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溫病本氣篇 (18)

回本書目錄

溫病本氣篇 (18)

1. 溫病的壞病

《溫病條辨》一書,為學治溫病人人必讀之本。其指駁吳又可用達原飲三消飲峻利傷人之處,甚知溫病屬虛,有益後學,令人敬佩。惟於溫病原則上,乃謂風寒傷人由皮毛而入,溫病傷人由口鼻而入,始入上焦,繼入中焦,再入下焦。將整個圓運動的人身個體,分成三截,使學者入門便錯。

原則既錯,全盤皆亂。又捏造《傷寒論》經文曰,不惡寒而渴者為溫病,桂枝湯主之。桂枝湯主之一語,使學者認為古訓,殺人甚多。其用意在欲人先用桂枝湯見過之後,再用銀翹散以眩其功也。不知銀翹散溫病無效,燥病乃效也。

至於溫熱傷肺而曰太陰病溫,溫熱入胃而曰陽明病溫,名實不符,不可為訓。太陰為濕土,陽明為燥金,《傷寒論》之稱太陰病,太陰病濕寒也。稱陽明病,陽明病燥熱也。溫病木火疏泄傷肺,肺熱而已,何可直曰太陰。溫熱入胃,胃熱而已,何可直曰陽明。仿傷寒之例,以立溫病之言,吳鞠通之罪也。

又溫病無用燥熱藥之陰寒證,《溫病條辨》之溫補各方,不應列入以免學者誤會。

王孟英之《溫熱經緯》,吳鞠通之《溫病條辨》,皆學溫熱應當研究之書。根據原理以變通之,獲益必多也。自來對於溫病原理,守兩大法門。一為伏邪,一為新感。伏邪者,伏去年冬時之寒;新感者,感今年空氣之溫,於人身本氣自病的原理,全不知道。本篇處處是人身本氣自病,事實上原來如此,並非故意矯為高論。

民國八年,太原閻百川先生以山西人民病溫病,服銀翹散必加病,且有服至三劑而死者。以為《溫病條辨》,乃中醫治溫病無不遵守之本,銀翹散為溫病條辨第一方,而不見效如此。乃聘請各省大醫,赴晉開辦中醫改進研究會,二十年之久,結果不得辦法,會址改為西醫學校而罷。溫病乃木氣疏泄之病,由內而外的。

燥病為金氣斂結之病,是由外而內的。銀翹散乃金氣結聚之方,皆大開肺氣斂結之藥,疏泄之病忌之。木病疏泄,其脈虛散,金病斂結,其脈弦聚。時病之宜於銀翹散者,皆弦聚之脈,斂結之病。脈氣虛散,病氣疏泄之溫病,而服疏泄之銀翹散,名稱與事實分別不清,宜其研究不得結果,而將中醫研究會改為西醫學校也。

山西冀寧道署教育科高科長病溫病半月,潮熱神昏,日夜譫語,口臭舌胎黃黑乾燥,渴而腹滿不痛不拒按,十日不大便,身臥不自轉側,病勢頗危,脈沉而弱。予曰胃家津液已竭,用烏梅十枚白糖二兩,服後安臥一夜,次早大便下半乾屎少許,熱退進食而愈。前言舌有苔忌服烏梅者,胃熱初起不宜烏梅收斂也。

此病舌胎黃黑而乾,又病潮熱,腹滿,十日不大便而用烏梅者,此時之胃熱全因胃液乾枯。故重用烏梅以生胃液,而和木氣。胃液生木氣和。則運動復而諸病癒也。

白話文:

《溫病條辨》這本書,是學習治療溫病的人必讀的經典。書中批評吳又可使用達原飲和三消飲過於猛烈,會傷害人體,並指出溫病屬於虛證,這對後來的學者很有幫助,令人敬佩。但它在溫病的原則上,認為風寒侵入人體是從皮膚毛孔進入,而溫病侵入人體是從口鼻進入,先影響上焦,再到中焦,最後到下焦。這種把人體這個整體圓運動的個體,分成三截的說法,讓初學者從一開始就理解錯誤。

