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原理上篇 (1)
原理上篇 (1)
1. 原理上篇
中醫學,乃人身一小宇宙之學。斯言也,人皆聞而笑之。謂其空泛無當也。其實非乏,而且非常之實在。本來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學,只因無法得知宇宙,遂無法得知中醫。倘因不知之故,遂將中醫學的本身,改變一個方法去研究他。只有愈走愈遠者,只須尋出一個實在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便將宇宙得著,得著宇宙,自然得著中醫,此實乃得著宇宙自能得著中醫研究法。讀者只須一字不可放鬆過去,總要於實在二字上,尋出著落,便完全得著矣。
著者識
欲學中醫須先認識十二經名詞的所以然。欲認識名詞,須先認識陰陽五行六氣的所以然。欲認識陰陽五行六氣,須先認識二十四節氣地面上所受太陽射到的熱降沉浮的圓運動。
白話文:
中醫學,乃人身一小宇宙之學。
這句話,許多人聽了會笑,認為空泛無當。其實不然,這句話非常實在。中醫學本就是研究人身這個小宇宙的學問,只是我們無法直接認識宇宙,所以也無法完全理解中醫。由於對宇宙的無知,我們便改變研究方法,結果卻越走越遠。
唯一的解脫之道,就是找到一個切實可行的研究方法。
只要我們深入研究,就能理解宇宙,而理解宇宙後,自然就能理解中醫。換句話說,我們應該尋找能夠透過認識宇宙來理解中醫的研究方法。
讀者們,請不要放過任何一個字,務必從「實在」二字著手,就能完全理解中醫。
作者識
想要學習中醫,必須先理解十二經脈名詞的由來。而要理解名詞,就必須先認識陰陽五行六氣的道理。而要認識陰陽五行六氣,就必須先了解二十四節氣中,地面所受太陽照射的熱量,以及熱量的升降沉浮的圓周運動。
右下左上中,降沉升浮中,秋冬春夏中,西北東南中。圖的虛線為地面,虛線下為地面下,虛線上為地面上。圖的圓線上方在云層之際,圖的中心,為一個生物的環境的大氣圓運動的中心。由中心以觀察四維,便見一個生物所在地的宇宙範圍,圖的中心的中字,便是一個讀者。
(附圖:二十四節氣圓運動簡明圖)
二十四節氣圓運動簡明圖
降者,夏時太陽射到地面的熱,降入土中也。沉者,降入土中的熱沉入土下之水中也。升者,沉入水中的熱升出土上也。浮者,升出土上的熱又與夏時太陽射到地面的熱,同浮於地面之上也。中者,降沉升浮之中位也。
白話文:
圖中虛線代表地面,虛線下方是地底下,虛線上是地面上。圓線上方是雲層。圖的中心是一個生物生存的大氣循環中心,也是你我所處的宇宙範圍,而圖中的「中」字,正是代表著每一位觀看此圖的讀者。圖中展示了四季循環、天氣變化和地氣的相互作用,以及熱能在地下和地上的流動:夏日陽光照射地面,熱量降入土中,再沉入地下的水裡,然後升出地面,最後與太陽熱量一起浮於地面之上,形成一個循環。而「中」字則代表著這個循環的中心位置。
立秋為降之起點,立冬為沉之起點,立春為升之起點,立夏為浮之起點。
秋分前,土上熱多,土下熱少。秋分則土上與土下的熱平分也。春分前,土下熱多,土上熱少。春分則土上土下的熱平分也。
冬至者,由立秋降入土下的熱,多至極也。夏至者,由立春升出地上的熱,多至極也。降極則升,升極則降,升降不已,則生中力。亦大氣圓運動自然之事也。
植物經秋而葉落,植物個體的熱下降也。經冬而添根,植物個體的熱下沉也。經春而生髮,植物個體的熱上升也。經夏而茂長,植物個體的熱上浮也。熱的降沉升浮於植物個體求之最易明瞭。
白話文:
立秋標誌著下降的開始,立冬標誌著沉降的開始,立春標誌著上升的開始,立夏標誌著上浮的開始。
秋分之前,地表溫度高於地底溫度,秋分時地表和地底的溫度則相等。春分之前,地底溫度高於地表溫度,春分時地表和地底的溫度則相等。
冬至時,從立秋開始下降進入地底的熱量達到最高點。夏至時,從立春開始上升到地表的熱量達到最高點。下降到極點就會上升,上升到極點就會下降,不斷循環往復的升降運動,就孕育了生機的力量。這也是大自然規律中氣息循環運行的自然現象。
植物在秋天落葉,代表植物體內的熱量下降;冬天長根,代表植物體內的熱量下沉;春天發芽,代表植物體內的熱量上升;夏天枝葉茂盛,代表植物體內的熱量上浮。熱量在植物體內的下降、沉降、上升和上浮,是最容易理解的自然現象。
說植物個體的熱的降、沉、升、浮,即是說宇宙大氣的熱的降沉升浮,即是說人身的熱的降沉升浮。圖的虛線,在宇宙為地面之際,在人身為胸下臍上之間。在臍上二寸。
熱性本來升浮,不能沉降,熱之沉降,秋氣收斂之力降沉之也。熱降,為生物有生之始;熱不降,為生物致死之因。詳下各篇。秋氣收斂詳下文。
一個生物所在之地,太陽射到此地面之光熱,就是陽。此地面的光熱已過,與光熱未來之間,就是陰(伏羲畫卦,—為陽卦、––為陰卦其義即此)陽性上澎,陰性下壓。陽性直上,陰性直下。陰陽交合,發生愛力,彼此相隨,遂成一個圓運動。陽性動,陰性靜。靜則沉,動則浮。
白話文:
植物、宇宙和人體的熱,都遵循着降、沉、升、浮的規律。宇宙中,地面相當於人體的胸下臍上之間,而臍上二寸則代表着一個特定的能量區。
熱性本質上是向上升浮的,無法自然沉降。只有在秋氣收斂的力量影響下,熱才會向下沉降。熱的下降,是生命開始的關鍵;而熱無法下降,則會導致生命死亡。詳細內容請參閱後續篇章。關於秋氣收斂的詳細解釋,請見下文。
一個生物所處的位置,受到太陽照射的光熱,就是陽氣。光熱照射不到的地方,以及光熱尚未到達的地方,就是陰氣。伏羲畫卦,以—代表陽卦,––代表陰卦,其含義即在此。陽氣向上膨脹,陰氣向下壓制。陽氣直上,陰氣直下。陰陽交合,產生吸引力,彼此相隨,形成一個圓周運動。陽氣動,陰氣靜。靜則沉降,動則浮升。
由靜而動則升,由動而靜則降。升浮降沉一周,則生中氣。中氣者,生物之生命也。此大氣的圓運動之所由來,亦即造化個體之所由成就。人秉造化陰陽圓運動之大氣以有生。人的個體,即造化個體的遺傳。先認識造化大氣的陰陽,自能認識人體的陰陽。五行者,陰陽二氣整個升浮降沉中的五種物質。
行,即運動也。生物個體,皆有陰性陽性者,大氣中有陰陽故也。此中醫陰陽二字之來源也。造化二字,乃宇宙大氣圓運動時,生育生物之稱,亦即宇宙之稱。
(附圖:陰陽未交合圖)
(附圖:陰陽已交合圖)
一年的大氣,夏氣屬火,太陽射到地面的熱多。太陽射到地面的熱,火也。熱則上浮,故夏時大氣熱浮而屬火氣。夏時太陽旺於南方,故南方屬火氣。一日之午時,亦屬火氣。午時太陽的熱,射到地面的多也。春分至立夏的熱,稱為君火。小滿至小暑的熱,稱為相火。君相二字之義詳見下文。
白話文:
靜止轉為運動則上升,運動轉為靜止則下降。上升浮動、下降沉澱,循環往復,便生成了中氣。中氣,是生物的生命之源。這就是宇宙大氣圓運動的根本,也是萬物形成的根源。人體承載著宇宙陰陽圓運動的大氣而獲得生命。人體的個體,是宇宙個體的遺傳。首先了解宇宙大氣的陰陽,就能理解人體的陰陽。五行,指的是陰陽二氣在整體上升浮動、下降沉澱過程中的五種物質。
