食則吐蚘、心煩、有時安靜、靜而復煩、脈虛細急數。

白話文:

將烏梅三十枚、蜀椒、當歸各四錢、桂枝、黨參、附片各六錢、乾薑二錢、黃連、黃柏、細辛各三錢,一起搗碎,加入蜂蜜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一天三次,逐漸增加到每次三十丸。烏梅事先要用醋浸泡一夜,再用飯蒸熟,搗成泥狀,與其他藥材一起做成丸子。如果沒有丸藥,可以用藥材的六分之一煎服,一天三次,每次間隔兩小時服用。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厥陰病,症狀包括厥熱反覆出現、口渴、氣逆上衝心、心口灼熱疼痛、不想吃飯、吃飯就嘔吐蟲子、心煩意亂、有時安靜,安靜後又變得煩躁,脈象虛弱細小急促等。

此治厥陰肝臟病之法也。厥熱往返者,厥為寒冷,厥陰乃陰寒已極,微陽初生之氣。厥陰風木,子氣為火,母氣為水。厥陰病則風動無定,或見子氣而病熱;或見母氣而病寒;故熱後復厥,厥後復熱。平人之厥陰、不病厥熱者,中氣旺而水火交也。厥陰一病,風木克土。中氣既敗,水火分離。

於是火氣現而熱,水氣現而厥。熱多則火土復而人生,厥多則火土亡而人死也。

消渴者,風木之氣,因水寒脫根而疏泄上衝。疏泄傷津,故渴而欲飲,飲而仍渴。氣上衝心,心中熱痛者,足厥陰肝經為風木,手厥陰心包經為相火。肝經木氣上衝,而心包相火又因中氣虛敗,不能下降。故氣上衝心,心中熱痛,饑不欲食。食則吐蚘者,風動耗津,故饑。土氣已敗,故不能食。

白話文:

這種方法可以治療厥陰肝臟的疾病。厥熱反覆發作,是因為厥代表寒冷,厥陰是指陰寒極度寒冷,陽氣剛開始萌芽的狀態。厥陰屬風木,子氣為火,母氣為水。厥陰生病時,風氣就會無固定方向地亂動,有時會出現子氣而導致發熱,有時會出現母氣而導致發寒;所以才會出現發熱之後又發厥,發厥之後又發熱的症狀。身體健康的人,他們的厥陰不會生病,也不會出現厥熱,是因為中氣旺盛,水火相濟的緣故。一旦厥陰生病,風木就會克制脾土。中氣受損,水火就會分離。

於是火氣上升就導致發熱,水氣下降就導致發厥。發熱頻繁,火土就會復原,人就會活下來;發厥頻繁,火土就會衰敗,人就會死亡。

糖尿病患者,是因為風木之氣,由於水寒而失去根基,導致疏泄之氣上衝。疏泄傷了津液,所以口渴想喝水,喝了水還是渴。氣上衝擊心臟,心臟感到灼熱疼痛,是因為足厥陰肝經屬風木,手厥陰心包經屬相火。肝經的木氣上衝,而心包的相火又因為中氣虛弱衰敗,無法下降。因此氣上衝擊心臟,心臟感到灼熱疼痛,食慾不振。吃東西就嘔吐,是因為風氣亂動耗損津液,所以食慾不振。脾土已經受損,所以無法進食。

蚘乃木中陽氣所生,中下既寒,蚘不安居。食後胃上加溫,蚘避寒就溫,故上行而吐出。心煩者,蚘乃肝家陽氣所生,蚘動則陽動,陽動故心煩。

此病水寒火熱,木枯土敗。方用附子蜀椒細辛,溫水寒,而培木氣之根。黃連黃柏清火熱,以保木氣的津液。桂枝當歸溫養木氣,以息風氣。人參乾薑以溫中補土。烏梅大生木液,而補木氣。風盛則木氣自傷,惟烏梅能補木氣也。水溫火清,木和土復。陰陽平和,運動復圓,是以病癒。