原則錯誤,就會導致全盤皆亂。書中還捏造《傷寒論》的經文說:「不惡寒反而口渴的是溫病,可以用桂枝湯治療。」這「桂枝湯治療」的說法,讓學者認為這是古代的教誨,害死了很多人。它的用意是想讓人先用桂枝湯試過,然後再用銀翹散,來顯示銀翹散的功效。卻不知道銀翹散對溫病沒有效果,反而對燥病有效。

至於說溫熱侵犯肺部就說是太陰病溫,溫熱進入胃部就說是陽明病溫,這名不符實,不能作為學習的榜樣。太陰是濕土,陽明是燥金,《傷寒論》中說的太陰病,指的是太陰濕寒;說的陽明病,指的是陽明燥熱。溫病是木火疏泄傷到肺,只是肺熱而已,怎麼能直接說是太陰病?溫熱進入胃,只是胃熱而已,怎麼能直接說是陽明病?模仿《傷寒論》的例子,來建立溫病的理論,這是吳鞠通的過錯。

還有,溫病沒有使用燥熱藥的陰寒證,《溫病條辨》中溫補的各種方子,不應該列入,以免學者誤解。

王孟英的《溫熱經緯》,和吳鞠通的《溫病條辨》,都是學習溫病應該研究的書籍。如果能根據原理去變通運用,一定會獲益良多。自古以來,對於溫病的原理,都固守兩種主要觀點:一是伏邪,一是新感。伏邪指的是潛伏在前一年冬天的寒邪;新感指的是今年感受到的空氣中的溫邪。他們完全不知道人體自身有產生疾病的原理。我這篇文章所說的,處處都是人體自身產生的疾病,事實上就是如此,並不是故意提出高深的理論。

民國八年,太原的閻百川先生發現山西人民得了溫病,服用銀翹散病情一定會加重,甚至有人服用到三劑就死了。他認為《溫病條辨》是中醫治療溫病必須遵守的經典,而銀翹散是《溫病條辨》中的第一個方子,卻沒有效果。於是聘請各省的名醫,到山西開辦中醫改進研究會,研究了二十年,結果沒有辦法,最後把會址改為西醫學校而作罷。溫病是木氣疏泄的疾病,是由內向外發散的。

燥病是金氣收斂凝結的疾病,是由外向內收縮的。銀翹散是治療金氣凝結的方子,都是大開肺氣的藥物,疏泄的疾病應該忌用。木病疏泄,脈象虛散;金病收斂凝結,脈象弦而有力。時下適合用銀翹散治療的,都是脈象弦實,屬於收斂凝結的病。脈象虛散,病氣疏泄的溫病,卻服用疏泄的銀翹散,名稱和事實不符,難怪研究不出結果,最後把中醫研究會改成西醫學校。

山西冀寧道署教育科的高科長,得了溫病半個月,出現潮熱、神志不清、白天晚上都說胡話、口臭、舌苔黃黑乾燥、口渴、腹脹但不會痛也不拒絕按壓、十天不大便、身體虛弱無法自己翻身,病勢非常危急,脈象沉弱。我說這是因為胃的津液已經枯竭,用烏梅十枚,白糖二兩,服下後安穩地睡了一晚,第二天早上大便排出少量半乾的糞便,熱退了,可以進食而痊癒。之前說過舌苔有苔不能服用烏梅,是因為剛開始胃熱時,不宜用烏梅收斂。

這個病人的舌苔黃黑乾燥,又有潮熱,腹脹,十天不大便,卻要用烏梅的原因,是因為此時胃熱完全是因為胃液枯竭。所以重用烏梅來生胃液,調和木氣。胃液產生,木氣調和,身體機能恢復,各種疾病也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