行,指的是運動。生物個體,皆有陰性和陽性,因為大氣中有陰陽。這就是中醫陰陽二字的來源。造化二字,指的是宇宙大氣圓運動時,孕育生物的過程,也是宇宙的代稱。
一年之中,夏季的氣候屬火,太陽照射到地面的熱量多。太陽照射到地面的熱量,就是火。熱則上升,所以夏季的大氣炎熱浮動,屬於火氣。夏季時太陽位於南方,所以南方屬火氣。一天之中的午時,也屬於火氣。午時太陽的熱量,照射到地面的最多。春分到立夏的熱量,稱為君火。小滿到小暑的熱量,稱為相火。君相二字的意義詳見下文。
秋氣屬金,秋時太陽往南,地面的壓力漸大,天空之間,金氣彌漫,大氣的壓力,即金氣之下降也。天空的金氣,至秋始顯,故秋時大氣涼降而屬金氣。造化之氣,東升西降,降氣旺於西方,故西方屬金氣。一日之酉時,亦屬金氣,酉時金氣涼降之力獨大也。天空之間,指地面之上言。金氣詳宇宙篇氣象學的證明。
此圖乃假設五行運動停止時之圖。運動圓,則五行融合,只見中和,不見五行。五行一見,便失中和,便是病了。凡說宇宙,便是說人身。因人身是宇宙圓運動的大氣生的,為宇宙的遺傳體故也。此宇宙,名曰關於生物生命的宇宙。
(附圖:五行整個圓運動圖)
白話文:
秋天屬金,因為太陽往南,地面的壓力逐漸增大,天空充滿金氣,大氣壓力下降也正是金氣下降的表現。天空的金氣在秋天開始顯現,所以秋天大氣涼爽下降,屬金氣。天地造化的氣息,由東向西升降,降氣在西方最盛,所以西方屬金氣。一天中的酉時也屬金氣,酉時金氣的涼降之力最強。天空是指地面之上。關於金氣的詳細內容,可以參閱宇宙篇的氣象學。
這張圖假設五行運動停止時的狀態。如果五行持續運動,就會融合成一個整體,只見中和,不見五行。一旦五行顯現,就會失去中和,也就是生病了。談論宇宙,其實就是談論人體,因為人體是由宇宙圓運動產生的氣息所生,是宇宙的遺傳體。這裡所說的宇宙,指的是與生物生命相關的宇宙。
五行整個圓運動圖
冬氣屬水。生物的生命,全是太陽射到地面的熱所產生。今夏太陽射到地面的火熱,即是來年生物生命之根。然此火熱,必須經過秋時降入土下,經過冬時,藏於土下的水中,然後能生生物的生命。冬時大氣沉而能藏,沉而能藏者水也。大氣熱則上浮,寒則下沉。故冬時大氣,寒沉而屬水氣。
南方在地面之上,北方在地面之下,故北方屬水氣。一日之子時,亦屬水氣。子時,大氣沉極之時也。關於生物生命的宇宙,是上南下北。大氣上浮之方為南,下沉之方為北。
春氣屬木。一年的大氣圓運動,冬時為終,春時為始,終即始之根也。上年夏時,太陽射到地面之熱,經秋時金氣收而降於土下,又經冬時藏於土下的水中。火水化合,水氣溫暖,則往上升。此溫暖之氣,交春升泄出土,草木發生,故屬木氣。木者水中火氣,由封藏而升泄之氣也。
白話文:
五行整個圓運動圖
冬氣屬水。 生物賴以生存的生命,全來自太陽照射到地面的熱量。如今夏日太陽照射的火熱,正是來年生物生命之源。然而,這火熱必須經過秋季,降入地底下,再經過冬季,藏於地底下水中,才能滋生生物的生命。冬季時,大氣沉降並能收藏,沉降而能收藏的正是水。大氣遇熱則上升,遇冷則下降。因此,冬季時的大氣,寒冷沉降,屬於水氣。
南方在地面之上,北方在地面之下,故北方屬水氣。 一日的子時,也屬水氣。子時,是大氣沉降到極點的時候。關於生物生命的宇宙,是上南下北。大氣上升的方向為南,下降的方向為北。
春氣屬木。 一年的大氣圓運動,冬季為終點,春季為起點,終點正是起點的根源。去年的夏天,太陽照射到地面的熱量,經過秋季金氣收斂而降於地底下,又經過冬季藏於地底下水中。火與水相結合,水氣溫暖,便往上升。這溫暖的氣息,在春天交替時升起並從地底下釋放出來,草木生長,因此屬於木氣。木是由水中火氣,從封藏狀態升起並釋放出來的氣息。
中氣屬土。一年的大氣,春升,夏浮,秋降,冬沉。故春氣屬木,夏氣屬火,秋氣屬金,冬氣屬水。升浮降沉,運動一周,而為一歲。夏秋之間,為圓運動的中氣。地面的土氣,居升浮降沉之中,為大氣升降的交合,故中氣屬土氣。金水木火土,大氣圓運動之物質也。行,運動也。此中醫五行二字之來源也。故人身亦有春夏秋冬,亦有東南西北。
五行物質,各有能力。木氣有疏泄能力,火氣有宣通能力,金氣有收斂能力,水氣有封藏能力,土氣有運化能力,能力亦稱勢力,亦稱作用。
春氣由冬氣而來,故曰水生木。夏氣由春氣而來,故曰木生火。長夏之氣由夏氣而來,故曰火生土。秋氣由長夏之氣而來,故曰土生金。冬氣由秋氣而來,故曰金生水。夏秋之間為長夏。
白話文:
一年四季的大氣,春天上升,夏天浮揚,秋天下降,冬天沉降,因此春天屬木,夏天屬火,秋天屬金,冬天屬水。這升浮降沉的週期運動,構成一年。夏秋之間,是圓周運動中的中氣。地面的土氣,位於升降浮沉的交合處,是大氣升降的交匯點,所以中氣屬土氣。金、水、木、火、土,是大氣圓周運動的物質基礎。行,指的是運動。這就是中醫五行二字的來源。所以人體也具有春夏秋冬,也有東南西北。
五行物質,各有其獨特的能量。木氣具有疏泄的能力,火氣具有宣通的能力,金氣具有收斂的能力,水氣具有封藏的能力,土氣具有運化能力。這些能力也稱為勢力,或者稱為作用。
春天由冬天演變而來,所以說水生木。夏天由春天演變而來,所以說木生火。長夏的氣候由夏天演變而來,所以說火生土。秋天由長夏的氣候演變而來,所以說土生金。冬天由秋天演變而來,所以說金生水。夏秋之間是長夏。
收斂作用,制疏泄作用,故曰金克木。宣通作用制收斂作用,故曰火克金。封藏作用制宣通作用,故曰水克火。運化作用,制封藏作用,故曰土克水。疏泄作用制運化作用,故曰木克土。運化者,運動化合也。宣通者,宣熱通散也。土克水者,土能傷水分也。
相生者,大氣圓運動次序的先後。相克者,大氣圓運動對待的平衡。相生者,補其不足。相克者,制其太過。相生相剋,皆圓運動自身維持自身運動之圓而已。天人之氣,和平則無病。運動圓則和平,亦和平則運動圓。相生則生,相克則平。相生相剋者,中醫學的生理、病理、醫理之事也。
一年的五行圓運動,要歸納一日看。一日的五行圓運動,要歸納一息看。一呼一吸則大氣升降於人身,成一整個也。天人的天字,乃整個造化的簡稱。
白話文:
收斂作用能控制疏泄作用,所以說金克木。宣通作用能控制收斂作用,所以說火克金。封藏作用能控制宣通作用,所以說水克火。運化作用能控制封藏作用,所以說土克水。疏泄作用能控制運化作用,所以說木克土。運化指的是運動和化合。宣通指的是宣散熱氣。土克水指的是土能損害水分。
相生指的是大氣圓運動的先後順序。相克指的是大氣圓運動的平衡對待。相生指的是補充不足。相克指的是制衡過度。相生相剋都是大氣圓運動自身維持自身圓運動的過程。天地之氣,和諧則無病。運動圓順則和諧,和諧則運動圓順。相生則生長,相克則平穩。相生相剋是中醫學的生理、病理、醫理的根本。
一年之中的五行圓運動,可以從一天中觀察。一天之中的五行圓運動,可以從一次呼吸中觀察。每一次呼吸,大氣在人體中升降,形成一個完整的循環。天人中的「天」字,指的是整個造化的簡稱。
