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兒病本氣篇 (5)

回本書目錄

兒病本氣篇 (5)

1. 兒病本氣篇

大人脈虛咳嗽,服降肺藥不愈者,亦宜此方,預防肺癆之咳,亦有殊效。桔梗係排膿降滯之藥,極傷肺氣慎用。因本草有桔梗載藥上行一語,後人遂重用之以載諸藥,暗中傷肺,都不知道。排膿豈有不傷血肉之事。肺金下行為順,上逆為病。治肺病之藥,絕無上行者。若小寒前後咳嗽脈微,神憊,此微陽升動,根本搖泄,小兒中氣微弱,當不住大氣動搖之力,故陽衝於肺而咳。宜豬腰湯,溫補腎家,使陽不衝乃愈。

小兒乾咳氣緊而喘,脈澀沉有力,半夜交寅,病必加重且煩。此肝膽病熱,衝塞肺家,宜用四逆散,柴胡白芍生枳實炙甘草各五分,於子時前服下即愈。且不可服麻杏石甘湯,致中寒加病也。柴芍清木熱,舒木氣,枳實炙甘草降肺家塞住之熱。子醜為肝膽主氣之時,寅為肺主氣之時。

喘乃被動之病,故不可食麻黃。此病如痰中帶水,日輕夜重,脈不沉澀而沉中兩部現弦者,此乃肺燥,宜用麥冬三錢,花粉杏仁桔梗陳皮半夏生草各一錢,細辛五分,麥冬花粉清肺燥,半夏桔梗等味降肺逆自愈。肺燥而痰中有水者,金燥則結聚,將水聚於胃間也。氣聚故脈弦也。

此二方與八珍湯的分別,八珍所治的咳,日重夜輕,脈虛不澀不弦。二方所治的咳,夜重日輕脈澀或弦也。麥冬一方藥性平和,治肺要訣。澀乃閉塞之象,弦乃結聚之象。

此麥冬湯之咳,痰有清水,五味細辛乾薑之咳,亦痰有清水,錯服則殺人。五味細辛乾薑所治之咳,不分日夜,就枕即咳,此咳之原因在水逆。麥冬湯之咳,咳在下半夜,咳的原因在肺燥。五味細辛乾薑之咳,詳古方下篇麥門冬湯證治推論的意義中。

小兒咳嗽,無痰乾咳,或有痰脈沉。用麥冬紫菀炙草各二錢甚效。此由麻杏石甘湯之法變通而來,麥冬以代石膏紫菀以代麻黃也。

小兒發熱抽搐,抽搐者,津傷木燥而風動也。發熱者,中虛木氣疏泄相火不降也。木氣稚弱,故發熱,即易風動。養木氣,顧中氣,四豆飲極效。黃豆二十粒黑豆綠豆白飯豆各十五粒煎服。此為治小兒發熱病的第一要方,切忌散風藥清熱藥。養木養中,自然熱退風平。小兒忽然兩目上視,亦風木上動,四豆飲最效。

豆最養中養木,能平疏泄,收回相火。小兒木氣幼稚,故多木氣病。四豆飲乃最善之法也。凡用豆不可炒,炒則偏補,不能清熱。並須煎成即服,不可隔夜,隔夜則變性。白飯豆是食品,非赤小豆。四豆飲要水多煮爛,取濃湯服,尿長忌飯豆。

如久瀉不食而抽搐,面色青黃,此為木虛土敗。補土調木養血顧中可望挽回。一切驅風散風之藥,最傷津液傷中氣,均所當忌。可用下文附子理中地黃湯稍加益母草神麯,輕用多服可效。

白話文:

兒病本氣篇

大人如果脈象虛弱且咳嗽,吃治療肺的藥卻沒有好轉,也適合用這個方子。預防肺癆引起的咳嗽,效果也非常好。桔梗是排膿、疏通阻塞的藥,非常傷肺氣,要謹慎使用。因為本草記載桔梗有引藥上行的作用,後人就大量使用它來引導其他藥物,暗地裡傷害肺,自己都不知道。排膿怎麼可能不損傷血肉呢?肺氣向下運行是順的,向上逆行就會生病。治療肺病的藥,絕對沒有向上走的。如果小寒前後咳嗽,脈象微弱、精神疲憊,這是身體微弱的陽氣在上升,根本已經動搖洩散。小兒中氣虛弱,承受不住大氣動搖的力量,所以陽氣衝到肺部而咳嗽。應該用豬腰湯,溫補腎臟,使陽氣不衝撞肺部才能痊癒。

