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溫病本氣篇 (15)

回本書目錄

溫病本氣篇 (15)

1. 溫病的壞病

暑者,夏火燔灼之氣也。平人汗孔開通,榮衛無阻,不病痎瘧。汗孔開通,全在火氣充足,夏日傷損了火氣,汗孔不開,當夏之時,火氣雖傷,汗孔雖閉,大氣尚未收斂,故不病瘧。到了秋令,火氣已退,汗孔不開。秋金收斂,將榮衛之間所停積的污垢,斂於血管之中,阻礙榮衛的運行,遂成瘧病。

瘧病的寒熱往來,即榮衛阻而復通,通而復阻之故也。所以治之之法,必用開通肺金之藥。

濕者,土氣運化之津液也。平人肺家滋潤,收斂下行,氣道流通,不病咳嗽。秋日燥金司令,濕氣全收。秋時傷損了濕土的津液,當秋之時,燥氣雖然司令,白露尚未成霜,肺家津液,尚未枯澀,肺氣下行,尚能通利。到了冬令,陽熱歸下,萬物堅實,肺家津液枯澀,氣降不下,陽熱逆衝,故病咳嗽。所以治之之法,必用潤脾肺助津液之藥。

寒者,冬水封藏之氣也。平人水氣能藏,陽根不泄,養成木氣,交春陽和上升,化生心火,煦和暢遂①,不病溫也。陽根者,藏則為生氣,不藏則化邪熱。冬日傷損了水的藏氣,陽根外泄化熱。泄之盛者,在本冬即病冬溫,泄之不盛者,冬時木氣未動,尚未發生疏泄作用。一交春令,木氣疏泄,將木氣本已根氣,搖泄而起。

木氣失根,故病溫病。溫病都是虛證,原因即在於此。所以治之之法,必用培養木氣之藥。

①,「遂」:疑應為「達」。

所以《內經》又曰:冬不藏精,春必溫病。凡冬時咳嗽不寐出汗勞心多欲等事,皆不藏精的事。人在冬令,如能藏精。交春令後,本身的木氣,根本深穩,不隨時令疏泄之氣搖動起來,方不病溫也。叔和搜集《傷寒論》原文,厥功大矣。妄加序例,其罪不小。

況且《內經》有云,風寒傷人,使人毫毛畢直。如何能藏在人身,安然無事,等到來春,才發作乎。毒字一層,惟多日陽氣甫藏,即泄動出來,明年歲氣,根本動搖,大反造化的常規,這才是毒氣。所以冬溫之病,人死甚速且多。地下無陽,成了毒氣,鼠先感受,故鼠先死,才是毒氣也。

《內經》又曰:病傷寒而成溫者,先夏至日為病溫,後夏至日為病暑。人又抓住此條。認為是王叔和伏寒變溫病的鐵證,其實不然也。《難經》曰,傷寒有五:一曰中風,二曰傷寒,三曰濕溫,四曰熱病,五曰溫病。這二曰傷寒的傷寒二字,才是麻黃湯證的傷寒。傷寒有五的傷寒二字,乃外感的通稱。

《內經》病傷寒而成溫的傷寒二字,就是同《難經》傷寒有五的傷寒二字是一樣意義。言先夏至日病外感謂之病溫,後夏至日病外感謂之病暑。並非冬日病麻黃湯證的傷寒,冬日不發作,到夏至前變成溫,到夏至後變成暑也。至於溫病舌絳熱深,乃本已肝腎先熱,又病溫病,故熱較深,謂為本身伏熱則可耳。

白話文:

溫病的壞病

夏天時,氣候像火一樣炙熱。正常人汗孔是打開的,身體內的氣血運行順暢,不會生瘧疾。汗孔打開全靠體內火氣充足,如果在夏天損耗了火氣,汗孔就無法打開。雖然夏天火氣受損,汗孔閉塞,但此時大自然的陽氣還沒有收斂,所以不會得瘧疾。到了秋天,火氣已經衰退,汗孔仍然閉塞。秋天金氣收斂,會把積存在氣血之間的污垢收斂到血管中,阻礙氣血運行,於是就形成了瘧疾。