一年大氣的圓運動。春木主生,夏火主長,秋金主收,冬水主藏,中土主化。生、長、收、藏、化,五行圓運動之成功也。六氣者,風、熱、暑、濕、燥、寒。乃五行運動不圓,作用偏見之氣。五行各一,惟火有二,故曰六氣。君火運行,重在上升。相火運行,重在下降。相火由秋降入水中,再由春升上,乃為君火。
而君火又隨相火下降,名曰五行,其實六行。因六氣各有事實,故又曰六行六氣。
六行六氣,是融合極密,分析不開,和平不偏的圓運動。木氣偏見,則病風。君火之氣偏見,則病熱。相火偏見,則病暑。金氣偏見,則病燥。水氣偏見,則病寒。土氣偏見,則病濕。故六氣名目,而有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少陽相火,太陰濕土,陽明燥金,太陽寒水之稱也。《內經》謂在地為五行,在天為六氣,在事實上,說不過去。
白話文:
一年之中,大自然的氣運循環運作就像一個圓圈。春天木氣主宰生長,夏天火氣主宰生長,秋天金氣主宰收斂,冬天水氣主宰收藏,而中央的土氣主宰化育。生、長、收、藏、化,五行的圓周運動正是透過這些過程完成。
六氣指的是風、熱、暑、濕、燥、寒。它們是五行運作不圓滿,偏向某一方位所產生的氣象。五行之中,除了火以外,其餘四行各佔一種氣,而火氣則包含君火和相火,因此稱為六氣。君火的運行主要向上升,而相火則主要向下沉。相火從秋天降入水中,再從春天升起,就變成了君火。
而君火也會隨著相火下降,雖然我們稱之為五行,但實際上應該稱之為六行,因為六氣各有其特點,所以又稱為六行六氣。
六行六氣彼此緊密相連,難以分割,它們和諧運作,不偏不倚,形成一個完整的圓周運動。如果木氣偏盛,就會生病風寒;君火之氣偏盛,就會生病發熱;相火偏盛,就會生病暑熱;金氣偏盛,就會生病乾燥;水氣偏盛,就會生病寒冷;土氣偏盛,就會生病濕困。因此,六氣又分別有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少陽相火、太陰濕土、陽明燥金、太陽寒水等稱呼。
《內經》中說,五行在地,六氣在天,但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此即五行圖,加一相火,名曰五行六氣,其實六行六氣。陽升陰降,自然之事。陰性本降,三陰之升,陰中有陽也。陽性本升,三陽之降,陽中有陰也。金木水火,分主四維。相火土氣,同主中宮。中宮在地面之際,四維距地面較遠。
六行六氣的圓運動,四節一氣。大寒、立春、雨水、驚蟄屬初之氣。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屬二之氣。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屬三之氣。大暑、立秋、處暑、白露屬四之氣。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屬五之氣。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屬六之氣。此時令病發生之根源也。
圓運動的天人一氣,時令病上,最為顯著。內傷雜病,亦屬六氣,特不似時令病關係生死之速耳。因時令病,乃整個六氣分散,中氣消滅極易,故死甚速也。
白話文:
這是五行圖,加上一個相火,稱為五行六氣,實際上是六行六氣。陽氣上升,陰氣下降,這是自然規律。陰性本質是下降,但三陰之氣可以上升,因為陰中藏陽。陽性本質是上升,但三陽之氣可以下降,因為陽中藏陰。金木水火分別主宰四維,相火和土氣共同主宰中宮。中宮位於地面,四維則距離地面較遠。
六行六氣的圓周運動,每四節氣為一個循環。大寒、立春、雨水、驚蟄屬於初之氣;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屬於二之氣;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屬於三之氣;大暑、立秋、處暑、白露屬於四之氣;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屬於五之氣;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屬於六之氣。這些氣候變化是疾病發生的根源。
六行六氣的圓周運動體現了天人合一,時令病的變化最為明顯。內傷雜病也屬於六氣的範疇,只是不像時令病那樣關係到生死。因為時令病是整個六氣分散,中氣消失很快,所以死亡速度也很快。
地面上屬陽,地面下屬陰。初氣之時,大氣由寒而溫。地下水中所封藏經秋收來的陽熱,動而上升。此陽熱與水化合,是為木氣。木氣者,一年之陽根也。大寒節氣,當陰極之時,故稱厥陰。厥者,極也。木氣主動,動而不通,則成風。故稱風木。
二之氣,亦從地下陰位升出地面,即木氣上升之氣也。此時大氣較熱,不似厥陰之陰極,故稱少陰。木氣上升之氣,即水中氣藏上年秋時下降的陽氣。此陽氣,由地下升至地上,照臨大宇,光明四達,上升之象,有如君位,故稱君火。此時大氣由溫而熱,又稱熱火。
三氣之時,地面上陽熱盛滿。經暮夜大氣之涼降,降入地面下之水中。然當暑熱上騰之時,旋降旋升。地下水中,為生物生命之所從出。此陽熱實為生命之本,地面上陽熱盛滿,地而下所得陽熱不多,故稱少陽。此陽熱降入地下水中,以生中氣。中氣旋轉,則上下交清,有如相臣之職,故稱相火。此火不降,暑熱薰蒸,又稱暑火。
白話文:
地面屬於陽,地底下屬於陰。一開始的時候,空氣由寒冷轉為溫暖。地下水裡封存著秋收的陽熱,開始活動上升。這些陽熱與水結合,就形成了木氣。木氣是整年陽氣的根源。大寒節氣,陰氣達到極點,所以稱為厥陰。厥,就是極的意思。木氣開始活動,動而不通,就會變成風。所以稱為風木。
第二種氣,也從地下陰位升到地面,也就是木氣上升的氣。此時空氣較熱,不像厥陰時陰氣達到極點,所以稱為少陰。木氣上升的氣,就是水中封存著去年秋天下降的陽氣。這些陽氣,從地下升到地上,照耀著整個宇宙,光明四達,上升的狀態就像君主的位置,所以稱為君火。此時空氣從溫暖轉為炎熱,也稱為熱火。
第三種氣,地面上的陽熱充盈。經過夜晚空氣的涼降,降入地底下水中。但當暑熱上升的時候,又會旋轉下降再上升。地下水中,是生物生命來源的地方。這些陽熱實際上是生命的本源,地面上的陽熱充盈,地底下得到的陽熱就不多了,所以稱為少陽。這些陽熱降入地下水中,滋養中氣。中氣旋轉,就會讓上下交融,就像大臣的職責,所以稱為相火。如果這種火不下降,就會暑熱薰蒸,也稱為暑火。
四氣之時,地面上陽熱盛滿。地面下舊有的陽氣,亦升上來。地面上非常之熱,地面下非常之寒。熱屬陽,寒屬陰。大氣陰多,故稱太陰。為在水下則生氣,火在水上則生濕。此時地面上陽熱盛滿,尚未降入土下。寒熱相逼,濕氣濡滋。土氣在升降之交,故稱濕土。
地面上為陽位。五氣之時,地面上盛滿的陽熱,經秋氣之收斂,正當下降。中土之下,陽氣充足。濕氣已收,大宇光明,陽盛而明,故稱陽明。金氣當旺,濕也收則燥熱氣結。此時地面上空的金氣,壓力極大,故稱燥金。
