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溫病本氣篇 (4)

回本書目錄

溫病本氣篇 (4)

1. 溫病本氣篇

葉雖不知溫病原則,卻已認識肺金不可傷。其謂逆傳心包,因不知溫病是本身木火疏泄傷肺之病,心包之臟木火自病也。

溫病脈虛身乏、身痛、發熱惡寒,是兼感寒溫病。蔥豉湯:蔥頭三五個,淡豆豉五錢,不加鹽,煎服。豆豉和木氣以治溫,蔥頭散衛氣以治寒,平穩之方也。如不惡寒,忌用蔥豉。不惡寒單發熱,乃純溫病,黃豆一味煎服亦愈。豆豉宜散亦不可用。黃豆潤津液益中氣養木氣,而平疏泄故效。

兼有衛氣閉斂之證據。蔥性疏通衛閉,其性平和。豆豉宣滯不傷中氣,取效甚宏,故宜用之,比薄荷穩也。

烏梅三豆飲證,如脈不模糊,不洪不虛,重按較輕按有力,面色不浮紅,昏睡不醒。是兼感寒溫病,病在榮衛,裏熱已作。此肺金收斂力大,將木火疏泄之氣,斂成有定在之實熱。宜加減三豆飲金銀花天花粉玉竹各三錢以清熱,枳實薄荷各一錢以清肺閉,黑豆綠豆淡豆豉各三錢以養木氣,兼清木熱,而舒通胃滯也。烏梅黃豆皆是補品,脈不虛忌用。

若舌有乾黃苔,加生大黃生甘草各一錢以消胃熱。此證不愈,即成下文病在氣分病在腸胃兩證。

發熱、咳嗽、惡寒、身痛、大渴、舌胎粉白。脈象不洪,重按有力,此病在氣分也。用枳實銀菊散。生枳實薄荷竹葉桔梗菊花天花粉玉竹麥冬貝母知母三錢,服後熱退病減,過時仍舊者,其脈必實。生枳實加成五錢即愈。粉白,如鋪乾粉於舌上,燥而不潤,滿舌皆白。滿舌粉白,此為肺熱之證。

咳嗽口渴,舌胎粉白者,相火被衛氣閉束。成為有定在之熱,熱勝克金,熱傷肺家氣分也。肺氣熱逆,故咳嗽。氣熱津傷,故口渴。氣熱津凝,故舌胎粉白。菊花金銀花天花粉玉竹麥冬知母貝母。清肺熱以顧津液,薄荷竹葉桔梗枳實,破肺氣的實滯,故服之病癒。脈重按有力,是氣實之象。

實則不模糊也。此方服俊,必大汗而解。汗出之先,有發狂者,有發戰者,熱深故也。亦有熱深脈伏者。

治溫病須先分別相火浮游,與熱有定在兩個時期。病在榮衛,舌上無胎,為浮游時期。舌上有胎,為定在時期。浮游時宜收回相火,定在時宜清降定熱。浮游時用清藥,火不可清也。春初之火,只見不足,不見有餘。火如被傷不能歸於水位。化熱灼津,上焦清虛之境,神明所出之地,塵敝煙熏,枯乾窒塞。

種種昏迷煩喘,氣短呃逆,甚而吐血躁擾,手足瘈瘲,昏迷不語,敗證迭出。如現煩喘等證,烏梅三豆兩方合用自愈。不加薄荷。上焦之熱愈盛,下焦之火愈虛,既現敗證,其火更虛。降火而不傷火,是為治溫病之大法。必熱實氣實脈實,熱有定在,如枳實銀菊散證,乃可用清熱通氣之藥,以清定在之熱。

枳實銀菊散,不用黃連。因其性大寒,不惟傷火,並且敗中,況黃連性極乾燥,最傷津液,溫病初起所忌。此病脈既有力,仍只用清涼疏淡之品,因脈之有力,乃相火化熱傷津之熱,非火土之氣之實。相火所化之熱多一分,下焦相火即少一分。相火少一分,中氣即虛一分。倘用黃連大寒之藥,火土一傷,必貽後患。津液再劫,必增糾纏矣。

白話文:

葉氏雖然不了解溫病的原則,卻已經認識到肺金不能損傷。他認為溫病逆傳心包,是因為不了解溫病是本身肝木火氣疏泄而傷肺的疾病,心包本身也是木火自病的結果。

溫病出現脈虛、身體乏力、身體疼痛、發熱惡寒等症狀,是兼感風寒的溫病。可以使用蔥豉湯來治療:蔥頭三到五個,淡豆豉五錢,不加鹽,煎服。豆豉可以調和木氣來治療溫邪,蔥頭可以疏散衛氣來治療寒邪,是個平穩的方子。如果沒有惡寒的症狀,就不要用蔥豉湯。如果沒有惡寒,單純發熱,就是單純的溫病,單用黃豆煎服也能治好。豆豉有發散的作用也不適合用。黃豆可以滋潤津液、補益中氣、養護木氣,使其疏泄功能平和,所以有效。

