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溫病本氣篇 (11)

回本書目錄

溫病本氣篇 (11)

1. 溫病的壞病

前人於溫病喜用下藥,亦盲從王叔和伏寒變為溫毒之故。切須認清,不可含糊。

脈虛壞病,無論舌上有無黃胎,先以烏梅湯酸甘相得,徐徐飲之,自能熱退身涼微汗而解。凡用烏梅楊,如脈有熱,兌入清茶半杯。熱退之後,舌上黃胎者,再以大黃末一二分,作三次開水吞下,以清胃滯,自然胎退思食,調養而愈。如溫病過汗,熱而神昏足冷者;用西瓜汁或冬瓜汁調服腎氣丸三錢,或用三豆飲調服亦可。清溫並用即愈。

脈實壞病,脈既轉沉細,必脈沉細有力。此為津液被熱灼傷,經絡燥結。而煩擾不安,中氣之虛極矣。先用生黨參二兩生石膏三錢煎湯熱服,養中生津,清潤燥結,必得安眠。安眠之後,煩擾自止,然後用枳實銀菊飲原方三分之一,加柴胡厚朴大黃各五分,每日申酉服之,以清熱去滯。

再用草果檳榔片各五分每日煎汁,少少飲之,一日二次,數日後必大瀉稀水臭糞,戰慄出汗而愈。瀉稀水臭糞者,裹氣和而積結通也。汗出者,裏和而後表和。戰慄者,榮衛失和已久,復和不易也。

壞病癒後,調養甚難,多有三四月方能復元者。壞病治法,最宜細心,最宜靜耐,因良醫治病,多係接手壞病之故。

日久不大便者,必自己欲大便,方是大便之時。自己不欲大便,切不可妄用下大便之藥,以奪中氣,以傷腸胃津液。自已欲大便大便不下,乃肛門乾燥,注射當歸水潤之,或服當歸一錢,大便即下。如仍不得大便,是肛門之間有燥糞數枚,因津液缺乏不能送出,非內服潤藥所能送下。須用手術,取出肚門燥屎,余屎自下。

烏梅湯治脈虛壞病。養津液收相火復中氣。服湯得微汗,內外調榮衛和也。西瓜汁腎氣丸治脈虛壞病,生上焦津液,以清肺熱,復下焦元氣,以生中氣也。枳實銀菊散,治脈實壞病,通滯氣以調升降,清積熱以復津液。升降與津液俱復,中氣旋轉,腸胃活動於內,榮衛調和於外也。

原理甚簡,不過一面服藥,一面靜候自己的圓運動回復耳。切不可求速而進重劑以致禍。

人身收斂之氣能生津液,陰氣也。疏泄之氣最動相火,陽氣也。溫病之理,疏泄太過收斂不足,本是陰虛。但陽氣疏泄於外,化作邪熱,裏陽愈少,故係陰虛亦係陽虛。仲景於溫病戒汗下者,因溫病是虛證,當保養陰液尤當保護陽根也。有人問曰溫病既是陽虛,何不用熱藥以補陽,不知溫病之陽虛,乃水中相火浮於水外也,相火浮於水外,乃木氣疏泄,肺金不收。養木氣,平疏泄,以收肺金,只要肺金能收,浮出水外之相火,自然歸回於水內。

此溫病補陽之法也。傷寒發熱,由於膽經不降。溫病發熱,不止由於膽經不降,且由於腎水不藏。溫病若用熱藥補陽,必定增加灼肺之熱,並且煎枯腎氣之水。肺腎之陰再傷,豈不陰絕而死。肺腎之陰再傷,不能收藏相火,相火全出,外熱更加,豈不陽亡而死。收降相火歸於腎水、此種補陽之法,內傷病中用處甚多。

白話文:

溫病的壞病

以前的人在治療溫病時喜歡使用瀉下藥,這也是盲目跟從王叔和認為寒邪潛伏會轉變成溫毒的說法。一定要認清這一點,不能含糊不清。

脈象虛弱的壞病,無論舌頭上有沒有黃苔,都先用烏梅湯,以酸味和甘味調和,慢慢喝下去,自然能退燒,身體涼爽,微微出汗而痊癒。凡是使用烏梅湯,如果脈象有熱,可以兌入半杯清茶。退燒之後,如果舌頭上有黃苔,再用大黃粉末一到二分,分三次用開水吞服,來清除胃部的積滯,自然黃苔消退,開始想吃東西,經過調理就能痊癒。如果溫病因為出汗過多,出現發熱、神志不清、手腳冰涼的情況,可以用西瓜汁或冬瓜汁調和服用腎氣丸三錢,或者用三豆飲調和服用也可以。清熱和溫補同時使用就能痊癒。

