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兒病本氣篇 (3)

回本書目錄

兒病本氣篇 (3)

1. 兒病本氣篇

脾虛之瀉,腹不響腸不鳴,稀糞無水,其色灰黑,一滑即下,不似水瀉之射遠有屁。瀉後倦怠神萎面黃,不速止住,其死甚速。用山藥、扁豆各二錢,白朮五分,乾薑三分,炙甘草三分,小便一利,瀉即止住。

熱瀉者,單用梔仁數分至一錢,一服即止。梔仁清熱,最平穩。綠豆湯亦效最好。食欲精神照常,射遠有聲,熱瀉也。如瀉稀糞夾水,糞帶綠色,此為肝寒,宜肉桂五分,阿膠二錢以溫木氣,止疏泄即愈。凡瀉服阿膠而愈者,小便必不短也。

如脾虛之瀉,而又兼吐,原食不化,中氣易亡,最為危險。又非山藥扁豆所能挽回土氣,須用理中丸一二錢,煎湯分二服,乃能挽回。

脾虛腹瀉,不可橫加溫補,如可不用乾薑,不用為妥。小兒一吐土氣即敗,為小兒病特別重要之點。如所吐並非原食而是酸臭,精神不憊,此為停食。平胃散加減,食消即效,切不可補,單用淡豆豉五十粒濃煎多服亦效。小兒病,藥少之方為妥。

小兒停食不瀉者,日久必腹脹乾燒,用神麯麥芽各五分以消食,當歸芍藥各五分以潤血,白糖五錢以養中,血潤食消,則經脈通而燒熱止,不可用攻破藥。如日久積深,非下不可者。腹必脹滿,按之覺痛。只宜大黃三分附片一分溫下之。宜緩宜妥。或用溫病篇之加減黃龍湯,少少服之自愈。

用食物燒焦以消食,世稱糊藥,植物燒焦者最傷脾胃,不用為好。宜用紅白糖以建中氣,使中氣旋轉,脾胃自然運化。脾胃運化,食物自消,或用扁豆一錢藿香五分以養胃降胃亦效。如其噯酸是食停不化,胃逆生熱。可用白糖三錢普通茶葉五分,泡服即愈。茶葉清熱,卻不敗火。

茶與糖同用,亦能運動胃氣以消化停食。小兒脾胃萬不可傷。由茶葉白糖之原則推之,可見小兒病不宜多用力量大之藥也。山楂等藥傷胃,如可不用,不用為妥。參看時病篇水瀉。

凡大便稀溏,最後有條糞。先稀溏者,熱滯也。先條糞而最後稀溏者,脾土虛寒也。大人亦同。最後稀溏宜補脾土,誤服涼藥消藥,必生危險。小兒大便結燥,菠菜或青菜或紅薯黑豆煎濃湯服以潤之,蓖麻油生蜂蜜均敗胃忌服。

瀉而腹痛。瀉後痛減為停食,瀉後仍痛為脾虛。瀉後腹痛應服白朮三錢白芍三分橘皮三分煎服,補土舒木為治。

小兒腹痛,有食痛,蟲痛,寒痛三種,停食腹痛,必口有酸臭之味,或發熱或不發熱。不發熱者,淡豆豉三五十粒濃煎服以消食。發熱者,加白糖以養中氣。蟲痛者,能食而面黃肌瘦,忽痛忽止,下嘴唇內有白點,脈則弦細,或弦洪而大小緩急不定。春夏用烏梅一枚花椒五粒煎服以養蟲,其痛自止。

秋冬用生白芍生甘草各一錢以清木熱,其痛自止,或使君子肉二枚以下蟲,其痛乃止。蟲者木熱所成,秋冬陽氣歸水,水中增陽,木氣生熱,陽多故可清之可下之。若在春夏則不可下以傷肝陽。寒痛最少,寒痛必肢冷不食,或額心冷不食。附桂地黃丸一錢調服以補陽,或艾葉三分煎服以溫寒可也。

白話文:

[兒病本氣篇]

脾虛引起的腹瀉: 肚子不咕嚕叫,腸子也沒有聲音,拉出稀稀的糞便,沒有水分,顏色灰黑,一瀉就出來,不像水瀉那樣噴射很遠還有放屁。拉完肚子後會感到疲倦、精神萎靡、臉色發黃,如果不趕快止住,情況會非常危險,很快就會死亡。可以用山藥、扁豆各二錢,白朮五分,乾薑三分,炙甘草三分,小便順暢後,腹瀉就會停止。