六氣之時,地面上的陽熱,經秋氣之收斂,全行降入土下的水中。造化之氣,中下為本。中下陽多,故稱太陽。此陽熱降入水中,水即將他封藏不泄。此時大氣降壓,水外即寒。水外已寒,則水內陽藏,故稱寒水。
白話文:
一年之中,春夏之交時節,地表陽氣旺盛,地底下原本的陽氣也上升。地表極熱,地底極寒。熱屬陽,寒屬陰。大氣中陰氣較多,因此稱為太陰。水下生氣,水上生濕。此時地表陽氣旺盛,尚未下降到地底下。寒熱交逼,濕氣滋潤。地氣正處於升降交替的狀態,所以稱為濕土。
秋季時節,地表陽氣旺盛,經過秋天的收斂,正要下降。地底下陽氣充足,濕氣已經收斂,天空明亮,陽氣盛而明亮,因此稱為陽明。金氣當令,濕氣收斂,燥熱氣結。此時地表的金氣壓力很大,因此稱為燥金。
冬季時節,地表陽氣經過秋天的收斂,全部下降到地底下水中。天地造化的根本在於地底下。地底下陽氣較多,因此稱為太陽。陽氣下降到水中,水將陽氣封藏起來,不使外泄。此時大氣壓下降,水外寒冷。水外寒冷,水內陽氣封藏,因此稱為寒水。
五行的運動圓,合成一氣。木升金降,木不病風,金不病燥。水升火降,火不病熱,不病暑,水不病寒。土運於中,土不病濕。運動不圓,升降不交,各現各氣,則病風、熱、暑、濕、燥、寒,病者,大氣病也。人身之氣,亦如是也。初氣之時,宜養木氣。二氣之時,宜養火氣。
三氣之時,宜補相火之氣。四氣之時,宜養土氣。五氣之時,宜養金氣。六氣之時,宜補水氣。相火下降於水中,為君火之始氣。君火者,相火之終氣,君火又隨相火下降也。
人秉大氣的木氣而生肝臟與膽腑。造化的木氣,乃太陽射到地面的熱,由秋季降入冬季,再由冬季水中,升出春季而成。人身的木氣亦然。肝膽的體質,均在右。肝經的作用在左,膽經的作用在右。必膽經相火,則右降入下部水氣之中,再由下左升,然後發生肝經作用。人身處處有疏泄作用,處處有木氣。
白話文:
宇宙五行相互運轉,形成一個循環,共同構成天地萬物。木氣上升,金氣下降,木氣不受風寒侵襲,金氣不受乾燥影響。水氣上升,火氣下降,火氣不受炎熱侵襲,也不怕暑氣,水氣不受寒冷侵襲。土氣在中運轉,不受濕氣影響。如果五行運轉失衡,升降失調,各行各氣獨立存在,就會產生風寒、炎熱、暑氣、濕氣、乾燥、寒冷等病症,這是大自然氣候失衡導致的疾病。人體也遵循著同樣的規律,初始之氣需要滋養木氣,第二階段需要滋養火氣,第三階段需要補充相火之氣,第四階段需要滋養土氣,第五階段需要滋養金氣,第六階段需要補充水氣。相火下降到水氣中,是君火之氣的開始,君火則是相火之氣的終結,君火也隨相火一起下降。人體受大自然木氣的影響而誕生了肝臟和膽囊。自然界的木氣源自太陽照射到地面的熱量,從秋季進入冬季,再從冬季的水中升起,形成春季。人體的木氣也遵循相同的規律。肝膽的本質屬性都在右側,肝經的作用在左側,膽經的作用在右側。膽經的相火下降到下方的水氣中,再由下向上升到左側,然後才產生肝經的作用。人體各處都有疏泄功能,都蘊藏著木氣。
秉大氣的火氣而生心臟與小腸腑。心與小腸主血,有宣通作用。人身處處有宣通作用,處處有火氣。
秉大氣的金氣而生肺臟與大腸腑。肺與大腸主皮毛,有收斂作用。人身處處有收斂作用,處處有金氣。
秉大氣的水氣而生腎臟與膀胱腑。腎與膀胱主骨,有封藏的作用。人身處處有封藏的作用,處處有水氣。
秉大氣的土氣而生脾臟與胃腑。脾與胃主肉,有運化的作用。人身處處有運化的作用,處處有土氣。
秉大氣的相火而生心包臟與命門腑。命門亦稱三焦。心包與命門主油膜,有燔灼的作用。人身處處有燔灼的作用,處處有相火之氣。右腎內的白油,即是命門相火。心房為心臟,油膜包住的心尖,為心包臟。燔灼,即是燃燒。
白話文:
天地間的火氣孕育了心臟和小腸,心和小腸負責血脈流通,具有宣洩的作用。人體各處都有宣洩的作用,也都有火氣存在。
天地間的金氣孕育了肺臟和大腸,肺和大腸負責皮毛,具有收斂的作用。人體各處都有收斂的作用,也都有金氣存在。
天地間的水氣孕育了腎臟和膀胱,腎和膀胱負責骨骼,具有封藏的作用。人體各處都有封藏的作用,也都有水氣存在。
天地間的土氣孕育了脾臟和胃,脾和胃負責肌肉,具有運化的作用。人體各處都有運化的作用,也都有土氣存在。
天地間的相火孕育了心包和命門,命門又稱三焦。心包和命門負責油膜,具有燃燒的作用。人體各處都有燃燒的作用,也都有相火之氣。右腎內的白油就是命門相火,心房是心臟,油膜包住的心尖就是心包。
胃為脾之腑,脾為胃之臟。臟者,藏也。腑者,化也。陽性化,陰性藏。藏者藏其所化,化者化其所藏。人身秉造化的陽氣而生腑,秉造化的陰氣而生臟。腑為陽,其色明。臟屬陰,其色暗。陽而明,故能化。陰而暗,故能藏。此臟腑二字之意也。他臟他腑仿此。
人身肝木之氣,疏泄不及,則現無汗、尿少、糞難、腹痛、脇痛、婦人月經來遲等病。疏泄太過,則現自汗、尿多、遺精、發熱、頭暈、耳鳴、婦人白帶,月經來早等病。疏泄不及者,水中的火氣不足;疏泄太過者,金氣不足也。
人身肺金之氣,收斂不及,則現汗多、頭暈、發熱、咳逆、上氣、遺泄、尿多、痿軟等病。收斂太過,則現惡寒、糞艱、胸悶、無汗等病。收斂不及者,木氣過於疏泄;收斂太過者,火氣不能宣通也。
白話文:
胃是脾的腑,脾是胃的臟。臟是指儲藏,腑是指消化。陽性主消化,陰性主儲藏。儲藏的器官儲藏消化後的物質,消化的器官消化儲藏的物質。人體依造化的陽氣而生腑,依造化的陰氣而生臟。腑屬陽,顏色明亮。臟屬陰,顏色暗淡。陽氣明亮,所以能消化。陰氣暗淡,所以能儲藏。這就是臟腑二字的含義。其他臟腑也依此類推。
人體肝臟的木氣,疏泄功能不足,就會出現無汗、尿少、排便困難、腹痛、脅痛、婦女月經延遲等病症。疏泄功能過度,就會出現自汗、尿多、遺精、發熱、頭暈、耳鳴、婦女白帶過多、月經提前等病症。疏泄功能不足,是水中的火氣不足;疏泄功能過度,是金氣不足。
人體肺臟的金氣,收斂功能不足,就會出現汗多、頭暈、發熱、咳嗽氣喘、上氣不足、遺泄、尿多、身體虛弱等病症。收斂功能過度,就會出現怕冷、排便困難、胸悶、無汗等病症。收斂功能不足,是木氣過於疏泄;收斂功能過度,是火氣不能宣通。
人身心火之氣,宣通不及,則現血痹,神倦、口淡、血寒等病。宣通太過,則現舌痛、喉痛、心跳、心煩等病。宣通不及者,木火之氣虛。宣通太過者,中氣虛,金氣不降也。
人身腎水之氣,封藏不及,則現陽越,頭暈、發熱、足腫等病。封藏不及者,金氣收斂之力衰,木氣疏泄太過也。腎水無封藏太過之病,腎水愈能封藏,陽根愈堅固也。
人身脾土之氣,運化不及,則現腹滿、停食、上吐、下瀉、四肢不舉、全身倦怠等病。土氣填實,則不能運化也。
人身相火之氣,燔灼不及,則現下寒、腎寒、脾胃衰弱、二便不固等病。燔灼不及者,相火的本氣少也。相火無燔灼太過之病,有相火不降之病。相火降於水中,水中有火,則生元氣。相火不降,則燔灼於外,而發燒熱也。外之燒熱愈大,內之相火愈少也。
白話文:
人體內的火氣如果不能順暢地宣泄,就會出現血脈不通、精神疲倦、口淡無味、血寒等症狀。如果火氣宣泄過度,則會出現舌頭疼痛、喉嚨痛、心跳加速、心煩意亂等症狀。火氣宣泄不足是木火之氣虛弱所致,宣泄過度則是中氣虛弱、金氣不下降所致。
人體內的腎水之氣如果不能有效地封藏,就會出現陽氣外溢、頭暈目眩、發熱、腳腫等症狀。封藏不足是金氣收斂力量衰弱、木氣疏泄過度所致。腎水沒有封藏過度的病症,腎水愈能封藏,陽根就愈堅固。
