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古方上篇 (13)
古方上篇 (13)
1. 古方上篇
此六氣運動不圓,榮衛表病,未得汗解。臟腑陰陽,又不偏動。病氣既不外出,又不內入。少陽經氣被迫而成之半表半裏之病也。以上少陽經病。
少陽經病,不可汗,不可下,不可溫,只可和解。柴胡湯和解之方也。不可汗,柴胡略有汗意。不可下,黃芩略有下意。不可溫,黨參炙草生薑大棗略有溫意。此和解之事實也。
(附圖:圖的說明)
發熱為榮氣疏泄之病,惡寒為衛氣收斂之病。衛氣之收斂,能交榮氣的疏泄,則榮不發熱。榮氣之疏泄,能交衛氣之收斂,則衛不惡寒。榮衛相交,中氣之事。
厥陰病,為肝臟病寒之病。太陰病,為脾臟病寒之病。少陰病,為少陰腎臟腎水病寒之病,非少陰心臟君火之病。乃少陰腎水無陽,寒水克火之病。少陽之陽足,能交厥陰,則肝臟不病寒。陽明之陽足,能交太陰,則脾臟不病寒。太陽之陽足,能交少陰,則腎臟不病寒。
陽明病,為胃腑病熱之病。太陽病,為膀胱腑病熱之病。太陰之陰足,能交陽明,則胃腑不病熱。少陰腎水之陰足,能交太陽,則膀胱腑不病熱。惟少陽膽腑,附肝臟而生,入胃腑而下,膽的本身,卻無腑病,只有經病。少陽病之寒熱往來,乃肝臟之陰與胃腑之陽之氣。
表裏本是一氣。表氣的榮衛偏盛,裏氣的臟腑即偏鬱。榮衛不得復和,則表氣的榮衛偏的愈甚,裏氣的臟腑即愈鬱而愈偏,遂成陽腑病熱,陰臟病寒之病。如表氣不得復和,裏氣又不偏盛,則成少陽經病。此整個圓運動的傷寒論的原則也。榮衛病,乃榮衛被風寒所傷,而榮衛自病。
並非風寒入了人身為病。此點認清,不惟傷寒論的原理明,溫病疹病一切外感病的原理俱明矣。一部傷寒論,如內容六瓣之一橘。榮衛如橘皮,臟腑如六瓣,少陽經如橘絡也。
一要先將內容六瓣之一橘的比喻明瞭。
一要先將榮衛臟腑少陽經病的各證狀名目,分別記清。再合成一個整個記清。
一要於記清之後默記溜熟。
一要於默記溜熟之後,將各證狀的所以然,與治法分別記清,再整個默記溜熟。所謂電力充足,電光自明之功效,於最短的期間,便能得到整個成功的基礎。
一難經曰:傷寒有五,一曰中風,二曰傷寒,三曰溫病,四曰濕溫,五曰熱病。傷寒有五的傷寒二字,乃外感的統稱。二曰傷寒的傷寒二字,才是傷寒麻黃湯證的傷寒。仲聖傷寒論三字的意義,乃外感論意的義。此點要記明白。
白話文:
[古方上篇]
這六種氣的運行不順暢,造成身體表面的榮衛系統生病,但還沒辦法透過發汗來解決。體內臟腑的陰陽氣也沒有明顯偏向哪一方。病氣既沒有往外發散,也沒有往內侵入。這是因為少陽經的氣被迫阻滯而造成的半表半裡的疾病。以上講的是少陽經的疾病。
少陽經的病,不能用發汗、瀉下或溫補的方式治療,只能用調和的方法。柴胡湯就是調和的方子。說不能發汗,是因為柴胡藥性帶一點點發汗的效果;說不能瀉下,是因為黃芩藥性帶一點點瀉下的效果;說不能溫補,是因為黨參、炙甘草、生薑、大棗略帶一點溫補的作用。這就是調和的意義。
(附圖:圖的說明)
發燒是因為榮氣疏散外泄的緣故,怕冷是因為衛氣收斂的緣故。衛氣的收斂能夠與榮氣的疏泄互相交會,榮氣就不會發熱;榮氣的疏泄能夠與衛氣的收斂互相交會,衛氣就不會怕冷。榮衛之氣互相交會,是中氣的作用。
厥陰病是肝臟因受寒而生的病,太陰病是脾臟因受寒而生的病,少陰病是少陰腎臟因腎水受寒而生的病,不是少陰心臟君火的病。而是因為少陰腎水缺少陽氣,寒水剋制了火氣。少陽的陽氣充足,能夠與厥陰交會,肝臟就不會因寒而生病。陽明的陽氣充足,能夠與太陰交會,脾臟就不會因寒而生病。太陽的陽氣充足,能夠與少陰交會,腎臟就不會因寒而生病。
陽明病是胃腑因熱而生的病,太陽病是膀胱腑因熱而生的病。太陰的陰氣充足,能夠與陽明交會,胃腑就不會因熱而生病。少陰腎水的陰氣充足,能夠與太陽交會,膀胱腑就不會因熱而生病。只有少陽膽腑,附著於肝臟而生,進入胃腑而下行,膽本身並沒有腑的疾病,只有經脈的疾病。少陽病出現的忽冷忽熱,是肝臟的陰氣與胃腑的陽氣在互相作用。
人體的表裡原本是一氣相通的。表氣的榮衛偏盛,體內的臟腑就會偏於鬱結。如果榮衛不能恢復平衡,表氣的榮衛就會更加偏盛,體內的臟腑就更加鬱結,並且更加偏頗,最終會形成陽腑病熱、陰臟病寒的疾病。如果表氣不能恢復平衡,而體內臟腑又沒有偏盛,就會形成少陽經的疾病。這是整個圓運動傷寒論的原則。榮衛的疾病,是因為榮衛受到風寒侵襲而自身產生疾病。
並不是風寒侵入人體才會生病。如果能認清這一點,不僅能明白傷寒論的原理,也能明白溫病、疹病等一切外感病的原理。整部傷寒論,就像一個六瓣的橘子。榮衛就像橘子皮,臟腑就像六瓣橘子肉,少陽經就像橘絡。
第一步,要先將把這個橘子的比喻徹底理解清楚。
第二步,要先將榮衛、臟腑、少陽經病的各種症狀名稱,分別記清楚,然後再將它們整體地記清楚。
第三步,要在記清楚之後,默記熟練。
第四步,要在默記熟練之後,將各種症狀的來由,以及治療方法分別記清楚,然後再整體地默記熟練。就像電力充足,電光自然明亮一樣,在最短的時間內,就能得到整個成功的基礎。
《難經》說:傷寒有五種,第一種叫中風,第二種叫傷寒,第三種叫溫病,第四種叫濕溫,第五種叫熱病。《難經》所說的「傷寒有五」的「傷寒」二字,是外感疾病的總稱。而「二曰傷寒」的「傷寒」二字,才是指傷寒麻黃湯證的傷寒。仲景《傷寒論》中的「傷寒」二字,是指外感疾病的論述。這一點要記清楚。