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溫病本氣篇 (5)
溫病本氣篇 (5)
1. 溫病本氣篇
枳實銀菊散證,小便必長而次數多,或小便點滴俱無,或瀉稀黃水,皆氣分熱也。氣分熱而木氣之疏泄更甚,故小便長而次數多。氣分熱而津液膠固,故無小便。肺與大腸相表裏,氣分熱及大腸,熱氣主動,大腸金氣受熱不能收斂,故瀉稀黃水。見此證狀,切不可認為小便長多為小便清利,更不可認無小便為脾濕而用苓澤利尿,更不可認瀉稀黃水為虛而用補澀。肺氣熱清,諸證自愈。
《溫病條辨》之銀翹散、竹葉牛蒡桔梗等藥,破肺氣傷肺液,連翹除濕傷津,疏散力大,溫病大忌。肺氣再傷,收斂更減,疏泄更甚。肺津再傷,水源枯竭,上焦更不能清降,相火更逆,木氣更枯,則病重矣。
烏梅湯三豆飲蔥豉湯,加減三豆飲,枳實銀菊散,服後病癒,皆自然出汗。溫病忌發汗,因溫病乃疏泄之病,用藥發汗,則疏泄而又疏泄,多致於死。自然出汗者,榮衛復和,火降中復,圓運動復原也。凡病出汗而愈,皆自身圓運動復元之故。
溫病為木火上衝,肺金不能收斂之病。木火上衝,既已熱傷肺金,只宜清肺家之熱,不可清木氣之溫。因木火衝於上。必虛於下。知肺熱當清,木溫當養,便將溫病的根本解決。溫者,木氣之生氣也。
病在氣分證中,加日晡潮熱譫語。舌苔由白轉黃,燥而且厚。脈象右大而實,左則弱小。方用加減黃龍湯。大黃枳實厚朴各一錢,元明粉五分,黨參二錢,當歸柴胡炙草各一錢,白芍二錢,分三服。
病在氣分,失於清降,則熱結腸胃而成潮熱腹滿苔黃之下證。自當用承氣湯下之,但熱雖實,胃並不實。且氣血均為熱所傷耗,只宜大黃等味輕劑,並用參歸補益氣血,炙草補益中氣,柴芍疏解木氣。如一服,半日後放臭屁,腹已不滿,右脈已平,無論已否得下,即止後服。
雖未得下,脈平腹不滿,已不拒按,是熱實已解,黃苔亦將自退,不能再受下藥。如脈已平腹已不滿,而身熱不退,用三豆飲濃煎以養中滋木,熱即退矣。因溫病只有虛證,無有實證故也。如服後,半日不放臭屁,腹仍滿,仍拒按,脈仍不平,再服一服,得下稀糞少許即勿再服,即能熱退人安,養息即愈。
以上各方,乃治溫病大法。無論何證中兼見他證,如烏梅湯證兼見面紅目赤,三豆湯證兼見羞明咽痛、枳實銀花散證兼見小便長多,或無小便,加減黃龍湯證兼見瀉稀黃水等,皆仍用烏梅三豆等本方。因病之狀態雖異,病之原因則同,原則既同,方法亦同。
相火既化成有定在之熱,平日氣分偏熱之人,熱即入於氣分。平日血分偏熱的人,熱即入於血分,血分既熱,舌色即現絳赤,脈象即轉弦數,身熱不退,口乾而不飲,心煩夜不成寐。方用加減黃連阿膠雞子黃湯。阿膠生地龜板鱉甲各二錢,赤芍丹皮黃連各二錢,雞子黃一枚,生調,分二次服。
白話文:
枳實銀菊散這個方子,如果出現小便次數多且量多,或是完全沒有小便,或是拉稀黃水,這些都是氣分有熱的表現。氣分有熱,會讓肝木的疏泄功能更強,所以小便會變多而且次數頻繁。氣分有熱,津液會變得黏稠,所以會沒有小便。肺和大腸是互為表裡的,氣分有熱會影響到大腸,熱氣會讓大腸的蠕動加快,大腸的收斂功能因為熱而變差,所以會拉稀黃水。看到這些症狀,千萬不要認為小便多是身體在排毒,更不要認為沒有小便是因為脾濕而使用利尿的藥,也不要認為拉稀黃水是虛弱而用補藥。只要把肺的熱清除,這些症狀自然會好。