此六氣運動不圓,厥陰風木一氣獨勝之病。病在榮衛,不速汗解。平日肝陽不足之人,病即由表入裏,則成此病。或表證才現,裏證即作,則成此病。病成之初,必氣微而躁煩不安也。木氣動而耗津,故脈虛細。微陽拔根,中氣虛極,故脈急數。

白話文:

嘔吐是因為體內陽氣在木中生長,但中下焦寒涼,陽氣不安定,所以會向上移動。吃飯後胃部加溫,陽氣避寒就溫,因此向上移動而吐出來。心煩則是因为肝中陽氣所生,陽氣動則心煩。

這種病症是水寒火熱,木枯土敗。治療需要用附子、蜀椒、細辛溫暖水寒,培育木氣的根源;用黃連、黃柏清熱,保護木氣的津液;用桂枝、當歸溫養木氣,平息風氣;用人參、乾薑溫中補土;用烏梅滋養木液,補益木氣。因為風盛會損傷木氣,只有烏梅能補益木氣。水溫火清,木氣和土氣復原,陰陽平和,身體恢復正常,所以病就好了。

這種病症是因為六氣運動失衡,厥陰風木氣獨盛所致。病症在榮衛之間,不能快速出汗解表。平時肝陽不足的人,容易由表入裏,形成這種病症。或者表證剛出現,裏證就跟著出現,也會形成這種病症。病症剛開始,一定會氣虛躁煩不安。木氣動則耗損津液,所以脈搏虛細。微弱的陽氣拔根,中氣虛極,所以脈搏急數。

烏梅丸為肝臟陰寒之方。黃連黃柏大寒之藥,乃如是之重者。水寒則木鬱生風,風又生熱,熱又傷津,津傷則風更動。寒不去風不息,熱不去風更不息。寒溫並用,木氣之個性使然。此方雖寒溫並用,木氣之本性使然;此方雖寒溫並用,仍以溫水寒為主,清火熱為輔。六氣中為風木復雜。風木能研究澈底,余皆澈底矣。以上三陰臟病。臟病忌發汗。

大黃 四錢,枳實,芒硝,各二錢,厚朴 八錢

白話文:

烏梅丸是治療肝臟陰寒的方劑,其中黃連、黃柏等藥性寒涼,這是因為水寒會導致木氣鬱結,進而生風,風又生熱,熱傷津液,津液受損,風更易動。寒不除,風就不息,熱不除,風更不息。因此,此方寒溫並用,這是木氣特性的使然。雖然寒溫並用,但以溫寒為主,清火熱為輔。六氣之中,以風木最為複雜,若能透徹理解風木,其他六氣也就能理解透徹了。以上三陰臟病忌發汗。此方中大黃四錢,枳實、芒硝各二錢,厚朴八錢。

治陽明病,胃家實、日暮潮熱、六七日不大便、譫語、手足濈然汗出、腹滿痛拒按、脈大而實。

此治陽明腑病,腸胃燥結實證之法也。承氣者,承中氣也。中氣左旋化陽,右轉化陰,陰陽平均,中氣乃治。陰進則陽退,陽盛則陰消。陰陽偏勝則中氣傷而人病。陰陽偏絕,則中氣亡而人死。三陰病,陰盛陽絕。大承氣湯證,陽盛陰絕。當此之時,陰陽平均的中氣,幾乎有陽無陰了。

日暮潮熱者,陽明燥金,氣旺於申酉之時。燥金氣旺,每日申酉加熱,如潮來之有定時。此時胃中陽旺,故陽明病必此時熱增也。譫語者,胃中津液消亡。心火不降,燒灼神昏也。手足濈然汗出,六七日不大便者,胃腸燥極也。腹滿痛拒按者,腸胃有燥屎結實也。傷寒論云:胃中有燥矢。

白話文:

治療陽明病,胃部實熱,傍晚發熱,六七天沒有大便,神志不清,手腳大量出汗,肚子脹痛按壓時很敏感,脈象有力而緊。這種情況是陽明腑實,腸胃乾燥結實的表現。承氣湯可以承接中氣,中氣左旋化陽,右轉化陰,陰陽平衡,中氣才能恢復正常。陰氣盛則陽氣衰,陽氣盛則陰氣消,陰陽失衡就會損傷中氣而致病。陰陽完全失調,則中氣衰竭而死亡。三陰病是陰盛陽衰,大承氣湯適用於陽盛陰衰的情況。此時陰陽平衡的中氣,幾乎只有陽氣而沒有陰氣了。

