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兒病本氣篇 (2)
兒病本氣篇 (2)
1. 兒病本氣篇
青乃木氣失養之象,阿膠善於養木。大便綠色者,雖應服薑附之寒證,亦可加入阿膠,鼻樑青色亦然。小便短忌阿膠。
小兒大便綠色之病,亦有用天花粉一錢生甘草薄荷五分而愈者,此肺金熱者而肝木失養也。
花粉最清肺熱,薄荷降肺,甘草養中培土故愈。鼻樑色青者,多有此證。熱證脈必沉而不虛,寒證則中沉必較微也。炒熟糯米粉或糯米稀粥亦效,糯米補肺陰以平熱也,比食藥穩妥。
小兒半夜大便,最泄元氣。此陰液不足,不能滋養肝木,半夜陽動,木氣疏泄。宜鴨蛋調勻蒸熟拌飯自愈。鴨蛋養陰,諸藥不及而無大弊,多調尤佳。凡六脈或沉或細而現陰虛諸病皆宜。小兒的藥用錯,即出禍事,故鴨蛋、山藥、扁豆、黃豆、白糖、淡豆豉,皆是小兒至寶。
初學治小兒病,用食物不用藥,治效之後,再學用藥,便知用藥之危險,小兒病理簡單,都是藥治壞的,最可惡的是認小兒是純陽體,有胎毒,肆用一派苦寒傷火消散傷氣的藥,將小兒治成死證。小兒乃稚陽體也,中和之至,然後成胎也。
小兒小便短赤非熱,清長非寒,尤須徹底認識,短者,中虛土濕,木氣下陷,不能疏泄故短。赤者,中虛土濕,木火下陷故赤。木火下陷,中氣遂寒。運動停滯,上焦相火降不下來,燒熱發作,便成大禍。世人一見尿赤,便用涼藥清火,誤事多矣。非特小兒為然,大人亦是此理。
其小便清長非寒者,裏熱實,土氣燥,木氣疏泄,故小便長,木火不陷,故小便清,清潤之藥,甚合機宜。亦小兒大人之所同。如小便清而多,多食豬肝以潤補肝木,肝木補足,疏泄不偏,小便自減。或阿膠白朮土木雙補即效。惟濕熱病小便短赤為熱。然乃虛熱,非實熱。
傷寒小便清為病在表,小便赤為病在裏,赤亦虛熱,少陰寒病,小便極短而清如水,乃為下焦無火,此病極少。小便赤為實熱者,必有實熱之外證。如燒熱不退、舌有乾黃苔、口臭、便秘、脈沉實有力也、小便不長不短微帶茶色,此為身體強足之象。大人亦如此。
至於大小便,欲解即下,全忍不住,便是木熱中虛。養中氣清木熱即愈。誤認為虛寒而溫補之,病必重也。大便瀉下不知,小便自下不覺,皆中虛木熱。大人亦如此。
小兒腹瀉,有停食者,有熱瀉者,有脾虛者。停食者糞白夾水,瀉而有屁。熱瀉者,瀉出金黃,亦有屁亦夾水。停食與熱瀉,瀉後神氣照常,屁有短時,亦有長時。停食水瀉,先用淡豆豉五十粒濃煎予服,如不見效,再用平胃散加減,蒼朮厚朴梔仁神麯麥芽生甘草白芍當歸各三分煎服。小便一利,水瀉即止,切莫再服。
停食水瀉,水入腸胃,食滯不消。蒼朮厚朴最能溫胃消滯,性燥力猛,水瀉特效之藥。惟水瀉最傷津液,蒼朮厚朴又燥烈傷津,最燥木氣,故加當歸白芍以養津養木。水瀉則木鬱生熱,熱則氣動作瀉,故加梔仁以清熱。瀉由停食,故加麥芽神麯以消食也。如只用平胃散,不加當芍以養津液,不加梔仁以清熱,多有服後肺肝的陰液傷耗而不能食者,應特別注意。水瀉如連瀉不止,腹響腸鳴,必係停食,檳榔五分烏梅一枚,消食達木即愈。
白話文:
兒病本氣篇
小孩臉色發青,是肝木氣血不足的現象,阿膠很適合用來滋養肝木。如果大便呈現綠色,雖然應該服用薑和附子等溫熱藥材來治療寒症,也可以加入阿膠來輔助,鼻樑發青也是同樣的道理。但是,小便短少時則不宜服用阿膠。
小孩大便呈現綠色,有時候可以用天花粉一錢、生甘草和薄荷各五分來治好,這是因為肺金有熱,導致肝木失養。
天花粉最能清除肺熱,薄荷可以降泄肺氣,甘草可以滋養脾胃,因此能治好這種情況。鼻樑發青的小孩,常常有這種症狀。熱症的脈象通常是沉而有力,不虛弱,而寒症的脈象則沉但微弱。用炒熟的糯米粉或是煮成糯米稀粥也有效果,因為糯米可以滋養肺陰,來平衡熱氣,比起吃藥更為穩妥。