溫病還可能有衛氣閉塞的表現。蔥的性質可以疏通衛氣的閉塞,而且性質平和。豆豉能宣通氣機的鬱滯,又不損傷中氣,效果很好,所以適合使用,比薄荷更穩妥。

烏梅三豆飲證,如果脈象不模糊,不洪不虛,重按比輕按更有力,面色不浮紅,昏睡不醒,這是兼感風寒的溫病,病在榮衛,裡熱已經開始產生。這是肺金的收斂力太強,把肝木火氣疏泄之氣,收斂成有固定位置的實熱。應該用加減三豆飲,加上金銀花、天花粉、玉竹各三錢來清熱,枳實、薄荷各一錢來清肺的閉塞,黑豆、綠豆、淡豆豉各三錢來養護木氣,兼清木熱,並舒通胃氣的停滯。烏梅、黃豆都是補品,脈象不虛就不要用。

如果舌頭有乾燥發黃的苔,可以加入生大黃、生甘草各一錢來消除胃熱。如果這個階段的病症沒有治好,就會發展成下文提到的病在氣分和病在腸胃的兩種情況。

發熱、咳嗽、惡寒、身體疼痛、口渴、舌苔粉白。脈象不洪大,重按有力,這是病在氣分。可以使用枳實銀菊散。方藥組成:生枳實、薄荷、竹葉、桔梗、菊花、天花粉、玉竹、麥冬、貝母、知母各三錢,服藥後如果熱退病減,但過一段時間又復發,那脈象一定是實的。這時,把生枳實增加到五錢就可以治好。粉白,就像在舌頭上鋪了一層乾粉,乾燥而不滋潤,滿舌都是白色。滿舌粉白,這是肺熱的表現。

咳嗽口渴,舌苔粉白,是相火被衛氣閉束,成為有固定位置的熱。熱邪太盛,就會剋制肺金,損傷肺的氣分。肺氣被熱邪逆襲,所以會咳嗽。氣熱消耗津液,所以會口渴。氣熱使津液凝滯,所以舌苔會呈現粉白色。可以使用菊花、金銀花、天花粉、玉竹、麥冬、知母、貝母等來清肺熱,滋潤津液;用薄荷、竹葉、桔梗、枳實來破除肺氣的實滯,這樣就能治好。脈象重按有力,是氣實的表現。

氣實的表現就是脈象不模糊。這個方子用藥後,病人會大量出汗而痊癒。出汗之前,有的會出現發狂,有的會出現發抖,這是因為熱邪很深。也有些熱邪很深的人,脈象會伏藏起來。

治療溫病,必須先區分相火浮游和熱邪有固定位置這兩個時期。病在榮衛,舌頭上沒有舌苔,是浮游時期。舌頭上有舌苔,是固定位置時期。浮游時期適合收斂相火,固定位置時期適合清降固定位置的熱邪。浮游時期使用清熱藥,反而會傷害火氣。春初的火,只會看到不足,看不到有餘。火如果被損傷,就不能回到水位(腎)。化熱灼傷津液,上焦清虛之境,神明所出的地方,就會像被塵埃、煙霧熏蔽一樣,變得枯槁閉塞。

會出現各種昏迷、喘息、氣短、呃逆,甚至吐血、躁動不安、手足抽搐、昏迷不語,各種敗壞的症狀相繼出現。如果出現喘息等症狀,可以把烏梅三豆飲和前面的方子合用,就能自己痊癒,但不要加薄荷。上焦的熱越來越盛,下焦的火越來越虛,既然已經出現敗壞的症狀,火就更虛了。降火而又不傷火,這是治療溫病的大原則。必須是熱實、氣實、脈實,熱邪有固定位置,像枳實銀菊散證,才能使用清熱通氣的藥物,來清除固定位置的熱邪。

枳實銀菊散,不要用黃連,因為黃連藥性大寒,不僅會傷火,而且會敗壞中氣,況且黃連的藥性非常乾燥,最傷津液,這是溫病初期最忌諱的。這種病的脈象雖然有力,仍然只能用清涼疏散的藥物,因為脈象有力,是相火化熱傷津的熱,不是脾胃之氣的實證。相火化成的熱多一分,下焦的相火就少一分。相火少一分,中氣就虛弱一分。如果用黃連這樣大寒的藥物,損傷火土,必定會留下後患,津液再次被耗損,必然會增加病情的糾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