脈象實的壞病,如果脈象轉為沉細,一定是脈沉細而有力。這是因為津液被熱邪灼傷,經絡乾燥結滯。而出現煩躁不安,這是中氣虛弱到了極點。先用生黨參二兩、生石膏三錢煎湯熱服,來滋養中氣、生津液、潤澤乾燥的結滯,一定能安然入睡。安睡之後,煩躁自然停止,然後用枳實銀菊飲原方的三分之一,加上柴胡、厚朴、大黃各五分,每天申時(下午3-5點)和酉時(下午5-7點)服用,來清熱祛除積滯。

再用草果、檳榔片各五分,每天煎汁,少量飲用,一天兩次,幾天後一定會大量腹瀉稀水臭糞,身體發抖出汗而痊癒。腹瀉稀水臭糞,是代表體內氣機調和,積滯得以疏通。出汗,是代表體內調和後,外表也調和了。身體發抖,是代表體內氣血運行不調已經很久,恢復調和不容易。

壞病痊癒後,調養很困難,大多需要三四個月才能恢復。治療壞病,最需要細心,最需要耐心,因為良醫治病,大多是接手已經發展成壞病的病人。

如果長時間沒有大便,一定是自己想大便的時候,才是大便的時候。自己不想大便,絕對不能隨意使用瀉下藥,來損耗中氣,傷害腸胃津液。自己想大便卻無法排出,是肛門乾燥的緣故,可以注射當歸水來潤滑,或者服用當歸一錢,大便就能排出。如果仍然無法排出大便,是肛門之間有幾塊乾硬的糞便,因為津液不足無法送出,不是內服潤腸藥就能排出的。必須用手術,取出肛門的乾硬糞便,剩下的糞便就能自行排出。

烏梅湯治療脈虛的壞病。它能滋養津液,收斂相火,恢復中氣。服用湯藥後微微出汗,可以使體內外調和,氣血運行順暢。西瓜汁和腎氣丸治療脈虛的壞病,能生上焦的津液,以清除肺熱,恢復下焦的元氣,以產生中氣。枳實銀菊散治療脈實的壞病,能疏通積滯之氣來調節升降,清除積聚的熱邪來恢復津液。升降和津液都恢復後,中氣開始運轉,腸胃在體內活動,氣血在體表調和。

原理很簡單,不過是一邊服藥,一邊靜待身體的圓運動自行恢復罷了。千萬不能為了求快而使用猛藥,導致災禍。

人體收斂的氣能產生津液,屬於陰氣。疏泄的氣最容易使相火妄動,屬於陽氣。溫病的病理,是疏泄太過而收斂不足,本質是陰虛。但陽氣向外疏泄,化作邪熱,體內陽氣越來越少,所以既是陰虛也是陽虛。張仲景在治療溫病時戒用發汗和瀉下,因為溫病是虛證,應當保養陰液,尤其要保護陽氣的根本。有人問說溫病既然是陽虛,為什麼不用熱藥來補陽,他們不知道溫病的陽虛,是水中的相火浮在水面的緣故,相火浮在水面,是肝木疏泄,肺金不能收斂。滋養肝木,平息疏泄,來收斂肺金,只要肺金能收斂,浮在水外的相火,自然就能回歸水中。

這就是溫病補陽的方法。傷寒發熱,是因為膽經不降。溫病發熱,不僅僅是因為膽經不降,而且是因為腎水不能藏納。溫病如果用熱藥補陽,必定會增加灼傷肺部的熱邪,並且會煎熬枯竭腎氣之水。肺腎的陰液再受損傷,豈不是陰液枯竭而死。肺腎的陰液再受損傷,不能收藏相火,相火全部外散,外熱更加嚴重,豈不是陽氣散失而死。收斂並降下相火使其歸於腎水,這種補陽的方法,在內傷疾病中有很多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