小兒乾咳,呼吸急促且喘,脈象澀滯而沉實有力,半夜交寅時(凌晨三點到五點)病情一定會加重且煩躁。這是肝膽有熱,衝擊堵塞肺部,應該用四逆散(柴胡、白芍、生枳實、炙甘草各五分),在子時(晚上十一點到一點)之前服下就會好。絕對不能服用麻杏石甘湯,會導致中焦虛寒,使病情加重。柴胡和白芍能清除肝木的熱,疏暢肝氣,枳實和炙甘草能降泄肺部壅塞的熱。子時和丑時是肝膽主氣的時候,寅時是肺主氣的時候。

喘是屬於被動發病的病症,所以不可以吃麻黃。這種病如果痰中帶水,白天輕微晚上加重,脈象不沉澀而是沉取時兩部呈現弦象,這是肺燥,應該用麥冬三錢、花粉、杏仁、桔梗、陳皮、半夏、生甘草各一錢、細辛五分。麥冬和花粉能清除肺燥,半夏和桔梗等藥能降逆肺氣,自然就會痊癒。肺燥而痰中有水,是因為肺金乾燥導致凝聚,將水聚在胃部。氣聚結,所以脈象才會呈現弦象。

這兩個方子與八珍湯的區別是,八珍湯治療的咳嗽是白天嚴重晚上輕微,脈象虛弱不澀也不弦。這兩個方子治療的咳嗽是晚上嚴重白天輕微,脈象澀滯或呈現弦象。麥冬這個方子的藥性平和,是治療肺病的重要方法。澀是閉塞的象徵,弦是結聚的象徵。

這種麥冬湯治療的咳嗽,痰中有清水。五味子、細辛、乾薑治療的咳嗽,也有痰中清水,如果用錯藥就會害死人。五味子、細辛、乾薑治療的咳嗽,不分白天晚上,一躺下就咳,這種咳嗽的原因在於水氣上逆。麥冬湯治療的咳嗽,是在下半夜咳嗽,咳嗽的原因在於肺燥。五味子、細辛、乾薑治療的咳嗽,詳細的說明在古方《麥門冬湯證治推論》的意義中。

小兒咳嗽,沒有痰的乾咳,或有痰但脈象沉。用麥冬、紫菀、炙甘草各二錢效果很好。這是從麻杏石甘湯的方法變化而來,用麥冬代替石膏,用紫菀代替麻黃。

小兒發燒抽搐,抽搐是津液虧損、肝木乾燥而生風所導致。發燒是中焦虛弱、肝木之氣疏泄,相火不能下降所導致。肝木之氣幼弱,所以容易發熱,也容易生風。養肝木之氣,顧護中焦之氣,四豆飲效果非常好。用黃豆二十粒、黑豆、綠豆、白飯豆各十五粒煎服。這是治療小兒發熱的第一要方,切記不要用散風藥和清熱藥。養護肝木、顧護中焦,自然就會退熱止風。小兒忽然兩眼上翻,也是肝木之風上動,四豆飲最有效。

豆類最能養護中焦、養護肝木,能夠平息疏泄,收回相火。小兒肝木之氣幼稚,所以多得肝木的病。四豆飲是最好的方法。凡是用豆,不可以炒,炒過會偏於補,不能清熱。而且必須煎好就馬上服用,不可以隔夜,隔夜就會改變藥性。白飯豆是食品,不是赤小豆。四豆飲要加多點水煮爛,取濃湯服用,如果小便偏多就要忌用白飯豆。

如果久瀉不止、不吃東西而抽搐,面色青黃,這是肝木虛弱、脾土敗壞。補養脾土、調和肝木、滋養氣血、顧護中焦,有望挽回。一切驅風散風的藥,最傷津液、傷中氣,都應該避免。可以用下面的附子理中湯加地黃,再稍微加點益母草和神麯,輕用多服可以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