《溫病條辨》裡的銀翹散、竹葉、牛蒡、桔梗等藥,會損傷肺氣和肺液,連翹這味藥會去除濕氣但也會損傷津液,而且藥性太過疏散,是溫病的大忌。如果肺氣再次受到損傷,收斂的功能會更差,疏泄會更嚴重。如果肺的津液再次受到損傷,身體就像水源枯竭,上焦就無法清降,相火會更旺盛,肝木會更加枯竭,病情就會變得更嚴重。
烏梅湯、三豆飲、蔥豉湯,或是加減三豆飲,還有枳實銀菊散,這些藥服用後病會好,而且會自然出汗。溫病最忌諱發汗,因為溫病本來就是疏泄的病,如果再用藥發汗,就會讓疏泄更加嚴重,很多時候會導致死亡。自然出汗是身體的營衛之氣恢復協調,火熱下降,身體的圓運動恢復正常。所有生病後出汗痊癒的情況,都是身體的圓運動恢復正常的結果。
溫病是因為肝火上衝,導致肺金無法收斂的疾病。肝火上衝,既然已經因為熱而傷到肺金,就應該清肺熱,而不是去清肝木的溫氣。因為肝火衝到上面,下面一定會虛弱。知道肺有熱要清,肝木要養,就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溫病的問題。這裡說的「溫」指的是肝木的生氣。
如果氣分有熱的症狀,加上午後發熱、胡言亂語,舌苔從白色轉為黃色,而且乾燥又厚,脈象右邊脈比較大而且有力,左邊脈則比較弱小。可以用加減黃龍湯來治療。藥方包含大黃、枳實、厚朴各一錢,元明粉五分,黨參二錢,當歸、柴胡、炙甘草各一錢,白芍二錢,分三次服用。
如果病在氣分,沒有及時清降熱,熱就會在腸胃積結,變成午後發熱、肚子脹滿、舌苔黃的狀況。這時候應該用承氣湯來瀉熱,但是雖然熱是實證,胃卻不是實證。而且氣血都因為熱而受到損傷,所以只能用大黃等藥性比較輕的藥,同時要用人參、當歸來補益氣血,用炙甘草來補益中氣,用柴胡、白芍來疏解肝木。如果服藥後,半天內有放臭屁,肚子也不脹滿,右邊的脈也恢復正常,無論有沒有瀉,都要停止服藥。
即使沒有腹瀉,脈象恢復正常,肚子不脹滿,也不會抗拒按壓,就表示熱實的狀況已經解除,黃色的舌苔也會慢慢退去,不能再吃瀉藥。如果脈象恢復正常,肚子不脹滿,但是身體還在發熱,可以用濃煎的三豆飲來滋養中焦,滋養肝木,熱就會退去。因為溫病只有虛證,沒有實證。如果服藥後,半天內沒有放臭屁,肚子仍然脹滿,仍然抗拒按壓,脈象仍然不正常,可以再服一次藥,如果能拉出少許稀便就不要再服,熱就會退,人就會平安,好好休息就會痊癒。
以上這些藥方,是治療溫病的基本原則。無論是什麼症狀,只要同時出現其他症狀,例如烏梅湯的症狀同時出現臉紅眼睛紅,三豆湯的症狀同時出現怕光、喉嚨痛,枳實銀菊散的症狀同時出現小便多或沒有小便,加減黃龍湯的症狀同時出現拉稀黃水等,都還是要使用烏梅湯、三豆飲等原來的藥方。因為疾病的表現雖然不同,但病因是相同的,原則相同,方法也相同。
相火如果已經變成固定的熱,平常氣分就比較熱的人,熱就會進入氣分。平常血分就比較熱的人,熱就會進入血分,血分如果發熱,舌頭就會呈現紫紅色,脈象會變成弦數脈,身體持續發熱,口乾卻不想喝水,心煩意亂難以入眠。可以用加減黃連阿膠雞子黃湯來治療。藥方包含阿膠、生地、龜板、鱉甲各二錢,赤芍、丹皮、黃連各二錢,雞蛋黃一枚,生攪拌後分兩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