人體內的脾土之氣如果不能有效地運化,就會出現腹脹、消化不良、嘔吐、腹瀉、四肢無力、全身乏力等症狀。脾土之氣充實飽滿,則不能順暢地運化。
人體內的相火之氣如果不能有效地燃燒,就會出現下半身寒冷、腎虛、脾胃虛弱、大小便失禁等症狀。燃燒不足是相火本氣不足所致。相火沒有燃燒過度的病症,但有相火不下降的病症。相火下降到水中,水中有火,就會生出元氣。相火不下降,就會燃燒於外,而導致發燒。外表的燒熱愈嚴重,內在的相火就愈少。
圓運動的五行,是融合不能分析的。五行之病,皆運動不圓,作用分離,不能融合所致。以上各病,略舉數端,以概其餘。
大氣的五行,是融合的,分析不開的,人身亦然。五行融合,中氣之事,造化個體的中氣,在地面之際,而分佈於整個造化之間。人身的中氣,在胸下臍上之際,而分佈於整個人身之間。中氣如軸,四維如輪。軸運輪行,輪運軸靈。軸則旋轉於內,輪則升降於外。此中醫的生理也。
中醫的病理,只是軸不旋轉,輪不升降而已。中醫的醫理,只是運動軸的旋轉,去運動輪的升降,與運動輪的升降,來運動軸的旋轉而已,由輪而軸,是為先天,由軸而輪,是為後天。《易經》河圖所以表示先天後天的生理的運動,病理醫理,都在其間矣。河圖詳生命宇宙。
白話文:
圓形運動的五行,是無法拆解分析的整體。五行的病症,都是因為運動不圓,作用分離,無法融合而造成的。以上列舉的各種疾病,只是其中一部分,其他的疾病也大致如此。
大氣的五行,也是融合在一起,無法分析的,人體也是一樣。五行融合,形成中氣,中氣是造化個體的能量,在地面形成,並分佈在整個宇宙中。人體的中氣,位於胸部下方,肚臍上方,並分佈在整個身體中。中氣就像軸心,四肢就像車輪。軸心帶動車輪轉動,車輪也讓軸心靈活運作。軸心在內部旋轉,車輪在外升降。這就是中醫的生理運作方式。
中醫的病理,就是軸心不旋轉,車輪不升降。中醫的治療方法,就是讓軸心旋轉,來帶動車輪的升降,或者讓車輪升降,來帶動軸心的旋轉。由車輪帶動軸心,是先天之氣;由軸心帶動車輪,是後天之氣。《易經》中的河圖,正是用來表示先天和後天生理運動的,病理和醫理都包含在其中。河圖詳細闡述了生命和宇宙的奧秘。
由輪而軸者,由升降而成中氣也。由軸而輪者,由中氣而成升降也。大氣是實在的物質,大氣的物質運動,有一定的方法,有顯明的程式,有各別的作用,由各別而共同,由共同而各別,此圓運動的河圖,所以立造化之極也。
太陽射到地面的熱,經秋金收降於土下的水中。經水氣的封藏,陽熱與水化合,升出地面而成木氣。木氣再升而成火氣,是為四象。四象運動而成中氣,中氣亦名土氣,土氣在四象之中也。此一個五行的圓運動,稱曰宇宙。宇乃大氣圓運動的個體,宙乃大氣圓運動的範圍。
此宇宙不過地球與日球公轉之間,地面上之際,極小極小的段,是尋常的,是現成的,是自然的,是簡易的。人身個體,是宇宙圓運動的大氣生的,為宇宙的遺傳體。故曰,人身一小宇宙也。
白話文:
從輪子到軸心,是從升降運動形成中氣。從軸心到輪子,是從中氣形成升降運動。大氣是真實存在的物質,大氣物質的運動,有一定的規律,有明確的流程,有各自的作用,由個別而共同,由共同而個別,這就是圓運動的河圖,所以能建立起造化的極限。
太陽照射到地面的熱量,經過秋天的金氣收斂,下降到地下的水中。經過水氣的封藏,陽熱與水結合,上升到地面,形成木氣。木氣再上升,形成火氣,這就是四象。四象運動形成中氣,中氣也稱為土氣,土氣存在於四象之中。這個五行的圓運動,稱為宇宙。宇是代表大氣圓運動的個體,宙則是代表大氣圓運動的範圍。
這個宇宙不過是地球與太陽公轉之間,地面上的空間,極小極小的片段,是平常的、現成的、自然的、簡單的。人體個體,是大氣圓運動宇宙所產生的,是宇宙的遺傳體。所以說,人身是小宇宙。
(附圖:十二經圓運動圖)
足太陽膀胱經壬水,足少陰腎經癸水。腎為陰臟,膀胱為陽腑。同秉大氣中水氣而生。壬癸者,分別為水氣的陽性、陰性之稱。水氣有封藏作用。膀胱經水氣的封藏作用,由上而下,腎經水氣的封藏作用自下而上,以成一圓運動。足者,膀胱經自頭走足,絡腎,主降。腎經自足走胸,絡膀胱,主升。
太陽少陰者,太陽寒水少陰君火。膀胱經秉陽水之氣,腎經秉陰水之氣,兼秉陰火之氣。
足少陽膽經甲木,足厥陰肝經乙木。肝為陰臟,膽為陽腑。同秉大氣中木氣而生。甲乙者,分別為木氣的陽性、陰性之稱。木氣有疏泄作用。膽經木氣的疏泄作用,由上而下,肝經木氣的疏泄作用自下而上,以成一圓運動。足者,膽經自頭走足,絡肝,主降。肝經自足走胸,絡膽,主升。
白話文:
膀胱經和腎經同屬水,膀胱為陽腑,腎為陰臟,都吸收天地間的水氣而生,分別代表水氣的陽性與陰性。水氣具有封藏的功能,膀胱經水氣由上而下封藏,腎經水氣自下而上封藏,形成一個圓周運動。膀胱經從頭部往下走到腳,連接腎臟,負責下降;腎經則從腳部往上走到胸部,連接膀胱,負責上升。
膽經和肝經同屬木,膽為陽腑,肝為陰臟,都吸收天地間的木氣而生,分別代表木氣的陽性與陰性。木氣具有疏泄的功能,膽經木氣由上而下疏泄,肝經木氣自下而上疏泄,形成一個圓周運動。膽經從頭部往下走到腳,連接肝臟,負責下降;肝經則從腳部往上走到胸部,連接膽囊,負責上升。
少陽厥陰者,少陽相火厥陰風木。肝經秉陰木之氣,膽經秉陽木之氣。兼秉相火之氣。
手少陰心經丁火,手太陽小腸經丙火。心為陰臟,小腸為陽腑。同秉大氣中火氣而生。丙丁者,分別為木氣的陽性、陰性之稱。木氣有宣通作用。心經火氣的宣通作用,由上而下,小腸經火氣的宣通作用自下而上,以成一圓運動。手者,心經自胸走手,絡小腸,主降。小腸經自手走頭,絡心,主升。
肝經自足走胸,絡膽,主升。少陰太陽者,少陰君火太陽寒水。心經秉陰火之氣,小腸經秉陽之氣。兼秉陽水之氣。此陽火乃太陽寒水封藏之大火,故小腸經稱太陽。
白話文:
少陽和厥陰,指的是少陽的相火和厥陰的風木。肝經帶有陰木的氣息,膽經帶有陽木的氣息,同時也帶有相火的氣息。
手少陰心經是丁火,手太陽小腸經是丙火。心臟是陰性的臟器,小腸是陽性的腑臟。它們都從大氣中吸收火氣而生。丙丁分別是木氣的陽性和陰性名稱。木氣具有宣通的作用。心經的火氣宣通作用由上而下,小腸經的火氣宣通作用自下而上,形成一個循環運動。手,代表心經從胸部走向手,連通小腸,主降。小腸經從手走向頭,連通心臟,主升。
肝經從足部走向胸部,連通膽經,主升。少陰和太陽,指的是少陰的君火和太陽的寒水。心經帶有陰火的氣息,小腸經帶有陽火的氣息,同時也帶有陽水的氣息。這種陽火是太陽寒水封藏起來的大火,所以小腸經稱為太陽。
手厥陰心包經相火,手少陽三焦經相火。心包為陰臟,三焦為陽腑。同秉大氣中相火而生。相火有燃燒作用。心包經相火的燃燒作用,由上而下,三焦經相火的燃燒作用自下而上,以成一圓運動。手者,心包經自胸走手,絡三焦,主降。三焦經自手走頭,絡心包,主升。厥陰少陽者,厥陰風木少陽相火。
三焦經秉陽性相火之氣,心包經秉陰性之氣。兼併陰木之氣。