傍晚發熱是因為陽明燥金,氣盛於申酉時辰。燥金氣盛,每天申酉時辰就會發熱,就像潮水一樣有規律。此時胃中陽氣旺盛,所以陽明病一定會在這個時候加重。神志不清是因為胃中津液消耗殆盡,心火無法下降,灼傷神志而昏迷。手腳大量出汗、六七天沒有大便,是因為胃腸乾燥到了極點。肚子脹痛按壓時很敏感,是因為腸胃裡有乾燥的糞便積聚。傷寒論說:胃中有燥屎。

乃胃中食物,被燥氣煉乾云耳。故曰胃家實也。矢,古屎字。

陽明燥金,大腸主氣,胃土從化。金氣以收斂為能,故金燥必結,故燥屎堅硬也。陽明胃腑燥熱之證,亦有瀉稀水放屁,而潮熱譫語,腹滿痛拒按者。此腸中必有燥屎數枚,所謂熱結旁流,亦大承氣湯證也。凡用下法,總要以手按大腸部位,名曰腹診。

此方大黃芒硝,攻下燥屎。枳實厚朴,開通滯氣。陽退陰復,中氣承接,運動復圓,是以病癒。

此方妙處,在大黃枳實性寒,芒硝厚朴性熱。寒熱混合,則生圓運動的作用。如不用芒硝厚朴之熱,只用大黃枳實之寒,直攻而下,一定將人下死。脈實而大,陽熱充滿之象。與三陰臟病,陰盛陽微,是對待的理法。世謂芒硝性寒,錯誤。

白話文:

這是胃裡的食物被燥氣烤乾了。所以說胃很實在。矢,就是屎的意思。

陽明燥金,大腸主氣,胃土從化。金氣以收斂為能,所以金燥必結,因此乾屎很硬。陽明胃腑燥熱,也會有瀉稀水放屁,並且伴隨潮熱譫語,腹滿痛拒按的症狀。這表示腸中一定有幾塊乾屎,這就是所謂的熱結旁流,也是大承氣湯的症狀。凡是用下法治療,都要用手按壓大腸部位,稱為腹診。

這個方子裡的大黃芒硝,可以攻下燥屎。枳實厚朴,可以開通滯氣。陽退陰復,中氣承接,運動復圓,所以病就好了。

這個方子的妙處在於大黃枳實性寒,芒硝厚朴性熱。寒熱混合,就會產生圓運動的作用。如果不用芒硝厚朴的熱性,只用大黃枳實的寒性,直接攻下,一定會把人下死。脈實而大,是陽熱充滿的表現。與三陰臟病,陰盛陽微,是相對應的治療方法。世俗認為芒硝性寒,是錯誤的。

但是要用大承氣湯,須先以小承氣湯試探。服小承氣湯後,放屁,是有燥屎。可用大承氣湯。若不放屁,是無燥屎,便不可用。小承氣湯,大黃二錢,枳實一錢,厚朴二錢。

此六氣運動不圓,陽明燥金,一氣獨勝之病。病在榮衛,不速汗解。平日胃陽偏旺之人,病即由表入裏,則成此病。病成之初必蒸蒸發熱,汗出氣盛,而舌胎乾黃。數日之後,乃成此證。不比三陰病成之速也。此病表證未罷,裏證續作。當先解表,然後下裏。與三陰表證裏證兼現,當先溫裏,然後解表,是對待的理法。

一氣獨勝,諸氣消滅,圓運動解體,所以人死。

白話文:

但要使用大承氣湯,必須先用小承氣湯試探。服用小承氣湯後,如果放屁,且有乾燥的糞便,就可以使用大承氣湯。如果沒有放屁,表示沒有乾燥的糞便,就不能使用。小承氣湯的藥方為:大黃二錢,枳實一錢,厚朴二錢。