小孩半夜拉肚子,最容易耗損元氣,這是因為陰液不足,無法滋養肝木,導致半夜陽氣旺盛時,肝木之氣外洩。可以用鴨蛋攪拌均勻蒸熟,然後拌飯吃來治療,鴨蛋可以滋養陰液,效果比藥物好且沒有副作用,多吃更好。凡是出現六脈沉細等陰虛症狀的小孩都適合用此方法。小孩用藥如果用錯,就會出問題,所以像鴨蛋、山藥、扁豆、黃豆、白糖、淡豆豉這些食物都是小孩的至寶。
初學治療小孩疾病時,應該先用食物,不要用藥,等治療有成效後,再學習用藥,這樣才能明白用藥的危險性。小孩的病理其實很簡單,大多都是藥物造成的。最可惡的是把小孩當成純陽體,認為他們有胎毒,就隨意使用苦寒的藥物來損傷他們的陽氣,最終導致病情惡化。小孩是稚陽之體,是陰陽平和的狀態,才能順利出生。
小孩小便短少而且顏色偏紅,不一定是熱證,小便清澈而且量多,也不一定是寒證,一定要徹底搞清楚。小便短少,是因為中焦脾胃虛弱且有濕氣,導致肝木之氣下陷,無法疏泄,所以小便短少。小便偏紅,也是因為中焦脾胃虛弱且有濕氣,導致肝木的火氣下陷,所以小便偏紅。肝木火氣下陷,中氣就會變寒。身體的氣機運行停滯,導致上焦的心火無法下降,發熱時就會變成大禍。世人一看到小便發紅就用寒涼的藥物來清熱,真是大錯特錯。不只是小孩這樣,大人也是這個道理。
小便清澈而且量多,不是因為寒,而是因為體內有熱,脾胃乾燥,肝木之氣外泄,所以小便量多。因為肝木火氣沒有下陷,所以小便清澈,此時清潤的藥物最適合。小孩和大人都是一樣的道理。如果小便清澈而且量多,可以多吃豬肝來滋養肝木,當肝木得到充足的滋養,疏泄功能就會正常,小便自然就會減少。或是服用阿膠和白朮,同時滋養土和木,也會有效。只有濕熱引起的病症,小便才會短少且顏色偏紅,但這也是虛熱,不是實熱。
傷寒病症,小便清澈代表病在表,小便偏紅代表病在裡,但這種紅也是虛熱。少陰寒病,小便會非常短少且像水一樣清澈,這是因為下焦沒有火氣,這種病非常少見。小便偏紅而且是實熱,一定會有實熱的外在症狀,例如發高燒不退、舌頭有乾燥的黃苔、口臭、便秘、脈象沉實有力。如果小便不多不少,稍微帶點茶色,這是身體強壯的表現,大人也是一樣。
如果大小便想要排泄的時候,完全無法控制,那就是肝木有熱,中焦虛弱。滋養中氣,清除肝木的熱氣就會痊癒。如果誤以為是虛寒而用溫補藥物,病情一定會加重。如果腹瀉而不知道,小便自己就流出來,這都是中焦虛弱,肝木有熱的緣故,大人也是這樣。
小孩腹瀉,有的是因為吃太多食物,有的是因為體內有熱,有的是因為脾胃虛弱。吃太多食物導致的腹瀉,大便會呈現白色,夾雜著水,腹瀉時會有屁。體內有熱導致的腹瀉,大便會呈現金黃色,也會有屁,而且也夾雜著水。吃太多食物和體內有熱導致的腹瀉,腹瀉後精神狀態正常,放屁的時間有長有短。吃太多食物導致的腹瀉,水瀉,可以先用淡豆豉五十粒濃煎後服用,如果沒有效果,再用平胃散加減,用蒼朮、厚朴、梔仁、神麴、麥芽、生甘草、白芍、當歸各三分煎服。只要小便順利排泄,水瀉就會停止,切記不要再服藥。
吃太多食物導致的水瀉,是因為水進入腸胃,食物積滯不消化。蒼朮和厚朴最能溫暖脾胃、消除積滯,藥性燥烈,是治療水瀉特效藥。但水瀉最傷津液,蒼朮和厚朴又燥烈傷津,最容易耗損肝木之氣,所以加入當歸和白芍來滋養津液、滋養肝木。水瀉是因為肝木鬱積產生熱,熱氣就會促使氣機運行而導致腹瀉,所以加入梔仁來清熱。腹瀉是由於吃太多食物,所以加入麥芽和神麴來幫助消化。如果只用平胃散,而不加入當歸和白芍來滋養津液,不加入梔仁來清熱,很多人服用後會因為肺肝的陰液受損而不能進食,應該特別注意。如果水瀉不止,肚子發出聲響,一定是吃太多食物導致的,可以用檳榔五分和烏梅一枚,幫助消化,疏通肝木就會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