足陽明胃經戊土,足太陰脾經己土。脾為陰臟,胃為陽腑。同秉大氣中土氣而生。戊己者,分別為土氣的陽性,陰性之稱。土氣有運化作用。胃經土氣的運化作用,由上而下,脾經土氣的運化作用自下而上,以成一圓運動。足者,胃經自頭走足,絡脾,主降。脾經自足走胸,絡胃,主升。
白話文:
手厥陰心包經和手少陽三焦經都具有相火,心包是陰臟,三焦是陽腑,它們都是由大氣中的相火而生。相火具有燃燒的作用,心包經的相火燃燒作用由上而下,三焦經的相火燃燒作用自下而上,形成一個循環運動。手,指的是心包經從胸部走向手,連通三焦,主降。三焦經從手走向頭,連通心包,主升。厥陰和少陽,指的是厥陰風木和少陽相火。
三焦經秉持著陽性的相火之氣,心包經秉持著陰性的相火之氣,並且兼具陰木之氣。
足陽明胃經屬戊土,足太陰脾經屬己土。脾是陰臟,胃是陽腑,它們都由大氣中的土氣而生。戊己分別代表土氣的陽性和陰性。土氣具有運化作用,胃經的土氣運化作用由上而下,脾經的土氣運化作用自下而上,形成一個循環運動。足,指的是胃經從頭走向足,連通脾,主降。脾經從足走向胸,連通胃,主升。
陽明太陰者,太陰濕土陽明燥金。脾經秉陰土之氣,胃經秉陽土之氣。兼併陽金之氣。
十二經的經字有經過意。臟腑如儲電之瓶,經如傳電之線,又經管之意。默記此圖,為研究本書第一功夫,如難記,記每經前仨字,手之三陰,自手走頭,足之三陽,自頭走足,手之三陰自胸走手,足之三陰,自足走胸。
(附圖:二十四節氣圓運動圖)
小暑大暑二節。太陽直射地面的熱,稱之曰暑。大暑者,一年的地面的熱此時最大也。太陽的熱,為萬物生命的原素。此熱經秋由地面降入地面之下,經冬則沉而藏於地下的水中。次年交春,由水中與水化合升出地面之際。交夏浮於地面上的天空,再經秋偕地面新到之熱,降入地下的水中,此宇宙一年的圓運動也。地面上的天空,此「的」字,注意,言不甚遠也。
白話文:
陽明和太陰,分別代表燥金和濕土。脾經承載了陰土的氣息,胃經承載了陽土的氣息,並且兼具陽金的氣息。
十二經中的「經」字有經過的意思。臟腑就像儲存電力的瓶子,經脈就像傳輸電力的線路,也具有管理的意思。要記住這個圖,這是研究本書的第一步,如果難記,就記住每條經脈前面的三個字,手之三陰,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手之三陰從胸走手,足之三陰,從足走胸。
(附圖:二十四節氣圓運動圖)
小暑和大暑兩個節氣。太陽直射地面的熱量,稱為暑。大暑,是一年之中地面最熱的時候。太陽的熱量,是萬物生命的根本。這種熱量經過秋季從地面降到地底下,經過冬季就沉入地下的水中。第二年春天來臨,從水中與水化合上升到地面。到了夏季就浮到地面的天空,再經過秋季,與地面新獲得的熱量一起,降到地下的水中,這就是宇宙一年圓周運動。地面上的天空,這個「的」字,要注意,這裡所指的範圍並不遠。
熱之能降,金氣之力。
立秋處暑二節。此節,為一年圓運動的起點。立秋時,距地面不遠的天空之上,壓力初降,降到處暑,此壓力增多,遂將降到地面而未入土之熱,壓入土內。處者,歸也,入也。言地面的熱,經秋金之降,歸入土內也。此時正當中伏。夏至第三庚日起,為初伏;第四庚日起,為中伏;第五庚日起,為末伏。
伏者,言金之降氣,將地面之熱,降伏而入於土內也。初伏前,地面雖熱,不覺有熱氣熏鼻。初伏以後,地面上即覺有熱氣熏鼻。中伏之日,人行地面上,覺熱氣由地而上漲,特別濃厚,即是暑氣入地的前驅。中伏過了,便是末伏。末伏在處暑前後,一過處暑,地面上便覺清涼,便是暑氣入地已多之現象。
白話文:
秋天的金氣有降溫的力量,立秋到處暑這兩個節氣,象徵著一年循環的開始。立秋時,距離地面不遠的天空壓力開始下降,到處暑時,壓力增加,將未深入地面的熱氣壓入地下。處暑的「處」指的是歸入、進入,也就是說,地面的熱氣在秋天的金氣下降作用下,歸入土中。這段時間正值中伏,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起算為初伏,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第五個庚日起為末伏。
伏指的是金氣下降,將地面的熱氣壓入地下的過程。初伏之前,地面雖然炎熱,但沒有明顯的熱氣熏鼻。初伏之後,地面上就開始感覺到熱氣熏鼻。中伏時,行走在地面上,會感覺到熱氣從地下向上升,特別濃郁,這就是暑氣入地的前兆。中伏過後,就是末伏。末伏在處暑前後,一過處暑,地面上就會感到清涼,說明暑氣已經大部分入地了。
庚金之降氣,即大氣的壓力。詳宇宙篇氣象學的證明。
秋氣肅殺,此殺字,古文亦作降字解。人都認為生殺之殺,以為秋深葉落,便是殺氣。不知葉之生也,乃根下之陽上升於枝也。葉之落也,乃枝上之陽,降入於根。諺語有葉落歸根之言,言始終仍是一事云耳。立秋處暑之後,陽氣下降,萬物得根,人身即較強健也。
白露秋分二節。熱降液生,此時地面,早晚便有露氣。秋分以前,地面上的熱多,地面下的熱少。到秋氣下降,暑氣入地,地面上有了露時,地面上的熱,與地面下的熱,多少一樣,上下平分,故曰秋分。
寒露霜降二節。過了秋分,地面上的熱,降入地面下者多。天空的壓力,壓入地面下者亦多。地面上遂寒冷起來。白露時的露,但覺得涼,此時的露,便覺得寒。再過半日,地面上的熱,降入地面下者更多。大氣中收斂力量更大,寒氣增加,露便成霜。西北方居住土穴的人,穴內的感覺,特別明顯。
白話文:
庚金的下降之氣,就是大氣的壓力。詳見宇宙篇氣象學的論證。
秋季的氣息肅殺,這個「殺」字,古文中也有「降」的意思。大家都以為「生殺」的「殺」,指的是秋季深了,樹葉落了,就有了殺氣。其實並非如此,樹葉的生長,是根部的陽氣上升到枝頭。樹葉的掉落,則是枝頭的陽氣下降到根部。俗話說「葉落歸根」,就是說從始至終,都是同一件事。立秋、處暑之後,陽氣下降,萬物得根,人體也就相對強健了。
白露、秋分兩個節氣。熱氣下降,形成露水,此時地面上,早晚就會有露水。秋分之前,地表上的熱氣多,地下的熱氣少。等到秋氣下降,暑氣入地,地面上出現露水時,地表上的熱氣和地下的熱氣,就差不多一樣多了,上下平分,所以叫「秋分」。
寒露、霜降兩個節氣。過了秋分,地表上的熱氣,下降到地下的就更多了。天空的壓力,也更多地壓入地下。地表於是就變得寒冷起來。白露時的露水,只是覺得涼,此時的露水,就覺得寒了。再過半日,地表上的熱氣,下降到地下的更多了。大氣中收縮的力量更大,寒氣增加,露水就變成霜。住在西北方的土穴裡的人,穴內的感覺,特別明顯。
東南方亦感覺秋後屋內有熱氣。此時地面上覺得涼,地面下便已溫了。人身亦下部增溫也。
立冬小雪二節。一年的大氣,秋降冬沉,春升夏浮。名是大氣在降沉升浮,其實是大暑小暑的陽熱在降沉升浮。立冬者,降下的陽熱,開始在沉也。倘或今年小暑大暑之時的陽熱,不降沉下去,或降沉者少,明年春夏,便無陽氣升浮上來。不惟禾稼無粒,人身且多虛寒死病。
陽熱由降而沉入土下的水中,地面上由涼而寒,地面下由溫而熱。寒則收斂力大,雨使成雪也。礦坑下的工友,夏著棉衣,冬則赤腳,地面下夏寒冬熱之故。