這種病症屬於六氣運行不順暢,陽明燥金之氣獨盛所致。病症在於表裡,無法快速出汗緩解。平時胃陽偏旺的人,一旦生病,就會由表入裡,形成這種病症。病發初期會出現持續發熱、出汗、氣喘,舌苔乾黃。數日後才發展成這種症狀,不像三陰病症發病速度快。這種病症表證未消,裡證又接著出現。應先解表,然後再攻下裡證。這與三陰病症表裡證同時出現,需要先溫裡,再解表,是完全相反的治療方法。

一氣獨勝,其他氣息都消滅,圓運動解體,所以人會死亡。

桃仁 三錢,桂枝 二錢,炙甘草 二錢,大黃 二錢,芒硝 一錢

治太陽腑病,其人如狂、少腹急結、內有蓄血、小便利者、脈象沉實。

此治太陽膀胱腑病之法也。太陽之腑,膀胱也。膀胱位於少腹。膀胱有熱大腸血瘀,故小腹急結。血熱必神亂,故人如狂。熱實,故小便利。熱結在裏,故脈沉實。

此方大黃芒硝,以下膀胱腑熱。桃仁以下瘀血。膀胱腑雖有實熱可下,而胃中卻無可下之物。硝黃極傷胃氣,故用炙草以補胃氣。用桂枝者,達表氣也。因大腸膀胱之經,在榮衛之內。膀胱本腑有熱,其經氣即將榮衛之熱,引入本腑而成此證。故用桂枝將其經氣,仍達於表也。小便如不利,內熱未實,便不可下。如血自下,血去熱退,不必服藥自愈。

白話文:

桃仁三錢、桂枝二錢、炙甘草二錢、大黃二錢、芒硝一錢,這是一個治療太陽腑病的方子。

適用於病人出現像發狂、下腹急痛、體內積血、小便不暢、脈象沉實等症狀。

這個方子專門針對太陽經的膀胱腑病。太陽經的腑,就是膀胱,位於下腹。膀胱有熱,大腸又有血瘀,所以下腹會急痛。血熱容易使神志混亂,所以病人會像發狂一樣。熱實,所以小便不暢。熱結在裡面,所以脈象沉實。

方中大黃和芒硝,可以瀉下膀胱腑的熱。桃仁可以化瘀血。雖然膀胱腑有實熱可以瀉下,但胃中卻沒有可以瀉下的東西。硝黃對胃氣傷害很大,所以用炙草來補胃氣。用桂枝,是為了通達表氣。因為大腸和膀胱的經絡,都位於榮衛之內。膀胱本身有熱,它的經氣就會把榮衛的熱引入膀胱,形成這個病症。所以用桂枝把它的經氣引導到表,讓它宣泄出去。

如果小便不暢,表示內熱沒有完全消退,就不能用藥瀉下。如果血自己流出來,血去熱退,就不需要服藥,會自然痊癒。

此六氣運動不圓,太陽腑熱之病也。病在榮衛,不速汗解。平日血熱陽勝之人,病即由表入裏,表證不罷,裏證即作,則成此病。病成之時,但覺少腹急結,忽然發狂也。以上陽明太陽腑病。腑病忌發汗。

柴胡,黃芩,法半夏,生薑,人參,炙草,各三錢,大棗肉 六錢

治少陽經病,寒熱往來、口苦、目眩、耳聾、咽乾、胸滿、脇痛、默默不欲食、心煩喜嘔、脈象虛小弦數。

此和解少陽經病之法也。少陽膽經,居榮衛之內,臟腑之間。此經一病,陰陽不和。陰鬱則惡寒,陽鬱則發熱。鬱而不解,故寒熱往來。膽經不降,相火上逆,故口苦耳聾目眩咽乾。膽經自頭至足,循耳後,下胸,環胃,循脇。膽經不降,故胸滿脇痛不食心煩喜嘔。膽經與三焦經同屬少陽相火。

白話文:

當這六氣運作失衡,就會導致太陽腑熱的疾病。這種疾病會影響人體的榮衛,不容易透過出汗來緩解。平時就容易血熱陽盛的人,一旦生病,就會從表證發展到裏證,表證還沒消失,裏證就出現,最終形成這種疾病。發病時,只會感覺到下腹部緊結,突然變得神志不清。以上是陽明太陽腑的疾病,忌諱發汗。