瘧疾忽冷忽熱的發作,就是因為氣血運行受阻又疏通,疏通又受阻的緣故。所以治療瘧疾的方法,必須使用能疏通肺氣的藥物。

濕氣,是土地運化產生的津液。正常人肺部得到滋潤,濕氣會收斂並向下運行,氣道保持暢通,不會咳嗽。秋天燥氣當令,濕氣會被收斂起來。如果秋天損耗了體內濕土的津液,雖然此時燥氣當令,但早晨的露水還沒有結成霜,肺部的津液還沒有完全枯竭,肺氣仍能向下運行。等到冬天,陽氣潛藏於下,萬物堅實,肺部的津液變得枯澀,氣無法向下運行,陽氣反而向上衝,就會引起咳嗽。所以治療咳嗽的方法,必須使用能滋潤脾肺、幫助產生津液的藥物。

寒氣,是冬天水氣封藏的表現。正常人體內水氣能夠藏匿,陽氣的根本不會洩露,可以培養木氣,到了春天陽氣就會和煦上升,化生心火,溫暖身體,使氣機暢達,這樣就不會得溫病。陽氣的根本藏在體內就是生氣,如果不能藏匿就會化為邪熱。如果在冬天損耗了水的藏氣,陽氣的根本就會外泄並化為熱。如果陽氣外泄嚴重,這個冬天就會得冬溫病,如果外泄不嚴重,冬天時木氣尚未開始活動,還沒有發生疏泄作用。等到春天,木氣開始疏泄,就會把木氣中原本就虛弱的根氣也搖動起來。

木氣失去根基,就會導致溫病。溫病都是虛證,原因就在於此。所以治療溫病的方法,必須使用能培養木氣的藥物。

所以《內經》說:冬天不藏精,春天一定會得溫病。凡是冬天咳嗽、失眠、出汗、勞心、慾望過多等行為,都是不藏精的表現。人在冬天如果能夠藏精,到了春天,自身的木氣根本就會深穩,不會隨着時令疏泄的氣機搖動,這樣就不會得溫病。王叔和收集《傷寒論》原文,功勞很大,但如果隨意增添內容,那就是罪過了。

況且《內經》說,風寒侵襲人體,會使人的汗毛豎立。風寒怎麼可能藏在人體內,安然無事,等到來年春天再發作呢?所謂的「毒」氣,是指陽氣剛開始收藏,就立刻被擾動而外泄,到了來年,整個氣機根本動搖,完全違背了大自然的規律,這才是「毒」氣。所以冬溫病的人死得很快而且很多。因為地下沒有陽氣,就成了「毒」氣,老鼠會先感受到,所以老鼠先死,這才是「毒」氣的表現。

《內經》又說:得了傷寒而轉變成溫病的人,在夏至日之前發病的是溫病,在夏至日之後發病的是暑病。有人就抓住這條,認為這是王叔和所說的「伏寒變溫」病的鐵證,其實不是。《難經》說,傷寒有五種:一是中風,二是傷寒,三是濕溫,四是熱病,五是溫病。這裡的「傷寒」指的是麻黃湯證的傷寒。而《傷寒有五》中的「傷寒」指的是外感疾病的統稱。

《內經》中說的「得了傷寒而轉變成溫」的「傷寒」,和《難經》中「傷寒有五」的「傷寒」意義相同。是指夏至之前得了外感病稱為溫病,夏至之後得了外感病稱為暑病。並不是指冬天得了麻黃湯證的傷寒,冬天沒有發作,等到夏至前變成溫病,夏至後變成暑病。至於溫病舌頭呈現絳紅色、熱象很深,是因為本身肝腎就有熱,又得了溫病,所以熱象才比較深,說是本身潛伏有熱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