大雪冬至二節。大雪之時,陽熱下沉愈深。地面上的雪愈大。見地面上的雪大,則知地下的陽熱沉的愈深。氣體的圓運動個體,陽熱降極則升。冬至者,陽熱降極而升之位也。此時若天暖不冷,或聞雷,或起霧,陽氣為外泄,便起上熱下寒人死最速的溫病。來年春夏病更大也。冬至之時,天人的下部陽多,陽多則動,多病遺精白帶。
白話文:
秋末冬初,東南方的房屋裡仍然感覺到一股熱氣,這時地面上的溫度開始下降,而地下的溫度卻在上升。人體也是一樣,下半身的溫度會逐漸升高。
立冬和小雪兩個節氣,代表著一年中大氣的循環:秋天下降,冬天沉降,春天上升,夏天浮動。其實這並不是大氣本身在升降浮沉,而是夏季酷暑時積蓄的陽熱在降沉升浮。立冬時,下降的陽熱開始沉入地下。如果當年小暑和大暑的陽熱沒有降沉下去,或者降沉的量很少,那麼到了明年的春天和夏天,就沒有陽氣可以上升浮動,不僅莊稼會顆粒無收,人體也會容易出現虛寒的疾病,甚至死亡。
陽熱由上而下沉入地下的水中,地表由涼變寒,而地下的溫度則由溫變熱。寒冷的力量會收縮物體,雨水也因此凝結成雪。礦坑裡的工人,夏天要穿棉衣,冬天則可以赤腳,這就是因為地下的溫度,夏天比地表涼爽,冬天比地表溫暖。
大雪和冬至兩個節氣,在大雪時,陽熱下沉得更深,地表上的雪也更大。看到地表上的雪很大,就知道地下的陽熱沉得更深。氣體的圓周運動遵循著一個規律,陽熱下降到極點後就會上升。冬至時,陽熱下降到極點,開始回升。如果這個時候天氣暖和不寒冷,或者聽到雷聲,或者出現霧氣,就說明陽氣外洩,容易導致上熱下寒的溫病,病人死亡的速度非常快,而且來年的春天和夏天也會更容易生病。冬至時,人體下部的陽氣較多,陽氣多則容易活動,因此也容易出現遺精、白帶等病症。
小寒大寒二節。降極則升,是圓的,陽熱之性,原是動的,動則直上直下的性的,不能生育成物。生物的大氣的升降,是圓的,陽熱之性,原是動的,動則直上,自然之理。惟其冬至後,繼以小寒,再往大寒。寒能封藏,陽熱經寒的封藏,便不能任性直升。小寒大寒者,封藏又封藏也。
沉於地下水中的陽熱,為成物發生的生命根本。冬至後,寒藏的足,根本深厚,生長用足。故冬季後寒冷,明年乃能豐收,乃無危險的病。向來無冰雪之地,冬季亦須寒冷,乃能少病。地下水中封藏的陽熱,升出地面,則成雷,成霧。冬季陽熱應當封藏,而反升泄,根本拔起,故重慶冬季霧大
白話文:
小寒和大寒兩個節氣,代表著寒氣逐漸加深,陰氣達到極點後便會轉而上升,形成圓周運動。陽氣本性是動的,動則直上直下,無法孕育生長萬物。生物界的大氣循環也是如此,陽氣動則直上,這是自然規律。然而,冬至之後,接連是小寒和大寒,寒氣加重,陽氣被封藏起來,無法自由上升。小寒和大寒正是陽氣被封藏再封藏的時節。
藏於地下水中的陽氣,是萬物生長的根本。冬至過後,寒氣封藏,陽氣深藏於地底,積蓄力量,為來年的生長打下基礎。因此,冬季寒冷,來年才能豐收,疾病也少。即使是從來沒有冰雪的地方,冬季也需要寒冷,才能減少疾病。地下水中的陽氣若上升到地面,就會形成雷聲和霧氣。冬季陽氣應該封藏,若反其道而行,向上泄露,就會導致陽氣根基被拔起,就像重慶冬季霧氣濃重一樣。
立春雨水二節。冬寒之後,春氣轉溫,溫者冬時封藏於地下水中的陽熱,升出地面,火從水出,其氣溫和也。立春者,大氣的陽熱,由沉而升也。雨水者,陽熱秋降,地面氣冷,露則成霜。陽熱春升,地面氣溫,雨則成水也。此時陽根動搖,小兒即多虛病。
驚蟄春分二節。冬時陽熱,收藏於地下水中,萬物即隨陽熱之沉而蟄藏。交春鳥獸交尾,蛇蟲啟蟄,草木萌動,萬物隨封藏的陽氣升發起來,而驚動也。春分對秋分而言。秋分節前,地面上陽熱多,地面下陽熱少。秋分節後地面下陽熱多,地面上陽熱少。春分節前,地面下陽熱多,地面上陽熱少。
春分節後,地面上陽熱淚盈眶多,地而下陽熱少。地面下陽熱減少,故春分後的時令病,多是下虛。
白話文:
立春和雨水兩個節氣,冬天的寒冷過後,春天的氣溫開始回暖,溫暖的氣息將冬天封藏在地下水中的陽熱之氣升出地面,火從水裡生出來,因此氣溫溫和。立春代表大氣中的陽熱之氣由沉降轉為上升。雨水則代表陽熱之氣在秋天下降時,地面氣溫寒冷,露水就會凝結成霜;而陽熱之氣在春天上升時,地面氣溫回暖,雨水就會從天上降落下來。這個時候陽氣開始活躍,小孩子的體質比較虛弱,容易生病。
驚蟄和春分兩個節氣,冬天時陽熱之氣收藏在地下水中,萬物隨著陽熱之氣的沉降而蟄藏起來。春天到來,鳥獸交配,蛇蟲出洞,草木萌芽,萬物隨著封藏的陽氣的上升而甦醒,因此稱為驚蟄。春分是與秋分相對的節氣。秋分節氣之前,地面上的陽熱之氣比較多,地下的陽熱之氣比較少;秋分節氣之後,地下的陽熱之氣比較多,地面的陽熱之氣比較少。春分節氣之前,地下的陽熱之氣比較多,地面的陽熱之氣比較少;春分節氣之後,地面的陽熱之氣比較多,地下的陽熱之氣比較少。由於地下的陽熱之氣減少,因此春分之後的時令病,多半是下虛。
清明穀雨二節。陽熱初升於地面,陽氣彌漫,地面不明。經春分節後,再升於地面之天空,則地面清明也。此時陽熱升出地面者多,雨水亦多,好種穀也。陽熱升出於地面者多,地下陽根則少矣。所以此時外感發熱,食涼藥多壞。
立夏小滿二節。地下封藏的陽熱,由升而浮,則成夏季。立夏以後地面陽熱較多。滿者,地面上熱滿也。曰小滿者,比較大暑而言也。此時地面陽熱小滿,不止舊年降沉的陽熱,升現出來的關係。今年太陽由南往北,地面受熱的關係,亦居其中。但生物的陽根,則舊年降沉的陽熱,負責較多。
地面之際,陽熱小滿,地面之下,陽熱已大虛矣。故小滿節後,多下寒之時病也。
白話文:
清明和穀雨兩個節氣,陽氣開始從地面升起,但陽氣還很弱,地面看起來仍然昏暗。過了春分之後,陽氣升到地面之上,天空就變得清明了。此時陽氣升出地面較多,雨水也多,非常適合種穀。地面陽氣升多,地下的陽氣就相對少了,所以這時候如果外感發熱,吃涼藥容易造成損害。
立夏和小滿兩個節氣,地下封藏的陽氣由下往上升,形成夏季。立夏過後,地面陽氣就比較多了,小滿的意思就是地面上的陽氣已經很充盈了。和最大的暑氣相比,這個時候的地面陽氣只算小滿,因為除了舊年降沉的陽氣上升之外,今年太陽由南往北,地面受熱也佔了很大一部分。不過生物體內的陽氣,主要還是依靠舊年降沉的陽氣。
地面上的陽氣雖然小滿了,但地下的陽氣卻非常虛弱。所以小滿節氣之後,容易出現寒邪入侵的疾病。
芒種夏至二節。地面之際,陽熱小滿,雨水又足,麥穗生芒,將成熟也。夏至者,至者,極也。冬至為陽熱降極而升之時,夏至為陽熱升極而降之時。夏至之後,經小暑大暑,於是立秋。冬至之後,經小寒大寒於是立春。立春則陽升,立秋則陽降。夏至陽降,必經小暑大暑之熱,然後降。
冬至陽升,必經小寒大寒之寒,然後生。升降的範圍大,則由升降而生的圓運動的中氣足。所以夏極熱,冬極冷的地方的人,特別聰明。冬至以後,交立春而後陽升。夏至以後,卻未交立秋,先有初伏,中伏,而陽已先降。造化之道,惟恐陽氣不降。因陽性本升,所難得者,陽之降也。
白話文:
芒種和夏至是兩個節氣。到了這個時候,地面的陽氣已經接近飽滿,雨水也很充足,麥子開始長出芒刺,即將成熟。夏至的意思是,至,就是極點的意思。冬至是陽氣下降到極點,然後開始上升的時節;夏至則是陽氣上升到極點,然後開始下降的時節。夏至過後,會經過小暑、大暑,然後才到立秋。冬至過後,會經過小寒、大寒,然後才到立春。立春代表著陽氣上升,立秋代表著陽氣下降。夏至陽氣開始下降,必須先經過小暑、大暑的炎熱,才能真正下降。