處方:柴胡、黃芩、法半夏、生薑、人參、炙草各三錢,大棗肉六錢。

此方用於治療少陽經的疾病,症狀包括寒熱交替、口苦、頭昏眼花、耳聾、咽喉乾燥、胸悶、脅肋疼痛、食慾不振、心煩意亂、想嘔吐,脈象虛弱細小而數。

這是一種調和少陽經的治療方法。少陽膽經位於榮衛之間,臟腑之間。膽經一旦生病,就會陰陽失調。陰氣鬱結就會怕冷,陽氣鬱結就會發熱。鬱結不解,就會出現寒熱交替。膽經不降,心火上炎,就會出現口苦、耳聾、頭昏眼花、咽喉乾燥。膽經從頭到腳,經過耳後,下降到胸部,環繞胃部,沿著脅肋。膽經不降,就會出現胸悶、脅肋疼痛、食慾不振、心煩意亂、想嘔吐。膽經與三焦經同屬少陽相火。

膽經相火,既上逆不降,三焦經相火,必下陷不升。上逆下陷經氣結滯,故病有以上諸證。三陽腑三陰臟是平列的。少陽卻無腑證,而有經證。是平列中的不平處。

此方柴胡,升三焦經之下陷,黃芩降膽經之上逆。膽經逆胃經必逆,半夏生薑降胃經之逆。相火上逆,中氣與津液必傷。薑棗炙草人參補中氣生津液。中傷火逆,臟陰易動。故重用補中之品,以防止臟陰之動也。此病上逆下陷中虛,此方一面升陷,一面降逆,一面補中以調升降。此和解之法也。火陷中虛,故脈虛小。木火結滯,故脈弦數。

柴胡,黃芩,法半夏,各三錢,大黃,枳實,生白芍,各二錢,生薑 三錢,大棗 六錢

白話文:

膽經的相火向上逆流不下降,三焦經的相火則往下陷不升起。上逆下陷導致經氣阻塞,因此出現上述症状。三陽經對應三陰臟,本應平列,但少陽經沒有腑證,卻有經證,是平列中的不平之處。

此方以柴胡升舉三焦經的下陷之火,黃芩降伏膽經的上逆之火。膽經逆衝胃經必然向上逆流,半夏生薑降伏胃經的逆流。相火上逆,中氣和津液必然受損。因此用薑、棗、炙草、人參補益中氣,生津潤燥。中氣受損,火氣逆流,容易導致臟陰虧損,所以重用補益中氣的藥物,防止臟陰受損。此病上逆下陷,中氣虛弱,此方一方面升舉下陷,一方面降伏上逆,一方面補益中氣以調節升降,這就是和解之法。火氣下陷,中氣虛弱,所以脈象虛弱細小。木火之氣結滯,所以脈象弦急數快。

藥方:柴胡、黃芩、法半夏,各三錢;大黃、枳實、生白芍,各二錢;生薑三錢;大棗六錢。

治少陽經病,寒熱往來、口苦目眩耳聾、嘔而下利、胸下痞硬、脈象右實左弱。

此和解少陽之經兼下陽明腑熱之法也。如小柴胡湯口苦目眩寒熱往來等證,又兼嘔而下利胸下痞硬。嘔利為膽胃二經熱滯,痞硬為膽胃二經橫結,下利為胃腑之熱。於小柴胡湯去參草之補中,加大黃枳實以清胃熱,加芍藥以降膽經而舒胃經。一面和解少陽之經,一面下胃腑之熱也。

小柴胡湯證,脈象虛小,略兼弦數。虛小者,中陽虛而三焦之氣下陷。弦數者,木火病而膽經之氣上逆也。

白話文:

少陽經病症表現為寒熱交替、口苦目眩耳聾、嘔吐腹瀉、胸部以下痞硬,脈象右側有力左側微弱。治療方法是調和少陽經,同時清除下焦陽明腑的熱邪。例如,小柴胡湯可以治療口苦目眩、寒熱交替等症狀,而若患者同時出現嘔吐腹瀉、胸部以下痞硬,則需要在小柴胡湯的基础上,加入大黃、枳實清熱降胃,加入芍藥疏肝理氣。這樣既能調和少陽經,又能清熱瀉下,解決胃腑之熱。小柴胡湯證的脈象通常虚小,略帶弦數。虚小代表中焦陽氣不足,三焦之氣下陷;弦數則表示肝膽之火上逆。

大柴胡湯證,脈象右實,左弱。右實者,陽明胃腑熱滯,左弱者,木氣結而津液傷也。

此二證,大柴胡湯證少,小柴胡湯證多。因中虛不運,榮衛乃病。中虛之家,膽經相火易為上逆,相火上逆,中氣更虛,故小柴胡湯證多。胃陽盛乃病大柴胡湯證,胃陽盛則中氣少有虛者。中氣不虛,榮衛偶病,自能汗解,不至入少陽經也,故大柴胡湯證少也。名曰入少陽經,其實乃少陽經自病。

此六氣運動不圓,榮衛表病,未得汗解。臟腑陰陽,又不偏動。病氣既不外出,又不內入。少陽經氣被迫而成之半表半裏之病也。以上少陽經病。

白話文:

大柴胡湯的病人,脈象右邊有力,左邊虛弱。右邊有力是因為陽明胃經積熱,左邊虛弱則是肝氣鬱結導致津液損傷。

這兩種情況,大柴胡湯證比較少,小柴胡湯證比較多。因為身體虛弱,氣血運行不暢,導致表里失調。體虛的人,膽經的相火容易上逆,相火上逆又會加重身體虛弱,所以小柴胡湯證比較多。胃火旺盛是導致大柴胡湯證的原因,胃火旺盛,身體就不容易虛弱。如果身體不虛弱,表里失調偶爾出現,自然可以發汗解表,不至於發展成少陽經病,所以大柴胡湯證比較少。所謂入少陽經,其實就是少陽經本身生病。

這是因為六氣運行的規律被打亂,表里失調,發汗解表沒能成功。臟腑陰陽失衡,也不偏向外或內。病氣既不往外排,也不往內走,導致少陽經氣被迫發生半表半裡的病變。以上都是少陽經的病症。

少陽經病,不可汗,不可下,不可溫,只可和解。柴胡湯和解之方也。不可汗,柴胡略有汗意。不可下,黃芩略有下意。不可溫,黨參炙草生薑大棗略有溫意。此和解之事實也。

(附圖:圖的說明)

發熱為榮氣疏泄之病,惡寒為衛氣收斂之病。衛氣之收斂,能交榮氣的疏泄,則榮不發熱。榮氣之疏泄,能交衛氣之收斂,則衛不惡寒。榮衛相交,中氣之事。

厥陰病,為肝臟病寒之病。太陰病,為脾臟病寒之病。少陰病,為少陰腎臟腎水病寒之病,非少陰心臟君火之病。乃少陰腎水無陽,寒水克火之病。少陽之陽足,能交厥陰,則肝臟不病寒。陽明之陽足,能交太陰,則脾臟不病寒。太陽之陽足,能交少陰,則腎臟不病寒。

白話文:

少陽經的病症,不能發汗、不能瀉下、也不能溫補,只能用和解的方法治療。柴胡湯就是和解的方劑。不能發汗,柴胡略帶發汗的性質;不能瀉下,黃芩略帶瀉下的性質;不能溫補,黨參、炙甘草、生薑、大棗略帶溫補的性質。這就是和解的道理。

發熱是陽氣疏泄的病症,惡寒是陰氣收斂的病症。陰氣的收斂可以交合陽氣的疏泄,則陽氣就不會發熱。陽氣的疏泄可以交合陰氣的收斂,則陰氣就不會惡寒。陰陽交合,是中氣運行的關鍵。

厥陰病,是肝臟受寒的病症。太陰病,是脾臟受寒的病症。少陰病,是腎臟的腎水受寒的病症,不是心臟的君火受寒。這是因為腎水缺乏陽氣,寒水克制君火造成的。少陽的陽氣充足,能交合厥陰,則肝臟就不會受寒。陽明的陽氣充足,能交合太陰,則脾臟就不會受寒。太陽的陽氣充足,能交合少陰,則腎臟就不會受寒。

