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兒病本氣篇 (1)
兒病本氣篇 (1)
1. 兒病本氣篇
中醫書之錯誤最大,殺人最多,甘心相沿,不求改錯,莫如小兒方書。亦因其不知小兒本氣自病之故耳。其言曰,小兒是純陽體,出疹是胃熱,出痘是胎毒。將小兒脆弱之軀,認為純陽胃熱胎毒,於是肆用苦寒克伐之藥,以治小兒之病。按全國估計,每年小兒麻疹之死於升麻、葛根、芍藥、犀角、黃連等藥者,已不止數千萬之數。此篇根據小兒身體本氣自病的原理,選用功效可靠之方。
以二十年中同學二千人的經驗,得到圓滿之結果。純陽、胃熱、胎毒等邪說,可以息矣。
著者識
小兒手心熱,或頭身熱,脈輕按多重按少,重按比輕按無力,即是中氣虛相火不降。切忌寒涼藥發散消導藥,誤用即成大病。善養中氣即妥。脈輕按少重按多,重按無力,亦屬中虛,手厥陰心包經相火行手心。人身氣化,中氣如軸,經氣如輪。中虛而膽經相火不降,故頭身熱,中虛而手厥陰心包經相火不降,故手心熱。
如手心熱頭身熱,而脈重按比輕按有力,便是內熱停食。
中虛相火不降,冰糖白糖水或黃豆數十粒補中即效,不可用炙草大棗橫滯之品。火逆不清火,只須補中,膽經心包經下降,熱自退去。停食者,淡豆豉數十粒以消食,舌有黃胎,口氣臭者,停食較重,淡豆豉加重用之,不可用檳榔山楂等力大之品,致傷脾胃。外感發熱,麻疹發熱,詳下文。
上節為小兒脈法的提綱、用藥的提綱,中虛為脈法的提綱、用平和之藥為用藥的提綱也。小兒脈數,即是中虛。
小兒小便忽然短少,即係脾土濕中氣虛,須燥濕補土補中,山藥扁豆最好,不可重用白朮橫烈之品。因小兒經脈脆薄,不能任橫烈之藥。山藥又能補肺金以收水氣,故為小兒燥濕補土補中妙品。小兒小便短少,如誤服發散消食敗火之藥,即出大禍。若尿少又發熱,其禍更大。
凡治小兒百病,總要先問小便長短,若小便短少,大便即瀉,便成危險之候。無論何病,小便短大便瀉而發熱,是為脾虛。用山藥扁豆各一二錢以補中補土,利尿燥濕。瀉止尿利,發熱自退。如時行溫燥病起之時,加黃豆二三十粒,以清溫燥便妥。倘小便短少大便又瀉,發熱昏迷,誤服散藥涼藥無不熱加瀉加,風動而死。
因根本已虛,又遭攻伐,則根本壞也。凡小兒病無不由根本虛者,根本不虛,雖時行病起,亦不病也。尿少便瀉發熱,雖咳嗽不可加降肺藥。尿少便瀉為中下虛陷,降肺則中下更虛更陷。倘因而加喘,則下陷又加上逆中敗而亡。只須熱退瀉止,咳即自愈。服山藥扁豆之脈,必浮虛也。
如脈沉實,便非虛證,黃豆亦不可
服。脈實發熱,必有停食內熱。
小兒大便綠色,一日數次,日久不愈,即土敗風起。風者,肝木之病氣也。肉桂阿膠即效,或白朮阿膠亦妥。有阿膠則白朮可用。如無他病而大便綠色,必大人乳汁不佳。換食罐頭牛奶,或麥粉,或大米粉煮稀糊食之,一二日,大便即黃。大便綠色者,山根如現青色,一麵食牛奶麵糊,一麵食生阿膠一錢自愈。
白話文:
兒病本氣篇
中醫兒科書籍錯誤百出,致死人數眾多,卻長期沿用而不求改進,尤其以小兒方書為甚。原因在於這些書籍不懂小兒疾病的本質。這些書常說小兒是純陽之體,出疹是胃熱,出痘是胎毒,將小兒嬌弱的身體,誤認為是純陽、胃熱、胎毒之體,於是濫用苦寒的藥物治療小兒疾病。據估計,每年死於升麻、葛根、芍藥、犀角、黃連等藥物的小兒麻疹患者,已多到難以計數。本文根據小兒自身體質及病理機制,選用療效確切的處方,根據二十年中治療兩千多名學童的經驗,取得了圓滿的結果。那些「純陽」、「胃熱」、「胎毒」等謬論,就此可以休矣。