冬至陽氣開始上升,也必須先經過小寒、大寒的寒冷,才能真正生長。升降的幅度越大,由升降而產生的圓周運動的中氣就越充足。所以,夏天極熱、冬天極冷地方的人,特別聰明。冬至過後,進入立春,陽氣就開始上升。夏至過後,還沒到立秋,卻先有初伏、中伏,陽氣已經開始下降。大自然的造化之道,最怕的就是陽氣不下降。因為陽氣的本性是上升,所以最難得的是陽氣的下降。
所以《內經》曰「夫虛者,陽氣出也;夫實者,陽氣入也」,陽升則出,陽降則入,所以人身交春夏則倦怠。交秋冬則健康也。
二十四節氣,簡言之,就是夏季太陽射到地面的熱,經秋降入土下,經冬藏於土下的水中,經春由土下的水中,升出地面,經夏浮於地面之天空,再同夏季太陽射到地面的熱,降入土下。升降一周,則生中氣。圖中之太極圖,表示中氣之所在。中氣者,萬物之生命也。
秋收冬藏,秋降冬沉,春生夏長,春升夏浮。升者,陽熱升也。浮者,陽熱浮也。降者,陽熱降也。沉者,陽熱降也。藏者,藏陽熱也。收者,收陽熱也。長者,長陽熱也。生者,生陽熱也。
白話文:
《內經》中說:「虛弱的人,陽氣外泄;強壯的人,陽氣內藏。」陽氣上升則外泄,陽氣下降則內藏,所以人體在春夏交替之際容易感到倦怠,而秋冬交替之際則健康。
二十四節氣,簡單來說,就是夏季太陽照射到地面的熱量,經過秋季下降進入地下,冬季藏於地下的水中,春季從地下的水中升出地面,夏季浮於地面上的天空,再隨著夏季太陽照射到地面的熱量下降進入地下。升降循環一週,便產生了中氣。圖中的太極圖,代表著中氣所在。中氣是萬物生命的根本。
秋季收穫、冬季儲藏,秋季下降、冬季沉降,春季生長、夏季繁盛,春季上升、夏季浮揚。上升指的是陽氣上升,浮揚指的是陽氣浮於表面,下降指的是陽氣下降,沉降指的是陽氣沉入地下,儲藏指的是儲藏陽氣,收穫指的是收納陽氣,繁盛指的是陽氣增長,生長指的是陽氣生長。
吾人的在北溫帶地面。夏至之時,見太陽往南,地面之天空上的壓力向下,地面上的太陽熱力,遂往下降。冬至之時,見太陽往北,壓到地面下之水中的壓力,仍往上收,壓到降下水中的太陽熱力,遂往上升,周而復始,遂成二十四節氣之春溫夏熱秋涼冬寒。所謂大自然的宇宙,如此而已。
甚尋常事耳。一日之卯午酉子,一年之春夏秋冬也。傷寒論腸胃之熱證,申酉時必熱加。遺精白帶,半夜病作。春病溫病,夏病霍亂,秋冬人則身體特別健康。皆大氣運動整個發現之事實。所以學中醫學,必先學知大氣。必先學知二十四節氣。
讀此圖要整個的讀。在讀陽升,就要注意陽降;在讀陽降,就要注意陽升。在讀地面之上,就要注意地面之下。在讀地面之下,就要注意地面之上。在讀春,就要注意秋。在讀冬就要注意夏。在讀右下左上,就要注意中。將圖的左右上下,合在自己的身體的左右上下看,便知人身一小宇宙一氣運行之妙,而得到治病的竅要。
白話文:
我們生活在北溫帶的地面上。夏天時,太陽往南移,天空的壓力向下,地面上的陽氣也隨之下降,所以天氣炎熱。冬天時,太陽往北移,壓力向下壓到地底下水中的陽氣,使它往上收,同時也把下降到水中的陽氣帶了上來,如此循環往復,便形成了二十四節氣的春溫夏熱秋涼冬寒。這就是宇宙自然的運作規律,非常簡單。
就像一天有卯午酉子四個時辰,一年也有春夏秋冬四季一樣。傷寒論中提到腸胃熱症,在申酉時段症狀會加重;而遺精、白帶等疾病,則在半夜發作。春天容易得溫病,夏天容易得霍亂,秋冬季節則身體較為健康。這些都和大氣運動的變化息息相關。所以學習中醫,必須先了解大氣運行,以及二十四節氣的變化。
閱讀這張圖要整體理解。當你看到陽氣上升,也要注意它下降的過程;當你看到陽氣下降,也要注意它上升的過程。當你看到地面之上,也要注意地面之下;當你看到地面之下,也要注意地面之上。當你看到春天,也要注意秋天;當你看到冬天,也要注意夏天。當你看到圖中的右下左上,也要注意圖中的中心。將圖中的左右上下,與自身的身體左右上下聯繫起來看,就能明白人體作為一个小宇宙,氣的運行之道,並掌握治療疾病的關鍵。
節氣的節字,就是竹節。節與節之間,是滑利的。一到節上,便難過去。宇宙大氣,交節必鬱而後通。久病之人,交節前三日多死。大氣鬱人身亦鬱。久病之人,腠理乾塞,交節不能通過,是以死也。凡病節前起色,以後即愈得快。可以見中醫學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學矣。故學知二十四節氣,須用功夫,一點不可含糊。
務必於事實上,隨時隨地找出憑據,欲找憑據,須在病人身上去找。我常謂在家讀醫書,不如醫院的「看護士」容易明白,時時與病人不離開也。中醫無醫院,唯讀空書耳。書再不好,更無法學。二十四節氣的圓運動圖,中醫的醫院也。
(附圖:大氣運動圖)
白話文:
就像竹子有節,節與節之間可以滑順地通過,但一旦遇到節點就會變得難以逾越。宇宙的大氣在交節之際,也會出現先鬱滯後通暢的現象。久病的人,在交節前三天,死亡率往往會上升。因為大氣的鬱滯也會影響人體,久病的人氣血運行不暢,交節時氣血難以通過,所以容易死亡。然而,如果病人能在交節前出現好轉跡象,之後便能快速康復。由此可見,中醫學將人體視為一個小宇宙。所以學習二十四節氣,必須用心鑽研,不可馬虎。
想要真正理解中醫,必須不斷在實際生活中尋找憑據,而最好的憑據就在病人身上。我常說,在家讀醫書,遠不如在醫院觀察病人更容易明白,因為醫生可以時時刻刻與病人接觸。中醫沒有醫院,只能空讀醫書,醫書再好,也無法學到真正的醫術。二十四節氣的圓運動圖,就是中醫的醫院,能幫助我們理解人體與自然之間的微妙關係。
大氣運動圖
此圖的範圍,即是二十四節氣的範圍。同溫層,是宇宙的大氣圓運動個體上方的外方。有定溫層,是宇宙大氣圓運動個體下方的外方。均與圓運動的大氣個體無關。地心熱力,在有定溫層以下甚遠之處,亦與圓運動的大氣個體無關。大氣圓運動個體的關係,只是地面上原有的陰冷,與太陽射到地面上的陽熱,澎壓交互不已的變動而已升①。此宇宙與生物生命有關係的宇宙。
關係云者,二十四節的大氣降沉浮升的圓運動也。
①「升」:原文有此字,考上下文當為衍文。
(附圖:大氣運動範圍圖)
大氣運動範圍圖說
白話文:
大氣運動圖
這張圖所涵蓋的範圍,正是二十四節氣的範圍。同溫層,指的是宇宙大氣圓運動個體上方的外層空間。有定溫層,指的是宇宙大氣圓運動個體下方的外層空間。這兩者都與圓運動的大氣個體本身無關。地心熱力,位於有定溫層下方甚遠之處,也與圓運動的大氣個體無關。
大氣圓運動個體的關係,僅止於地面上原有的陰冷,與太陽射到地面上的陽熱,彼此不斷交互澎壓變動而已。這便是與宇宙與生物生命相關的宇宙。
所謂的關係,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大氣降沉浮升的圓周運動。
(附圖:大氣運動範圍圖)
大氣運動範圍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