陽明病,為胃腑病熱之病。太陽病,為膀胱腑病熱之病。太陰之陰足,能交陽明,則胃腑不病熱。少陰腎水之陰足,能交太陽,則膀胱腑不病熱。惟少陽膽腑,附肝臟而生,入胃腑而下,膽的本身,卻無腑病,只有經病。少陽病之寒熱往來,乃肝臟之陰與胃腑之陽之氣。

表裏本是一氣。表氣的榮衛偏盛,裏氣的臟腑即偏鬱。榮衛不得復和,則表氣的榮衛偏的愈甚,裏氣的臟腑即愈鬱而愈偏,遂成陽腑病熱,陰臟病寒之病。如表氣不得復和,裏氣又不偏盛,則成少陽經病。此整個圓運動的傷寒論的原則也。榮衛病,乃榮衛被風寒所傷,而榮衛自病。

並非風寒入了人身為病。此點認清,不惟傷寒論的原理明,溫病疹病一切外感病的原理俱明矣。一部傷寒論,如內容六瓣之一橘。榮衛如橘皮,臟腑如六瓣,少陽經如橘絡也。

白話文:

陽明病是胃部積熱的病症,太陽病則是膀胱積熱的病症。足太陰經的陰氣可以滋養陽明經,因此胃部就不容易積熱。少陰腎經的陰氣可以滋養太陽經,因此膀胱就不容易積熱。而少陽膽經依附肝臟而生,經由胃部向下運行,膽經本身沒有腑病,只有經病。少陽病的寒熱往來,是由於肝臟的陰氣和胃部的陽氣相互影響所致。

表裡本是一體,表氣的榮衛過於旺盛,裏氣的臟腑就會鬱滯。榮衛失調,表氣就會更加旺盛,裏氣的臟腑就會更加鬱滯,進而導致陽腑積熱,陰臟積寒。如果表氣失調,而裏氣沒有過於旺盛,就會變成少陽經病。這就是傷寒論中整個圓運動的原理。榮衛病是榮衛受到風寒侵襲而導致的自身病變,並非風寒侵入人體才生病。明白了這一點,不僅傷寒論的原理就能明瞭,溫病、疹病等所有外感病的原理也能通透。一部傷寒論,就像一個橘子,內容如同六瓣,榮衛如同橘皮,臟腑如同六瓣,少陽經如同橘絡。

一要先將內容六瓣之一橘的比喻明瞭。

一要先將榮衛臟腑少陽經病的各證狀名目,分別記清。再合成一個整個記清。

一要於記清之後默記溜熟。

一要於默記溜熟之後,將各證狀的所以然,與治法分別記清,再整個默記溜熟。所謂電力充足,電光自明之功效,於最短的期間,便能得到整個成功的基礎。

一難經曰:傷寒有五,一曰中風,二曰傷寒,三曰溫病,四曰濕溫,五曰熱病。傷寒有五的傷寒二字,乃外感的統稱。二曰傷寒的傷寒二字,才是傷寒麻黃湯證的傷寒。仲聖傷寒論三字的意義,乃外感論意的義。此點要記明白。

白話文:

首先要理解“六瓣之一橘”的比喻,也就是要分清楚概念,才能深入學習。接着,要將榮衛、臟腑、少陽經病的各種症狀和名稱分別記清楚,再將它們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記清楚之後,要反覆默記,直到熟練。熟練之後,要將每個症狀的病因和治療方法分別記清楚,再將它們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治療方案。這樣才能達到“電力充足,電光自明”的效果,在最短的時間内打下成功的基礎。

《難經》中說:“傷寒有五,一曰中風,二曰傷寒,三曰溫病,四曰濕溫,五曰熱病。” 這裡的“傷寒”指的是外感的總稱。而“傷寒”中的“傷寒”二字,指的是傷寒麻黃湯證的“傷寒”。仲景《傷寒論》的“傷寒”指的是外感論的涵義。這點要記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