熱性腹瀉: 單獨使用梔子仁幾分到一錢,吃一次就會停止。梔子仁有清熱的功效,而且藥性很平和。綠豆湯也有很好的效果。如果食慾和精神都正常,排便時會噴射很遠且有聲音,那就是熱性腹瀉。如果拉出稀稀的糞便帶有水分,而且糞便帶有綠色,這是因為肝臟受寒,應該用肉桂五分、阿膠二錢來溫暖肝氣,疏通肝臟的阻塞,腹瀉就會痊癒。凡是服用阿膠後腹瀉痊癒的,小便一定不會短少。

脾虛引起的腹瀉,又兼有嘔吐: 嘔吐出來的東西是沒有消化的食物,這樣中氣很容易耗盡,非常危險。單用山藥和扁豆不能挽回脾胃之氣,必須用理中丸一二錢,煎湯分兩次服用,才能挽回。

脾虛引起的腹瀉: 不可隨意使用溫補藥,如果可以不用乾薑,最好不用。小孩一旦嘔吐,脾胃之氣就會衰敗,這是治療小兒疾病特別重要的一點。如果吐出來的不是原來的食物而是酸臭的東西,但精神還不錯,這是因為食物停滯。可以用平胃散加減來治療,等食物消化後就會有效,千萬不能用補藥。單用淡豆豉五十粒濃煎多服也有效果。治療小兒疾病,藥方宜少為佳。

小兒食積停滯但沒有腹瀉: 時間久了必定會腹脹和發熱。可以用神麴、麥芽各五分來幫助消化,當歸、芍藥各五分來滋潤血液,白糖五錢來補養中氣。血液潤澤,食物消化,經脈就會暢通,發熱就會停止,不可用攻破的藥。如果時間久了,積滯很深,必須使用瀉藥,這時肚子一定會脹滿,按壓時會感到疼痛。只能用大黃三分、附片一分來溫和地往下瀉。用藥宜緩慢,慢慢調理。也可以用溫病篇中的加減黃龍湯,少量服用就會痊癒。

用食物燒焦來幫助消化: 俗稱糊藥,但植物燒焦後最傷脾胃,最好不要用。應該用紅糖或白糖來建立中氣,使中氣運轉,脾胃自然就會運化。脾胃運化,食物自然就會消化。也可以用扁豆一錢、藿香五分來養胃氣、降胃氣,也有效果。如果打嗝有酸味,這是食物停滯沒有消化,胃氣逆行產生熱。可以用白糖三錢、普通茶葉五分,泡水喝就會痊癒。茶葉能清熱,但不會敗火。

茶和糖一起使用: 也能夠運轉胃氣,幫助消化停滯的食物。小兒的脾胃千萬不能損傷。從茶葉和白糖的原則來看,可見治療小兒疾病不宜多用藥力強大的藥物。山楂等藥物會損傷胃氣,如果可以不用,最好不用。可以參考時病篇的水瀉部分。

凡是拉肚子,大便稀溏: 如果最後有成條的糞便,那是因為熱氣滯留;如果先拉出成條的糞便,最後才稀溏,那是因為脾胃虛寒。大人也是一樣。最後才稀溏,應該補脾胃,如果誤服涼藥或消食藥,必定會產生危險。小兒大便乾燥,可以用菠菜、青菜或紅薯、黑豆煎濃湯服用來潤腸,蓖麻油、生蜂蜜都會損傷胃氣,應該避免服用。

腹瀉時伴隨腹痛: 如果拉完肚子後疼痛減輕,那是因為食物停滯;如果拉完肚子後仍然疼痛,那是因為脾胃虛弱。拉完肚子後腹痛,應該服用白朮三錢、白芍三分、橘皮三分煎服,來補養脾土、疏理肝木。

小兒腹痛: 有食積痛、蟲痛和寒痛三種。食積引起的腹痛,一定會口中有酸臭味,可能發燒也可能不發燒。不發燒的,用淡豆豉三五十粒濃煎服用來幫助消化。發燒的,可以加白糖來補養中氣。蟲痛的,能吃東西但臉色發黃、身體瘦弱,疼痛時好時壞,下嘴唇內有白點,脈象細而有弦感,或弦滑但大小快慢不一。春夏兩季可以用烏梅一枚、花椒五粒煎服來養蟲,疼痛自然會停止。

秋冬兩季可以用生白芍、生甘草各一錢來清除肝木的熱氣,疼痛就會停止。或者用使君子肉二枚來驅蟲,疼痛也會停止。蟲是由於肝木的熱氣形成的,秋冬時陽氣歸於水中,水中增加陽氣,肝木之氣就會生熱,因為陽氣過多所以可以清除或驅除它。如果在春夏兩季則不可用驅蟲藥,以免損傷肝陽。寒痛最少見,寒痛一定會出現四肢冰冷、不吃東西,或者額頭和心口發冷、不吃東西。可以用附桂地黃丸一錢調服來補陽,或者用艾葉三分煎服來溫暖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