小兒手心發熱或頭身發熱,脈象輕按時有力,重按時無力,這是中氣虛弱,相火不能下降的表現。絕對禁止使用寒涼藥和發散、消導的藥物,誤用則會導致病情加重。只要好好調理中氣即可。脈象輕按時無力,重按時也無力,同樣屬於中氣虛弱,是手厥陰心包經的相火不能下降。人體氣機運行,中氣如同車軸,經氣如同車輪。中氣虛弱,膽經的相火不能下降,所以頭身發熱;中氣虛弱,手厥陰心包經的相火不能下降,所以手心發熱。
如果手心和頭身發熱,而脈象重按時比輕按時有力,則是內熱停滯食物引起的。
中氣虛弱導致相火不降,用冰糖水、白糖水或幾十粒黃豆補益中氣即可見效,不可使用炙甘草、大棗等容易造成停滯的藥物。相火逆亂,不必急於清熱,只需補益中氣,膽經和心包經的火氣自然下降,發熱就會自行退去。如果是停食,用幾十粒淡豆豉消食即可。舌苔黃厚,口臭者,說明停食較嚴重,應加大淡豆豉用量。不可使用檳榔、山楂等藥力強烈的藥物,以免傷及脾胃。外感發熱、麻疹發熱,詳見下文。
以上是關於小兒脈診和用藥的基本原則,中氣虛弱是脈診的關鍵,使用平和的藥物是治療的關鍵。小兒脈象頻數,就是中氣虛弱的表現。
小兒小便突然減少,就是脾土濕困,中氣虛弱,需要燥濕、健脾、補中,山藥、扁豆是最佳選擇,不可大量使用白朮等藥性峻烈的藥物,因為小兒經脈嬌嫩,承受不了峻烈之藥。山藥還能補益肺金以收斂水氣,因此是治療小兒小便短少,燥濕健脾補中的妙藥。如果小兒小便短少,誤服發散、消食、敗火的藥物,後果不堪設想。如果小便短少又發熱,則禍患更大。
治療小兒百病,首先要詢問小便的多少。如果小便短少,大便稀溏,這是危險的徵兆。無論什麼病,小便短少、大便稀溏並伴有發熱,都是脾虛的表現。用山藥、扁豆各一至二錢,補益中氣、健脾利濕,大便稀溏停止,小便通利,發熱自然退去。如果是在溫燥流行的季節,可以加黃豆二三十粒,清熱解溫燥。如果小便短少、大便稀溏、發熱昏迷,誤服發散、寒涼藥物,病情會更加嚴重,甚至危及生命。
因為根本已經虛弱,又遭受藥物的攻伐,則根本更加受損。凡是小兒疾病,都源於根本虛弱。如果根本不虛弱,即使是流行病,也不會發病。小便短少、大便稀溏、發熱,即使咳嗽也不可使用瀉肺的藥物。小便短少、大便稀溏,是中下焦虛陷,瀉肺則中下焦更加虛弱,如果因此加重喘息,則下陷加重,氣逆中敗而亡。只需退熱止瀉,咳嗽就會自行痊癒。服用山藥、扁豆後,脈象必然浮虛。
如果脈象沉實,就不是虛證,黃豆也不可服用。脈象實證伴發熱,必然是停食內熱。
小兒大便呈綠色,一日多次,久治不愈,這是脾土敗壞,風邪上升的表現。風邪是肝木的病邪。肉桂、阿膠即可奏效,或用白朮、阿膠也行。有阿膠則白朮可以使用。如果沒有其他疾病而大便呈綠色,必然是母乳質量不好。換成罐頭牛奶、麥粉或大米粉煮稀糊餵養,一兩天後,大便就會變黃。大便呈綠色,山根部位呈現青色,一邊吃牛奶糊,一邊服用生阿膠一錢,即可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