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傷寒論六經原文讀法篇 (4)

回本書目錄

傷寒論六經原文讀法篇 (4)

1. 傷寒論六經原文讀法篇

傷寒,脈浮滑,此表有熱裏有寒也,白虎湯主之。(表熱裏寒,無用白虎之理,當是表寒裏熱,乃傳抄之誤也。)

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惡寒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無大熱,無表證之發熱也。燥渴心煩,裏熱之徵。背惡寒與厥,皆裏熱格阻外陰之象。)

傷寒,脈浮,發熱,其表不解者,不可與白虎湯。渴欲飲水,無表證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有表熱則裏陽虛,故不可用白虎以敗裏陽,重申上章之義也。)

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近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病人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此診斷內熱之一法,不可拘執。以上五章,論榮衛病解腑氣之燥動。)

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凡稱太陰病,皆太陰脾臟病,乃裏病,非經病。少陰厥陰准此。此一章,論太陰病之提綱。陰臟病寒,本體原來陰寒故也。少陰厥陰准此。)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也,宜服四逆輩。(不渴二字,為陰寒用熱藥之據。)

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少陰腎臟,水火二氣,陰臟病塞,則寒水滅火。寒而無火,故但欲寐而不能寐,無火故脈來微細也。陰病之提綱。)

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腑陽病熱口中苦,臟陰病寒口中和,和字乃不苦之意。腎主骨,腎寒故背寒。)

少陰病,身體疼,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少陰臟病,則陰盛陽衰,水滅寒火,故主附子。以上二章,論少陰病之外證。)

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衝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蚘,下之利不止。(厥陰陰陰臟,本體陰寒,陰寒盛於下,故虛熱現於上耳。此一章,論厥陰病之提綱。)

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者,此為臟厥,非為蚘厥也。蚘厥者,其人當吐蚘,令病者靜而復時煩,此為臟寒,蚘上入其隔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蚘聞食臭出,其人當自吐蚘。蚘厥者,烏梅丸主之。(蚘乃木氣中之陽氣所成,厥陰本體,陽微而動,與太陰少陰不同處。此一章,引臟厥以證蚘厥也。)

傷寒五六日,腹中痛,若轉氣下趨少腹者,此欲作利也。(轉氣下趨少腹,肝木下陷,木氣疏泄故利。此一章,論下利屬於木氣之下陷。)

下利清穀,裏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主之。(外熱汗出,陽氣外散,下利見之,故用大溫。厥有陰證之厥陽證之厥,以其他外證陰陽分之。)

白話文:

傷寒,脈象浮滑,表示體表有熱,體內有寒,應該用白虎湯治療。(這裡說的表熱裡寒,應該是表寒裡熱的誤抄。)

傷寒,沒有明顯的高燒,但感到口乾舌燥、心煩,背部卻怕冷,應該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沒有明顯高燒,指的是沒有體表的發熱。口渴心煩是體內有熱的徵兆。背部怕冷和四肢冰冷,都是體內熱氣被阻隔在內,無法發散到體表的現象。)

傷寒,脈象浮,發熱,體表症狀沒有解除的,不能用白虎湯。如果口渴想喝水,但沒有體表症狀,應該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有體表熱,表示體內陽氣不足,所以不能用白虎湯來損傷體內的陽氣,這裡再次強調了上一段的意思。)

病人身體發熱得很厲害,反而想穿厚衣服,表示熱在皮膚,寒在骨髓裡。病人身體很冷,反而不想穿衣服,表示寒在皮膚,熱在骨髓裡。(這是診斷體內有熱的一種方法,不能過於拘泥。以上五段,討論的是營衛失調導致的臟腑氣燥動。)

太陰病,會出現腹脹、嘔吐、吃不下東西、頻繁腹瀉、時常腹痛。如果用瀉下的藥物治療,反而會導致胸部下方結硬。(凡是稱為太陰病,都是指脾臟的問題,是體內的疾病,不是經絡的疾病。少陰和厥陰病也是如此。這一段是關於太陰病的提綱。陰臟病屬於寒,是因為其本身就是陰寒之故。少陰和厥陰病也是如此。)

腹瀉但不口渴,屬於太陰病,因為體內有寒,應該服用四逆類的藥物。(不口渴兩個字,是使用溫熱藥物的根據。)

少陰病,脈象微弱細小,只想睡覺。(少陰對應的是腎臟,內含水火二氣。陰臟生病,就會寒水滅火。因為寒而沒有火,所以只想睡覺而不能清醒,因為沒有火,所以脈象微弱細小。這是陰病的一個提綱。)

少陰病,發病一兩天,口中沒有味道,但背部感到怕冷,應該用艾灸來治療,並且服用附子湯。(腑陽病熱則口中發苦,臟陰病寒則口中沒有味道,這裡說的沒有味道,是指不苦的意思。腎主骨,腎寒就會背部怕冷。)

少陰病,身體疼痛,手腳冰冷,關節痛,脈象沉弱,應該用附子湯治療。(少陰臟病,陰盛陽衰,寒水滅火,所以用附子來治療。以上兩段,討論的是少陰病的外在症狀。)

厥陰病,會出現口渴、氣往上衝到心臟、心中感到疼痛發熱、肚子餓卻不想吃東西、吃了東西就吐蛔蟲,如果用瀉下的藥物治療,腹瀉就會不止。(厥陰是陰中之陰,本質屬陰寒,陰寒在下,所以虛熱會出現在上方。這一段是關於厥陰病的提綱。)

傷寒,脈象微弱且出現四肢厥冷,到了七八天皮膚冰冷,人卻躁動不安,沒有片刻安靜的時候,這是臟厥,而不是蛔蟲引起的厥。蛔蟲引起的厥,患者會吐出蛔蟲,讓病人安靜下來,過一會又會煩躁,這是因為體內寒冷,蛔蟲向上鑽到膈膜,所以煩躁。過一會又會停止,吃了東西又會嘔吐,又煩躁,那是因為蛔蟲聞到食物的味道又出來,患者這時就會吐出蛔蟲。蛔蟲引起的厥,應該用烏梅丸治療。(蛔蟲是木氣中的陽氣所形成的,厥陰的本質是陽氣微弱且易動,這點與太陰和少陰不同。這一段,是為了說明臟厥,來佐證蛔蟲引起的厥。)

傷寒五六天,肚子痛,如果氣往下走到小腹,這是要開始腹瀉的徵兆。(氣往下走到小腹,是肝木下陷,木氣疏泄所導致的腹瀉。這一段,是說明腹瀉屬於木氣下陷。)

腹瀉出清稀的糞便,體內寒冷體表發熱,汗出而四肢厥冷的,應該用通脈四逆湯治療。(體表發熱出汗,陽氣向外散失,又見腹瀉,所以用大溫補陽的藥物來治療。厥有陰證的厥和陽證的厥,要根據其他外在症狀來區分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